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part14 一堆軍事跟歷史的亂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兩天筆者跟一個學長在閒聊,提到了一些古代的軍事數字,例如長平之戰秦國坑殺趙卒四十萬等等,談到很多很有意思的概念。例如「作戰正面」跟「糧食補給」等等問題。

這些問題之所以很有趣,最大的理由就在於,如果我們相信一個士兵一天要吃半斤的糧食,那麼中國古代就不可能會有幾十萬大軍互砍的場面。換言之,我們從小到大相信的那種中國古代軍容壯盛的場景,很可能只比香港古惑仔互砍好不了多少。這是信仰的崩潰,跟個人歷史觀整體的瓦解,還有甚麼研究是會比這種毀滅一個人信仰要來得有衝擊的呢?(這種想法不知道邪不邪惡。)

筆者一貫的說法有幾點

人類的心靈幾萬年來沒有太大變化,不相信的人請找心理學專家去研究洞穴壁畫的作者,看看古代人在想甚麼。(意即不會有一個天才可以創造超越千年的科技)

生物科技的進步有一定的軌跡,古代不可能有現代的基因改造食品,單位面積的食物產出一定比現代少。(代表古代人口比想像中的要少很多)

用現代運輸科技與管理技術的美軍,後勤補保跟前線作戰士兵的比例都將近十比一,沒道理古代補給會比較簡單。(就算沿路打劫也要有東西可以打)


raw-image

我們就以普魯士的菲特烈大帝來說好了,他率領數萬大軍跟俄、奧對峙,這場十數萬大軍互相戰鬥的場景,可不是全部擠到兩公里的正面互打,整場戰役跨越的距離跟範圍超過上百公里。作戰正面是一個說起來很簡單,實際上比想像中要複雜的玩意。約米尼在他的戰爭藝術中提到的作戰線跟戰略線概念,每一個作戰線幾乎都是幾十公里起跳的距離,這還是在已經有數千萬人口,而且是十八世紀的近代了,約米尼還是專業後勤軍官出身,在已經有幾何學、數學的近代歐洲,要搞幾萬大軍的補給都會搞出人命來了,我們要用哪一種理由相信在戰國時代的秦趙大戰,會有數十萬的作戰部隊在長平進行戰爭?

筆者不是說古代人很愚蠢,而是秦國當年會有多少人口?秦國並沒有普遍的鐵器,筆者不相信一本史書上寫郭縱冶鐵,戰國就已經進入鐵器時代,鍛造不好的鐵器比青銅器還糟糕難用,在金屬器具的能力有限下,秦國到底可以開拓多少土地以供耕種?而且那年代的糧食主作物是甚麼?一畝地可以養活的人會比現代比重高嗎?這絕對不可能。而且糧食運輸也是要有技術水準,不然超過上百公里的運輸,等你把食物送到前線,沒爛光也被運輸的人吃光了,古代可沒有卡車,就算諸葛亮的木牛流馬神奇無比,時代也還是差了幾百年。

為何說這些事情很重要?在台灣大概很少人會去注意到,所謂的四大文明古國,埃及蓋金字塔的時候,當年的中國在幹嘛?當愛琴海的邁錫尼已經蓋出石牆巨城的時候,遙遠東方的中國又蓋了甚麼?筆者也把話說坦白一點,中國近年來努力想要證明,人類的演化是多頭馬車在世界各地併進,而不是光從非洲一地起源,一大半的理由都是要解決這種政治目的。不然怎麼證明中國的歷史淵源流長?

話又說回來,淵遠流長又如何,關現在屁事,就算證明中國古代就有宇宙戰艦又如何?現在造一台戰機還得看俄羅斯臉色,是又偉大到哪去?

