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帖 005|為什麼都在家工作了,遠端工作者一樣也會過勞?(On Remote Working)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前一陣子台大學弟以視訊方式約我喝咖啡時(coffee chat),我提及我目前是全職遠端(fully remote),非到必要不用去辦公室。當時學弟驚呼了一聲:「在這個一堆公司都收回遠端工作政策的時刻,學姊的公司怎麼還這麼好!」

這個反應讓我感到饒有興致——能夠在家工作,的確是一件很舒適的事情。不必踏出家門,不必趕上班,不必進行辦公室社交,時間分配自由,的確非常好。我如今可以用這種新興模式工作,於多年前還在台北街頭每日通勤的我,的確是無法想像的。

然而,當初我從過勞狀態康復的過程中,我與諮商心理師也針對「遠端工作」這件事有不少討論跟拆解——而我當時得到的結論是,我其實是在不了解「全職遠端」的狀況下成為全職遠端工作者的。而我不知不覺養成的壞習慣,也隱晦地在我狀態不好時,推了我一把,讓我最終還是在全職遠端狀態下,大幅度心理過勞。

喬記洋行切回來 #養心帖 的第一篇,我們來聊聊:為什麼都在家工作了,遠端工作者一樣也會過勞呢?

當世紀巨變,使變態成為常態

我先前曾經在 #全局觀 文章中寫過,我出國這五年來,適逢二十一世紀巨變 Covid-19——當時選擇留守歐洲的我,在法國的極端封城政策下,體驗過出門要填表單、與他人距離兩公尺、物流中斷導致物資匱乏,要大量購買長期保存食材與日用品的日子。

當時的我已有 Meta 實習資格,原本是要在 2020 年六月飛往愛爾蘭體驗實習生活,這一切戛然而止。公司沒有撤回實習生資格,但是動員力量把工作設備寄送給駐點在歐洲各國的實習生。我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在法國開啟了我人生的全職遠端模式。

不只是我,遠端工作(Remote Working)自此成為了全世界專業工作者的共通語言,但要注意的是,當時每個人都以為這是不得不的暫時之舉——把餐桌當辦公桌,把臥室當會議室,每個人在家裡硬生生挪出一塊空間,在那裡展演專業人士形象當然,後續幾年因為出外社交依舊有染病風險,許多器材升級,比如升降桌、室內運動器械大行其道,然而,遠端工作裡最大的隱患,並不是設備舒適度與專業度與否,而是「空間概念的混亂」

當辦公室是家的時候,就代表工作與生活的界線消失了。

而當工作與生活完全融在一起,週末跟週間的空間就完全是一樣的——起居是一樣的,活動是一樣的,景致也是一樣的。剛開始很方便沒錯,因為我作為個體要處理的變動因素越來越少,心理上與生理上當然都很舒適。但是漸漸的,有些事情不對勁了。

我從床上醒來,從朦朧切換到清醒的瞬間,閃過腦中的第一個想法是工作;就算是週末休息時間,我坐在沙發,看著隨意放在桌上的公司電腦,也會突然在腦中進入工作模式當中;我在洗澡時,原本是身心休息的時刻,我無法克制我的腦袋開始想工作中讓我耿耿於懷的圖像與社群上的重大事件。而偏偏我當時的工作,有極大部分都是在理解並處理新興的數位性暴力,比如復仇式色情(Revenge porn)與性勒索(Sextortion),這種工作無意識的越界並不是用「熱愛工作」就能夠推託的事——不管是誰,再熱愛工作,這都不是非常健康與愉快的體驗。

「你得跳舞呀! 」她說, 「穿著你的紅鞋跳舞,一直跳到你發白和發冷,一直跳到你的身體乾縮成為一架骸骨。」——《紅鞋 De røde sko》安徒生

剛開始只是一些小地方出現了變異,但是漸漸地這情況越來越嚴重。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出問題了——全職遠端不到 1 年,「工作」蠶食鯨吞我的「生活」。我坐上餐桌,感覺我像在工作。我坐上沙發,也感覺我像在工作。我在床上醒來,望著天花板的時候,我知道,只要起床往旁邊走幾步路,我就可以開始上班。

