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吸引新客,這次的活動,我們送化妝水300ml。怎麼樣?有吸引力吧?只要新客來店不管有沒有消費都送,人潮就是錢潮,有人就會有業績,反正這批貨也快過期了,搞不好效果很好。」
因為前一陣子,來客量減少,老闆要企劃提出解決方案,在看完庫存後向老闆提出這個方案,並分析可以有多少來客量,能提升多少業績。老闆核准下來後,此時企劃正在和各部門報告實施的方式與配貨方法,而我則是意外被拉進來。
「每個店分到的貨量又不多,還要求提升業績?這太難了。如果是增加來客數,不綁業績我們可以配合。」業績主管舉手回應。「這是老闆決定的,東西不能白給,不然你去和老闆說。」企劃冷冷的回應。安靜一陣後,各部門確認自己要做的事項,會議就結束了。
幾天後,貨如期到門巿,文宣和海報也同步送達門巿。如企劃預期下活動做的很好,100份在第一天就送完了,原本預定活動為二週,活動開始才發現,量只能供應一周。再來是,業績並沒有如預期成長,反而衰退。更有許多收到訊息的客人反應才第二天怎麼會沒貨,氣的到總公司客訴廣告不實。
企劃怎麼也想不懂,一家門巿平日新客數不到30,為什麼100份會一天就送完?如果真有這麼多客人領完總會逛一下,多少會買一點。照理來說業績不可能衰退啊?企劃一直認為是業務單位故意的,當業務主管在辦公室提到活動也沒讓業績變好時,企劃一把火來就開始罵業務主管是故意的,故意要讓業績起不來,不然做活動怎麼可能沒業績。
業務單位火也上來了,先是抱怨活動說來就來,沒有考量到人力調動,說配合就要配合不只增加小姐的工作量,現在還說業務單位故意把業績做差。
就看著兩個人在辦公室吵來吵去時。
「請問這一百人有留資料嗎?」看完報表我問了在吵架的二人。
「這不是業務單位要做的嗎?」企劃馬上把問題丟給業務主管。
「有留資料,在電腦系統去查這幾天的新客就會找到。」業務主管冷靜下來後回答。
「如果有,企劃可以拉新客數據,就可以知道是客群不對?還是銷售問題?」
吵架就可以找到答案嗎?
1. 換的都是主顧客,在第一時間,銷售人員叫主顧客來換,以維護客情。
2. 進貨量和實際銷售貨量不合,銷售人員當銷售暗盤,顧客沒有買就說換完了。
3. 顧客來就馬上換給客人,沒有說明與串連銷售,客人換完就走人。
從兩點改善,就可以讓活動叫好又叫座
1. 建立活動與諮詢流程
對銷售人員來說,只要公司沒說不行就表示可以。公司說是吸引新客,沒有說主顧客不行,也沒要求新客要每個人都給。
建立活動流程,確實告知銷售人員當顧客來換時第一步要做什麼?從客人來換,到離開時要做什麼事?說什麼話都要有標準或示範。如果希望業績成長,就要加入銷售諮詢,先從顧客換的產品,說明商品特色,再連結顧客膚質,建議組合商品。諮詢時間一拉長,不但有助於業績成長,遇到專門換贈品的顧客也有嚇阻作用。
2.門巿稽核與回報系統
顧客到底知不知道活動?門巿、文宣是否到位?銷售人員換贈品是否遇到困難?需建立門巿稽核與回報系統,企劃要抽檢,門巿、文宣與海報是否確實放置,並不定期到門巿抽查,觀察客群是否正確。
業務除每日,要求各門巿人員回報,活動數字與業績,發現數字異常的門巿,需到門巿實際了解與關心,並回報公司,建立回報系統。
在活動後,檢討與修正,才會正確發現
- 三週後活動檢討,業績在活動一週後止跌,第二週開始明顯上升,活動結束後,部份門巿還有贈品,延到第三週,贈品數量不足情況下,業績上升30%。
沒有贈品,業績反而成長?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