扯回作戰正面上,讀者大概不知道,作戰正面到底有多重要。主要的理由在於,就算你有百萬大軍,能夠同時進行作戰的並不多,我們用希臘方陣的概念去推想一下,像「三百兄貴」中的場景,讓你一公尺可以擠兩個人好了,一公里的正面也不過可以排兩千個人,五排才一萬人,而且一公尺站兩個全副武裝的士兵,讀者可以想像一下要怎樣揮舞武器作戰。筆者反倒比較建議讀者去看前幾年的HBO大作「羅馬」,羅馬方陣在接戰後,每個人的空間大概也差不多有一公尺左右,不然你光拿劍舉起揮舞就會把左右的戰友砍死。別忘記漢尼拔怎麼殲滅羅馬大軍的,用包圍的方法把數萬羅馬步兵擠到中央,無法發揮作戰實力,然後一步步「擠壓」這些沒有作戰能力的部隊,逐步「壓碎」到完全殲滅。

這就是冷兵器時代的冷酷現實,就算是希臘重裝步兵的長槍陣,也沒辦法拿來揮舞,防禦功能遠大過衝鋒突擊。數尺長的長槍就算可以發揮戰力好了,這也等於告訴我們,古代的作戰正面,可以延伸的深度並不多。所以讀者應該可以了解,為何古代很強調所謂的突破防線,因為士兵的左右跟背後是沒辦法防禦的,一旦防線被突破,相對代表要防守的正面瞬間幾何級數上升變大,而且對士兵來說,看不見的背後有敵人,這種恐懼感的傳染很容易讓訓練不足的軍隊崩潰。所以讀者看到一些記錄,敘說亞歷山大以小部分的騎兵突破戰線後,敵軍就幾乎要整個崩潰,是一點都不誇張。這也表示,一支訓練有素的精銳職業軍隊,比你招募百萬烏合之眾大軍要來的有用。

筆者也聽過有人說,亞歷山大萬一真的穿過帕米爾高原,就會被百萬秦國大軍砍死。這種比較先不說一點意義都沒有,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幻想,更不提秦國當時搞不好連十萬的正規軍都沒有,若要跟亞歷山大那種被父子兩代嚴格訓練的職業軍對鄉比,秦軍的狀況可能一點都不樂觀。至於電影英雄中的那種外星秦軍就別提了,春秋戰國的年代,軍隊的裝備狀況可能跟電影「亞瑟王」中那群薩克森人的樣子比較像。

raw-image

筆者為何要強調這點?因為古代的作戰正面跟現代不一樣,這相對代表古代的軍隊組織也會跟我們認知的很不一樣,連帶的可能是整個糧食體系與人口結構問題,這可是很大的題目。筆者是真的建議讀者多看一看例如Discovery或是國家地理頻道的一些古代考究,將古代的軍備用現代方法去制作,然後試驗結果。如果連現代的金屬、冶煉技術搞出來的投石器、弩砲射程也不過就是百來尺,那去相信古代兵器有多神勇,不如去看小說。

筆者為何要提這些有的沒的?因為最近筆者一直在想,現在所知的歷史,很多都是被創造出的神話,要用來讓我們這些死老百姓聽話的。就好比中國近代的考古跟人類學研究,為什麼那麼的努力要強調中國的源遠流長跟古代的偉大?筆者不相信這些教授會笨到相信這些神話,連我們這些三流專家都可以看得出的事情,沒道理這些全球一流專家不知道,唯一的可能就是:政治需要。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美國會不會強調他們古代有多偉大?根本就不會,因為美國真的沒啥歷史深度可言,還沒不要臉到自己編篡「美國五千年」歷史。那麼埃及會不會努力的宣揚他們六千年的文化?是蠻努力的,但還沒哪個天才會宣稱埃及曾經統治過巴勒斯坦,所以以色列是埃及自古以來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也沒哪個白癡會說因為摩西是叛逃的埃及王子,所以猶太人都有埃及血統,都要以身為拉、賽特的子孫為榮。

筆者倒還蠻擔心台灣一些人,很努力的想要證明台灣有淵遠流長的傳統,或是血統跟中國沒關係等等,因為這充其量是另一種政治需要,而不是真實的歷史。再說,你怎麼證明,都跟老共現在想要吃掉台灣沒關係,就算你證明台灣人是亞特蘭提斯的後裔,中國一樣會找到證據去證明亞特蘭提斯人的祖先是黃帝。

