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part6(關於左右派,以及戰略在搞甚麼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筆者其實很不喜歡寫這一類的東西,也常常感到很奇怪,為什麼一些外國朋友,對一些比較需要形上思考的東西,總是比台灣自己同胞要來的深刻。到底為什麼,自己國家的同胞,對任何事情居然都只用工業邏輯思考,只有產出與無產出、有用與無用,但卻對思考層次面的有無循環,1與0之間的無限毫無概念。
好了,罵完了,開始進入正題。

關於左派右派

在台灣,嚴格上並沒有左派,全部都是批著左派外皮(還縫的很差)的極右派。最具體的表現,就是當競爭優勢不在、技術落差出現、研發概念全無以及口袋沒人深的時候,就會出現左派的說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舉著反剝削、反跨國企業、反全球暖化,這其中又以支持民進黨的笨蛋比例偏高。這一點都不讓人意外,民進黨原本就是台灣比較偏弱勢的團體所組成,又或者是傳統上分不到國民黨統治階級利益的那一群,先天上的資金深度就不夠,當然被長期當奴隸使喚,早就喪失研發的能力,為了求生存的古老法則在此顯露無遺,無論是過氣的大老要搏知名度,下獄的總統要求生,幾乎無一例外的都選擇以消費與毀滅自己支持者的方式來換取那幾天的生機。
這代表甚麼意思?這代表台灣人習慣走短線,根本不擅長中長期的思考,今天一個過氣大老還有機會轉戰百里侯嗎?顯然不可能。可能在選上立委嗎?看來也很難。那這幾個老頭在搞甚麼鬼?說好聽點叫做老而彌堅,難聽的說法就是不甘寂寞,暗黑點的說法就是他有親友在中國做生意。一個大老過氣了,就該認命一點把棒子交給後面的人,你八十歲的老頭不退,五十歲的主席怎麼作事?二十歲的志工要期待甚麼?扯回左右派的原命題上,這不過說明了這些高喊弱勢利益的混球,只不過是想要消費與利用支持者最後的一點價值罷了,用國民黨的說法,就是你過去八年都在幹嘛?
左派可一點都不笨,左派聰明的人多得很,以經濟大師來說,凱因斯的同事瓊‧羅賓森高舉凱因斯正統的大旗,但可跟芝加哥學派吵翻天,大西洋兩岸的說法可南轅北轍。先不提學派之爭,為什麼這些左派會有強力的支持與奧援?甚至無數人前仆後繼的加入,難道只是因為他們很單純很天真?筆者不知道台灣有多少人看過資本論,但如果有對馬克思這正統共產派的思想有所研究,會發現到其中一堆觀念都跟亞當斯密跑不掉,難道馬克思是自由經濟支持者?當我們回頭翻閱國富論,會發現到亞當斯密將勞動當成一種價值,但他可沒說怎麼算。嘿嘿,台灣這些笨蛋左派,嘴巴講的很多,但可真的知道人家左派經濟學家怎麼看世界嗎?可曉得左派的價值觀怎麼來的嗎?
