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檢驗階級結構的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覺得還是要寫一點簡易版的,這篇不會很長,是給沒有概念的人看的,可以把檯面上看得到的言論都加以檢視,而且時間正好。

為何說時間正好?因為學測的二階段要開始,每年固定的演出都看爛了,大概又要從李遠哲開始罵一輪教改,雖然明明是吳京幹的,而且跟410的初衷差了十萬八千里。

檢視階級跟結構,可以從他的言論中拼湊出一些關鍵字,好比說面對國中會考、高中繁星學測指考,看這個人怎樣解讀,使用哪一些字句,要抓出此人究竟屬於何種階級的文化出身,並不困難。要注意的是,出身的階級文化不代表他現在的薪資收入會一樣,雖然大部分會蠻一致的。

raw-image

例如,提出五選五變成五選四,滿分群體變多好幾倍,所以鑑別度不足,對高分族群來說是個傷害,讓人無所適從。

分析階級,不需要看他後面的實證,這類人往往會舉出台大醫學系名額固定,但滿分變四倍,所以競爭變多,進一步提出因為不選哪一科,所以篩選的學生會有某種程度的缺陷等等。因為這種說法都是鬼扯,建築在前面的階級思維上。

很簡單,各位想想,你確定每一個學測滿分的,通通都要選台大,每個都要選醫學系嗎?就以過去的紀錄來說,根本不是這樣,會以醫學系為目標,通常聚集在幾間學校,不會全台滿級分有志一同。換言之,以實際狀況來說,因為這幾十上百個學生可能有人因此沒辦法如過去一般上醫學系,從而否定現有制度,合理嗎?

會提出這種說法的人,基本上是菁英教育的支持者,會認同菁英教育的,在台灣一般來說主要屬於中產階級,也就是過去依靠聯考分數排序取得大學文憑,建構出現在聯考菁英樣貌的世界觀的這一批人。除了中產階級,還有部分藍領勞工階級,但藍領勞工會支持菁英教育的,多半是賺到錢後,生活水準爬上中產或是之上標準的人,他們會傾向自己小孩不能留在下層,必須學習中產的文化價值。

怎樣區分這兩類?會跟你提出大量的數據解讀的,十之八九是中產的上層菁英出身,因為台灣的教育制度,對數學統計跟資料整理的訓練極少,非教育或是相關科系出身的,基本上看不懂這些入學考試轉變的差異,多半是感覺派。這類人特別會強調公平性,堅持排序的重要性,否定所謂的不確定感,認為所有的入學標準都應該一致化,每年的題目也不該變動太大。

所以符碼在這邊,主要就是「公平」、「標準」、「需有鑑別度」,看起來很有道哩,實際上一點道理都沒的東西。

因為,考試的公平在於考試當中,考試前的公平性並不在考試本身。標準考試跟題型的特點,就是可重複訓練性,可以透過大量的反覆練習獲得熟練度,又因為題型不能超出範圍,導致出題的樣式限制住,所以這對有錢投入大量資源補習的人特別有幫助。或者是家裡就是教師家庭,晚上在家可以自己教,效果特別好。

標準、鑑別度就是依照這個程序排列,故你可以從這幾個符碼,篩選出至少九成以上的階級文化背景。

其實真正內行人,在意的是課本內容的虛無化,敘述跟解釋太少,因為怕學校考試亂考,照理說要老師補充的教師手冊內容,變成跳過不教只考重點,換言之幾乎都是執行問題,跟我們師範體系訓練,與考試習慣造成的出版社編輯失誤。

當然,細分下去還可以分出他的族群跟受的教育訓練,不過這就不是一般人的版本。

統派獨派也有獨特的符碼可以看,不過太敏感了就先不提。XD

所謂的階級結構還可以反過來看,看他反對你做哪種解構,好比他出身大資本家家庭,有沒去批判過自己的出身,認為資本家這樣那樣壞壞,而且是針對到幾乎是自己家去。若只是講講概念,用空泛的資本家們來形容,然後也不提具體的措施,例如加稅還是立法,那幾乎就可以確定此人出身資本家家庭。

軍公教階級也是一樣,一般人往往不願批評自己出身的階級,而喜歡找尋努力奮發向上的故事,說明自己的成功得力於努力,跟環境背景無關。於是乎,中產階級最容易這樣說,然後認為下層階級的一切都是自己沒管好自己。

這也不能說故意,沒學過的常常會以為自己爬到某個位置,一定是自己努力翻身的結果。但實際上你翻來翻去,不過就是在中產階級上上下下,藍領勞工翻上翻下,還是勞工,怎樣都是受薪階級,還因為學歷不高,在社會資本上輸人一截。

簡單說就是我們教的太少,然後老把種性制度當成階級去教,所以搞的正常人不知道怎麼回事,此時拿了外國的名詞來套,就很容易中獎,自以為懂了。其實只是找一些信念加強,加強自己認定台灣階級沒有固化或是已經固化的論述。

