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反思教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
2019年,Educated: A Memoir中文版在台灣上市,譯名為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
Educated是指受過教育的,作者Tara在17歲申請進入楊百翰大學前從未進入一般體制學校(小學,國高中)就讀,雖然她在申請大學的文件上是寫在家自學(home-schooling),但其實絕大部份時間是跟著製作草藥且身兼助產士的母親及在廢鐵廠工作的父親身旁打雜。也因為Tara家裡信奉摩門教,並有著類末世主義的思想,不能說是完全離群索居避世卻給人遺世獨立的古怪印象。
封閉的家庭,閉鎖的訊息,Tara父母對小孩的掌控是以愛為名。凡是與家裡信仰不符合的事情就是離經叛道,若Tara沒走出原生家庭進入大學,她的人生軌跡就是承襲母親製作草藥的手藝及幫忙接生的技能在父親劃給她的土地上過完一生。
對她而言,學校教育是一個觸媒,是一個覺醒的turning point,她發現自己的家庭跟一般正常美國人家庭相差甚遠,包括受傷不去醫院,再大的傷都用自然療法,即便她的母親,父親,兄弟,更甚者,她自己都曾在瀕死邊緣上,也是堅持家裡信仰,用草藥,太陽來治療傷體。
另外,她父親曾對她說過的新聞/歷史事件,與她上課後所學的真相完全不同。父親訴說的角度是教育她外面的人事物(outsider)都是不可信,是危險是會污染他們純淨心靈影響他們生活的惡,只有待在家才是救贖之道。孩提時期的Tara,封閉在家裡,單一信息,單一信仰,雖曾懷疑但仍要深信不疑否則引起父母不悅,兄弟不睦,不服從即是家裡的叛徒。
Tara在gatesnotes的訪談(比爾蓋茲訪談)裡提到她一路從美國楊百翰大學到英國劍橋取得博士學位,所謂教育是個探索的過程( Education is a process of discovery.)。是非的辨別,思想的辯證,自我求證以往的盲區,她也藉由教育來釐清家裡的矛盾,衝突,疑惑,最終,Tara掙脫了情緒勒索,道德綑綁,得出You can love someone and still choose to say goodbye to them. You can miss a person every day and still be glad that they are no longer in your life (Tara在接受歐普拉訪談時如此闡述).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4會員
235內容數
在跨文化裡學習兼容並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故事二、快樂的家庭是孩子的願望 很多時候家長總以為孩子只要沒有生理上的病痛便能健康成長,這個孩子叫○慈,生長在高風險的家庭中,靜默寡言、團討課時總自顧自地玩著手,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能被抽離到其他教室上課。有一天媽媽帶著社工來到學校,那時她的世界已因婆媳戰火而顛覆著。 自從奶奶搬來同住後,○慈陷入一
Thumbnail
母親頓日愁煩  教了五年書,有意再升學,申請保送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母親卻頓日愁煩 隔壁家正在蓋房子正搭了鷹架,我從自己家裡後陽台爬過去,翩翩然下到樓下來,穿著外出服自外走入自家門。有一群人,和一個媒婆正在聊天,最近這種情形特別頻繁。雖然媽媽無意早早把我嫁出去,可是正值芳年20的卻像是一朵盛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是Tara Westover(簡稱泰拉)的自傳,泰拉出生在美國愛達荷州,成長背景異於常人,家中信奉摩門教,活著只為了末日做準備,她沒有出生證明(9歲才拿到)、沒有醫療紀錄、不曾接受正規教育,17歲才第一次踏入學校,最終拿到劍橋博士學位、脫離原生家庭,終於活出自我。
以前的她世界很小,總圍繞的父母;現在的她世界寬廣,充滿了驚奇與樂趣,該學習信任,放手讓她盡情探索了!
我從未想過與你相識 國中畢業後 不顧一切來到一所名聲很紅的學校 被國中老師臭罵一頓覺得我很傻 選擇一間名聲很差的學校 我選擇那間學校的原因只是學校離媽媽家很近 我爸媽在我8歲時就離婚了 我是跟爸爸住 媽媽一個人住了好久 小時候想媽媽時很無能為力只能躲在被窩偷偷的哭 國中畢業我有權力選擇區域讀
少年時國中畢業前因誤交損友導致漸漸不愛升學,國中畢業一段時間沒升學就業也是一年換了24個老闆又不想當學徒。後因全家搬家到私立國際商工對面故產生想再升學願景,當年想讀普通高中公立需聯考,而我超爛的英、數化學科使我卻步。其中一個朋友就讀國際商工電子科受其影響及父親堅決男人需習工科所以就讀電子科,讀了一學
Thumbnail
這本書敘述一位貧窮家庭孩子的家庭教育與自學過程,最後考入劍橋大學的故事,然而這個故事卻是關於一個恐怖家庭的故事。書中描述了家人虔誠到極端的摩門教信仰,家庭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以及對教育的偏執觀念。透過這些故事,讀者可以思考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以及教育的重要性。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故事二、快樂的家庭是孩子的願望 很多時候家長總以為孩子只要沒有生理上的病痛便能健康成長,這個孩子叫○慈,生長在高風險的家庭中,靜默寡言、團討課時總自顧自地玩著手,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能被抽離到其他教室上課。有一天媽媽帶著社工來到學校,那時她的世界已因婆媳戰火而顛覆著。 自從奶奶搬來同住後,○慈陷入一
Thumbnail
母親頓日愁煩  教了五年書,有意再升學,申請保送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母親卻頓日愁煩 隔壁家正在蓋房子正搭了鷹架,我從自己家裡後陽台爬過去,翩翩然下到樓下來,穿著外出服自外走入自家門。有一群人,和一個媒婆正在聊天,最近這種情形特別頻繁。雖然媽媽無意早早把我嫁出去,可是正值芳年20的卻像是一朵盛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是Tara Westover(簡稱泰拉)的自傳,泰拉出生在美國愛達荷州,成長背景異於常人,家中信奉摩門教,活著只為了末日做準備,她沒有出生證明(9歲才拿到)、沒有醫療紀錄、不曾接受正規教育,17歲才第一次踏入學校,最終拿到劍橋博士學位、脫離原生家庭,終於活出自我。
以前的她世界很小,總圍繞的父母;現在的她世界寬廣,充滿了驚奇與樂趣,該學習信任,放手讓她盡情探索了!
我從未想過與你相識 國中畢業後 不顧一切來到一所名聲很紅的學校 被國中老師臭罵一頓覺得我很傻 選擇一間名聲很差的學校 我選擇那間學校的原因只是學校離媽媽家很近 我爸媽在我8歲時就離婚了 我是跟爸爸住 媽媽一個人住了好久 小時候想媽媽時很無能為力只能躲在被窩偷偷的哭 國中畢業我有權力選擇區域讀
少年時國中畢業前因誤交損友導致漸漸不愛升學,國中畢業一段時間沒升學就業也是一年換了24個老闆又不想當學徒。後因全家搬家到私立國際商工對面故產生想再升學願景,當年想讀普通高中公立需聯考,而我超爛的英、數化學科使我卻步。其中一個朋友就讀國際商工電子科受其影響及父親堅決男人需習工科所以就讀電子科,讀了一學
Thumbnail
這本書敘述一位貧窮家庭孩子的家庭教育與自學過程,最後考入劍橋大學的故事,然而這個故事卻是關於一個恐怖家庭的故事。書中描述了家人虔誠到極端的摩門教信仰,家庭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以及對教育的偏執觀念。透過這些故事,讀者可以思考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以及教育的重要性。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