人家是算出來的!他們可不是只會說跨國企業剝削本國農民,更不只是會說統治階級壓榨下層普羅階層,真的左派高手可是會算給你看,不僅告訴你為什麼跨國企業剝削農民,還剝削多少錢、時間、效率,以及那些無恥政客到底壓榨了你下層百姓多少錢跟時間。還真的以為喊喊口號就是左派?那是左笨,就跟高喊一切都自由放任,就以為自己是右派的笨蛋一個樣,沒甚麼差。真的左派是有一套完整的價值觀的,這個價值觀建構出他們的世界觀,完全迴異於右派的認知。
好了,為什麼筆者會賭爛,因為台灣這些政治人物,當自己掌權就開始走右派,一切自由放任,因為自己的權力跟資本夠了,根據富者越富原則,越沒限制越好啊。所以當他們下台了,就開始去為弱勢發聲了,每一個通通向左轉,說話義正詞嚴活像是耶穌再世,但真要他們拿出一套完整論述,哈哈哈哈哈,除了一哭二鬧三上吊,跟你搏眼淚拼感情外,甚麼都不會。反正罵有錢人跟大企業最能夠搏取小老百姓同情,那當然是越煽動人心的言詞最好了。至於把大企業搞垮了,把有錢人鬥掉了,他們的資產也真的分給每一個人之後呢?那自然是白雪公主的結尾,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怎麼過?到時候就知道。有沒有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只要你支持ECFA,經濟自然好、薪水馬上多,萬事沒煩惱。
為何說民進黨這種人特別多?也沒甚麼好意外的,國民黨早就是一個完整的黑道體系,大哥小弟各守本分,利益結構完整的很,就跟你終身雇傭制一樣,只要家臣當的好,下半輩子沒煩惱。不相信的去看看那位替大總統蹲監獄的小職員,現在在哪邊工作。民進黨既然沒有這種制度,更沒有這種本事,所以派系鬥爭看起來活像是古惑仔搶地盤,刀劍棍棒齊飛,無所不用其極。而且傳統上支持民進黨的多半都比較弱勢,你偏左的態度當然可以獲得多數的支持,那為何不幹?就算裝也要裝像一點。
不扯台灣政治的問題,就單單看左右派的危害好了,筆者為什麼對左派的危害更緊覺?對右派造成的災害比較不重視?說來也單純,聰明人無論左派右派都很厲害,不需要我們擔心,而一個右派的笨蛋,頂多害死他自己或旁邊幾個人,但一個左派的笨蛋會強迫其他人跟他一起死。左派的高手並不笨,但通常笨蛋都是左派。右派的笨蛋呢?滿街都是,但誰在乎他們。

關於戰略在搞甚麼鬼

之前有人跟筆者說,筆者寫的經濟很差,政治很淺,連軍事都不專業。這筆者完全同意,因為戰略本來就不是一門台灣習慣上稱呼的專業,所以筆者當然對經濟研究的沒那些台大經濟所厲害,政治敏銳度沒這些立委助理強,軍事自然沒那些武器狂來的有鑽研。
那又怎樣?你又知道戰略在幹嘛了?
戰略是雜學,只是一種人類求生存的學問,所以兩千年前的戰略講的是用兵之道,因為那年頭國家興亡看的就是你怎麼用兵。兩百年前開始講求貿易與經濟,這也沒甚麼好意外的,當你可以從商場上獲取比上戰場更多的利益,那你為什麼還要去打一仗?當台灣的立法委員光靠打架就可以獲取超過戰爭的利潤,那何必硬是要搞革命跟打內戰?要筆者去選,筆者會去訂便宜的便當給立委互砸。
筆者從來就沒說過「經濟學」很強,但筆者有自信「戰略經濟」比一般經濟學者強,這說穿了也沒什麼。因為戰略學其實研究的是「框架」(frame),當我們把框架設定為「如何讓台灣獨立」,那麼經濟學中的一些原則當然還適用,但服務的對象已經不同了。聽不懂筆者在鬼扯甚麼有沒關係,重點在於,當你設定了一個框架,剩下的工作就是讓框架內的一切工具效能極大化,為何要極大化?因為生存就是一場競爭,你不跟人爭也要跟大自然爭,除非你認為現在文明的一切都是假的、錯的,不然只要人類與文明存在,競爭就存在。競爭既然存在,那讓手頭上可以運用的資源最大化、工具最優化,理所當然。
