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人物誌,全文共長2900多字,文字閱讀時間約十五分鐘。適合在一個寧靜的午後、睡前的省思與獨處的時間裡,跟講者做個簡單的閱讀互動。本文附上人物專欄另有專訪影片紀錄提供於原文下方。如果你有完整的半個小時,歡迎搭配茶水、坐在桌前聽聽人物故事,喜歡的話拍個手、留言回饋讓故事發聲。
林家安,現為時習教育的創辦人CEO,身為老師的「氣場」仍然沒有改變。在家安的學習歷程上,「師範」這個名詞一直緊隨尾後,從師大附中、師大附中高中部、師大以及師大研究所,說不清是一種緣份還是責任,但在「師範」的氛圍下成長,老師也自然而然是很好的仿傚對象。加上國小時念音樂班的經驗,小時候的家安覺得出路好像不是音樂表演者就是老師,因此對於成為老師的輪廓也逐漸清晰。偏好邏輯思考的家安,最後選擇了數理科的道路,向成為一名數學老師的方向前進。
秉持「學而時習之」的態度,把所學知識實踐在生活應用
時習教育利用創新的沉浸式教學讓體驗者在學習的氛圍融合生活情境,秉持「讓知識更有感、讓學習更簡單!」的理念,一直以來都積極地與台灣的中小學合作與溝通,希望解決學生們對「學有何用」的困惑和疑慮。
「時習教育」過去也推出過7款以上與數學相關的體驗活動,確實地改變了學習與生活的疏離感。 而「時習」命名的由來是出自《論語—學而篇》,裡面記錄了老師與弟子們之間的對話。家安認為師生的關係與學習方式本來就是需存在對話與討論的空間。
「時習」這兩字聽起來像是希望大家時常學習,但家安的意思更是希望學生們能夠實踐自我,把學習過知識能活用在真實情境,才是「學而時習之」的意義。
從實習老師到創業CEO,老師的歷練讓家安反思師生的相處關係
時代不同,學生對老師或是老師對老師這「角色」的理解上都逐漸變質。教育競爭的激烈,補習班的泛濫,把老師的工作導向了著重知識的壓縮與傳遞,同時學生也難以吸收,把背誦變成了學習的重心。在不健全的教育制度下,也造就了大多數學生對老師的刻板印象都伴隨著嚴格和難以親近的感覺。
教室裡我們需要的是一位老師還是教育工作者呢?這兩個身份是相似的概念,但卻不能劃上等號。在網路發達的時代,即使是Youtuber或臉書粉專上的小編都是能是一名好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不少人都在網路上擔當著知識的傳遞者。然而老師的可貴是在於能夠陪伴並聆聽學生的困難和需求,甚至會因一起經歷的小事而影響了學生將來的發展和思考方式。
邁向平行與雙向的關係,嘗試對話並深入了解學生的問題才是老師需要把握和珍惜的經歷,學生們可以多給老師們機會與鼓勵,師生關係並不是其中一方的出力就能維繫。
沉浸式教學為學生們建構出真實情境,跳出教室的思維框架
聊到為何時習為什麼當初就決定是用沉浸式學習,而不是以翻轉教學或線上教育這些其他的學習途徑作為主要教學工具呢? 家安認為翻轉和線上教學都是有意義教學的方式,翻轉教學讓老師和學生的角色對調,或是透過小組教學都提供了更多的討論和意見交換的機會。
然而時習採用沉浸式或情境式的教學並不是想要標新立異,而是它也是一種可行和有趣的教學方式。或許我們在脫離教室在形式上的規範,能夠讓小朋友感受到更大的自由度和能動性。 家安補充:「當然比起正式教育,沉浸式學習比較像是輔助的角色,但時習的團隊會嘗試挑戰舊有的規則找出不同的觀點。像是現在習而為常發生的事是否就是代表正確和合理?還是我們過份習而為常導致視而不見,造成知識的斷軌。」
當我們嘗試真正打開眼睛和耳朵觀察世界,社會上不少的議題都仍有可見的討論空間。 時習教育在推出過的「桌上遊戲」、「密室逃脫」、「真人解謎」的教學體驗活動中都會以加入生活元素為初衷。例如近日因疫情而熱門的口罩供需問題、大選投票、貨幣匯率等,都希望透過有趣的方式提供小朋友一種與社會連結的途徑。
以日常數學知識結合咖啡廳行銷學習│圖片提供:時習教育
家安說:「我可以嘗試做些什麼,但我不可以嘗試做些什麼『嗎』?比起別人說你只能做什麼挑戰了更多的可能。」很多人在求學路道上時常不自覺地自我設限,用自己的準則劃地為牢更是可惜。但當我們可能只要看過一種新的可能性後,便會自我反省,尋找更多的意見與解決方法,想象力或許我們最容易忽略的能力。
