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台灣,幾乎每個人的學生時代,都曾被長輩耳提面命,要上大學,要讀名校,能讀到碩博士或出國留學更好。頭銜與地位,能擁有的話誰會說不好?但往往這些叮嚀、鼓勵、或是催促你取得更高文憑的人,並沒有告訴你這條路上要付出什麼,畢竟他們大多數人也不知道,就算長輩當年是博士或教授,事過境遷,現代學生面對的挑戰也今非昔比。
這本書紀錄了作者在攻讀某國立大學人文領域博士班的種種一切,看書名應該就能知道,她撰寫的不是如何一帆風順地取得博士學位的必勝攻略,而是她花費十年光陰卻只能選擇放棄的字字血淚。
她在就讀碩士一年級時,被開學第一堂課的授課教授深深吸引,教授不僅擁有該領域名列前茅的學術地位,還具備雍容華貴的外表,及流利的口才。而在第一次與該教授的研究會晤時,邊喝著教授親手泡的鐵觀音,邊聽著精闢的知識灌溉與研究建議,讓她在此刻萌發想跟隨她,想在她底下做研究寫論文的念頭。
這位教授被稱為「女王」,是引領她讀畢碩士的人,卻也是讓她最後只能放棄博士學位的人。
在碩士期間,她擔任女王的研究助理,並協助打點研究中心的大小事,雖然工時常常超過規範,薪酬也一如往常的低,但也因此得到了不少與國內外大師學者會晤的機會,既充實了知識,也學習了不少把事做好的要領,此刻也是她覺得最受女王喜愛、重用的時光,至少那時候心裡是這樣想著。
她沒想到,繼續跟著女王攻讀博士班的時光,會是煉獄。好不容易花費三年修完了規定學分,也通過了考試,來到「博士論文綱要」的這一關,由指導教授審閱完同意後,進行綱要口試答辯,才能進一步成為博士候選人,而這一關,就是後續一切苦難的開始。不僅耗盡心力撰寫的論文草稿不斷被否定,一同參加國內外研討會時也免不了各種冷嘲熱諷,還得忍受女王對新入門的碩士學弟妹眉開眼笑,轉向自己就立刻沒有好臉色的差別待遇(似乎日後才了解當年自己也是受寵的碩士寶貝),昔日的師生情誼快速降至冰點,就算鼓起勇氣說出:「老師,我是不是休學好了?」仍得到「我不想再見到妳,有病就去看醫生。」這樣冷漠的言語。
而這樣的窘境,在她獲得全額獎學金到英國留學一年,體驗過全然不同的學術風氣和生活再回國後,居然是變得更糟,完全超乎她的想像。
「亂七八糟。」
「妳的問題給學界蒙羞!」
「妳的能力就到這裡了。」
「就算拿到博士學位,妳也無法成為一個學者。」
即使她讀過的文獻越來越多,掌握的學問越來越深,論文也依女王的意思一改再改,仍只能得到尖酸刻薄的回應。載浮載沉了好幾年,博士生的求學大限即將到來,她卻陷入極度的憂鬱,只能求神問卦、求醫諮商,於是在最後的最後,在知道女王真的沒有讓她取得博士學位的打算時,她主動提出了退學申請,離開折磨她的這個無間地獄。
離開後,她開始做兼職講師,靠著她十幾年來的所學,不僅得到讓她滿意的收入,也得到很多來自學員的正向回饋,還多了許多跟寵物相處或作畫的悠閒時光,重拾正常的平凡人生,文憑掰掰,放下對博士學位的堅持,她終於拿回了人生的主導權,繼續航向下一段人生旅程。
雖然本書的字句之間充滿主觀的受壓迫者情緒,但對於這段旅程,及對於傷她最深的女王教授之描寫,看起來仍是客觀敘事。女王的師訓,她仍認為終身受用;而她作為研究助理辛苦忙到半夜時,女王也一樣沒提早回家;從其他的描述也能讓人感受到女王的嚴謹以及高自我要求,也有崇尚日本匠人精神與禪學的部分。而且女王也並非完全只有苛刻,即使到了關係已降到零度以下的後幾年,在倫敦的年會大力數落了她的同時,也寫下了「我留了熱湯、若餓可食」的溫暖字句給低潮而流連晚歸的她。退學時的最後一封信,寫的也是:「這真是令人難過,但又明智的選擇。很高興妳準備開啟人生新的一章。」
而她也不諱言自己在天份上,並不是什麼萬中選一的天才,而就努力的部分,她也曾因低潮而在研究之路上暫時停擺,長達一整年沒有進度。她確實遭受了相當嚴厲的指責及否定,但並不能說這樣的結果只出自於純粹的惡意。有一句話出自於已完結的知名漫畫:「崇拜,是離理解最遙遠的感情。」或許從與女王的初次見面就萌發澎湃崇拜情感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她們不會有相知相惜的美好結局,只不過位於越劣勢一方,受的傷也會明顯越深。
這本博士退學回憶錄,很值得正在猶豫是否動身取得更高文憑的學子參考,也應能讓研究所讀得不甚順利的人得到不少共鳴。聰明有學識的人,不見得就能順利讀完博士申請教職,擁有文憑或成為教授的人,也不一定真的懂得什麼是學術研究。另一方面,若你是個律己也律人的嚴格前輩,也可以從此多加思考,看似為人著想的高要求,是否可能擊碎別人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