所以筆者完全支持右元帥他們的經濟主張,就是因為當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而我們也想去守護這個價值觀,那麼要讓台灣可以永續生存下去,其最佳的經濟效能策略是甚麼?筆者絕對選擇自由市場,這從古至今都是累積財富的不二法門。不過,如果下個月中國就要打台灣,或是台灣要打菲律賓,這個框架的設定當然隨之改變,筆者就絕對不會支持自由市場,一定是採取管制與控制手段,因為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就有軍事衝突、戰爭,這時候你還跑來說一切自由化最好,那你等著被宰掉好了。如果這個時間從一個月拉到一年長呢?那當然就很有商榷的地方,如果拉到十年,筆者還是會去支持市場開放,台灣貿易全球化。
這說到底不過就是一個「勢能」的概念,今天筆者要探討的是某一個框架下的效能極大化,一定會涉及到「時間」、「空間」兩大概念,「在多少時間內、多大的範圍下」把手邊的工具、資源一切效用極大化,也就是讓自己在這框架下的「勢能」最高。換句話說,筆者為什麼根本不想跟一些人討論事情,因為他們連框架都沒有標定,就開始在扯經濟觀念、政治學說乃至軍事武器的運用,這更讓人莞爾的是,扯淡的人自己到底知不知道,他們自己到底懂不懂別人懂或是不懂?要拿網路的一些知名部落格來講嗎?當然可以,筆者絕對不會去跟右元帥嗆類似的問題,因為從他的文章看得出來,他的思路、邏輯,完全符合框架設定的概念,他絕對不會在講某一個問題的時候,把這個問題突然扯到很遙遠的地方去,例如我們在講台灣跟中國的雙邊貿易問題,突然跳一句話下來說「為什麼不討論一下陳水扁貪污」。另一個反面例子,就是某水果的蛋糕,邏輯清楚倒沒錯,但框架設定根本就亂來,活像是陳文茜的網路版。
別扯甚麼框架設定有很多種,他有他的設定方法,我有我的想定。那叫做鬼扯亂說,戰略之所以成為一門學問,幾千年來研究至今,就是因為有某一種方式,可以讓我們對事物的討論比較簡單,不會各說各話。那麼哪裡來各說各話的設定法?
框架設定很簡單嗎?難、難、難到極點,每一個框架的設定都需要邊界條件(boundary condition)去制約,邊界條件的設定牽涉到「價值觀」,也就是「what is this」?我們要如何去認定這一件事情?一個基督徒所認定的世界一定跟一個佛教徒有所差異,無論這差異多小,其最後展現出的結果就會因為這個框架的差異有極大的不同。再來就是「目的」的想定,也就是「why is this」任何事情的目的一定要存在,無論是為了金錢、權力還是愛與和平,若是沒有目的的設定,那麼這個框架就是虛無飄渺的空殼子,就跟那些左笨一樣,講的好聽而已。最後才是「執行」,也就是「how to do this」,不檢視手中可用的資源、工具,那麼所訂定的目的就跟畫大餅沒兩樣,看的到吃不到。
台灣太多理工科的高手了,所以每個人都以為他懂「邊界條件」,問題在於邊界的條件設定第一個面臨的就是價值觀,當你只會用工具與手段去設定框架,那怎麼可能得到所要的真實?筆者在這邊把話說清楚一點,這個世界是不完美的,打從上帝把人類驅逐出伊甸園後,人類就只能在蒼茫大地自主浮沉,當你的框架設定沒有邊界,就等於是邊界無限大,你以為你是上帝嗎?今天台灣一堆司法人員無能的程度,不過恰好說明他們根本就不具備基本的社科研究能力。
今天,當筆者劃下的框架只有台灣,那最起碼會有一種人很不爽,那就是把台灣劃進中國框架下的那一類人,因為這兩者之間的效能極大化的過程、結果都不會一樣。但誰是錯的?今天一個台灣民族主義者跟中國民族主義者兵刃相向,雙方都是各自為了自己的正義在流血,對人道主義者來說這又有甚麼差別?
