相信故事的力量:《那個男人》

2019/12/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日本芥川獎得主平野啓一郎《那個男人》中文版已於12.4出版。印刷現場實況。
《那個男人》有個引人入勝的開場,那開場讓日本同樣擅長說故事的代表作家小川洋子讚賞不已。那開場更讓本屋大賞與紀伊國屋的書店店員認可,坦言只要讀進去了,完全會佩服作者流暢的故事線讀下去,大呼過癮。
作者平野啓一郎在這本書裡以一個「假冒的身分」串起全書,帶讀者從「變身願望」出發:因不滿現狀而想要變成另一個人的念頭。接著進一步提供了選擇:如果你有全新的身分,你會怎麼做?你會拋下過去,不顧一切地活著嗎?
一般假冒身分的設定,一旦真相大白,故事便隨之結束。但《那個男人》卻不同,作者以細膩的描述,讓讀者跟著故事裡的城戶律師在追查辦案過程中,還能深刻感受每個角色的心境。讀完不只讓人沉浸在他虛構的世界,更多的是思考角色們的抉擇與立場,可說是後勁十足,
這位曾是芥川獎史上最年輕得主,被日本文壇譽「三島由紀夫」在世的日本代表作家平野啓一郎,其作品之所以引發共鳴,正因為他總是無時無刻思考著現代人切身的疑問,他看到許多人現實中的困惑,將之化為小說裡的主題。
這個故事裡有一位讓人心疼的國中生角色,他在父親離世後不知如何面對,最後在芥川龍之介的作品中試圖思索答案,尋找慰藉。也正好呼應了一些《那個男人》日本讀者的評價:「我因這本書得救了。」
日版《那個男人》。這本書在日本廣受讀者好評,獲得紀伊國屋KINO BEST第2名。有讀者說:「我因這本書得救了。」
平野啓一郎曾說過:「小說是虛構文學,但是完全虛構的話,看的人會想怎麼可能!讀起來就沒意思,無法進入那世界。我認為故事正是因為和現實相關,虛構的部分才顯得有力量。」正因為貼近現實社會才引人共鳴,而其虛構才顯力道。
我們在作者的前一本人氣口碑作《日間演奏會散場時》讀到了他所說的「未來改變了過去的愛」,到《那個男人》裡,他丟出了「對愛來說,過去到底是什麼?」的反思,而「愛」在這一次被他說得淋漓盡致,更加動人;我們甚至還會因為這個感人的故事,找到力量,重新認識那個自以為熟悉的自己。
文:新經典文化編輯,陳柏昌
去年《日間演奏會散場時》大獲好評後,《那個男人》中文版12月登場。平野啓一郎更受邀成為2020台北國際書展來台貴賓,明年1月8日將在書展與台灣讀者正式會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勒利•索可洛夫(Lale Sokolov,1916~2006)人生中有超過50年都懷著一個秘密,這段不能說出口的往事發生於二戰時的歐洲,那時,納粹德國人對猶太人做出不可思議的恐怖事跡。80歲以前,勒利完全無法向人說出這段過去,即使他的生活離那個恐怖地方有千里遠。 勒利曾經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刺青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