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Remote Work 遠距工作的兩個實用技巧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隨著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周遭朋友陸續開始嘗試「Remote Work 遠距工作」,有些老闆甚至一反常態,要求員工不能進辦公室工作,如果要進辦公室還得申請說明原因,控制在辦公室內最多只能有五人同時工作。要說肺炎意外開啟「亞洲遠距工作元年」也不為過。

然而剛開始嘗試遠距工作,一定會覺得很難專心吧!離開辦公室小框框才體會到它的妙用,因為「變換環境」是切換狀態最簡單的方法。人一旦缺少壓力就很容易發懶,雖然百般不情願,但是一到辦公室、坐進小框框裡就會有「工作的感覺」。

身為一個已經遠距工作近三年的數位遊牧 Digital Nomad,本文就以自身經驗分享:如何在沒有外力約束的情況下,自己尋找良好的工作環境,或者用別的方法快速進入工作狀態。


創造自己的小框框

Digital Nomad 既沒有固定工作地點,時間也比較分散,尤其當你必須與不同時區的合作夥伴溝通,工作和生活的分野勢必越來越模糊。這個時候,如何快速「進入工作狀態」至關重要,否則時間就要默默地被自己浪費掉了。

試著回想上一次專注工作的時候,環境給予自己哪些幫助?我自己試過很多環境,咖啡廳、酒吧、工作空間,甚至便利商店的用餐席都試過,基本上只要該場所具備以下幾個條件,對我而言就可以工作了:

  • 高度適中的桌椅
  • 有大窗善用自然採光(我不喜歡死白燈或色燈)
  • 背景音樂不會干擾工作語言(比如:用英文工作時不能聽英文歌)
  • 網路非常穩定(這是必備的吧)

對我而言,大窗和自然光創造喘息的空間,些許人聲讓我不覺得孤獨,可以放心工作不被焦躁感壓垮。在數位遊牧的旅途中,不可能所到之處都盡如人意,但是只要尋找具備這些要件的工作環境,就可以進入高度專注的狀態。

現在的共同工作空間很多,環境設計也都很棒,有些旅館、民宿的一樓大廳本身就超適合一邊喝咖啡一邊用電腦,選擇很多,不怕沒地方遠距工作啦。


建立儀式進入狀態

有時進入工作狀態的要件不全然是環境因素,也可能是某些習慣的食物、飲料、聲音、甚至氣味促使我們專注。好像巴普洛夫的狗一樣,我們或許也默默地把某些刺激和工作連結在一起。嘗試利用這一點,幫自己創造一個儀式吧!透過完成某個動作切換心理狀態。

以我自己為例:我會幫自己泡一個馬克杯大小的咖啡牛奶,一旦嚐到咖啡的味道,就可以進入工作模式;如果安排需要發散思考的工作,我會幫自己倒一小杯酒,小酌放鬆靈感自然就來。透過類似的儀式開啟工作狀態,在家也能乖乖工作不軟爛,還可以省點錢和減少交通時間。

習慣去觀察並感受自己的行為,就能歸納出心目中理想工作環境的要件,如此培養自我覺察的能力,對於後續時間和任務管理也很有幫助。

至於在家遠距工作該如何逃離床鋪與追劇的誘惑?不要問我,問自己吧!對此我只能說:該還的總是要還,現在拖拉就是以後緊湊。關於時間與任務管理,之後有機會可以寫專文分享。


最後總結幾個問題,幫助大家思考並建立遠距工作的基礎:

  • 你的工作可以遠端執行嗎?如果只有部分可以,如何拆解工作內容?
  • 回顧自己的工作環境,無論是辦公室框框或其他習慣的工作場所,它們具有哪些相同的條件,能夠讓你放心工作?
  • 你在工作的時候,習慣吃點什麼或喝點什麼嗎?或者有什麼被你忽略的小習慣嗎?

