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一本推薦經濟學書刊《常識經濟學》中所提到,Henry Hazlitt的一課經濟學(Economics in One Lesson)是一本很不錯的小書,所以決定這星期的導讀書籍為這一本。這本書已經出版了五十年以上,當年出版時正事凱因斯主義大行其道的年代,現在回過頭來看這本當代自由經濟學派的著作,格外心有戚戚焉,個人觀感容後討論,以下將對這本小書作簡單的導讀,希望有興趣的人可以買一本回去當案頭書。
一課經濟學中譯本,扣掉推薦文等等,內文大約240頁,而且每一頁只有21行,再加上書中多半是引例說明,所以說是一本小書也不為過。這本書屬於自由經濟學派的著作,作者大力讚揚海因斯,並且嚴厲批判凱因斯的許多見解,所以讀者若有很濃厚的自由經濟色彩,請看完全文加強信心,有深刻的社會主義色彩者,請看到前十章就好,因為接下去的章節會讓你越看越義憤,若你是馬列主義的信徒,請略過前言與推薦文,看完前兩章就可以停了。
破窗戶理論
這是很經典的破壞可以促進經濟進步的範例(謬論範例),在內文第2章就提到了破窗戶理論,大體的意思是這樣,「一個小混混拿石頭砸破了一家麵包店的玻璃,大家為了安慰麵包店老闆,就提出了這種破壞行為很有道理,因為麵包店老闆可以拿修玻璃的前造福玻璃工匠,玻璃工匠可以拿這些錢去買吃的喝的等等,所以因為這一塊破掉的窗戶,實際上增加了許多人的就業機會,麵包店老闆您就別難過了。」
稍微聰明一點的讀者到此就會發現,這種推論其實根本就沒有把麵包店老闆原本的資產總值作個計算,因為他本來可以保有修玻璃的錢,並且把這些錢拿去其他地方花用,效果跟拿給玻璃工匠意思一樣,更重要的是他並沒有損失一塊玻璃,所以社會總成本其實是損失的,因為被打破的玻璃無法恢復。
詛咒的機器
這是第7章的內容,大體上是說那些反機器的盧德份子理論荒誕不經,因為他們認為,原本一百個工人可以作的事情,現在一台機器就可以解決,所以實際上造成了99人的失業,這些人的失業連帶造成他們沒有辦法買其他商品,所以連帶影響了其他的食衣住行行業...,所以他們砸毀紡織機,發動暴動直到政府出動軍隊「擺平」為止。
這理論的謬誤在於,機器實際上是提高了「每人單位產量」,也就是一百個人的工作現在一個人加上一台機器就可以搞定,實質上的生產力等於提高一百倍,假設這提高的生產力賺得的利潤可以在幾個月內打消機器造價,那等於是說,長遠來看消費者會因為有大量廉價衣服,實質提高購買力,多餘的錢可以拿去買其他商品,而且因為製造機器需要工人,維修也需要工人,所以整體社會不見得損失了就業機會。作者並提出數據證明,英國紡織業在新機器發明後,相關產業的從業員增加了數十倍。
救救X產業
第14章的內容,基本上的意思是,某一個產業今天因為某些因素,就快要倒閉關門了,這個產業的所有人就要失業,連帶影響到他們可憐的老婆小孩,這些人失去的購買能力,將會連帶影響周邊的產業,結果循環論證下去,得到不拯救這個產業,整體社會將會蒙受巨大損失,因此各位睿智的議員跟官員,必須馬上採取行動。
以上這些說法,是一種徹底的謬誤,因為X產業之所以會混不下去,一定有其原因在,原因多半來自於失去競爭力,為何會失去競爭力?可能是國外低價產品傾銷,或是這個產業本身的思想老舊、機器老舊、人員老化等等一堆原因,或者是因為這產業一開始利潤好,大家一窩蜂搶進,結果沒兩年好光景就過去。之所以謬誤的原因是,不去正視X產業之所以會沒落的原因,只看到其沒落帶來的結果,就要「社會大眾」幫忙,這等於要拿納稅人的錢去補貼特定產業,或者說訂立高關稅來保護產業,結果等於更加變相的犧牲消費者。
有足夠的錢買回自己生產的產品
第21章所提到的,這個論調來自於馬克斯以及其購買力信條的信徒,大意是說,若是工人買不回其生產的產品,就代表著其有著不相稱的工資等等。這種論點的最基本錯誤就在於,負責生產勞斯萊斯的工人,並不會都買得起一台勞斯萊斯,若這論點真的為真,那麼波音公司的員工每人薪水應該要高的咋舌,因為他們必需要買的起自家產品,才能算是符合合理公平的工資。你真的相信波音公司的員工,每一個人都買得起一架飛機?
到此為止,書中多半是例證與說明,講太多會喪失閱讀的樂趣,以下將講解一下上一篇《常識經濟學》導讀中的「魯賓遜經濟學」。當魯賓遜漂流到荒島上,他飢寒交迫,需要有喝的水與吃的食物,還有遮風避雨的屋子,還有可以抵抗野獸的工具,再加上一床溫暖的床鋪更好。他沒那麼多資源與時間完成這些需求,他必須訂立優先順序。
人不能不喝水,所以挖洞收集雨水以及製作簡單容器,然後必須找食物,抓魚或是打獵?無論如何他需要工具,例如魚鉤、漁網或是釣竿以及長矛等,他沒辦法一次完成所有事情,所以製造房子跟舒適床鋪的工作必須挪後,先把溫飽的問題解決再說。以上大致上是書中第15章的節錄,作者表示,這種粗淺簡單的述說被譏笑為「魯賓遜經濟學」,但最需要瞭解魯賓遜經濟學的,正好是那一些批評最兇的人。
筆者建議,先看完一課經濟學後,再去看常識經濟學,會比較有經濟學的一些基本概念,之後再去看看一些經濟學的課本,會比較有概念與想法,不會被一大堆圖表跟線條搞混了,經濟學並不是純粹的數學,人的行為也還沒辦法直接的被數學表示,也許這些解釋都簡單過頭,過頭到讓一些已經有基礎的讀者覺得浪費時間,但筆者認為,越是認為看這些入門書是浪費時間的人,最需要重看幾次。
無論如何,筆者強力推薦對經濟學有興趣,但是卻恐懼數學的讀者閱讀這兩本書,更推薦看慣圖表與公式,卻無法理解現實世界與圖表連結的同學閱讀,筆者認為,應該沒有人會反對把基礎打的紮實,越有紮實基礎才更能深入研究這個複雜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