工作從我的「辦公桌」溢出,邊界(Boundary)自此消失。我的公寓成為了我精神上的牢籠——我好像永遠沒辦法下班,永遠沒辦法休息。在家工作讓我的家幻化成了紅舞鞋,而當我停不下來瘋狂的舞步,就只能逼近眼前終究要來臨的力竭。


當空間的意義產生混亂

物理邊界的閉鎖導致心理失控,無論是主動誘導還是作為副產品,這並不是新的概念。倫敦塔(Tower of London)裡關了這麼多王公貴冑、神職人員,面對無盡的囚禁,無論是誰,都有可能發瘋。我是直到與諮商心理師詳談我在生活中與環境互動的方式,才發現我有不少無意的行為成為了壞習慣,讓我死守著公寓這座會讓我崩潰的高塔。

舉例而言,讓我們從最大的框架開始問起:你的家適合成為全職遠端的環境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或許讓我們倒過來,從辦公室環境說起。辦公室環境,無論是我待過的科技業還是金融業,至少會有以下幾個特色:

  • 這個空間裡,為了區分機能,提供間隔的「明示」或是「暗示」
    • 以物理器材如隔板、隔間,明確標示出辦公空間、會議室、茶水間、交誼廳
    • 以室內裝潢與顏色,暗示該空間裡的氣氛,與提供使用者的情緒支援,比如辦公空間顏色比較單一,但是社交空間比較多彩,激發討論與創意
  • 這個空間裡,裝置與器材,決大部分都是為了確保員工可以順暢工作而設置
    • 以個人專注度與舒適度而言,完整的升降桌、外接螢幕、機能椅、投影幕,以及其他辦公室工具等
    • 以環境穩定度而言,依據氣候而有大樓空調、暖氣的設置
    • 以足夠採光或是燈光,提供足夠明亮的環境,讓工作者自然而然保持清醒

上述這些辦公室裝潢在商業世界裡都不是新鮮事,辦公空間也在持續進化之中。但是當工作場域回到家裡,上述這些「機能」卻因為物理環境的限制而不見得完備。

而機能不夠完備造成的結果,就是這空間提供的情緒支持,無法應付職場需要。


都柏林的家五臟俱全,但不適合全職遠端

raw-image

我於 2021 年拍下的都柏林景緻。以幾任英王喬治在位時期發展而命名的喬治式風格(Georgian architecture),在英國本地與前殖民地如美東、愛爾蘭極為常見:樓梯往上稱之為 Upper Ground Floor、樓梯往下則是 Lower Ground Floor。


舉例而言,我在愛爾蘭住的房間是由喬治式舊房子改建的 Studio Apartment,意即沒有隔間、包含廚房的一人公寓。空間並不特別大,床緊挨著沙發與餐桌,旁邊接續廚房,要打開冰箱還得挪移餐桌,而淋浴間在房間的角落。我當時的判斷是,反正我都在台北住過租房:只要生活機能完備,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全職在家使用這個空間,應該不成問題。結果很明顯,這是個錯判:這個空間,完全無法讓我切開我在不同狀態時需要的情緒支持。

當我將我吃飯的餐桌轉化成職場需要的辦公空間,聚精會神處理上述提及的數位暴力問題,結果就是我到需要食指大動享用餐點補足精力時,我吃不下去。當我需要放鬆、轉換心情時,過度嚴肅的牆面顏色,以及物理上擁擠,無法抒展的空間,更讓我鬱結,難以真正釋放壓力。

也因為老房子改建,但改建不夠徹底——地面樓(Upper Ground Gloor)被切分為兩個公寓,各自擁有一面對外窗。我唯一的窗面對東北方,就等於我的房間是坐南朝北,這在高緯度的冬季簡直悲劇,因為北半球的陽光本來就是從南方來的:日照時間本身就已經極短,要有熱度與亮度已經很難,而我的窗面方向,讓我這個房間吸收不到太多能量,成日既黑暗又寒冷。

