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在現實世界拓展機器學習應用的三種方法/Bastiane Huang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稱為NeurIPS(神經資訊處理系統會議)的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盛會剛剛結束,出席者人數創下歷史新高,即使採取抽票制也難以容納。9,000張門票在12分鐘內售完,顯示了世界各地對AI興趣的爆炸式增長。

Bastiane Huang
Bastiane Huang目前在舊金山的AI/Robotics新創公司擔任產品經理,擁有近10年產品行銷及市場開發管理經驗;曾在美國《機器人商業評論》及《哈佛商業評論》發表文章及個案研究。如果你也對Robotics 2.0(AI-Enabled Robotics)、產品管理、Future of Work有興趣,歡迎追蹤她的最新訊息
raw-image

然而,儘管AI創新走出學術界,開始在產業界出現,大多數公司在落實AI解決方案時仍然面臨困難。在NeurIPS向AI世界發出警鐘的同時,機器人產業似乎對機器學習解決方案落地有更務實的考量。

我工作的公司提供機器學習軟體,使工廠和倉庫中有更多具自主性、也更靈巧的機器人。為了彌補技術和產品之間的差距,我們和機器人公司、以及系統整合商都密切合作,將最前端的機器學習研究產品化。

日前我飛到東京,參加全球最大規模的機器人展會「國際機器人展覽會」(IREX);在這裡,領先的機器人公司展示了將AI人工智慧、以及ML機器學習應用在機器人領域的各種方法。

從「自動化」到真正「自主化」,AI造就的機器人技術領域,最大成果是從原先的「自動化」(工程師藉由程式設計編寫規則,讓機器人遵守)邁向了真正的「自主學習」。

AI在機器人領域的最大成果,是從原先的「自動化」邁向了真正的「自主學習」。

在先前的文章中,我談到AI如何造就新一代機器人2.0時代。傳統機器人主要用於大規模生產線,工程師事先編寫程式,讓機器以高精度、高速度執行相同的任務,但機器本身無法對變化或意外做出反應,因此彈性有所不足。

然而,隨著消費者對客製化產品需求的增長、和勞動力的不斷萎縮,我們需要更加自主和靈活的機器人。

也因此,有公司開始嘗試將ML應用於機器人領域,使新一代的機器人能夠處理傳統機器人無法完成的供作。在IREX中,我們看到了ML用於改善機器人的視覺、控制、以及提高真實使用案例的擴增性。

1. 機器視覺:在識別、擴充性和自主學習方面的突破

即使是最先進的3D結構化光相機,也難以識別具有透明封裝、反射、或是深色表面的物體,因為光線會散射、或是被吸收。

由於物品相互重疊,雜亂堆放的場景帶來了更多的挑戰;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製造商都使用振動台、或是零件進料器來分散物品的原因。

此外,傳統的機器視覺系統也不夠靈活,所以必須事先上傳每樣物品的3D模型來登錄物件,以便後續進行影像及物件本身的匹配。只要過程中有任何一個小變化,都必須重新登錄物件、或是修改程式設計。

但是現在,隨著在深度學習、語義分割和場景理解等領域的進步,我們逐漸可以用一般相機來識別透明的、或是會反光的包裝。

在FANUC公司的展位上,「LR Mate 200iD」拾箱機器人利用深度學習演算法、以及3D視覺感應器,來示範拾取隨機放置在一個箱子裡的相同的金屬零件。FANUC表示,由於他們的系統可以即時執行3D圖像及物件比對,所以不需要預先登錄。

在FANUC展臺旁邊的川崎重工(KHI),則利用來自Photoneo和Ascent兩家新創公司的ML技術,展示了類似的隨機物件揀選方案;在另外一邊,KHI則與Dexterity公司合作,展示了機器人可以同時處理、搬運各種尺寸盒子的自動處理存貨解決方案。

在另一個展覽大廳,日本機器手臂大廠DensoWave以及舊金山的ML新創公司OSARO首次展示了「物件方向辨識」(Orientation)功能,讓機器人可以從雜亂的箱子裡取出透明瓶子;不僅能夠識別最佳拾取點,而且還能識別物體方向、並將瓶口朝上放上輸送帶。

