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流動

含有「階級流動」共 3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當你還在為下個月的房租煩惱時,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那些億萬富豪似乎永遠不會為錢發愁?當你認真投票,期待透過民主制度改變現狀時,你知道嗎?真正的有錢人根本不需要投票,因為他們早就寫好了遊戲規則。 這不是陰謀論,而是一個殘酷的現實。讓我們一起揭開這層面紗,看看財富世界的真實運作邏輯。 選票的美麗謊言
Thumbnail
入字機-avatar-img
2025/08/06
請問有錢人遇到共產黨時該怎麼辦?
Johnson&Johnson家族的Jamie Johnson曾拍過兩部充滿爭議性的紀錄片,分別為Born rich及1 percenter。裡面說的是金字塔尖(老錢家族為主)繼承者們的工作與生活。 美國女作家Stephanie Kiser,來自北羅德島州,大學於波士頓Emerson colleg
Thumbnail
老虎奶油 -avatar-img
2025/06/15
好有趣的紀實記錄!想看👀✨️ 想起很久以前看過一本小說《豪門保姆日記》,也是在聊這方面,但小說畢竟多少有為劇情服務的虛構跟誇大成份,會更好奇作為真實傳記去書寫的視角呢 謝謝分享~
bookarchery-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17
Claydee 「豪門保姆日記」雙作者是截取曾經當過豪門保姆的經驗來創造小說,所以虛構的地方相較之下應該是多過第一人稱的「我在億萬豪宅當保母」(作者內心活動超豐富,自黑自己跟家族不遺餘力😆),有時寫實到令人心酸😭。該怎麼說,就是沒有比較沒有傷害,一比較都是傷害😂😂😂
最近,一則關於「學習歷程」的新聞在社群上掀起熱議——一位因修改資料而失去錄取資格的高中生成為焦點。此事件引發了許多針對責任歸屬與制度缺陷的討論,但更重要的是,它讓人回頭審視「多元入學」制度的本質與深層問題。 *多元入學的初衷vs現實 多元入學制度的設計初衷,是希望每位學生都能透過多樣的方式展
Thumbnail
長女病一書描述的是台灣女性,特別是長於藍領家庭裡,或許屬於戰後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X世代(GenX)、千禧世代(Millennials),甚或是現在Z世代(Gen Z)的微群像故事。 作者張慧慈將生活周遭裡遇到的“長女”親友同事們所發生的長女症候群以第一人稱敘事口吻娓娓道來。如果
Thumbnail
真的!!!我老公就說我是扶弟魔
bookarchery-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08
林燃(創作小說家) 林燃要好好照顧身體,平平安安,健康快樂。
1925年,美國作家F. Scott Fitzgerald(費茲傑羅)發表了『大亨小傳』(The Great Garsby)中篇小說。今年2025年,適逢該書出版一百週年,百年前書裡道盡的資本主義本質卻在百年後絲毫未變。變的只是貧富差距更加嚴重,階級流動難度倍增,理想與現實/愛情與麵包的矛盾困境
Thumbnail
真然-avatar-img
2025/05/13
真是百年經典,整整一百年。 書封面很好看(好像不是重點),社會上的貧富差距問題還是一樣。 這一百年的歷史,歷經二次世界大戰、歷經人類登陸月球、網路時代... 謝謝您的分享,觸發我回想這一百年人類在各方面的進程。
bookarchery-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14
Claydee 書的封面好看好像會更吸引讀者的目光,我也覺得這本版的封面超級燒🤩
從這房間永遠看不見東京鐵塔是由覆面系作家(社群平台、書封、媒體訪問皆不露臉),男性,畢業於日本三大名校之一的慶應大學(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筆名麻布競馬場,筆下寫盡Z世代同儕,同樣畢業於慶應大學的男男女女在職場賽道、人生軌道的跌跌撞撞、苦苦掙扎。   從這房間永遠看不見東京鐵塔,
Thumbnail
李英華-avatar-img
2025/02/23
「從這房間永遠看不見東京鐵塔」 讀bookarchery 這篇介紹,心情有些沈重,其實這世代的年輕人如果沒有父母的庇蔭,真的很辛苦,這是世界性的,美國的高房租也是很可怕的。 現在年輕人不婚不生,連養自己都不容易。而AI問世後,又取代了一些工作,不確定性更增加了。
bookarchery-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3
李英華 的確如此,時代變化很快。不論是地緣政治、社會氛圍、數位經濟都為過往的習以為常增添更多不確定及不可預測性。
美國之所以是世界霸權,因為四大支柱,政治力,經濟力,科技力,文化力。川普勝選,Let America Great Again,副總統J. D. Vance跟妻子Usha Vance走入全世界人眼中。  J.D. Vance 在2016年出版個人回憶錄Hillbilly Elegy: A Memoi
Thumbnail
李英華-avatar-img
2024/11/08
「外婆斬斷J.D.的toxic friend,即便領著福利餐,卻願意花大錢讓J.D.買高功能計算機讓他能完成學校作業。」 外婆擔任了父母的角色,外婆在女兒身上的教育失敗,在外孫的教育成功,外婆的辛苦用心終於得到回報了
bookarchery-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1/08
李英華 就如英華所言,凡斯外婆取代母親的角色讓他有家的歸屬感,拉著青少年時期的他,不讓他誤入歧途。
我想翻身,可是。。    前言 《絶望死與資本主義的未來》講的是美國中年白人勞工階級,因為學歷低,找不到較好的工作,也看不到較好的前景,因此往往生活態度消沈,健康不佳,精神苦悶,往往透過酗酒、吸毒、甚至自殺來急促的或緩慢的殺害自己—作者稱之為「絶望死」。《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我們不只是「找到佚失的計畫」將它撿起來做,而是當我們看見人的歷史、身體的歷史與物質的歷史時,我們發現我們處於的是受壓迫者的歷史。在神學世俗化的過程中,受壓迫者從猶太人、古代奴隸擴展或轉化為了無產階級。但敵人一直還在,人始終在受苦,所以馬克思主義者高喊解放、所以班雅明必須認真考慮救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