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禪-內外和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如果我們希望世界和平,首先每個人的內心必須平和
世間苦的事實
  1. 自我和外在的對立與衝突
  2. 自我與內心的矛盾衝突
  • 取與捨,利與害的衝突
  • 理智與情感的衝突
  • 前念與後念的衝突
  • 自我的失落與盲目的追求

內心統一的過程有三個層次
1. 身與心的統一
  • 這個時侯我們會忘記自己身體的存在,同時會感到非常輕鬆
2. 內心與外境的統一
  • 體驗到所謂,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所以能有仁民愛物的心量,當你有了如此的經驗之時,對於世上的好壞美醜,不但沒有分別,而且都是無比的可愛
3. 前後念的統一
  • 當你到達這種境界時,時間的感覺和空間的概念已經不存在,因為前與後對你來說別無差別,這就是所謂的入定。對你而言,整個宇宙,都只有一個全體的存在

參禪的方法
1. 維摩經:
  • 隨成就眾生則佛土淨,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2. 禪宗的安心法:
  • 六祖壇經說,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
  • 當愛與憎都與你無關時,你就可以伸長兩條腿,好好睡覺了,這並不表示開悟的人無事可做,而是說心中無事可煩
書名:禪-內外和平
作者:聖嚴法師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6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龎演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金剛經所說,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就知道應該把變換看作幻相,我們有需要跟著變嗎?
金剛經所說,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就知道應該把變換看作幻相,我們有需要跟著變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念佛就是以佛號作為所緣境,修密的話可能以咒語或本尊的形相作為所緣境。所有的禪法都是一樣的,不管內外道、大小顯密,都要有個所緣境。這是第一個善緣心。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Thumbnail
瑜珈這個詞意味著「連結」,它是朝更高意識狀態的路徑,也是將神性能量接引到我們身上的途徑。 我在禪學課學到,禪是「禪那」之意,它是源自於印度古老的瑜珈修行,禪定,能夠喚醒隱伏於自己內在殿堂的神性,而達到梵我合一的境界。 無法覺察苦、恐懼和憤怒背後的成因,我們就無法與自身連結。連結,也就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1.情緒隨個人慾望而起舞,唯有嚴持淨戒能使令平和。 Emotions arise in tune with each person's desire,only with strict observation of pure can make one peaceful. 2.心一散亂,魔即趁入。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這篇文章強調了內外世界相遇的重要性,指出若不進行這種相遇,人的存在可能會受到壓迫。文章通過冥想練習指導,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深沈呼吸來感受內在的飽滿和外界的支持。這種練習有助於放鬆身體,讓人感受到不孤單,並鼓勵讀者在感到壓力時,透過冥想與世界連接。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念佛就是以佛號作為所緣境,修密的話可能以咒語或本尊的形相作為所緣境。所有的禪法都是一樣的,不管內外道、大小顯密,都要有個所緣境。這是第一個善緣心。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Thumbnail
瑜珈這個詞意味著「連結」,它是朝更高意識狀態的路徑,也是將神性能量接引到我們身上的途徑。 我在禪學課學到,禪是「禪那」之意,它是源自於印度古老的瑜珈修行,禪定,能夠喚醒隱伏於自己內在殿堂的神性,而達到梵我合一的境界。 無法覺察苦、恐懼和憤怒背後的成因,我們就無法與自身連結。連結,也就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1.情緒隨個人慾望而起舞,唯有嚴持淨戒能使令平和。 Emotions arise in tune with each person's desire,only with strict observation of pure can make one peaceful. 2.心一散亂,魔即趁入。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這篇文章強調了內外世界相遇的重要性,指出若不進行這種相遇,人的存在可能會受到壓迫。文章通過冥想練習指導,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深沈呼吸來感受內在的飽滿和外界的支持。這種練習有助於放鬆身體,讓人感受到不孤單,並鼓勵讀者在感到壓力時,透過冥想與世界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