在這項展示中,使用的瓶子是完全透明的,因此很難用傳統的機器視覺感應器識別;而且,過去還沒有其他公司展示過類似的功能。

這項讓技術機器手臂不僅可用於簡單的拾取和放置,還可用於更複雜的零件裝備(kitting)、包裝(packaging)、機器裝載(machine loading)、以及裝配(assembly)等工作。

Source: Bastiane Huang

2. 機器控制:智慧放置和品項處理

作為人類,我們從出生起就不斷練習撿拾和放置各種物品,因此可以不假思索就本能地完成這些工作;但是機器沒有這種經驗,所以必須重新學習

尤其是在對產品包裝特別要求的日本市場,各項商品都需要被精心包裝,以確保物件和外包裝完整、沒有任何缺損。

而利用ML,機器現在可以更準確地判斷深度;ML模型還可以透過訓練學習,自動判定物體的方向和形狀,例如杯子是朝上或向下、或是處於其他狀態。物件建模、或立體像素化,則可用於預測和重建3D物件

這些技術使機器能更準確預測實際物品的大小和形狀,從而將物料放置在所需位置;因此,也讓以產品品項(SKU)為基礎的處理方式得以實現:機器人可以根據物品的脆弱或易碎程度,選擇將物品輕輕放下、或是快速放置。

因此,我們可以藉由自動改變處理方式,讓系統處理量最佳化,而又不會損壞任何物品。

在展會中,也有些公司也開始在運動規劃中,嘗試使用強化學習或機器學習技術。例如日本新創Acsent展示了一段利用「強化學習」來組合兩個部件的影片;而機器手臂大廠「安川」(Yaskawa)也談到了在路徑規劃中使用機器學習的潛在好處。

但是,如果上述的機器學習改進,需要大量資料和長時間的訓練,就會造成在實際執行上的困難。在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汽車等實際應用中,獲取訓練資料既有難度、成本也相當昂貴;這就是為什麼我對於IREX中提及的資料效率(data efficiency)問題特別關注。

3. 適用於現實世界的擴充性:資料效率

Yaskawa去年為開發工業機器人AI解決方案而成立的新公司「AI Cube Inc.」(AI3),在IREX的發表會中推出了為企業將機器學習模型數位化的工具「Alliom」。

根據AI Cube的說法,Alliom 提供了一個模擬環境(simulation),用於進行資料擴充(data augmentation)、並生成類似真實物件的合成資料(synthetic data)。

Yaskawa利用Alliom加快了ML模型隨機揀料的訓練過程,並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將該解決方案擴展到各種其他應用之中。

這也表示,機器人產業已經超越了僅能引人注目的ML演算法,而開始考慮實際應用支援ML的機器人。ML解決方案不僅需要能夠成功運作,還必須能有效跨越各種使用場景、擴展用途,否則客戶很難有足夠誘因來引進這類系統。

結語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機器人公司正面臨「創新困境」:他們意識到創新的迫切需要,但仍然需要照顧他們的核心客層,也就是需要高速度、高精度工作能力的汽車業和製造業公司;然而,相對於其他市場對靈活性要求較高、也需要機器人能自主學習識別和處理各種元件,這一點是互相矛盾的

在IREX,我們看到機器人巨頭與KHI與Photoneo、Dexterity、Ascent、DensoWave與OSARO、FANUC、以及Preferred Networks等新創公司聯合展出,顯示機器人公司正在改變並擁抱AI創新。但是,這樣的改變速度夠快嗎?

在汽車業,我們看到汽車OEM製造商在邁向自動駕駛的過渡中,與Tesla和Waymo等新進者展開競爭;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科技巨頭進入機器人產業。

但Google、DeepMind、Facebook都已經在機器人相關的ML方面,投入了可觀的研究團隊,真正進入機器人產業可能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未來幾年之中,觀察AI將如何顛覆機器人行業、重新洗牌,將會是很有趣的事情。科技巨頭、機器人製造商、電子汽車製造商、AI新創公司,誰將勝出?