這個空間裡明示與暗示的機能區隔性不夠,地理環境造成的舒適與穩定度也不足。我的心理狀況斷崖式惡化,同時身體開始出現從來不曾出現的蕁麻疹,都是從嚴冬開始的。

那之後的半年,我在這個房間裡繼續備受折磨,但我也越來越清楚這個環境真的不適合成為工作場域。當年度七月,我終於等到了機會:趁著搬去英國的契機,重新找個新的居住地點。這一次,我挑公寓的角度跟之前就完全不一樣了——既然我要繼續全職在家工作,我寧願住的離市中心遠一點,讓房間大一點,用設計與軟裝,比如地毯、櫃子、沙發、牆面顏色,好讓內部的格局與機能足夠自我區分。我注意落地窗開窗方向,必須開往南方;供暖系統的完備度,確保我在家依舊享有足夠的明亮與溫暖。我也開始投資升降桌、外接螢幕、機能椅。那些我以前覺得很奢侈的生活品質,認為有替代品因此不用大張旗鼓的省事心態,已經不復存在。如今我一個都不願意妥協

省了物理環境的錢,換來需要兩年才能康復的心理崩潰。這個交易,我再也不做了。

住進倫敦公寓約兩年時間,這終於是一個空間明確且舒張度很夠的居家辦公場所。雖然部分家具現在也有更動——這是 2024 年初的冬日夜景。


全職遠端適合每一個人嗎?

當然,我並不是要鼓吹大家都回去辦公室上班,畢竟,我如今也還是居住在倫敦的全職工作者。我熱愛全職工作,而未來短期之內,我也還是會繼續全職在家的工作模式。

不過,正因為我吃過物理環境不足造成的苦頭,理解到全職在家並不是容易的事——最重要的訊息莫過於,上述這些支持情緒需要的「職場」環境,都是選擇全職工作的人必須要自己創造出來的。想要全職遠端的你我,有辦法打造這種環境嗎?

傳統中對於男女性別角色的期待,讓女性在家工作時,仍必須同時兼顧許多家務、子女教育的工作。因此,在家工作對於職業婦女尤其有負面影響,使她們工作效率較難維持、生活滿意度降低。——泛科學;Gender 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每個人的狀態不一樣:有些人居家環境面臨的問題,是大人小孩要使用的空間無法切開,必須共用;有些人是苦於外部環境的干擾因素,比如噪音、溫度,讓他們無法專心工作,反而去辦公室會更加釋懷。也有些人像我一樣,是空間感的意義混淆,直接導致我在心理上無法控制生活與工作的邊界。

養心帖這一篇其實只觸及了很簡單的面相,任何一個切角,比如家居裝潢、空間設計、生活品質的把控,都是可以延伸出千絲萬縷的大型主題。我在康復過程中不斷反思,也因此決定先從原則性的概念開始講起,之後再依據細部主題展開。或許日後可以利用喬記洋行談心室,來邀請專家用他們的角度來給予不同層次上的意見。

而當然,也可能會有不少讀者疑惑,如果可以全職遠端,那為什麼不回台灣?或是為什麼不選擇數位遊牧?我針對這些問題也有一些答案,雖然可能不如想像中性感。但由於篇幅過多,未來會在 #養心帖 或是 #全局觀 中另外提及,用更好的方式展開。

講完空間概念的混淆,下篇就從空間延伸出去:除了將室內的配置重置,給自己轉換的空間,或許也來談談,為什麼從房間中走出去散步,也很重要吧?

Stay Classy!祝各位有個美好的一週!

