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陳時中的眼淚,帶著我們走向更好的社會

2020/02/0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昨天,陳時中部長在記者會上被記者問到落淚原因時,他先是道歉自己情緒控管沒有做好,接著一句「不過總是覺得,同仁大家都這麼努力」後,再度哽咽得說不出話。
想拜託大家,多給第一線防疫人員支持與鼓勵,不只是因為辛苦,也是因為他們樹立了良好的道德典範,當這種無私奉獻的典範能得到大眾的支持,未來社會就會離自私遠一點、離善良近一些,這才是最好、最有效率的社會。
以我親身的經歷當例子:八八風災時,我剛好即將退伍,因為災情嚴重,部隊奉命要到災區無限期支援,我同梯的幾個弟兄都被安排留在營區裡掃地等退伍,但我們商量之後,一起簽了自願留營,陪著部隊停止休假一個月,跟著他們步行進入高雄山區一個被土石流掩埋的村落,一鏟一鏟地,協助災民把他們埋在泥水下的家園重新挖出來。
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做?只是因為我們成長的社會教育我們,在同胞苦難的時候要伸出援手,所以我們把這當成理所當然,沒有錢拿,這事也不會出現在求職履歷上,我們只是做了件該做的事,就是幫助別人。
退伍時,營長頒了獎狀給我們,一直到現在,這張獎狀都被我爸放在家裡最顯眼的位置。
換個方式想想,如果今天我們要自願參加救災時,營長的反應是「白癡嗎?你應該趕快退伍找工作賺錢吧!」而家人的反應是「你沒事幹嘛跑去這麼危險的地方?快點回家!」久而久之,還會有人願意這麼做嗎?
又例如之前超商限購口罩時,我們明知道口罩產量有限,限購是為了讓更多人能拿到,但遇見那些掃貨囤貨的朋友時,如果我們不但不譴責,反而稱讚他們好聰明,那之後若不幸疫情爆發,這會變成什麼社會?肯定是會有人「聰明地」囤積所有政府管制不到的資源,而沒有管道的弱勢就活不下去的社會吧。
自視聰明者總愛把他們沒有能力解決的問題歸咎給人性,認為人性就是貪小便宜、自私自利;但人性不是一成不變的,北歐人、日本人、中國人、台灣人,甚至是同一個地方100年前的人跟現在的人,人性都不一樣,與其說人有什麼天生而且根深蒂固的特性,不如說當地文化底蘊形成的道德及輿論壓力,更會影響人類的表現。
我們看待政務官或防疫人員的態度也是一樣道理,自視聰明者認為人性本惡,必須靠法律來管制、經濟來制衡,所以如果這些防疫工作這麼重要,那就給予他們相對應的金錢酬勞就好,不需要牽扯到道德義務與鼓勵,但其實,在許多例子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參考敝文金錢帶來的腐敗),人可以為了更高的道德理想努力,面對一項道德義務,在資源有限時,牽扯到金錢反而會使人失去動力。
簡單來說,你會為了行善而扶老先生過馬路,還是會因為我給你5塊就去扶?比起鼓勵,那5塊錢更像是羞辱,因此這個金額必須高到一定程度,才會有人為了利益去做這件「本來一塊錢都不用花」的好事。更糟糕的是,一旦人們認定扶老先生是賺錢的勾當,這件事就從道德領域移到了經濟領域,等到哪天作這件事沒有錢拿時,它也不會回到道德領域,人們會停止作這件事,因為它已經從一件善舉變成了一件工作,這個過程是難以逆轉的。
面對危難的時候,就是考驗道德的時候,一個社會的道德文化,仰賴所有人的共同形塑,其實就是我們佩服什麼樣的人、又厭惡什麼樣的人,曾經有一派的經濟學者教我們,只要把個人的自利發揮到極致,社會的公利就能發展到最大,但這樣的觀念已經逐步吞噬了我們熱愛的生活,那些信賴、友誼,那些不顧一切的犧牲與奉獻,所有無法換算成金錢的都逐漸變得不值一提,活在這樣的社會裡,我們開心嗎?
陳時中部長那一句「同仁大家都這麼努力」著實感動了我,因為他在意的,是那些最辛苦的無名防疫英雄,他希望的,是所有的努力,能換來一位又一位健康返國的台灣人,他淚光晶瑩的眼中,滿滿的都是別人,沒有他自己。
在開口閉口就是升官發大財的此刻,這種典範更需要我們大力支持與鼓勵,犧牲休假的公務員、口罩工廠加班的工人、所有的醫護人員、還有之前那些小心翼翼幫大家包裝口罩的超商員工,謝謝你們沒有那麼「聰明」,謝謝你們無私的付出,更謝謝你們提醒我們,有些事是義所當為,因為有你們,台灣一定會變成一個更好的地方,一定會有更多人受到你們的啟發,繼續為了這片土地而努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5K會員
272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