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名醫護人員確診:馬來西亞的抗疫限行令第3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醫護人員在上班前祈禱(https://web.facebook.com/DGHisham/photos/pcb.3146527595371107/3146527472037786/?type=3&theater)
國安會(Majlis Keselamatan Negara)今天一直到近六點的時候才發布確診人數。130宗新確診病例,總數破了一千大關(1030宗)。其中48宗來自大城堡清真寺集會的參與者,該集會參與者依舊佔確診病例的過半人數。
目前有87名病患康復,而有26名病患還在加護病房。
今午衛生部總監也表示,共有18名醫護人員確診,15名來自公立醫院,3名來自私立醫院。
1. 大馬疫情如果持續惡化的話,醫療系統是肯定要崩潰的。到時候限行令可能要延長,經濟就會變得更糟,生病的人也可能會因為無法及時得到幫助而死去。這大概是用來勸請人們別踏出家門,好好防疫的大道理吧。可是罔顧疫情嚴重性的人依然不少。今天就有報導指一名醫生依然在限行令時前往公園跑步,並且與阻止他繼續呆在戶外的警察爭論。限行令期間是否應該繼續留在戶外運動?該名醫生也透過媒體述說了自己的看法。
雖然政府無法封閉公共空間,但我相信少一點感染的機率,至少對整個醫護體系是件功德?今天也聽到一些不知真假的傳言,指一些醫護人員的確診原因是病人隱瞞病情。我也不知道目前的情況是不是嚴重到醫療體系隨時會崩解、什麼時候崩解,實在七上八下。
今天的確診人數已達1030
2. 病毒會將這個國家與社會所有的不完美都曝露在陽光下。據悉,大城堡清真寺的宗教集會有約2000名的羅興亞人參與其中。由於馬來西亞並未簽署聯合國的《難民地位公約》,以致這些羅興亞人都擔心被逮捕而選擇不現身做檢測。
3. 當餐廳無法提供內用服務,外送服務就變得很關鍵。可是,外送服務員的基本薪資福利問題雖曾引起關注,但至今都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在這樣的非常時期,他們與醫護人員一樣都是最危險的前線工作者,但許多人卻沒有醫藥保險或其他生命保障。
4. 語言一直是馬來西亞的敏感課題。因為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只有馬來語一種,其他語言便不會在官方公告上出現。民族與文化權利也一直都是會造成馬來西亞族群關係緊張的議題。但是在這次的限行令中,當許多人都不聽勸,好好呆在家中,因此使用對方也聽得懂的語言是勢在必行的趨勢。就連國安會昨日也準備了10種語言的勸導文,包括各州俚語,唯獨原住民語依然被忽略。
(用檳城福建話叫你呆在家裡)
5. 是的,每次看記者會的新聞都看得心驚膽戰。別說一直要趴趴走的記者,連官員也沒有在好好戴口罩。
把口罩戴在下巴的,是在哈羅?我以為至少也要有一米遠的距離?(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nation/2020/03/20/331911?fbclid=IwAR0vKFoAFfwf1oekqinyhoezU8tToc_DBHHxeGdZ75nCQ3zXigPbO7aDg7c)
6. 我家裡最後一個冥頑不靈的人也戴上口罩了,是真的在防護還是行為藝術,暫且還沒力氣爭辯。認真覺得公共衛生教育真的要做好,否則說什麼都沒用。
7. 武裝部隊海陸空三軍已確認將會在禮拜天中午開始協助警方展開限行令監督工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4會員
116內容數
在這個城市呆到了第六年才開始想到要怎麼寫。能有這樣的開始也因為我已經沒那麼急著非得要為這個城市做些什麼。但有離心的我也沒有絕望,這個城市有不少熱愛生活的人們,不著急反而能靠近驚喜...想用文字把這幾年來有過的悸動,好好再整理一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下午四時,衛生部記者會公佈今日確診人數110宗,總數來到了900。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公眾的個人防疫知識不足,加上菜市場一如往常地操作,快餐店、商場等服務業者沒人佩戴口罩,行政大樓也沒有任何的進出管制,等等,單靠僅有的“標準作業程序”,我們本來就沒有在“防範”。
“建築師不是一個decider,也不是creator,而是一個programmer。“
英文不好這件事,我一直到最近才能夠面對著自己處理。
他們脫離中國也太久了,有的甚至從來沒踏足過“祖國”的國土,但是如果不把所有的人都攪和在大中華圈裡,權當他們就只些看不清事情真相、把警察與反送中都看成鐵板一塊、在擺盪的政治中想把握一線生存機會、自以為五千年文化傳統能代表什麼的可憐人而已。其實也沒那麼可惡。
其實我覺得這部電影中的大泉洋絕對是演回自己,但是這樣的大泉洋要獨立撐起整部電影還真的很不容易,畢竟他飾演的角色是一個肌肉萎縮,頸部以下幾乎都無法動彈的殘疾人士。他能用來撐起整部電影的,只有一張嘴。
下午四時,衛生部記者會公佈今日確診人數110宗,總數來到了900。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公眾的個人防疫知識不足,加上菜市場一如往常地操作,快餐店、商場等服務業者沒人佩戴口罩,行政大樓也沒有任何的進出管制,等等,單靠僅有的“標準作業程序”,我們本來就沒有在“防範”。
