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書評ll劉宸君《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只緣身在此山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劉宸君,是一個躺在記憶中、一則則新聞報導中,模糊又清晰的姓名。假如,我在翻開《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之前,我沒有去搜尋這個作者,或許,我會抱著截然不同的情緒,爬一座山,閱讀一個人面對生命有著如此堅定的純粹。然而,在翻開書之前,「山難」這一詞跳進我的腦海,根深蒂固的長出根,抓住我的想像與思考。在閱讀開始之前,在閱讀結束之後,我好像就此被綁在那裡,困在一本書、一座山之內。

翻開這本書,我好奇著作者會將我帶往何方?一頁一頁的翻閱,才發現,我讀的不是單純一趟旅行,一趟我想像中,在山裡進行冒險、自然環境的書寫。這是一趟旅行,一場起於山中,森林之中,一步一步走進作者內心世界的書寫。作者本身是一座山,書寫的是她人生中,或深或淺的經驗片段。

在書裡,好像能找到她為什麼會啟程的原因,在山裡,她與山對話。山是她,她也與自己對話。為什麼要爬山?這個問題,是在我閱讀之時,不斷浮現的大問哉。然而,這種疑惑,只是一個,如同:「如果不開始,是不是就不會有結束?」一般,沒有理由與意義的假設。

在書裡,清晰可見的是關於「書寫」這件事,有著不斷進行的思索與感悟。人們,以致於作者本身到底為何而寫?到底甚麼又是作家,難道只要不斷的進行書寫,即是作家?寫作,是為了不讓自己感到孤獨,又或者將自身帶到一個更加孤獨的境界,感受著孤獨,期盼有一天自己能與之自在的共存?

在書裡,也藏著無盡的思念。是在生跨越死的界線之前,留下最後一個訊息,傳達給這個世界,她眷戀著生存,思念著家人、朋友、愛人,以及即將逝去的自己。一本書的形成,比起作者有話想要告訴這個世界,或許更重要的是,這個世界能夠透過文字、書本的途徑,記憶一個人、一個故事,並保持一種對於生命無涯的想像。

正在山間行進的是劉宸君。

在字裡行間嘎然而止的也是劉宸君。

爬山、寫作,都只是一個動詞。想要用這些動詞概述一個人,似乎顯得有些草率。但這卻是我在閱讀之中,所看見作者真實的樣貌。是她所想要呈現給我們的真實樣貌。我相信,一個人之所以紀錄下來,不是害怕遺忘,而是那些無需存在的,不會以任何形式,留在一個人的腦海裡、心中,又或者行文之時的筆尖。

會留下來的,都有它的理由。當我開始臆測作者是個怎樣的人,事實上就已經距離她本身非常的遙遠。面對這本書《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亦是如此。我只能說,我在文字之間,看見對於生命意義的追尋,在追尋當中,看見一種無法言語的純粹。

