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瑜伽課,為什麼能在50小時賣出7000人次?
即時精選

一堂瑜伽課,為什麼能在50小時賣出7000人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在知識衛星爆紅的《尼泊爾正宗瑜伽|開啟七大脈輪・喚醒全身能量》,由爭議話題不斷的網紅愛莉莎莎製作,短短不到48小時就吸引超過5,000人購買,目前已突破12,207人報名。

你可能會想:

「又是網紅,還是被罵那麼多次的她,怎麼可能賣得這麼好?」

但從銷售觀點來看,真正的關鍵並非流量或運氣,而是她和團隊做對了每一個關鍵節點,從選題、包裝、師資設計,到行銷節奏與購買路徑。

銷售關鍵:客人到底買的是什麼?

一般人在銷售課程時,常著重於教什麼、怎麼教、學生學到什麼?但事實上,這些都不是客人真正的購買原因。客人真正想知道的是:

「這個課程能解決我什麼問題?」

  • 會讓人願意花錢解決的問題通常包含失眠、減肥、便秘及健康,其中尤其包括心理健康的需求。只要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客人就願意購買。

市場區隔:不是瑜伽,而是「人生轉變」

愛莉莎莎的這堂「正宗尼泊爾瑜伽」,並非市面上常見的伸展放鬆或健身瑜伽課程。她看見的,是一個更廣大的養生市場,尤其是因心靈因素影響健康的客群。透過「內在修煉」的核心,鎖定的不只是瑜伽愛好者,更是想解決心理、睡眠及生活品質問題的人。

權威師資:建立「安心感」

愛莉莎莎清楚自己的爭議性,但她更了解市場信任感的重要性,因此找來尼泊爾政府指定的大師Raj,以及醫學背景的瑜伽博士生Deepa,這種專業與權威的結合,直接為課程建立了強大的信任基礎。

體驗式行銷:超越影片的情境設計

這堂課遠赴尼泊爾實景拍攝,畫面充滿了旅程與儀式感,課程呈現的不是普通教學影片,而是一種人生狀態的象徵轉換。再加上限時優惠、社群擴散,以及強調零基礎友善的設計,完整地降低了購買的心理壓力與門檻。

五個爆紅元素:從產品設計就決勝

這堂課成功的設計要素包括:

  1. 有信任點(專業師資)
  2. 有差異性(正宗教法)
  3. 有體驗畫面(高規實拍)
  4. 有個人品牌(個人轉變故事)
  5. 有銷售動線(折扣+社群推力)
銷售的本質,不是拼命解釋產品有多好,而是讓市場看見它想看的,感受到它想感受的,買到它想成為的自己。

這堂課做到了,而你未來打造的內容,也完全可以。

最後的思考:你能馬上調整什麼?

現在,換成你自己的產品或服務,你最想從這堂課的操作中學到什麼?哪個元素是你能立即調整並應用的呢?

歡迎留言與我分享你的想法!

#天使美學銷售

#銷售案例分析

#愛莉莎莎瑜伽課爆紅的真正原因

avatar-img
天使美學銷售的沙龍
67會員
199內容數
如果你有去百貨公司逛街,一不小心就買了一堆商品,我就是教百貨專櫃的銷售訓練講師。 銷售不是行銷,不是業務,銷售是商人,顧客永遠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為顧客找到對的商品,不求客人買,讓客人求你賣是銷售商人的技能 在天使美學銷售能學會三種超能力: 知道別人在想什麼?要別人照你說的做、能預知別人的言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業績怎麼可能達標啊?」 小華曾是公司的銷售明星,但隨著業績目標不斷拉高,他漸漸發現—— 那些以前總是能用的話術和技巧,現在越來越不管用了。  某天,他鼓起勇氣向老闆提出建議: 「老闆,我覺得需要一些專業的銷售培訓,不然真的追不上業績了。」 沒想到老闆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 「你是銷售員,
接案者常遇到的痛點:客戶殺價、做完案子卻收不到錢,這篇寫給所有曾經被「拖尾款、要求額外服務、被說服務不好」的自由工作者。不是你不夠專業,而是你還沒找到讓客戶願意付錢的結構。
「銷售就是在解決問題」天使美學銷售 銷售說的「解決問題」,並不是你把某個產品賣給客人,來解決客人的問題,而是:今天老闆要你達成某個業績,你要去解決老闆的問題。 當老闆提出業績目標的時候,你要思考的是:「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解決方案可能有兩、三個,那哪一個比較適合現在的情況呢? 老闆的思維通常
「這業績怎麼可能達標啊?」 小華曾是公司的銷售明星,但隨著業績目標不斷拉高,他漸漸發現—— 那些以前總是能用的話術和技巧,現在越來越不管用了。  某天,他鼓起勇氣向老闆提出建議: 「老闆,我覺得需要一些專業的銷售培訓,不然真的追不上業績了。」 沒想到老闆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 「你是銷售員,
接案者常遇到的痛點:客戶殺價、做完案子卻收不到錢,這篇寫給所有曾經被「拖尾款、要求額外服務、被說服務不好」的自由工作者。不是你不夠專業,而是你還沒找到讓客戶願意付錢的結構。
「銷售就是在解決問題」天使美學銷售 銷售說的「解決問題」,並不是你把某個產品賣給客人,來解決客人的問題,而是:今天老闆要你達成某個業績,你要去解決老闆的問題。 當老闆提出業績目標的時候,你要思考的是:「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解決方案可能有兩、三個,那哪一個比較適合現在的情況呢? 老闆的思維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