所以,怎樣叫做第一步,跳出自己的階級看世界?先看他會不會抓著自己出身去批就好,點到即止然後叫大家不要衝突要和解,大致上都是講假的。和解建立在共同的認知與基礎,該認錯的認錯,該賠償的賠償,法律該調的就調,之後才有真正的和解。不然只是把問題擱在那邊,等人家翻桌革命而已。

通常越認為這個世界「本就該這樣」,有此信念的人最容易把實際問題擱著不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1.5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4/03/19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2024/03/19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2024/03/12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2024/03/12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2024/02/28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2024/02/28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剛好上週日高燒不退,昏昏沈沈的過了幾個日與夜,就和兩週前動手術一樣,靠著那隻手機與外界聯繫卻也沒錯過「台灣人吃海鮮」,這次依然完美的追了一齣「學歷說」的鬧劇!身為台灣人,面對政治人物及媒體人毫無底線的無聊爭吵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但每次還是能驚訝於他們將自己逼到死胡同的白痴言論。
Thumbnail
剛好上週日高燒不退,昏昏沈沈的過了幾個日與夜,就和兩週前動手術一樣,靠著那隻手機與外界聯繫卻也沒錯過「台灣人吃海鮮」,這次依然完美的追了一齣「學歷說」的鬧劇!身為台灣人,面對政治人物及媒體人毫無底線的無聊爭吵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但每次還是能驚訝於他們將自己逼到死胡同的白痴言論。
Thumbnail
每個人都是從自己原生家庭父母長輩的言行身教中,慢慢學習成長,大家身旁週圍的親友、大多數都和自己的出生背景相近…
Thumbnail
每個人都是從自己原生家庭父母長輩的言行身教中,慢慢學習成長,大家身旁週圍的親友、大多數都和自己的出生背景相近…
Thumbnail
中產階級倡議1:中產階級是個脆弱的階級,現在貧富差距激化,逐漸消失的中產階級們該何去何從?
Thumbnail
中產階級倡議1:中產階級是個脆弱的階級,現在貧富差距激化,逐漸消失的中產階級們該何去何從?
Thumbnail
傳統階級還存在的地方,不會解離到如此嚴重,因為總有一些地方型的意見領袖、知識分子,會整合這些價值觀,變成一套完整的意見。或者說,直接就帶領群眾,要群眾相信這個領袖,請大家跟著他走。但實際上,我們幾乎沒有這種地方型人物。
Thumbnail
傳統階級還存在的地方,不會解離到如此嚴重,因為總有一些地方型的意見領袖、知識分子,會整合這些價值觀,變成一套完整的意見。或者說,直接就帶領群眾,要群眾相信這個領袖,請大家跟著他走。但實際上,我們幾乎沒有這種地方型人物。
Thumbnail
這個概念很像是說,我們外省家庭從出生開始,就已經墊高了30分,所以整體來講有優勢,但個別優勢不明顯,還是得靠努力。儘管你不能說一個從50分努力到80分的外省人是不認真,但他自己會認知到,他本來的底是40分,靠我們外省族群的優勢,才起步比人早嗎?當然不會。
Thumbnail
這個概念很像是說,我們外省家庭從出生開始,就已經墊高了30分,所以整體來講有優勢,但個別優勢不明顯,還是得靠努力。儘管你不能說一個從50分努力到80分的外省人是不認真,但他自己會認知到,他本來的底是40分,靠我們外省族群的優勢,才起步比人早嗎?當然不會。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分數升學主義是根深蒂固,行之多年,教師輪崗及雙減政策並無力扭轉,補救之道是,在保持升學考試及入職考試的公平大原則下,再開一道「特別舉薦」的小門,只要弄清並非裙帶關係,允許一流的教授或知名的科學家「特別舉薦」科研人才,不受考試公平的拘束。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分數升學主義是根深蒂固,行之多年,教師輪崗及雙減政策並無力扭轉,補救之道是,在保持升學考試及入職考試的公平大原則下,再開一道「特別舉薦」的小門,只要弄清並非裙帶關係,允許一流的教授或知名的科學家「特別舉薦」科研人才,不受考試公平的拘束。
Thumbnail
人際關係網絡的建立,往往才是你看到的階級複製關鍵。而我們今天因為台灣教育還是以公立學校為尊,才導致菁英家庭把小孩送去第一志願,讓許多人以為進了第一志願就能夠翻身。 其實不是這樣。
Thumbnail
人際關係網絡的建立,往往才是你看到的階級複製關鍵。而我們今天因為台灣教育還是以公立學校為尊,才導致菁英家庭把小孩送去第一志願,讓許多人以為進了第一志願就能夠翻身。 其實不是這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