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行為的根本目的(論一般性的行為因)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人有兩個基本屬性,分別是生物屬性和文明屬性,簡言之,人就是地球上具有文明屬性的生物。生物屬性奠定了人類行為的目的性。但生物屬性不足以解釋眼前的高樓大廈飛機大炮為什麽是人類創造的,只有文明屬性才能做到。文明屬性的核心特征是實現了認知在種群內的有效累積,於是可累積擊敗了一切不可累積。簡單講,就是其它動物並不是對這個世界沒有能力形成自己的認知,而是因為沒有實現這種累積,於是每一個新生代都得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導致的結果是,今天的猴子不會比十萬年前的猴子對這個世界認知更多,但今天的人類卻比一百年前的人類知道得更多。實現了這種累積,人類就可以以前人的認知高度來作為起點,哪怕這種累積的速度再慢,時間一長,差距就會顯現出來。

raw-image

不過本文僅僅從生物屬性的角度來論述一下人類行為的根本目的,此目的便是貫穿於各種社會現象的一般性的行為因。

1、行為是研究人性唯一有效的角度

人類社會都是以人為材料構成的,因此,無論我們想要搭建出什麽樣的社會,都必須掌握人這種材料的使用方法,才知道怎麽運用人這種材料去搭建我們想要的社會。人類只有通過行為才能對世界造成實質性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從行為的角度去研究人這種材料的屬性,行為以外的角度是不起影響的角度。因此,對人這種材料的使用,實質就是對人的行為的調動。

要實現這種調動,我們就要搞清楚人類行為的發生機制,即人類做出的各種行為是被什麽因素激發的,站在行為主體的角度講,就是指你做出這種行為是為了什麽?很明顯,這個問題是對行為目的的探索。換句話說,只要我們弄清楚了人類行為的目的,就等於弄清了各種社會現象最底層的成因,也就可以用相應的目標物來實現對人類行為的調動,從而獲得我們預期的結果。

2、人類行為的根本目的及其論證

人類行為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自己人適應環境活下去,它由兩個要件構成,即自己人和適應環境,這就奠定了人類所有行為都是基於對身份識別和利害識別的考量。

下面分兩部分來論證:

第一段論證:所有人都是生物。生物所有行為都是應激。所有應激都是為了適應環境活下去。因此,人類所有行為都是為了適應環境活下去,這就是人類行為的根本目的。

受到個體生命的限制,所有生物都無法僅憑自身而長期活下去。所有生物都只有通過繁衍,才能使生命得到延續。如果我們確定要把子代對親代生命的繼承定義為生命的延續,那麽親代通過繁衍所產生的子代就可視為另一群基因層面的自己。這群自己與我們自身,就共同構成了“自己人”這個共同身份。那麽生物求生的行為,就顯然不僅是為了生命體自身,而是為了“自己人”。對此,繁衍本身就是最直接的證據,因為所有繁衍都是親代在用本屬於自身的資源去構建了子代這個生命體。我們用幾個全稱判斷把它們嚴格的串起來就構成了第二段論證:所有生物都有繁衍的本能;所有繁衍都是用親代資源構建子代生命;因此,所有生物都有為子代付出的本能;因此,所有生物都不只是為了讓自己活著。我們把生物應激的所有服務對象統稱為“自己人”,那便有:所有生物都是為了讓自己人適應環境活下去。

到目前為止,構成目的的另一個要件也顯了出來,所以整個論證已完成。但是我們還要進行一些補充性的論述,方便我們理解“人類界定的自己人”為什麽不僅限於血親關系。這是因為人類行為除了受到目的的牽引之外,還受到認知的左右,認知並不會改變我們與生俱來的目的性,但它會影響我們具體的行為輸出。我們前面講的兩個界定,對人而言就是感性認知上的判定。那麽由目的的兩個構成要件分別與識別發生結合之後,就可獲知我們所有行為都受到身份識別和利害識別的影響。

raw-image

當我們要對自身之外的“自己人”付出時,就會涉及到我們對自己人的界定,但是生物在進化的過程中,並沒有形成無所不知的鑒別能力。這就意味著,鑒別的出錯,會導致我們的付出指向非血親關系的其它個體。所以,自己人這個共同身份的確立,很容易以血親為核心,但是卻並不受限於血親關系。

raw-image

上面的論證是從邏輯層面完成的,“生物的應激性指向適應環境活下去”這個論斷只是基於我們對生物的理解,嚴格的講,這並不是一個科學的論斷,因為“適應環境”這幾個字在我們的語境中雖然是可以意會的,但它指稱的範圍其實是不明確的,所以我們其實沒有辦法去證明或證偽它。中學生物課就告訴我們應激性的結果是使生物適應環境,此處是取其中之意作為一個不證自明的假設。我們在運用這一根本目的來分析現象時,真正要用到的是它的兩個構成要件對行為的影響,這兩個構成要件是可以通過實驗來證明其存在的。比如給定利害格局,通過更換人選,便可以測定身份識別確實對行為有影響;而給定身份格局,通過改變利害,同樣可測定利害識別也對行為有影響。我們同樣可以通過實驗來證明“識別”在此基礎上的影響,只需設下實驗騙局,用幕布遮住AB兩個選項,然後欺騙對方說,A項有1000元,B項有100元,或A是他的家人,B是陌生人。

