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萬曆首輔張居正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2007-10-24寫完至今
沒有重看這套書
在看書之前
只知道張居正、一條鞭法
連考成法、高拱、李太后都不知道
最後在看承包大明的網路小說
一個後張居正時代的萬曆年間
制度的僵化讓大明動調不得
走向崩潰
階級無法流動的社會是注定走向對立、逐漸無法調和的
不管是專制、或是民主
沒有機會、就沒有未來

四部八大本的書
從上周五(10/19)夜一路看了幾天
今天淩晨一點
快速的瀏覽了一遍


小說很好看
其中的人事更替 也描述的讓人回味再三


小說中的張居正(因為我真的不很了解歷史的張居正)
是一個能吏
在萬曆登基的十年之中
可說是翻雲覆雨 隻手遮天
什麼事 他說了算
所以 他為個大明王朝的體質
做了徹底的調理
改善了稅制、土地管理和削弱了皇親國戚的特權
然而功之所在 同時也就是橫禍之源
為了國家好 設立了考成法
讓吏治為之一新
但是制度的建立容易 制度的落實太難
像考成法這種東西
在京城之中 也許還勉強可以推動
到了京城之外 以大明的地域廣大
上有政策 下面更有各種對策
也許初期推動可略收成效
長期而言只是流為一種紙上作業!!


張居正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
如果以國庫的狀況來說 當然是大大成功
若以故去一年就被抄家而言 則是一字"慘"字
但是對我來說 張居正是失敗的 失敗的理由只有一個
"人‧去‧政‧息"


我一直在想 難到要做事就要得罪人嗎?沒有辦法避免嗎?
怎麼想 我想不出不得罪人又可做大事的方法
這也是民主政府為什麼沒有效能的主因
為了選票 誰都不敢得罪 所以也就不做什麼大事
但是"得罪人"不是我認為張居正失敗的主因
我一直認為 張居正在政治鬥爭之中
為了掌握權力 害怕能力和地位和他一樣的人
為了推動政策 不容許異議及不滿政策的主張
到最後嚴重到禁止講學~
當然 如果學政影響到財政 一定要適時調整
但是私人的自籌經費講學 政府強力禁絕
到最後只會變成一言堂 政策淪為獨斷獨決
沒有辦法深入了解民瘼


土地重測的弊端
沒有人敢說
奪情之舉 更是由捨我其誰的肩擔天下大任
變成了天下除我無人的狂妄
不懂的充分授權的結果
張四維之於張居正 猶如張居正之於高拱
只是張居正是為了做事
張四維是為了得權
至於皇帝呢?長於深宮之中
擁有權力無法使用權力的壓抑
讓他完全忘了權力來自於責任的承擔
而這個責任 張居正又留給他足夠的本錢揮霍
我想 也許終其一身 他也不知道自己有錯
就反省能力而言 隆慶皇帝也許還好些...


承擔責任的同時
要能聽不同的意見 要能授權
事情要成功和持續推動
要能培養接班人 要讓真正的權力者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粉飾太平是一時的作法 得不到真正的好結果