🩵



參考資料

avatar-img
941會員
85內容數
商業知識應用的範圍極廣,文化價值交換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市面上較少針對廣義文化企業的系統性地整理,也較少評論者以管理角度提出讓這些企業能夠有機發展、自給自足的思考方針。我將自己定錨為人文與商業相輔的實踐家,希望藉由所學提出應用策略框架,使更多亞洲文化商業體能用嶄新的角度,帶來下一波的文藝復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喬記洋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深入探討在談判中如何有效使用情緒進行交流與衝突解決。以個人經驗為基礎,解析困難對話中的各種策略與技巧,並分享一則真實的談判案例,分析各方的隱藏資訊及其對結果的影響。通過沙盤推演與策略規劃,讀者將能學習如何掌握談判技巧,以達成最佳結果,並有效處理可能出現的爭議與衝突。
本文探討在西洋職場中承擔並給予回饋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科技產業中,回饋系統如何促進團隊合作及個人職涯成長。文章強調了正式與非正式回饋的區別,以及有效回饋的特徵和方法,並指出如何在東亞文化背景下調整回饋策略以更好地融入西方職場。最後闡述了回饋不僅在職場中重要,也同樣適用於個人生活,協助建立健康的關係。
在臺灣文化中,拒絕與表達負面意見常帶來心理壓力。本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國際職場中汲取經驗,學習有效地面對和處理衝突。透過 Adam Grant 的觀點,我們瞭解衝突不一定是負面的,反而可成為增進理解和創造性的催化劑。學會有效的衝突管理,或許可以使我們在工作和人際關係中更具優勢。
本文探討了為何許多人在接到電話銷售推銷時,難以果斷拒絕的心理與文化因素,揭示了「拒絕否定」策略的運作方式,以及不同文化背景如法國、美國對拒絕的影響。特別是在臺灣,為何常見的回應是委婉的拒絕而非直接說「不」。透過案例分析和文化反思,本文提供了更深層的理解,並提出明確拒絕的可能性會帶來更有效的雙贏局面。
自 2019 年搭上去巴黎的飛機起,至今我已經在歐洲生活快滿五年。 這五年期間,我在三個不同的國家生活;歷經震撼世界且必當在二十一世紀歷史留下一筆的 Covid-19,在封城與遠端的生活裡見證歐洲職場與生活模式的轉變;也同時見識到了 Meta 作為大型集團如何開了裁員的第一槍,讓整個科技職場像海嘯
本文深入分析巴黎世家的視覺操作策略,探討其對當代中國攝影潮流的影響。攝影師張瑋利用具體案例,如任航與馮立的作品,揭示了硬光直打、高飽和度色彩等獨特風格如何在商業與社會脈絡中被解讀。文章亦回顧了巴黎世家如何在全球市場中實踐這些策略,以及其面對的文化挑戰。整體而言,這是一篇關於視覺語言演變的探索。
本文深入探討在談判中如何有效使用情緒進行交流與衝突解決。以個人經驗為基礎,解析困難對話中的各種策略與技巧,並分享一則真實的談判案例,分析各方的隱藏資訊及其對結果的影響。通過沙盤推演與策略規劃,讀者將能學習如何掌握談判技巧,以達成最佳結果,並有效處理可能出現的爭議與衝突。
本文探討在西洋職場中承擔並給予回饋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科技產業中,回饋系統如何促進團隊合作及個人職涯成長。文章強調了正式與非正式回饋的區別,以及有效回饋的特徵和方法,並指出如何在東亞文化背景下調整回饋策略以更好地融入西方職場。最後闡述了回饋不僅在職場中重要,也同樣適用於個人生活,協助建立健康的關係。
在臺灣文化中,拒絕與表達負面意見常帶來心理壓力。本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國際職場中汲取經驗,學習有效地面對和處理衝突。透過 Adam Grant 的觀點,我們瞭解衝突不一定是負面的,反而可成為增進理解和創造性的催化劑。學會有效的衝突管理,或許可以使我們在工作和人際關係中更具優勢。
本文探討了為何許多人在接到電話銷售推銷時,難以果斷拒絕的心理與文化因素,揭示了「拒絕否定」策略的運作方式,以及不同文化背景如法國、美國對拒絕的影響。特別是在臺灣,為何常見的回應是委婉的拒絕而非直接說「不」。透過案例分析和文化反思,本文提供了更深層的理解,並提出明確拒絕的可能性會帶來更有效的雙贏局面。