其實遠距工作依然是在工作,工作時數並不會因此變少,好處在於比較彈性,不需要承受「一大早就要擠公車畫好全妝坐在位子上」的壓力,可以把精力集中處理事情,不是滿足形式。而相信經過這次武漢肺炎的考驗,遠距工作勢必成為新常態,大家不妨透過以上兩點小技巧,提早建立新的工作習慣吧。


我是 Donna 多拿王,歡迎追蹤我 👉🏼 Blog / Facebook / Instagram

請給我一個愛心,我會覺得很溫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onna Wang 多拿王的沙龍
46會員
36內容數
台北出生台北長大,難以滿足的溫室小孩。 19歲在紐約探險,23歲在歐洲流浪,27歲在上海見世面, 現在醉心於台灣的山林與海洋,努力實踐數位遊牧的生活型態。 熱衷於各種表達方式:寫作、旅行、跳舞、說故事。我不知道要表達多少才會滿足,可能永遠不會滿足吧?
2021/06/21
今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三級警戒延至7/12。為了避免接觸傳染,再怎麼不情願也得嘗試遠距工作。改變來得太突然適應不良,每天焦頭爛額不像個人嗎?這篇文章整理幾個遠距工作常見的缺點,以及我認為可以怎麼調整,才能好好利用遠距帶給我們的彈性,把日子過得更像個人。
Thumbnail
2021/06/21
今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三級警戒延至7/12。為了避免接觸傳染,再怎麼不情願也得嘗試遠距工作。改變來得太突然適應不良,每天焦頭爛額不像個人嗎?這篇文章整理幾個遠距工作常見的缺點,以及我認為可以怎麼調整,才能好好利用遠距帶給我們的彈性,把日子過得更像個人。
Thumbnail
2020/03/31
如我上一篇文章所提,遠距工作缺少上司、同事、辦公室隔間等外力約束,我們容易被懶惰的本性牽著走,能少做事就不會多做(可能我自己特別懶啦)。要想在缺少直接壓力的情況下,依然如期完成工作,就得確切掌握自己的節奏才行。
Thumbnail
2020/03/31
如我上一篇文章所提,遠距工作缺少上司、同事、辦公室隔間等外力約束,我們容易被懶惰的本性牽著走,能少做事就不會多做(可能我自己特別懶啦)。要想在缺少直接壓力的情況下,依然如期完成工作,就得確切掌握自己的節奏才行。
Thumbnail
2020/01/27
2015年我跟著台灣的新創公司前往上海,躊躇滿志地去,夾著尾巴回來。「站在風口上,連豬都會飛」,好多小豬都想隨著風勢扶搖直上,可是豬就是豬,豬本來就不會飛,就算隨著風飛起來了又怎麼樣呢?
Thumbnail
2020/01/27
2015年我跟著台灣的新創公司前往上海,躊躇滿志地去,夾著尾巴回來。「站在風口上,連豬都會飛」,好多小豬都想隨著風勢扶搖直上,可是豬就是豬,豬本來就不會飛,就算隨著風飛起來了又怎麼樣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遠距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效率」,因為在家裡工作,所以,「效率」更要自己掌握。
Thumbnail
「遠距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效率」,因為在家裡工作,所以,「效率」更要自己掌握。
Thumbnail
對於原本不常在家工作的人而言,疫情升級之後「被迫」學習的技能或許就是透過網路遠端工作、並且逐漸適應將住家和工作融合在一起的的生活方式與態度。這裡就以過去十年遠端工作的經驗,提供一些在態度、環境、以及技能上的建議。
Thumbnail
對於原本不常在家工作的人而言,疫情升級之後「被迫」學習的技能或許就是透過網路遠端工作、並且逐漸適應將住家和工作融合在一起的的生活方式與態度。這裡就以過去十年遠端工作的經驗,提供一些在態度、環境、以及技能上的建議。
Thumbnail
