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週記」#5 - The let-down effect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倒數第15週


raw-image



寒假,或許很多人也有這樣的經驗,在解除高壓忙碌的狀態,步調鬆懈下來之後,身體就開始各種抗議,輕則全身無力,重責感冒發燒,這種狀況一般稱為The let-down effect,或著廣義來說又叫做Leisure sickness,當然這件事也會有個體上的差異,撇開其中一些神祕繁瑣的醫學知識,對於自己前幾天的再次發作也是意料之中,不過寒流來襲似乎也是原因之一(居然怪天氣...),那麼喝杯茶暖個身子,聊聊最新進度與期末評圖。


raw-image
raw-image


基地


接續著上一篇週記,根據結論欲選擇「離開過於集中的都市群,為商業與居住的混合區域」,最終選定的基地在桃園中壢區,火車站附近,在此就簡單說明一下,由於屬於舊城區,車站本身面臨更新,在都市計畫中基地附近被規劃為「舊街區商業與文藝活動軸」,消費水平也更接近一般民眾與學生族群,從車站延伸至基地的徒步區也能作為引導,並且鄰近老街溪生活圈。

raw-image



議題論述


經過了幾次評圖,有關安養議題的各個面向,開始被拆開來逐一探討,而其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該設計的大標題「城市合作型」在評圖場上成了教授們的討論重點,那根據我的計畫書所訂定的概念為「透過融合簡單的市街與商業機能,活絡安養社區的環境,輔助高齡者身心靈間康老化」(詳見 畢設週記#4),有趣的是這件事讓教授們的意見產生了分歧;期中評圖,唐弘雄老師認為,商業機能的進駐,會對需要清幽寧靜的高齡者產生干擾,而陳志宏老師則表示,作為複合機能,轉變傳統的老人安養空間的確是個可能性,但這也代表著介面的控制與設計會更為複雜,需要多加思考;當然此時的設計還在議題檢討的階段,於是接著我嘗試將概念轉換成空間配置與敷地的一系列方案,決定姑且先將各機能區分開來,相對保守的處理了有關界面的問題,期末評圖時,趙元鴻老師也有不同的想法,認為該設計最值得討論的部分之一就是所謂的「城市合作」如何透過設計圖說,回應到議題本身,其中又使用了那些手法,因為顯然目前的狀況並沒有做得太深入。


對於設計者而言,一項議題能夠讓不同的評論者在思考方向上產生落差 (其實我覺得這個落差跟年齡有很大的關係,以上,你懂得) 這件事情或許是個正面的暗示,代表著該設計具備的可能性,值得繼續嘗試發展,但另一方面,這也讓我不得不面對一個大問題,呼應Akuang楊畢設週記09所說的,計畫中我一直在強調機能的合作甚麼的....這是趨勢甚麼的...巴啦巴啦...,但其實我自己才是最害怕去思考「合作」的人,因為我心裡明白,這部分就是我設計核心主軸,是決勝關鍵,於是乎到目前為止討論到主軸,就是處於你碰我一下,我碰你一下這種尷尬的情況。


那所以,這次到底做了些甚麼,若想深入了解可以參考本次的計畫書,其中最大的重點是論述的修改,由於所謂的「商業行為」一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現實生活中的都會商圈,包含著精品、餐飲甚至影視娛樂等,但此設計中的複合機能並不是這樣的路線,更多的會偏向於沿街店面、咖啡廳、活動廣場、工作室和其他讓高齡者也能作為生產者活動的空間,這部分我暫時稱之為「市街機能」, 在整體架構不變的情況下,將相關的名詞做代換,雖然看上去挺無聊的,不過從重新思考這個問題也產生了幾個值得探討的論點:

  • 機能的確立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
  • 完全開放公共層的必要性
  • 加入日照機能的可能性

稍微整理一下,從一開始打算做複合的機能,命名為城市合作,碰到針對干擾與否的質疑,中間加入了有關深化進面設計的需求,再融合與區隔之間撞牆,最後決定修正部分論述,企圖利用設計手法回應主軸。