自 2019 年搭上去巴黎的飛機起,至今我已經在歐洲生活快滿五年。 這五年期間,我在三個不同的國家生活;歷經震撼世界且必當在二十一世紀歷史留下一筆的 Covid-19,在封城與遠端的生活裡見證歐洲職場與生活模式的轉變;也同時見識到了 Meta 作為大型集團如何開了裁員的第一槍,讓整個科技職場像海嘯
本文深入分析巴黎世家的視覺操作策略,探討其對當代中國攝影潮流的影響。攝影師張瑋利用具體案例,如任航與馮立的作品,揭示了硬光直打、高飽和度色彩等獨特風格如何在商業與社會脈絡中被解讀。文章亦回顧了巴黎世家如何在全球市場中實踐這些策略,以及其面對的文化挑戰。整體而言,這是一篇關於視覺語言演變的探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遠距上班是一種新型態的作業方式,剛開始時,運轉效率非常低落,公司的伺服器很明顯無法容納這麼多的遠端作業需求,部門的公檔、公司的作業系統、每個人使用的郵件及電話系統、各種例行的會議及報告,伺服器無法承受成百上千的人同時連線,以致初期的工作效率非常低落...
1. Eine neue Arbeitsstelle - viele Fragen das Homeoffice (Sg.): Die Arbeitszeit wird von zu Hause statt vom Büro aus erledigt. Ich arbeite diese W
Thumbnail
对我这种喜欢在家上班的人来说,除非是自由工作业者,不然我必须谢谢疫情的爆发,大大改变了全球的工作模式。让很多公司认清到:“哦,原来我们是可以远程工作的。” 当然,这也大大提升了全球的竞争。毕竟花一个高薪请本地人,maybe 可以请好几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才人。
Thumbnail
工作壓力是現代社會中許多人都會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中。這種壓力可能來自於各種因素,包括工作量、時間壓力、與同事之間的關係、工作目標的達成壓力等等。 面對工作壓力,有一些應對策略可以幫助減輕壓力並保持身心健康: 時間管理:有效地管理時間,確保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制定合理的工作計
Thumbnail
許多企業主公開宣布要再次推動員工「回到辦公室」。不過一項新調查顯示,高層預期遠距工作模式將會持續成長。事實證明員工更喜歡遠程工作,相關科技也不斷改進。對於混合工作模式來說,生產力並未因此損失。儘管媒體標題可能強調回到辦公室的趨勢,但高層領導人預計,未來五年內,混合工作和完全遠程工作,都將繼續增加。
Thumbnail
每日都在為工作在家加班,連休假哈哈還是不放心,頻頻看mail和lin工作群組,看是否有訊息要處理,後來看看其他同事,在上班都每天談笑生風,觀察心得,很多事若可以不用自己做就委給工讀生做,自己做沒辦法給別人的事。 自己或許要轉念,盤點一下自己的工作項目,那些一定要自己做,那些
Thumbnail
兩年前剛換到遠端工作時,因為轉換初期的不適應,還沒找到自己的工作節奏,導致第一個月都在焦慮中度過,不知道何時該休息。是讀了室友推薦的《遠距工作這樣做》後開始好轉。 這次重讀後,整理了書中以及自己實測經驗後對我很受用的3個觀點。如果你也是剛轉到遠端工作者,希望這篇能幫助到你。 顛覆工作習慣
Thumbnail
本文提倡在工作之餘放鬆身心,不要讓工作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充實生活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養成與工作分寸的生活節奏。幸福快樂並不是只靠錢來達成,也應該享受生活中的樂趣和學習。
Thumbnail
企業在跨國發展時,設立分公司是常見的方式,為了適應當地文化並維持低成本,雇用當地遠程員工成為一項趨勢。遠程員工指在辦公室外工作的人,可以在任何地方履行職責,如家中、咖啡店或其他地點。管理遠程員工是一項挑戰,但建立凝聚力的團隊至關重要。雇主可透過以下建議來有效管理遠程員工,使其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Thumbnail