最後,誰又能鞏固在AI定義機器人時代的領導地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吐納商業評論的沙龍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24年7/6閉幕的上海 AI 人工智能大會,參觀人數突破30萬人次,線上流量突破19億,比上屆成長了90%,均創歷史新高,全世界對機器人的焦點持續增溫,但台股相關個股已經有過熱現象,美股目前對這議題發酵性討論性較低,因此我們將對基機器人產業及相關個股做一探討。
Thumbnail
2024年7/6閉幕的上海 AI 人工智能大會,參觀人數突破30萬人次,線上流量突破19億,比上屆成長了90%,均創歷史新高,全世界對機器人的焦點持續增溫,但台股相關個股已經有過熱現象,美股目前對這議題發酵性討論性較低,因此我們將對基機器人產業及相關個股做一探討。
Thumbnail
什麼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有哪些應用?在醫療、金融、交通、娛樂等各大產業,人工智慧早已經融入大眾生活中,為人類生活帶來無窮便利!以下介紹人工智慧的熱門技術,帶大家認識生活中的人工智慧有哪些!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一套集結多種進階功能的技術總稱,透過演算法來查看
Thumbnail
什麼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有哪些應用?在醫療、金融、交通、娛樂等各大產業,人工智慧早已經融入大眾生活中,為人類生活帶來無窮便利!以下介紹人工智慧的熱門技術,帶大家認識生活中的人工智慧有哪些!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一套集結多種進階功能的技術總稱,透過演算法來查看
Thumbnail
2023 Computex NVIDIA keynote 心得分享 人工智慧模型:NVIDIA ACE FOR GAMES 數位雙生(Digital Twin):NVIIDA Omniverse 平台 機器人模擬平台:ISAAC AMR 技術解析,虛擬世界?高擬真?
Thumbnail
2023 Computex NVIDIA keynote 心得分享 人工智慧模型:NVIDIA ACE FOR GAMES 數位雙生(Digital Twin):NVIIDA Omniverse 平台 機器人模擬平台:ISAAC AMR 技術解析,虛擬世界?高擬真?
Thumbnail
未來將被AI取代的職業隨著ChatGPT興起引發討論,其中包括程式設計師、文字工作者、客服人員等,而在上個月NVIDIA GTC(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Keynote中,也顯現AI正蠶食物流業從業人員的職缺⋯⋯
Thumbnail
未來將被AI取代的職業隨著ChatGPT興起引發討論,其中包括程式設計師、文字工作者、客服人員等,而在上個月NVIDIA GTC(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Keynote中,也顯現AI正蠶食物流業從業人員的職缺⋯⋯
Thumbnail
「機器人」與「AI人工智慧」是這個時代的趨勢,眾多的高科技公司與產業正積極的研發這一個領域,這次特斯拉就在 2022 AI Day 展示他們的 Tesla Optimus ,在影片中,機器人完成了澆花、搬運貨物、以及工廠生產線的零件操作等等。 筆者對於「機器人時代來臨」非常的興奮,可是究竟「機器人」
Thumbnail
「機器人」與「AI人工智慧」是這個時代的趨勢,眾多的高科技公司與產業正積極的研發這一個領域,這次特斯拉就在 2022 AI Day 展示他們的 Tesla Optimus ,在影片中,機器人完成了澆花、搬運貨物、以及工廠生產線的零件操作等等。 筆者對於「機器人時代來臨」非常的興奮,可是究竟「機器人」
Thumbnail
今天的機器已不斷探索出那些隱藏在海量資訊中的相關性,以及萬事萬物間的隱蔽關係;這些人類無法感受也無法表達的「暗知識」,將徹底重塑世界。 — 《 AI背後的暗知識 》, 2020
Thumbnail
今天的機器已不斷探索出那些隱藏在海量資訊中的相關性,以及萬事萬物間的隱蔽關係;這些人類無法感受也無法表達的「暗知識」,將徹底重塑世界。 — 《 AI背後的暗知識 》, 2020
Thumbnail
我到步道咖啡館閱讀感觀增強科技這個章節時,我思考可以從這個章節得到什麼?學到什麼?閱讀過後,我想,可以了解的是:目前感觀科技應用的領域、實際應用案例、進化後所引發的新趨勢、人機結合所引發的個資隱私揭露、最後是資源取得不均所帶來的道德爭議,這裡就以書中的案例整理給大家。 書中提到:我們不斷的改變周遭
Thumbnail
我到步道咖啡館閱讀感觀增強科技這個章節時,我思考可以從這個章節得到什麼?學到什麼?閱讀過後,我想,可以了解的是:目前感觀科技應用的領域、實際應用案例、進化後所引發的新趨勢、人機結合所引發的個資隱私揭露、最後是資源取得不均所帶來的道德爭議,這裡就以書中的案例整理給大家。 書中提到:我們不斷的改變周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