戰略嚴格說,只是一種方法論,只不過範圍非常廣,而且屬於社會科學的最上層研究,屬於一種思想的探討,一個國家、民族乃至於個人的生存,難道必須先區分出,要以政治學為主還是經濟學為本嗎?這跟清朝末期那些腐儒一樣,人家的砲彈都轟到家門了,還在那邊討論這狀況應該用哪一本經書來應對。
筆者研究的是戰略,不是經濟學、更不是武器使用大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9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上月底某個組搬到市中心去,這月底有另外兩個組會搬進來我們這間辦公室;會發生甚麼奇杷事還未能預測。 有一位同事R是前年轉去該組的,待得很開心,如今要搬回來,預告要投訴前一陣子發生的不愉快;起因是小主管G在郵件裡寫出了她的名字,說她沒有好好處理客人的要求。R新仇和舊恨碰撞一起,隨著時間增加利息,這回說
Thumbnail
夜行性動物,據說屬貓 宵夜基本上是泡麵 聽說這陣子有梅雨,昨晚凌晨確實下了半小時 蛾子這幾天開始會猛力地爬,就是那種感覺很有興趣的那種 需要充電會等人拍,就像是要做點儀式般 有時也會配合小睡,也會瞇眼睛假睡....(笑) 似乎不愛水煮的食物,可能有點生味,特別是蔬菜和魚類 舉例說 香煎甜椒(O
Thumbnail
哈佛大學入學申請錄取率已經連續4年落在3.2%~3.6%,不到4%。對比台大的錄取率10%,差異接近3倍。 近四年期間,錄取名額大致上都維持在1,950人左右,而申請人數則在55,000人上下。
Thumbnail
直接給結論,「哈佛大學畢業有多少? 」其實就是一個假議題。因為如同國內的就業統計數據一樣,薪水高低只會和產業別作連動,而不會是畢業學校。那些選錯科系的名校畢業生,薪水真的是差強人意… 尤其是教育科系,念教育可能得準備終生都是低收入水平。
Thumbnail
今天就簡單談個幾件事,這些大概是不熟悉芳香療法的客人,最喜歡問的問題: ●「芳療」是什麼? ●「芳療師」是什麼?是醫生嗎?是醫護人員嗎? ●「芳療師」一定都是長這樣嗎? ●芳療就芳療,幹麻要叫「身心靈芳療師」? ●為什麼會選擇從事「身心靈芳療」?
Thumbnail
前兩天跟客戶做保單健診,健診過程就是把投保的內容讓客戶再次複習,最後後提醒客戶尚未規劃的保險。客戶聽完我的建議之後,眉頭一皺的問「可是我覺得遇到這個風險機率很低,有需要規劃保險嗎?」 這的確是許多客戶心裡的想法,我自己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然而這個觀點的背後,是否有我們沒思考周全之處呢? 什麼是機率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上月底某個組搬到市中心去,這月底有另外兩個組會搬進來我們這間辦公室;會發生甚麼奇杷事還未能預測。 有一位同事R是前年轉去該組的,待得很開心,如今要搬回來,預告要投訴前一陣子發生的不愉快;起因是小主管G在郵件裡寫出了她的名字,說她沒有好好處理客人的要求。R新仇和舊恨碰撞一起,隨著時間增加利息,這回說
Thumbnail
夜行性動物,據說屬貓 宵夜基本上是泡麵 聽說這陣子有梅雨,昨晚凌晨確實下了半小時 蛾子這幾天開始會猛力地爬,就是那種感覺很有興趣的那種 需要充電會等人拍,就像是要做點儀式般 有時也會配合小睡,也會瞇眼睛假睡....(笑) 似乎不愛水煮的食物,可能有點生味,特別是蔬菜和魚類 舉例說 香煎甜椒(O
Thumbnail
哈佛大學入學申請錄取率已經連續4年落在3.2%~3.6%,不到4%。對比台大的錄取率10%,差異接近3倍。 近四年期間,錄取名額大致上都維持在1,950人左右,而申請人數則在55,000人上下。
Thumbnail
直接給結論,「哈佛大學畢業有多少? 」其實就是一個假議題。因為如同國內的就業統計數據一樣,薪水高低只會和產業別作連動,而不會是畢業學校。那些選錯科系的名校畢業生,薪水真的是差強人意… 尤其是教育科系,念教育可能得準備終生都是低收入水平。
Thumbnail
今天就簡單談個幾件事,這些大概是不熟悉芳香療法的客人,最喜歡問的問題: ●「芳療」是什麼? ●「芳療師」是什麼?是醫生嗎?是醫護人員嗎? ●「芳療師」一定都是長這樣嗎? ●芳療就芳療,幹麻要叫「身心靈芳療師」? ●為什麼會選擇從事「身心靈芳療」?
Thumbnail
前兩天跟客戶做保單健診,健診過程就是把投保的內容讓客戶再次複習,最後後提醒客戶尚未規劃的保險。客戶聽完我的建議之後,眉頭一皺的問「可是我覺得遇到這個風險機率很低,有需要規劃保險嗎?」 這的確是許多客戶心裡的想法,我自己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然而這個觀點的背後,是否有我們沒思考周全之處呢? 什麼是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