疫情之下許多公司都改為遠距辦公,甚至在現今趨緩的背景中,仍有些工作是以遠距的形式合作,我自己目前也是遠距工作的形式,一開始對於充滿自由以及節省通勤時間的工作型態興奮不已,但隨著全面遠距工作將進入一年,卻也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有些需要調適。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遠距上班是一種新型態的作業方式,剛開始時,運轉效率非常低落,公司的伺服器很明顯無法容納這麼多的遠端作業需求,部門的公檔、公司的作業系統、每個人使用的郵件及電話系統、各種例行的會議及報告,伺服器無法承受成百上千的人同時連線,以致初期的工作效率非常低落...
1. Eine neue Arbeitsstelle - viele Fragen das Homeoffice (Sg.): Die Arbeitszeit wird von zu Hause statt vom Büro aus erledigt. Ich arbeite diese W
Thumbnail
对我这种喜欢在家上班的人来说,除非是自由工作业者,不然我必须谢谢疫情的爆发,大大改变了全球的工作模式。让很多公司认清到:“哦,原来我们是可以远程工作的。” 当然,这也大大提升了全球的竞争。毕竟花一个高薪请本地人,maybe 可以请好几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才人。
Thumbnail
工作壓力是現代社會中許多人都會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中。這種壓力可能來自於各種因素,包括工作量、時間壓力、與同事之間的關係、工作目標的達成壓力等等。 面對工作壓力,有一些應對策略可以幫助減輕壓力並保持身心健康: 時間管理:有效地管理時間,確保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制定合理的工作計
Thumbnail
許多企業主公開宣布要再次推動員工「回到辦公室」。不過一項新調查顯示,高層預期遠距工作模式將會持續成長。事實證明員工更喜歡遠程工作,相關科技也不斷改進。對於混合工作模式來說,生產力並未因此損失。儘管媒體標題可能強調回到辦公室的趨勢,但高層領導人預計,未來五年內,混合工作和完全遠程工作,都將繼續增加。
Thumbnail
每日都在為工作在家加班,連休假哈哈還是不放心,頻頻看mail和lin工作群組,看是否有訊息要處理,後來看看其他同事,在上班都每天談笑生風,觀察心得,很多事若可以不用自己做就委給工讀生做,自己做沒辦法給別人的事。 自己或許要轉念,盤點一下自己的工作項目,那些一定要自己做,那些
Thumbnail
兩年前剛換到遠端工作時,因為轉換初期的不適應,還沒找到自己的工作節奏,導致第一個月都在焦慮中度過,不知道何時該休息。是讀了室友推薦的《遠距工作這樣做》後開始好轉。 這次重讀後,整理了書中以及自己實測經驗後對我很受用的3個觀點。如果你也是剛轉到遠端工作者,希望這篇能幫助到你。 顛覆工作習慣
Thumbnail
本文提倡在工作之餘放鬆身心,不要讓工作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充實生活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養成與工作分寸的生活節奏。幸福快樂並不是只靠錢來達成,也應該享受生活中的樂趣和學習。
Thumbnail
企業在跨國發展時,設立分公司是常見的方式,為了適應當地文化並維持低成本,雇用當地遠程員工成為一項趨勢。遠程員工指在辦公室外工作的人,可以在任何地方履行職責,如家中、咖啡店或其他地點。管理遠程員工是一項挑戰,但建立凝聚力的團隊至關重要。雇主可透過以下建議來有效管理遠程員工,使其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Thumbnail
疫情之下許多公司都改為遠距辦公,甚至在現今趨緩的背景中,仍有些工作是以遠距的形式合作,我自己目前也是遠距工作的形式,一開始對於充滿自由以及節省通勤時間的工作型態興奮不已,但隨著全面遠距工作將進入一年,卻也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有些需要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