總之這是一套好看的小說
對人、政治、歷史有興趣的人
一定要看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在白犬依舊鄙人的沙龍
1會員
29內容數
寫一些覺得不合理的感想
2007/10/07
2007-10-08之後 沒再看過他寫的小說 武俠小說是不是已到瓶頸? 連黃易也寫不出吸引我看的新作了 期待有吸引人的新作品 這本小說最特殊的地方 也許就是作者的身分 雖然這本小說得獎 而且有很多很多的讚揚 甚至有什麼”繼金庸之後...”的誇張的溢美之辭 但是對我這個有”酗”武俠小說的人而言
Thumbnail
2007/10/07
2007-10-08之後 沒再看過他寫的小說 武俠小說是不是已到瓶頸? 連黃易也寫不出吸引我看的新作了 期待有吸引人的新作品 這本小說最特殊的地方 也許就是作者的身分 雖然這本小說得獎 而且有很多很多的讚揚 甚至有什麼”繼金庸之後...”的誇張的溢美之辭 但是對我這個有”酗”武俠小說的人而言
Thumbnail
2007/10/07
13年後還是忘了這位人物 寫在2007-10-08 其實很多時候都已經不記得自己讀過什麼 這些心得實在也是一種時空膠囊 我是一個不認識以撒柏林的無知人士 偶然 在圖書館看到了這本傳記 以撒出生在一個動盪的年代 身分又是特殊的猶太人 從拉脫維雅、蘇聯、德國、英國、美國及以色列 一個學者身陷於時代之
Thumbnail
2007/10/07
13年後還是忘了這位人物 寫在2007-10-08 其實很多時候都已經不記得自己讀過什麼 這些心得實在也是一種時空膠囊 我是一個不認識以撒柏林的無知人士 偶然 在圖書館看到了這本傳記 以撒出生在一個動盪的年代 身分又是特殊的猶太人 從拉脫維雅、蘇聯、德國、英國、美國及以色列 一個學者身陷於時代之
Thumbnail
2007/10/06
隔了一陣子在2007-10-06寫了電影版的心得 其實內容是有點空洞的 我寫心得一向不喜歡劇透 所以寫著寫著就這也不想寫那也不能寫... 不過 十餘年後再回頭看 頗有一番趣味 昨晚 或說今晨 帶著老婆去看完了電影 老婆說這只是一部大牌演員演出的A片 湯唯和梁朝偉犠牲好大  我‧不‧這‧麼‧想
2007/10/06
隔了一陣子在2007-10-06寫了電影版的心得 其實內容是有點空洞的 我寫心得一向不喜歡劇透 所以寫著寫著就這也不想寫那也不能寫... 不過 十餘年後再回頭看 頗有一番趣味 昨晚 或說今晨 帶著老婆去看完了電影 老婆說這只是一部大牌演員演出的A片 湯唯和梁朝偉犠牲好大  我‧不‧這‧麼‧想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問張居正可有悔? 一陣風過,吹得庭院裡的梧桐樹,沙沙作響。映進窗內的樹影婆娑,搖曳生姿。窗外蟬鳴,高亢急促,一聲勝似一聲。催得張居正一縷魂魄,飄飄忽忽欲斷魂。歸去!歸去!功在社稷,過在身家,兩行殘淚。               
Thumbnail
問張居正可有悔? 一陣風過,吹得庭院裡的梧桐樹,沙沙作響。映進窗內的樹影婆娑,搖曳生姿。窗外蟬鳴,高亢急促,一聲勝似一聲。催得張居正一縷魂魄,飄飄忽忽欲斷魂。歸去!歸去!功在社稷,過在身家,兩行殘淚。               
Thumbnail
這本書的進度,目前只看到有一段插敘寫明武宗朱厚照的部分,就是那個皇帝不當愛給自已封將軍的奇葩,雖然明朝奇葩皇帝多了去了。 這段之前講的是張居正還在世的故事,還正常的的萬歷,其實我一直覺得他很正常。 我在看書的時後有一種感覺,萬歷一直把張居正當一個爸爸,因為他老爸死的早,媽媽又一直讓他乖乖聽張居正
Thumbnail
這本書的進度,目前只看到有一段插敘寫明武宗朱厚照的部分,就是那個皇帝不當愛給自已封將軍的奇葩,雖然明朝奇葩皇帝多了去了。 這段之前講的是張居正還在世的故事,還正常的的萬歷,其實我一直覺得他很正常。 我在看書的時後有一種感覺,萬歷一直把張居正當一個爸爸,因為他老爸死的早,媽媽又一直讓他乖乖聽張居正
Thumbnail
作者在本書提出以下的觀點:朱元璋、朱棣這對父子並非迫於政治形勢,不得不屠殺功臣、整治在野文人,而是出於鞏固皇權、為後代子孫盤算的自私心理,慮心積慮佈下兩大盤的棋局,那些被殺害與整治的臣民不過是二人用完即扔的棋子。
Thumbnail
作者在本書提出以下的觀點:朱元璋、朱棣這對父子並非迫於政治形勢,不得不屠殺功臣、整治在野文人,而是出於鞏固皇權、為後代子孫盤算的自私心理,慮心積慮佈下兩大盤的棋局,那些被殺害與整治的臣民不過是二人用完即扔的棋子。
Thumbnail
在他的筆下,萬曆皇帝並非生來就是昏君,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凡人,不僅沒有反常的人格或是變態的心理,而且幼年時接受良好的教育與嚴謹的家教,之所以墮落是許多原因促成,而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李贄這些人的形象,也變的立體多面,無法以幾個簡單籠統的名詞概括。……
Thumbnail
在他的筆下,萬曆皇帝並非生來就是昏君,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凡人,不僅沒有反常的人格或是變態的心理,而且幼年時接受良好的教育與嚴謹的家教,之所以墮落是許多原因促成,而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李贄這些人的形象,也變的立體多面,無法以幾個簡單籠統的名詞概括。……
Thumbnail
文帝死後,已經持續了近四十年的休養生息政策仍在釋放著強大的慣性。 因為他將「黃老之術」交棒到了他的皇後,即後來的竇太後。 竇太後不像當年的呂太後那樣強勢,她對於政策的影響力是依靠持續教育獲得的。 老太後在皇室辦起了黃老培訓班,要求所有宗室子弟都必須學習並深入實踐黃老理論,並以此為指導思想治國。 從中
Thumbnail
文帝死後,已經持續了近四十年的休養生息政策仍在釋放著強大的慣性。 因為他將「黃老之術」交棒到了他的皇後,即後來的竇太後。 竇太後不像當年的呂太後那樣強勢,她對於政策的影響力是依靠持續教育獲得的。 老太後在皇室辦起了黃老培訓班,要求所有宗室子弟都必須學習並深入實踐黃老理論,並以此為指導思想治國。 從中
Thumbnail
「元」是個大國,武力強、面積大,跨海東征兩次。可是,「元曲」沒有興盛很久,因為元朝很短命。 「浣紗記」是明代中、晚期的崑曲名作,內容借鑑元曲「吳宮弔古」,其時代背景與它的內容大有關係。那是明朝由穩定轉向動蕩的時代,也是由繁興轉向衰亡的時刻。 所以,每當社會危機四伏,就預示這個王朝的歷史快要結束了。
Thumbnail
「元」是個大國,武力強、面積大,跨海東征兩次。可是,「元曲」沒有興盛很久,因為元朝很短命。 「浣紗記」是明代中、晚期的崑曲名作,內容借鑑元曲「吳宮弔古」,其時代背景與它的內容大有關係。那是明朝由穩定轉向動蕩的時代,也是由繁興轉向衰亡的時刻。 所以,每當社會危機四伏,就預示這個王朝的歷史快要結束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