那麼隨著時程進入後半倒數,之後的議題論述將隨這設計的進行作微調,不再大幅修改...大概吧...。



量體與配置


量體一直是我在設計中比較有興趣的階段之一,無論是電腦3D或概念模型,沒有太多複雜線條,單純的體塊塑型與堆疊,有種莫名的療癒(重點錯..),敷地計畫中,主要希望能向北側徒步區做一個動線上的引導,延伸至三角街口,地面層的配置也偏向有機,營造市集與活動的迴圈感,交通除了地下停車場的出入,也考慮了救護車緊急救援的開口:

raw-image


另一方面,對於高齡者來說,主要的活動間若是與地面層的公共空間混雜在一起的確會產生干擾,因此在概念上,我希望加入區別於地面層的平台讓高齡者專門使用,透過覆土綠化庭院空間,實際的居住區域也會配置於此,而過度地帶就能夠將咖啡廳、健身房、娛樂室和工作室等附屬空間按照公私層級規劃。

不過如此的概念其實最大的困境是結構的設計,首先建築本體大致能分為四個部分,地下停車、地面公共區、平台公共區、居住區,由於希望能利用桁架撐起平台空間,減少地面層的立柱,上層的居住量體就失去了模矩化的結構落點,簡單的說就是上下的銜接是結構上最主要的問題,不過慶幸地的是,執導這次設計的陳拓男老師,是結構專業,評圖時也討論了幾個可行的方案,接下來的第一步會先確定地層平面和其他空間配置的形式,在結構與概念中取得平衡,敬請期待。


raw-image
raw-image



關於期末評圖


第三次的評圖,相對而言,我與夥伴們也比較進入狀況了 (雖然在工作室跨年依然相當厭世) ,或許因為有了更完整的計畫書,能夠幫助自己甚至教授們更快速了解設計的重點,可討論的範疇也因此增加 (所以計畫書4不4很重要),另外這邊想引用本次外評老師,趙元鴻建築師最後所說的:

「其實設計者就是一位導演,過程中想到甚麼麼元素隨時能夠加進去,有不滿意的地方就隨時喊卡,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不要受制於原本的論述,直接進入設計或許更能幫助你了解自己設計的全貌,論述這個東西之後可以再做調整,這才是畢業設計。」





進度嘛...


到期末為止,如果說表定進度是10的話,那我心中的理想會是12,但實際上目前的情況看來只有8,最大的癥結點就在於平面圖的產出,照理說來若能在寒假前生出那怕是一層的平面圖,之後的工作都會相對輕鬆許多,然而事情不總是那麼的順利,如同上文所說,還在論述迴圈當中,幾乎沒有人願意去碰基本圖面,對我來說,因為是安養空間,光是處理單元的發展,頭就痛得要命。相反的,無需太多思考的基地模型,到是百花齊放;而寒假的情況將會有所不同,沒有課程壓力也代表有更多時間可以浪費運用,所以有關接下來的寒假計畫:

  • 修正分析圖說並統一風格
  • 概念量體模型製作
  • 修正1/1000基地模型,完成1/300基地周邊模型
  • 生平面...$%&※○☆



raw-image


那麼 祝彼此順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大建築全體
155會員
697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金大建築全體的其他內容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脫稿拖到天荒地老,還是得把他寫完對吧(哭)
Thumbnail
脫稿拖到天荒地老,還是得把他寫完對吧(哭)
Thumbnail
這幾天在網路上查了很多資料關於畢業設計的議題/基地是如何選址的,但其實在此之前內心就有了一些想嘗試的操作手法。 系統、模式,可解決的問題的方法論。 再利用、改造?以多點式設計發展在基地內串聯。 但議題要做些甚麼呢?每天都在焦慮,好像被困在了無限迴圈中,出不來。 後來想想了之前的生活經驗,和參考了學長
Thumbnail
這幾天在網路上查了很多資料關於畢業設計的議題/基地是如何選址的,但其實在此之前內心就有了一些想嘗試的操作手法。 系統、模式,可解決的問題的方法論。 再利用、改造?以多點式設計發展在基地內串聯。 但議題要做些甚麼呢?每天都在焦慮,好像被困在了無限迴圈中,出不來。 後來想想了之前的生活經驗,和參考了學長
Thumbnail
捌13 ☂陰雨綿綿 本以為開始layout後會忙起來,在度過上週完全自找的,引發恐慌的疊構問題後又進入半閒置狀態,或許只有我這樣? 又想爽又要參與感,有沒有這麼想不開,需要剃除這個無解,陷入死胡同的焦慮因素 但這些真能解決嗎? 人安於現狀,對懶散度日感到滿足時日子很愉快,意識到問題時而陷入煩惱時,如
Thumbnail
捌13 ☂陰雨綿綿 本以為開始layout後會忙起來,在度過上週完全自找的,引發恐慌的疊構問題後又進入半閒置狀態,或許只有我這樣? 又想爽又要參與感,有沒有這麼想不開,需要剃除這個無解,陷入死胡同的焦慮因素 但這些真能解決嗎? 人安於現狀,對懶散度日感到滿足時日子很愉快,意識到問題時而陷入煩惱時,如
Thumbnail
設計源於生活,所以對於“畢業設計”這個大魔王,我開始的想法是希望對於我們身處的生活環境、或者說一些社會現象,開始著手去發現問題,再以建築的方式找到答案。(以這條思路下去想,畢設好像也沒想象中那麼難嘛) 2020年8月22日,我住進了高雄一家商務酒店,開始了我為期十四天的隔離生活,這也是我正式的、很認
Thumbnail
設計源於生活,所以對於“畢業設計”這個大魔王,我開始的想法是希望對於我們身處的生活環境、或者說一些社會現象,開始著手去發現問題,再以建築的方式找到答案。(以這條思路下去想,畢設好像也沒想象中那麼難嘛) 2020年8月22日,我住進了高雄一家商務酒店,開始了我為期十四天的隔離生活,這也是我正式的、很認
Thumbnail
倒數第15週 寒假,在解除高壓忙碌的狀態,步調鬆懈下來之後,身體就開始各種抗議,那麼喝杯茶暖個身子,聊聊最新進度與期末評圖。
Thumbnail
倒數第15週 寒假,在解除高壓忙碌的狀態,步調鬆懈下來之後,身體就開始各種抗議,那麼喝杯茶暖個身子,聊聊最新進度與期末評圖。
Thumbnail
是一篇有關期中評圖的紀錄,內容包含: 期中評簡報內容、簡報策略、事後修正檢討,評圖老師的意見還有跟黃金六一的討論內容,最後寫了之後要做的事情。
Thumbnail
是一篇有關期中評圖的紀錄,內容包含: 期中評簡報內容、簡報策略、事後修正檢討,評圖老師的意見還有跟黃金六一的討論內容,最後寫了之後要做的事情。
Thumbnail
又是個久違的週記,在之前的的慘烈評題下,到底發生了什麼慘況,除了為釐清的議題外,還有悲劇的表達能力,至於報告順序,就要重新整理過一次了! 以下為講議題的順序參考 破題-將設計核心先講出來給大家知道,不要一來霹靂啪啦的說起自己的設計過程,別人會抓不到你要說的重點 鋪陳(過程)-這時才是要講為
Thumbnail
又是個久違的週記,在之前的的慘烈評題下,到底發生了什麼慘況,除了為釐清的議題外,還有悲劇的表達能力,至於報告順序,就要重新整理過一次了! 以下為講議題的順序參考 破題-將設計核心先講出來給大家知道,不要一來霹靂啪啦的說起自己的設計過程,別人會抓不到你要說的重點 鋪陳(過程)-這時才是要講為
Thumbnail
學期第9週 一陣子不見,首先來更新一下進度,議題的主軸將定位在思考現有長照系統的轉型與機能複合化,Program框架大致已經確定,將分為商業市集活動與安養養護空間兩個部分,而中間的過度介面預計將會是設計的重點之一
Thumbnail
學期第9週 一陣子不見,首先來更新一下進度,議題的主軸將定位在思考現有長照系統的轉型與機能複合化,Program框架大致已經確定,將分為商業市集活動與安養養護空間兩個部分,而中間的過度介面預計將會是設計的重點之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