學習並不是獨立進行,學以致用是源自對生活態度的詮釋
時習教育強調「結合教育與生活」作為核心的理念,在近日上路的108課綱中的
核心素養內涵(三面九項)也同樣提及生活情境的重要性。那到底這種教學藍圖應如何描繪呢? 家安舉了簡單的例子講解:「我們是不是不能教火箭飛出去要多少速度,能量的話題呢?因為大部份小朋友基本很少接觸這種經驗,或者連親眼火箭的機會都沒有。好像不屬於一種生活情境。但這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至少它是一個合理與實際的生活情境,像是希望學習航空技術或相關議題的人也是大有人在。」
但是像「雞兔同籠」這種假想問題,難道我們真的機會在教室外遇見這種不符合一般邏輯的事件,以前課本上內容的合理性便是現在教育部和時習教育都在思考的問題。 家安認為:「我們認為的生活是小朋友在教室外遇到的問題,如果假想情境能夠類比到其他的生活情境,那麼也算是一種廣義的生活。」
線上教學熱潮襲來,老師們需重新思考角色定位
現時因肺炎而迫使全球加速推動線上教學實踐,重新喚起老師們被AI取代的焦慮。在2016年AlphaGo打敗人類的一役早已可見一斑,人們對新科技和新技術一直充滿好奇與渴望。雖然在目前的科技環境下,AI或線上教學仍是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但老師們是否即將要被AI取代仍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假以時日當AI能夠辨識人們所有的行動,動作或資訊,老師便不能是以出考題、改考卷作為核心技能。而是要掌握更多工具協助教學,像是沉浸式的教學也可能推廣至線上或遠距離實現。 既然老師們有面臨被取代的風險,那麼就責任與動力持續學習與進修。因為將來在教學上需要了解的範疇跟以往教學模式相比會有很大改變,當老師們感受到自身對知識的把握不足的時就是很好的警訊。
雖然時習教育現在體驗活動的主要對象是以中小學為主,但家安也正在積極地與大學生們接觸並與師大合作。因為有時候教學上的創造力更能夠從學生身上發現。學生們從網絡資源吸收的知識能培養出與老師們完全不同的觀點,時習也擔任著師生之間轉換器的角色。
創造少年PI作為期許,推動學習者們帶著好奇心面對世界
少年PI時習教育是在去年設計的角色,一對大眼睛是他招牌,希望成為形象化學生與學習者的樣貌,以開闊的心胸學習,抱有好奇性格與熱情,而頭頂的鴿子-威廉二世則是扮演著我們身邊亦師亦友的角色,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提供一點幫助與提醒,成為學習道路的良師益友。在時習推出的桌遊「少年PI的經濟沙盒」也會看到PI生動地呈現在體驗者的面前。
桌遊「少年PI的經濟沙盒」封面│圖片提供:時習教育
關於時習教育的願景,家安目前希望能與更多單位合作並倡議。家安說:「現在的知識產業並不缺乏教法,但有些單位轉達社會議題類別的知識有時候可能缺乏了合適的資源,因此在未來下半年期盼與青年和學生共創溝通議題的方法。」而長期來說則盼望時習教育能夠與教學有更深厚的連結,使「學而時習」的概念能實現作為前提,它也能帶有一定的趣味性。讓學生給學習多一次機會,從學習中找到自己的熱愛的事物。
什麼是「創新人物誌」?我們在追求什麼?
「創新人物誌」藉由數位化技能,從規劃、製作、故事、包裝等整合來製作完成。目的要推廣各色人物歷程,來激發有潛質之青年吸收與進步。以失敗、挫折、轉型等職涯與目標路途上所面臨的困難作契機,邀請你/妳共同參與這場成長改革的硝煙! 如果喜歡我們,也歡迎來到
火力創新實驗室幫我們按個讚 👍! 或是在臉書粉絲團上進行互動,我們都熱情的歡迎您 🔥 🔥 🔥
想分享你的創新轉折與故事嗎?填表單我們會聯繫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