一個國家越沒自信,越喜歡造神。一個文化越沒深度,越喜歡編歷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1.8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4/11/19
講這麼多的意義在於,規範不見得是壞的,限制你的可能是一種保護,好比青春期的子女總覺得父母限制太多,但這些限制也是保護,不然放青春期少男少女直接進社會,生活所需自己想辦法,各位想想在現代社會將如何?
Thumbnail
2024/11/19
講這麼多的意義在於,規範不見得是壞的,限制你的可能是一種保護,好比青春期的子女總覺得父母限制太多,但這些限制也是保護,不然放青春期少男少女直接進社會,生活所需自己想辦法,各位想想在現代社會將如何?
Thumbnail
2024/11/12
在這裡我們開始進入到比較內層的討論了,解放真的代表自由嗎?投機世代為何認為一切都可以拆解,這種行為究竟是自由,還是另類的制約,進入思想的牢籠?
Thumbnail
2024/11/12
在這裡我們開始進入到比較內層的討論了,解放真的代表自由嗎?投機世代為何認為一切都可以拆解,這種行為究竟是自由,還是另類的制約,進入思想的牢籠?
Thumbnail
2024/11/05
而主觀與客觀性可說是針對現象與本質的一體兩面,故在解放上其實殊途同歸,只是人類活在既有的時空下,出生就受到了現有制度的影響,導致不同思想流派在判斷解放的議題上,有完全不同的切入角度。
Thumbnail
2024/11/05
而主觀與客觀性可說是針對現象與本質的一體兩面,故在解放上其實殊途同歸,只是人類活在既有的時空下,出生就受到了現有制度的影響,導致不同思想流派在判斷解放的議題上,有完全不同的切入角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烽火連天,白骨曝野,綿延的壕溝,透露著千萬士兵對戰事的哀苦與無奈,整個歐洲大平原,瀰漫著足以令人窒息的硝煙與屍臭 這是1914到1918的歐洲,是那曾經最令人仰慕的繁榮地區,人類歷史發展的重鎮,可是在戰火的摧殘下,榮華富貴都化為了泡沫,那一個個存在的生命,也如螻蟻般舉無輕重......
Thumbnail
烽火連天,白骨曝野,綿延的壕溝,透露著千萬士兵對戰事的哀苦與無奈,整個歐洲大平原,瀰漫著足以令人窒息的硝煙與屍臭 這是1914到1918的歐洲,是那曾經最令人仰慕的繁榮地區,人類歷史發展的重鎮,可是在戰火的摧殘下,榮華富貴都化為了泡沫,那一個個存在的生命,也如螻蟻般舉無輕重......
Thumbnail
當年,在長城開始修建後,對遊牧民族的經濟封鎖實際上就已經開始了。 草原上的部落發現,在雙方沒有戰事時,你也沒辦法南下貿易了。 由於很難再通過正常手段去獲得很多生活必需品,也就更加加劇了草原上的搶劫之心。 遊牧民族因此也如前面說的那樣,因為長城的軍事威脅抱團組成了更大的軍事體。 這個軍事體,實際上也是
Thumbnail
當年,在長城開始修建後,對遊牧民族的經濟封鎖實際上就已經開始了。 草原上的部落發現,在雙方沒有戰事時,你也沒辦法南下貿易了。 由於很難再通過正常手段去獲得很多生活必需品,也就更加加劇了草原上的搶劫之心。 遊牧民族因此也如前面說的那樣,因為長城的軍事威脅抱團組成了更大的軍事體。 這個軍事體,實際上也是
Thumbnail
陣形的意義,就是一種加成,讓各別單位的火力可以交叉、射程可以涵蓋、防守能夠嚴密。如果單位自己就有所有的能力,陣形就沒有必要,反之若技術已經達到可以超越陣形加成,那麼陣不陣也就沒意義。
Thumbnail
陣形的意義,就是一種加成,讓各別單位的火力可以交叉、射程可以涵蓋、防守能夠嚴密。如果單位自己就有所有的能力,陣形就沒有必要,反之若技術已經達到可以超越陣形加成,那麼陣不陣也就沒意義。