時間不停的走,這座山、大自然、時序不停的轉換。在新聞畫面的波瀾之後,以文字作為沉澱,所過濾出的清明是,我終於明白,結束與開始,不是一條時間軸,更像一個循環。

劉宸君所告訴我們的那座山,它既存在卻又那麼不真實。而每個人,都是一座山,身處於一座關於人生的山。又有誰知道這座山在哪,我們正在前往何方?甚至,就像這本書的四種封面所組成一座山的形狀一樣,我們甚至看不見山的樣貌,只因我們正位於山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pha的沙龍
8會員
16內容數
閱讀,是在字句所構成的虛擬世界裡,找到與現實生活的連結。 劃定座標,由心中的感受出發,尋找未知的答案! 【隨心所閱】專題,將帶你看見文學世界裡的小說與散文,那些觸動我內心的文字,與我交流過後的軌跡。 一起隨心所欲地體會閱讀的美好。
Alph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9/29
人生,有如一齣戲,是喜劇還是悲劇卻需要在夢醒後,才能知曉。一部小說,又像一個人,生而為人的說明書。我們因為有疑惑,才開始思索,思索過後,也許沒有答案,過程卻成為一部迷人的說明,這就是《後人間喜劇》,我對它的形容。
Thumbnail
2021/09/29
人生,有如一齣戲,是喜劇還是悲劇卻需要在夢醒後,才能知曉。一部小說,又像一個人,生而為人的說明書。我們因為有疑惑,才開始思索,思索過後,也許沒有答案,過程卻成為一部迷人的說明,這就是《後人間喜劇》,我對它的形容。
Thumbnail
2019/12/21
小說《死了一個研究生以後》的故事開始於,一個生醫實驗室裡的博士研究生「徐語娟」的自殺身亡。在同個實驗室的學弟「廖稦遠」,從學姐死後,開始抽絲剝繭整個事件案發的經過,並對於學姐的死因進行深刻的思索:學姐真的是自殺身亡的嗎?
Thumbnail
2019/12/21
小說《死了一個研究生以後》的故事開始於,一個生醫實驗室裡的博士研究生「徐語娟」的自殺身亡。在同個實驗室的學弟「廖稦遠」,從學姐死後,開始抽絲剝繭整個事件案發的經過,並對於學姐的死因進行深刻的思索:學姐真的是自殺身亡的嗎?
Thumbnail
2019/06/12
這本書就像一個巨大的假設,它給予讀者一絲希望,是在黑暗中的一曙光。在這個世界上沒什麼永恆不變,包含花的凋萎,生命的衰亡。但是,在生命的轉動之間,我們似乎還能夠有一些選擇,選擇我們想要成為的樣子。而作者便是成為模範般的,一字一句刻劃出她的生活,描繪出她的世界,我們的世界,可能的樣子。
Thumbnail
2019/06/12
這本書就像一個巨大的假設,它給予讀者一絲希望,是在黑暗中的一曙光。在這個世界上沒什麼永恆不變,包含花的凋萎,生命的衰亡。但是,在生命的轉動之間,我們似乎還能夠有一些選擇,選擇我們想要成為的樣子。而作者便是成為模範般的,一字一句刻劃出她的生活,描繪出她的世界,我們的世界,可能的樣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2022台北國際書展邀來曾老師畢業生,《女神自助餐》劉芷妤與《南方從來不下雪》陳育萱進行對談。以本書為軸心,此次座談旋繞而出的重要面向在於──探究在多元時代裡究竟怎麼樣才能好好說出自己的故事?小說家們如何面對創作的困境?藉由《同樣的心》,也將深入聊聊曾珍珍老師對她們的意義,以及寫作上的深遠影響。
Thumbnail
2022台北國際書展邀來曾老師畢業生,《女神自助餐》劉芷妤與《南方從來不下雪》陳育萱進行對談。以本書為軸心,此次座談旋繞而出的重要面向在於──探究在多元時代裡究竟怎麼樣才能好好說出自己的故事?小說家們如何面對創作的困境?藉由《同樣的心》,也將深入聊聊曾珍珍老師對她們的意義,以及寫作上的深遠影響。
Thumbnail
你想過爬山時你有幾個自我嗎? 身為弱咖,在山裡有一個我得先專注行走。要記得穩住呼吸、拉扯股四頭肌撐起全身與大背包、控制腳掌小肌肉在觸地時尋找平衡。有一個我想要感受:樹冠上有鳥正不斷變換位置、右下方隱約可聞清脆流水、綠葉切割過的陽光在眼前路徑上搖動雷諾瓦的光影。雙眼為了偵測動物身影不斷變換焦距...
Thumbnail
你想過爬山時你有幾個自我嗎? 身為弱咖,在山裡有一個我得先專注行走。要記得穩住呼吸、拉扯股四頭肌撐起全身與大背包、控制腳掌小肌肉在觸地時尋找平衡。有一個我想要感受:樹冠上有鳥正不斷變換位置、右下方隱約可聞清脆流水、綠葉切割過的陽光在眼前路徑上搖動雷諾瓦的光影。雙眼為了偵測動物身影不斷變換焦距...
Thumbnail
第二次讀完,發覺仍然無法替這本書說什麼。你必須去翻開才能聽到他,必須走進才能讀懂關於山的一切。
Thumbnail
第二次讀完,發覺仍然無法替這本書說什麼。你必須去翻開才能聽到他,必須走進才能讀懂關於山的一切。
Thumbnail
