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2019 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 的世界大賽正式拉開序幕。來自華盛頓的國民隊與前年曾殺入決賽並奪冠的休士頓太空人隊打的如火如荼,雙方不斷拉鋸直到驟死戰,最終由華盛頓國民在客場奪下隊史第一冠,讓許多棒球迷倍感驚訝。但你知道嗎?在美國被視為棒球界盛事、原定為一年一度舉行的世界大賽卻曾在1994年史無前例地暫停舉行了一次,而原因竟是因為球員「罷工」?實際上大聯盟「罷工」早已有例可循,早在1972、1981年球隊與球員都曾相繼罷工或是封場過。但這麼大規模以至於必須取消世界大賽的罷工還真是頭一回。這場罷工帶來的震撼以及球迷的憤怒甚至驚動了克林頓總統,讓他不得不出面「調解」。在1994年究竟發生了什麼才導致了此次震撼體壇的大事,以及有關球員「罷工權」的問題,接下來的文章將帶您逐一探討。
什麼是「罷工」?
根據《勞資爭議處理法》,罷工係指勞工所為暫時拒絕提供勞務之行為,亦即身為勞工就擁有所謂「罷工」的權力。歷史上最早的罷工發生在埃及,皇家墓園的工人集體對法老王的重役發起罷工。其他著名的罷工包括1877年美國鐵路大罷工、1968年法國的五月風暴。在某些極權國家如:北韓,罷工是不被允許的;而在法國罷工卻被視為家常便飯。但並非所有的罷工最終都能使勞資雙方取得共識,近期發生的長榮航空空服員罷工事件就是一則例子。
球員可以罷工嗎?
在前幾段罷工的定義中有提到,身為勞工就擁有所謂的「罷工權」。而在美國,除了涉及到公共事業及社會安全的職業(如:消防員、警察)不得罷工外,其餘行業都能在法律保障下合法的罷工。而球員作為一位由球隊背後財團支薪的員工,既不是公務人員也與社會安全搭不上邊,理應是位合格的「勞方」。而支薪的財團自然而然就成了「資方」,勞資雙方關係成立,想當然耳,球員們也就具有罷工的資格了。
▲ 1994年8月時代雜誌封面,Strike同時具有棒球中好球與罷工的雙關意涵
圖片來源
為什麼罷工?
「薪資上限」(又稱工資帽)這一詞實際上就是一切罷工的起始點。薪資上限是資方意圖限制球員們最高年薪的一種手段,也就是說無論當季度的表現再精彩、球員情況再穩定,下一季度的薪水都必須控制在某一額度下。這很快引來了球員們的不滿,於是一場由大聯盟公會主席領導的罷工行動逐漸形成雛形。最一開始工會只是要求取消此一制度,但幾經談判無果後,工會祭出了最後通牒,預示下一步將是一場包括球員在內的集體罷工,以至於後來一場浩浩蕩蕩的罷工就這麼開始了。金鶯隊的老闆安吉洛斯(Peter Angelos)作為資方首先對球員們表達支持,接著是底特律老虎的教練安德森(Sparky Anderson)也以拒絕帶領替補球員出場的方式支援了罷工行動。眼看罷工的大火不斷蔓延,緊急撲滅火勢的是美國聯邦的地方法院,資方的薪資上限被裁定不合法,這場燃燒整個美國體壇的大火才得以告捷。截至罷工結束為止,資方損失了5億8千萬美元,勞方也為這場罷工付出了近2億3千萬美元的代價。
這場罷工改變了什麼?
罷工成功讓資方意識到球員不會再任由自己的薪資被擺佈,球員的主導權不只體現在薪資方面,在往後的交易談判上,球員都在談判桌上佔有一席之地。當然這場罷工也讓球員們—或者說整個棒球界付出了一些未預期到的代價,棒球不再是美國人民最喜愛的運動,取而代之的是美式足球與籃球,甚至有人將近幾年來大聯盟的收視低迷歸咎於此。
結語
當然,我們很難單從結果面將這次罷工定義為正確或錯誤的行動,畢竟其所帶來的影響也許還有很多至今仍未體現出。但顯然對於勞資雙方、乃至於觀眾而言,這都是精彩的一課。沒有當初球員的力爭,如今的大聯盟也許更加輝煌,又或者早已沒落。但不論結果如何,這無疑都是世界體壇上最重要的篇章之一。
參考資料:
- MLB 1994 strike anniversary: Lessons from a disastrous work stoppage apply now
- 勞資爭議處理法
- 【罷工系列】大聯盟史上最大衝擊—回顧1994-95年大罷工
- 罷工在美國:有自由有限制
責任編輯:陳姵穎 審稿編輯:陳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