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殺掉十惡不赦的大壞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看到社會新聞對於重大刑案的報導時,不知道您是持著怎麼樣的心情呢?或許是憤怒、是悲傷吧;不論如何,總是多少抱著要報復的心理。會有這樣的想法也不難理解,電視機前的觀眾常會將自己套入當下的場景感同身受,又配著以往熟知的包青天斷案所根深蒂固的正義觀,自然會希望「斬立決」。在一般人眼中,犯罪者永遠只能是怪物。
普羅大眾常認為重大刑案辯護的律師都是為了鉅額的律師費而甘願為壞人辯護,打算顛倒是非、把黑說成白。正因為這樣的認知,許多願意為重大刑案辯護的律師都是孤獨且處在困境之中。重大刑案辯護人的困境不只是面對眾人的輿論壓力而已,更在於倘若被告「實在」無罪又該如何。為了要求能夠心安理得、晚上睡得著覺,只能讓一切努力付諸於證據。在為被告辯護的期間馬不停蹄地去現場勘查,不厭其煩來回奔波地翻閱卷證,挑燈夜戰並焚膏繼晷,絲毫不敢有一點懈怠,深怕遺漏任何證據將會使得被告蒙受不白之冤,淒涼又鋃鐺入獄,度過悲慘下半生,葬送大好前程。
舉著名的華山分屍案為例,便可知辛酸。由於涉及強制性交,採取不公開審理,內容對外透漏不多。實際上,華山分屍案毫無科學客觀證據可將案情與被告連結,唯一的相關證據只有被告的自白而已。然而翻開報章雜誌便不難發現,記者對案發經過描繪精細如親身經歷般似共犯,繼續內容積幾與卷宗所載內容不一,可見媒體資訊來源不完全正確客觀,甚至有些部分可能僅是單憑臆測而已。
整部法律教科書中,如獨角獸般美好而虛幻的存在,即是「無罪推定原則」。心理學上有所謂「肯証偏誤」,乃是人都會將自己原先預設的立場套入新得的資訊而解讀,使自己更加確信原始立場而不動搖。法官同樣也是人,自然也能將此概念用於解釋法院判決。早在案件正式進入審判程序前,就已被媒體輿論渲染為十惡不赦的猛獸怪物,受社會大眾指摘為非判死不可,使得法官的立場逐漸偏向代表國家追訴原告的檢察官。於此社會樣態下,理論中的審、檢、辯三方的三角關係不再和諧勻稱。媒體現今直接或間接影響犯罪的偵查以及審判,將許多重大刑案的嫌疑犯大力形塑出有罪的意象,撼搖法官的自由心證。時至今日,偵查不公開及無罪吞定原則似不再有效避免憾事冤案發生。
近幾年,司法改革的呼聲愈來愈大。儘管需要改革的一部份是制度及司法人事,但更大一部份是希望能藉由改革來使因判決不符合民眾的法律感情就不滿、抗議的社會習性有所不同,強調司法人員不再只是站在高高的法台之上,而能與社會溝通。許多人因不了解法律運作的基礎理論,大肆抨擊現代司法,於是法治教育重要之處已不是以往所提倡的「守法」而已,更重要的是改變傳統包青天的斷案通念,使大家明白現代法治的精神。法律的實行之必要條件是每個人願意認同並擁護,而這並不是有一紙判決就能輕易造就。
責任編輯:廖羿杰 核稿編輯:鄒宇晴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33會員
572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喝咖啡會改變大腦連結,我們應該要戒掉嗎?當我們習慣喝咖啡,大腦會努力多生出一些「腺苷受器」,於是我們又得喝更多咖啡才能有一樣的效果。也還有研究發現,喝咖啡的大腦也會設法減少一些norepinephrine受器,這是另一種有興奮性的神經傳導物質。這些變化,會讓我們突然不喝咖啡時,出現明顯的戒斷症狀。
Thumbnail
avatar
陳豐偉
2021-09-18
我們要如何戒掉手機大家好,我是淡江大學一升二的學生,主修國際關係 這是我閱讀《和手機分手的智慧》的心得及自身經驗 在我的生活經驗中,手機是非常重要的。 你/妳,有多久沒放下它了??? 成癮手機的妳是否感到焦慮、思考變弱、情緒不安 這篇主要是總結我的閱讀心得,以及個人觀點 在討論手機成癮的時候,首先我們要知道妳出
Thumbnail
avatar
追著永遠都追不到的她
2021-07-28
我們要如何真的了解即將結婚的另一半? 婚前調查不是破壞信任的表現,而是一種慎重且負責的態度,正因為想好好的結一次婚就好,所以才要盡可能化解疑慮,因為女人是賭不起婚姻的。而婚前焦慮常常被汙名化,好像要的只是哄過就好了,但哄只能讓你透過對方「當下的關愛」,來安撫你的不安,有時婚前焦慮是有原因的,你可能會需要更清楚的真相。 婚前調查主要避
Thumbnail
avatar
晚晴悄悄話
2021-03-17
我們要因為對方的情緒而選擇配合嗎?人,不應該因為別人的情緒而影響自己的決定,因別人的情緒而去做的決定,那就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只是在過別人想要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曾經的我在感情中,會因為對方的不高興、對方會感到難受而去配合、去成全。當時的我沒有想過這樣帶來的後果,只是覺得對方開心就好,對方說甚麼就做甚麼,只要不是壞事就可以
avatar
香雪海
2021-02-10
我們要的是愛,不是依賴即使知道對方不在乎自己或不適合自己,可是一直依戀著,無論親朋好友極力苦勸,還是狠不下心分手。或者,終於好不容易分手了,卻又不時想念,在意對方的現況如何。
Thumbnail
avatar
阿飛
2020-11-12
我們要不要保護愛滋病患「不戴套」的權利?-愛滋條例第21條除罪化單從刑度作比較,這條法律「愛滋條例第21條」的刑度,已經超過「傷害罪」了,相當於「重傷害罪」(刑法第278條)。 可能就是將人眼睛弄瞎、耳朵弄聾、砍斷一隻手、玩壞生殖器這樣的狀況。 為什麼判那麼重?是不是感染愛滋病(HIV)的人,都會變得短命? 如果以現今的醫學技術,答案是否定的。
Thumbnail
avatar
王大明
20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