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因為渴望是源自於天地之心,因為那就是你來到這世間的任務。」
「何謂天命?那就是你一直想去做的事。」
「勇氣是了解宇宙之語最基本的特質。」
整本書都繞著這些主題發展,簡單的故事架構,卻蘊涵著深刻的反省。故事裡的主人翁聖狄雅各是個具有勇氣及決心實踐自己夢想的少年,藉由一個重複的夢境,促使他離鄉去旅行,找尋夢中的金字塔,並相信可以得到寶藏,雖然他在旅途中數度面臨危難與選擇,最後總能聽從自己的心聲,拋棄眼前的所有,去追尋充滿變數的未來,以及天地萬物間的真理。故事的結尾,作者給了主角一個美滿的結局,以犒賞他的勇氣。因此除了深層的生命哲理之外,淺層來說,我覺得它還是一本很典雅的青年勵志小說。
另外一個支線是愛與信心,透過少年聖狄雅各與少女法諦瑪的愛情來闡述。生在沙漠的美麗少女,以無盡的愛與寬闊的心胸鼓勵少年勇敢地去追求他的夢想,即使他可能因此喪生,也不願將他緊緊地綁在身邊,因她知道,如果她這樣做,少年將永遠不會快樂。為了愛,為了成全,她選擇放手,願意做為一個等待無悔的女子,而最後,她也果真等回了屬於她的寶藏。相較於現今以佔有為多數的愛情,他們的愛情多麼偉大。
作者把人生比作一個尋寶的旅程,過程當中總會出現看來毫不相關的轉折,考驗著人性,而多數的人們,出於恐懼,寧可安於眼下所擁有的一切,不願也不敢冒險以這些為賭注,去搏一個未知的將來。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合群,選擇一條多數人走的路比較安全,如同少年所放牧的那群羊一樣,群聚只是為了彼此相互慰藉及安全的心理需要,慣於長久集體行動後所產生的麻木,終生只為了食物和水奔波,在某個高階的環境管理模式之下,永遠在一個固定的軌道裡游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長久以往,我們視這樣的生存模式為理所當然,而任何相異於我們的生存方式,也許羨慕,也許嫉妒,也許覺得不可思議,多半會希望將其「導入正途」。問題是,我們所奉行的生活模式是否為絕對的唯一?或者相異於我們的生活模式才更具前瞻?
我們之中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勇氣去證明這一點。我們礙於社會的價值觀、拋卻不了情感的羈絆、捨不下安適的生活,只能在心裡默默的遙望那早年的夢想,看著它離自己越來越遠,也怕一旦實現了夢想反而失去了繼續生存的意義,就像那故事裡的水晶商人。
商人一生的夢想就是去麥加朝聖,守著商店三十幾年,年年賣水晶給朝聖者,看著朝聖者完成心願後的笑顏暗暗羨慕,卻始終不曾打算真正出發去麥加,他拒絕少年勸他實踐朝聖的建議,寧願抱著夢想活下去,只因為這些年來他就是靠著這個信念活著,一旦實現後,他反而不知生存還有何意義。因為害怕這一天的到來,甘願年年羨慕著他人到達那個他此生不可能拜訪的聖地。
對自我的恐懼向來是我們自己最大的敵人,因此我佩服少年的勇氣,那是我所缺乏的,也因為恐懼,我失去了許多磨練與成長的機會,成了一隻馴良的綿羊。然而我並不後悔,我非超凡入聖之輩,難免流於世俗的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或許我選擇的不是聖狄雅各的這一條。
「不管是繞多少路,作多少調整,商隊一定朝著原來的方向行進。」如果我註定要走另一條路,我想早晚我會知道的。
--------------------------------寫于2002
這是多年前的紀錄,分享上來,不覺竟已過了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