Thumbnail
掘壕固守並非新觀念,鐵絲網也可以當作是障礙物的延伸,只不過配合速射武器後,產生了極為暴力式的回饋。這讓密集陣形徹徹底底退出戰場,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再也沒看到密集衝鋒過。但我們可以說,第一次世界大戰還在使用的戰術,以及相關的陣形觀念,全盤的錯誤嗎?那可不。
Thumbnail
掘壕固守並非新觀念,鐵絲網也可以當作是障礙物的延伸,只不過配合速射武器後,產生了極為暴力式的回饋。這讓密集陣形徹徹底底退出戰場,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再也沒看到密集衝鋒過。但我們可以說,第一次世界大戰還在使用的戰術,以及相關的陣形觀念,全盤的錯誤嗎?那可不。
Thumbnail
從這些戰略態勢發展而來,直到今天依然存在的各種概念,俗稱作戰線。這概念在拿破崙戰爭達到高潮,漸漸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消失,雖然概念是消失了,但精神跟想法並沒有消失,而是逐漸的現代化,轉移到各行各業上。以下將介紹一些比較經典的概念。
Thumbnail
從這些戰略態勢發展而來,直到今天依然存在的各種概念,俗稱作戰線。這概念在拿破崙戰爭達到高潮,漸漸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消失,雖然概念是消失了,但精神跟想法並沒有消失,而是逐漸的現代化,轉移到各行各業上。以下將介紹一些比較經典的概念。
Thumbnail
冷兵器時代的陣型,某種程度上可以預測到對應的變化結果,還算是相當有趣。常見的縱陣轉橫陣,橫陣轉變為半包圍或是反過來的圓陣陣型,極為考驗將領的統御力,更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國力,以及政治管理技術的優劣。但這些進入到火槍時代後,開始有了一些變化,怎樣的變化?
Thumbnail
冷兵器時代的陣型,某種程度上可以預測到對應的變化結果,還算是相當有趣。常見的縱陣轉橫陣,橫陣轉變為半包圍或是反過來的圓陣陣型,極為考驗將領的統御力,更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國力,以及政治管理技術的優劣。但這些進入到火槍時代後,開始有了一些變化,怎樣的變化?
Thumbnail
歷史始終都是由勝利者撰寫,失敗者通常都是暴政必亡,這才顯得我的推翻正當。
Thumbnail
歷史始終都是由勝利者撰寫,失敗者通常都是暴政必亡,這才顯得我的推翻正當。
Thumbnail
沒有一場戰役是完全一樣的,千百年來想學漢尼拔消滅羅馬大軍的將軍不計其數,沒有一個真的複製成功,大敗的例子倒不少。我們要學的,並不是只有哪種戰術會贏,更要去思考,為何人家採取這種戰法,而又為何能成功,成功的前提建立在多少基礎上。
Thumbnail
沒有一場戰役是完全一樣的,千百年來想學漢尼拔消滅羅馬大軍的將軍不計其數,沒有一個真的複製成功,大敗的例子倒不少。我們要學的,並不是只有哪種戰術會贏,更要去思考,為何人家採取這種戰法,而又為何能成功,成功的前提建立在多少基礎上。
Thumbnail
本系列是以教學目的,簡化需要大量閱讀才能歸納的重點,將戰略學之複雜轉成易於理解全貌的專欄。上一篇我們從古代開始拆解經濟、技術、軍隊這三項戰略要因,這篇則進入到中世紀。
Thumbnail
本系列是以教學目的,簡化需要大量閱讀才能歸納的重點,將戰略學之複雜轉成易於理解全貌的專欄。上一篇我們從古代開始拆解經濟、技術、軍隊這三項戰略要因,這篇則進入到中世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