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十二年國教正式上路,也順便替過去的教改,試圖拉平城鄉差距與弭平階級差異的努力獻花,宣告十多年各方人士的努力壽終正寢。不管這是因為政黨傾向還是保守觀,總之應該是完蛋了。就算政黨再次輪替,也不大可能扭轉。
首先,是目前的入學方案,分為免試入學與特色招生兩項,就以我們在學校內看到的情況。這兩者實際上是現在的申請入學與基測的變型,意即換湯不換藥。但因為十二年國教再怎樣都是國民教育,所以才會把免試入學加上會考,放在特色招生之前。
由於八月才會對各入學區域的特色招生名額定案,所以實際上各區的免試與特招名額目前不確定,故還無法評估真實的影響。這是因為,如果特招名額真的拉到30%,而且許多科學班、數資班都被准許開設,那麼特色招生會變成我們年代的聯考,也就是本來就考不上的人根本就不會去報名的情況。
但若真的只有10%多,而且是音樂、美術這類特色班才准招生呢?那狀況會變成會考比序變得激烈,這一入學區的高中會自行分班,變成我們那年代的A、B段班。若教育局抓得很兇,那可能會真的落實所謂的國民教育,但若有差別待遇,或是傳統明星學校跟家長會聯手就是不鳥你呢?那就有得鬧了,鬧幾年都不會有結果。
其實,真正的問題並非是在看到的入學方案這些上,教改之所以會未竟全功,根源還是出在國人普遍的階級意識。不管是哪一個階層的家長,判斷改變是好是壞前,第一個反應都是「否定」的。這是很奇妙的現象,不管是哪一種家長團體,或是個別的家長,基本上都是抗拒任何的改變。
但是,教育就不能有點變化嗎?任何一個人,宣稱他開的公司,教育訓練的內容題材數十年不變,腦筋清楚的人都會知道這間公司食古不化,沒有甚麼進步,員工的訓練也跟不上時代。但套用在教育上,顯然大家的認知完全相反。
這不過顯示了兩件事情,家長根本不在乎教學的內容是什麼,以及教學內容其實非常僵化。這兩件事情的本質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我們的教育內容跟考試方法,在根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所以家長可以預期補習、讀書、上什麼學校,最後的結果會是如何。
這點教改十幾年來很清楚了,只有「入學考試內容與範圍」改變,不然學校面對任何的改革,一律照章行事。甚至是現在早就不是聯考年代了,讀者可知道有多少中學,使用的教材跟考題難度,一樣比照聯考年代嗎?補習之所以會盛行,說穿了就是學校的怠惰。
那麼,筆者為何說教改大概是壽終正寢了。這原因說來也是很簡單的兩點,第一點就是家長心態根本沒變化,盲目相信過去是好的、是公平的,家長在既有的教育系統下,可以預期學習的成效,所以拒絕改革,看這兩年基測家長的憂心跟憤怒就知道,他們最害怕的就是「不可預測」這件事。
第二點更簡單,我們經由六百多萬人投票出的總統,他的教育政策主軸,就是恢復考試的形式化,還有抓緊教綱中的意識形態。換句話說,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訓練出合格的國民,而非有競爭力的公民。一般讀者與家長可能看不大出來,在教育系統內的人員,看到的是一堆矛盾與衝突,新的與舊的思想爭執,講更白一點就是想要因循苟且的人打壓希望國家未來有所改變的人。
也因此,國民教育的階級化大概不可避免了,頭兩年的補習狀況會異常嚴重,家長的焦慮感也會更深刻。十二年國教對於後段的小鬼來說,大概就等於不用念書這四個字,對前段的小鬼一樣是考到明星高中,至於中間的那批人呢?徬徨、無助、不知所措。理論上我們的入學方式,本就該讓你不知所措,到頭來只能憑自己的喜好選擇,但現在的狀況是,只有部份的人不知道該怎麼辦,形同被政策放棄。
要嘛,我們就打破現有的入學方法,全部都改成就近入學,強迫各高中普遍化,然後私立學校學費鬆綁,他們想要搞貴族化還是菁英化,還是啥專考國外大學這種的,隨便他們。反正成績好的學生,現在就有人捧百萬獎金力邀入學了,之後讓窮困但聰明的學生拿錢入學也沒啥不好。
再不然,就是教學內容改變,把國文科砍半,增加英數的時間,反正我們不是天天在講學生素質不好嗎?那麼把最跟不上時代,最無現代競爭力的科目時間砍掉豈不是很好?恢復當年聯考各科分數有差異的狀況,國文滿分一百,英數變成兩百也可以,生命會找尋出路,小鬼自然會知道該努力哪幾科。
但很顯然的,目前的狀況是,期待世界莫名就會改變,但自己甚麼都不用變就可獲利的人太多。只要入學考試的內容是可以被預期的,補習狀況就不可能變少;入學考試的內容若無法預期,補習狀況一樣會變更多。真正想要消滅補習,目前只有兩種方案。
第一,國民教育改成上到晚上九點,假日照常上課。第二,學校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教育理論都有念過,最好是裝死說聯考最棒,書都念回去了。
所以顯而易見的是,沒一個可能。各位家長,多存點錢吧,小孩如果不夠聰明,除了去補習班補以外,也沒別的方法了。您究竟要相信公家機關的學校效率夠好,還是收錢辦事的營利事業補習班效率好,就看個人怎麼想了。筆者是絕對不相信學校這種公家機關恐龍會有什麼快速改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