2個月的在家生活也已經進入「習慣模式」了! 從一開始不能去咖啡廳工作有點失落、工作完不能找一家店在店內享受美食、在家裡工作有點提不起勁,到現在已經可以在家享受各種生活了!在各種環境下都能享受生活,真的是這次疫情下最大的收穫了! 如果不是這次的疫情,我們也不知道這樣的生活也可以很享受!我們以為只有在氣
Thumbnail
2個月的在家生活也已經進入「習慣模式」了! 從一開始不能去咖啡廳工作有點失落、工作完不能找一家店在店內享受美食、在家裡工作有點提不起勁,到現在已經可以在家享受各種生活了!在各種環境下都能享受生活,真的是這次疫情下最大的收穫了! 如果不是這次的疫情,我們也不知道這樣的生活也可以很享受!我們以為只有在氣
Thumbnail
去年作為一個以文字為生的自由工作者,對遠距工作其實一點也不陌生,但是當「工作時」與「不工作時」都在家裡的時候,還是有些要適應的地方。我覺得在未來遠距工作會是個趨勢,這一個半月的時間我逐漸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方法,也在學習平衡工作與生活。
Thumbnail
去年作為一個以文字為生的自由工作者,對遠距工作其實一點也不陌生,但是當「工作時」與「不工作時」都在家裡的時候,還是有些要適應的地方。我覺得在未來遠距工作會是個趨勢,這一個半月的時間我逐漸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方法,也在學習平衡工作與生活。
Thumbnail
今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三級警戒延至7/12。為了避免接觸傳染,再怎麼不情願也得嘗試遠距工作。改變來得太突然適應不良,每天焦頭爛額不像個人嗎?這篇文章整理幾個遠距工作常見的缺點,以及我認為可以怎麼調整,才能好好利用遠距帶給我們的彈性,把日子過得更像個人。
Thumbnail
今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三級警戒延至7/12。為了避免接觸傳染,再怎麼不情願也得嘗試遠距工作。改變來得太突然適應不良,每天焦頭爛額不像個人嗎?這篇文章整理幾個遠距工作常見的缺點,以及我認為可以怎麼調整,才能好好利用遠距帶給我們的彈性,把日子過得更像個人。
Thumbnail
WFH 的一大難題在於,「好像」會很難專心,但事實上我不這麼認為。老實說在漫長的職涯裡,在家工作是我最忙、生產力最好的時候,有時候一天會不知不覺就工作超過10小時。但我並非一起床打開電腦就可以馬上這麼有生產力。而是需要幾個「儀式」,讓自己依然維持在辦公室的戰鬥狀態,創造更有好的工作成果。
Thumbnail
WFH 的一大難題在於,「好像」會很難專心,但事實上我不這麼認為。老實說在漫長的職涯裡,在家工作是我最忙、生產力最好的時候,有時候一天會不知不覺就工作超過10小時。但我並非一起床打開電腦就可以馬上這麼有生產力。而是需要幾個「儀式」,讓自己依然維持在辦公室的戰鬥狀態,創造更有好的工作成果。
Thumbnail
最近因為疫情,有些朋友真的受到很大的影響,被逼得要放無薪假或是在家工作。 朋友問我說,妳怎麼能做到在家工作的,也太佩服妳了。 這時一想,我在家工作的資歷也有10年了,可以家裡蹲10年工作好像是蠻利害的技能,我不免開心了一下,覺得這個經驗似乎可以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最近因為疫情,有些朋友真的受到很大的影響,被逼得要放無薪假或是在家工作。 朋友問我說,妳怎麼能做到在家工作的,也太佩服妳了。 這時一想,我在家工作的資歷也有10年了,可以家裡蹲10年工作好像是蠻利害的技能,我不免開心了一下,覺得這個經驗似乎可以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疫情的關係,最近有越來越多人進入遠距工作模式,但在家該如何進入工作狀態呢?
Thumbnail
疫情的關係,最近有越來越多人進入遠距工作模式,但在家該如何進入工作狀態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