在山上走久了就會知道,心裡的空間被打開,就會有更多的物事住進來,有時自己不小心走進自己內心裡面,整個人就會變成一座山。
Thumbnail
在山上走久了就會知道,心裡的空間被打開,就會有更多的物事住進來,有時自己不小心走進自己內心裡面,整個人就會變成一座山。
Thumbnail
#小獸吃書 「我漸漸可以理解,一個人對工作的看法與生活的不安全感其來有自,無所謂對錯。我們無須立即改變(通常也沒有辦法)當前所堅持的信念,但無妨停下來看看自己。我們可以花點時間仔細盤點現在需要什麼,而不是未來還能擁有什麼。」
Thumbnail
#小獸吃書 「我漸漸可以理解,一個人對工作的看法與生活的不安全感其來有自,無所謂對錯。我們無須立即改變(通常也沒有辦法)當前所堅持的信念,但無妨停下來看看自己。我們可以花點時間仔細盤點現在需要什麼,而不是未來還能擁有什麼。」
Thumbnail
1998年出生的劉宸君,與旅伴在2017年前往尼泊爾進行山區健行,卻遇上罕見的三月大雪,最後不幸喪生。《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正是作者的友人協助蒐集、整理她生前所著的遊記、詩、書信與雜文後出版的作品。透過這些文字,她不再是新聞事件中刻畫單薄的受難者,而是熱愛人生、具有豐富情感與生命厚度的作家。
Thumbnail
1998年出生的劉宸君,與旅伴在2017年前往尼泊爾進行山區健行,卻遇上罕見的三月大雪,最後不幸喪生。《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正是作者的友人協助蒐集、整理她生前所著的遊記、詩、書信與雜文後出版的作品。透過這些文字,她不再是新聞事件中刻畫單薄的受難者,而是熱愛人生、具有豐富情感與生命厚度的作家。
Thumbnail
一個聾子,無論看了再多有關於聲音的知識,也不能懂得,書上所載的初春樹上畫眉鳥叫是何等悅耳。 一個盲人,無論聽別人描述多少次彩虹的樣貌,他也不會曉得雨過天晴之時,那懸掛在山巒旁的美麗。 同樣的,與其爭論一千次樹是什麼,不如走進森林,好好看看,摸一摸樹。
Thumbnail
一個聾子,無論看了再多有關於聲音的知識,也不能懂得,書上所載的初春樹上畫眉鳥叫是何等悅耳。 一個盲人,無論聽別人描述多少次彩虹的樣貌,他也不會曉得雨過天晴之時,那懸掛在山巒旁的美麗。 同樣的,與其爭論一千次樹是什麼,不如走進森林,好好看看,摸一摸樹。
Thumbnail
前天才剛寫完卡爾維諾,巧的是接續著我讀的書,其中作者也引了兩次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可見作者也喜歡卡爾維諾。這本書名叫《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作者劉宸君,這是她的處女作,也是最後一本,因為她已於 2017 年四月在尼泊爾漫天惡雪的山上過世,年僅 19 歲。
Thumbnail
前天才剛寫完卡爾維諾,巧的是接續著我讀的書,其中作者也引了兩次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可見作者也喜歡卡爾維諾。這本書名叫《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作者劉宸君,這是她的處女作,也是最後一本,因為她已於 2017 年四月在尼泊爾漫天惡雪的山上過世,年僅 19 歲。
Thumbnail
劉宸君,是一個躺在記憶中、一則則新聞報導中,模糊又清晰的姓名。假如,我在翻開《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之前,我沒有去搜尋這個作者,或許,我會抱著截然不同的情緒,爬一座山,閱讀一個人面對生命有著如此堅定的純粹。然而,在翻開書之前,「山難」這一詞跳進我的腦海,根深蒂固的長出根,抓住我的想像與思考。
Thumbnail
劉宸君,是一個躺在記憶中、一則則新聞報導中,模糊又清晰的姓名。假如,我在翻開《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之前,我沒有去搜尋這個作者,或許,我會抱著截然不同的情緒,爬一座山,閱讀一個人面對生命有著如此堅定的純粹。然而,在翻開書之前,「山難」這一詞跳進我的腦海,根深蒂固的長出根,抓住我的想像與思考。
Thumbnail
這是一本因死亡而誕生的作品。如果不是因為作者劉宸君的「死」,這本書不會出現,或至少不會長成現在這個樣子。
Thumbnail
這是一本因死亡而誕生的作品。如果不是因為作者劉宸君的「死」,這本書不會出現,或至少不會長成現在這個樣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