3、人類的根本目的有兩種存在形態

上述目的由兩個要件構成,在這兩個要件的相互作用下,它還會衍生出另一種目的形態:讓自己人獲得認可。

它的推導過程是這樣的:對於人類來說,我們對自己人的界定是通過感官來完成的,感官傳達過來的是一種感覺,我們把這類感覺統稱為“認可”。相反,當我們把對方界定為自己人的對立面時,這種感覺就是“不認可”。那麽,A把B當成自己人,就可表述為A認可B,否則可表述為A不認可B。既然當A認可B時,會對B產生付出意願,同理,當B認可A時,B也會對A產生付出意願,能夠獲得別人的認可,就意味著能夠獲得別人的付出意願,這顯然是一件有利的事情,那麽基於趨利避害的作用,我們自然希望自己人可以得到認可,也就會衍生出“獲得認可”這種目的形態。所以人類的根本目的有兩種存在形態,分別是:讓自己人獲得更有利的生存條件;讓自己人獲得認可。

這兩種目的形態就意味著兩種類型的目標物,那麽當我們要獲得別人的行為時,我們可以用這兩種目標物去激發對方的行為;當我們要壓制對方的某種行為時,也可以通過剝奪這兩類目標物來實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潘伟的沙龍
0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生物演化依循天擇的定律,順應著地球環境的變遷,總是變化、選擇而後發展。因此萬物生息不絕,生命總會找到它的出路。
Thumbnail
生物演化依循天擇的定律,順應著地球環境的變遷,總是變化、選擇而後發展。因此萬物生息不絕,生命總會找到它的出路。
Thumbnail
世界觀和價值觀 世界觀和價值觀是人們對於世界和生活的根本看法和價值取向。 它們是人的思想、行為和決策的基石,影響著個人的生活方式、人際關係和追求的目標。
Thumbnail
世界觀和價值觀 世界觀和價值觀是人們對於世界和生活的根本看法和價值取向。 它們是人的思想、行為和決策的基石,影響著個人的生活方式、人際關係和追求的目標。
Thumbnail
信仰是為了得到救贖?我這此想問出人們沒有問過的問題或者人們沒有想過身為人類的問題,人類來到這世上並沒有任何的指南指引著人們該如何生存,這是和其他動物完全不一樣,這一點沒有人提出疑問,我們所知道的所有動物,都擁有的生存的本能,那是寫在Dna裡面的,不需要人的教育,蜜蜂沒有上過學知道如何採蜜、
Thumbnail
信仰是為了得到救贖?我這此想問出人們沒有問過的問題或者人們沒有想過身為人類的問題,人類來到這世上並沒有任何的指南指引著人們該如何生存,這是和其他動物完全不一樣,這一點沒有人提出疑問,我們所知道的所有動物,都擁有的生存的本能,那是寫在Dna裡面的,不需要人的教育,蜜蜂沒有上過學知道如何採蜜、
Thumbnail
人類有因為有了這些對於善念、善行表現的集體累積和約束,才得以在三次元的空間不斷地繁衍以及繁榮下去。但這些名詞都是人類成長過程中,因為家庭、教育系統及工作職場中社會化而被製造出來的字彙,並不是靈魂內建的表現。 動物和人類同樣都有肉體、有靈魂,但為什麼只說人是萬物之靈? 我們愛你。
Thumbnail
人類有因為有了這些對於善念、善行表現的集體累積和約束,才得以在三次元的空間不斷地繁衍以及繁榮下去。但這些名詞都是人類成長過程中,因為家庭、教育系統及工作職場中社會化而被製造出來的字彙,並不是靈魂內建的表現。 動物和人類同樣都有肉體、有靈魂,但為什麼只說人是萬物之靈? 我們愛你。
Thumbnail
常聽人說:「人之所以和動物不一樣,是因為我們擁有理性。」聽起來挺有自豪感,但:「我們真如同自己所想的這麼理性嗎?」
Thumbnail
常聽人說:「人之所以和動物不一樣,是因為我們擁有理性。」聽起來挺有自豪感,但:「我們真如同自己所想的這麼理性嗎?」
Thumbnail
Daniel Öberg on Unsplash   生命為意義是何物很難說,生命本身並沒有定論,植物並不知道它所哪裡來,又為何到哪裡去?因為它不會說話,沒有神經。動物更是如此,牠們會逃亡,是因為「害怕」被獵物追殺,還是就提高警戒,隨時戒備?一隻鹿,或是一批斑馬,知道每次渡河或是覓食時,就開始提心吊
Thumbnail
Daniel Öberg on Unsplash   生命為意義是何物很難說,生命本身並沒有定論,植物並不知道它所哪裡來,又為何到哪裡去?因為它不會說話,沒有神經。動物更是如此,牠們會逃亡,是因為「害怕」被獵物追殺,還是就提高警戒,隨時戒備?一隻鹿,或是一批斑馬,知道每次渡河或是覓食時,就開始提心吊
Thumbnail
生命的目的是什麼?這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腦的意識無法回答)  生命只能被活出來。  看看動物植物,其他的生命,他們會問這個問題嗎? 我想牠們應該都活在當下,沒有想太多,就是活著,活著就是答案了,不是嗎?  人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為人的頭腦太發達了,創造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小我世界,這個腦從出生就一直
Thumbnail
生命的目的是什麼?這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腦的意識無法回答)  生命只能被活出來。  看看動物植物,其他的生命,他們會問這個問題嗎? 我想牠們應該都活在當下,沒有想太多,就是活著,活著就是答案了,不是嗎?  人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為人的頭腦太發達了,創造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小我世界,這個腦從出生就一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