“建築師不是一個decider,也不是creator,而是一個programmer。“
英文不好這件事,我一直到最近才能夠面對著自己處理。
他們脫離中國也太久了,有的甚至從來沒踏足過“祖國”的國土,但是如果不把所有的人都攪和在大中華圈裡,權當他們就只些看不清事情真相、把警察與反送中都看成鐵板一塊、在擺盪的政治中想把握一線生存機會、自以為五千年文化傳統能代表什麼的可憐人而已。其實也沒那麼可惡。
其實我覺得這部電影中的大泉洋絕對是演回自己,但是這樣的大泉洋要獨立撐起整部電影還真的很不容易,畢竟他飾演的角色是一個肌肉萎縮,頸部以下幾乎都無法動彈的殘疾人士。他能用來撐起整部電影的,只有一張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大家好,我是以晴,在新加坡東部某公立醫院的加護病房擔任高級女傭(護理師)已經不知不覺邁入第四個年頭。兩年前在平台上發表了新加坡菜鳥護理師的一些想法,中間也有收到一些學弟妹的來信希望能多了解新加坡的護理師機制。雖然自從COVID後, 目前問過幾家醫院人事部是否有招收台灣人的計畫,得到的答案是沒有
Thumbnail
醫院管理局今日(27日)就人手流失及招聘計劃進行了詳細說明。根據截至四月底的數據,過去12個月內,醫生的流失率保持在5.1%,而護士的流失率則為8.2%,較今年一月下降了0.4個百分點。醫管局主席範鴻齡表示,目前已在英國和澳洲等地進行招聘,並計劃在下半年前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開展大規模招聘活動。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當初那霸共管區是在元月十六封城,今日是二十六,已經過了十天。 小強其實對「流行病學」沒什麼研究,只是依稀記得流感的潛伏期三天,感染力會持續到發病後七天。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這幾天只剩下零星新發病者就醫,表示疫情的擴散已經獲得大幅控制,該感染的人都感染過。
Thumbnail
新冠疫情趨緩後,醫院出現護理荒,許多醫院面臨關病床危機。為鼓勵護理人員投入醫院臨床工作,衛福部推出護理獎勵新制。沒想到卻讓地區醫院集體炸鍋,甚至可能引發倒閉危機!為什麼會如此?  台灣的地區醫院,最近出現這樣的怪現狀:空蕩蕩的病房,房內堆滿醫療器材,病床甚至成為衛生紙堆疊處,病房淪為雜物儲藏室。一
Thumbnail
  5/11全國二級警戒→5/16雙北三級警戒→5/19全國三級警戒→5/24 A公所爆出主管確診、本局實施異地辦公(分第一、二辦公室)→6/2 B公所爆出員工確診→6/14本局實施分流居家辦公(135或24居家,隔周輪流)→7/12微解封→7/20本局1名員工確診,全局PCR→列入7/21
Thumbnail
在茉四個月大的時候,我就回職場上班,茉也開始了她的托嬰中心之路。 和所有父母一樣,最擔心的就是把孩子往病毒碼更新集中營送去,一開始我們真的是ㄔㄨㄚˋ著等!深怕保護力還沒有建立好的小茉茉不小心被病毒選中…. 抵抗力不能靠運氣 阿茉出生於2021年新冠病毒幾乎鎖國的那年,這年出生的孩子和家長們都非
Thumbnail
新冠疫情升溫 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國內新冠肺炎併發症上周新增增515例,續創5個月來新高,死亡病例增48例也創4個月來新高,中重症和死亡個案雙創新高。疾管署提醒,未來3周新冠疫情會持續上升,約1月28日~2月3日春節前一周,與流感疫情同時在同一周,一起到達最高峰。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大家好,我是以晴,在新加坡東部某公立醫院的加護病房擔任高級女傭(護理師)已經不知不覺邁入第四個年頭。兩年前在平台上發表了新加坡菜鳥護理師的一些想法,中間也有收到一些學弟妹的來信希望能多了解新加坡的護理師機制。雖然自從COVID後, 目前問過幾家醫院人事部是否有招收台灣人的計畫,得到的答案是沒有
Thumbnail
醫院管理局今日(27日)就人手流失及招聘計劃進行了詳細說明。根據截至四月底的數據,過去12個月內,醫生的流失率保持在5.1%,而護士的流失率則為8.2%,較今年一月下降了0.4個百分點。醫管局主席範鴻齡表示,目前已在英國和澳洲等地進行招聘,並計劃在下半年前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開展大規模招聘活動。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當初那霸共管區是在元月十六封城,今日是二十六,已經過了十天。 小強其實對「流行病學」沒什麼研究,只是依稀記得流感的潛伏期三天,感染力會持續到發病後七天。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這幾天只剩下零星新發病者就醫,表示疫情的擴散已經獲得大幅控制,該感染的人都感染過。
Thumbnail
新冠疫情趨緩後,醫院出現護理荒,許多醫院面臨關病床危機。為鼓勵護理人員投入醫院臨床工作,衛福部推出護理獎勵新制。沒想到卻讓地區醫院集體炸鍋,甚至可能引發倒閉危機!為什麼會如此?  台灣的地區醫院,最近出現這樣的怪現狀:空蕩蕩的病房,房內堆滿醫療器材,病床甚至成為衛生紙堆疊處,病房淪為雜物儲藏室。一
Thumbnail
  5/11全國二級警戒→5/16雙北三級警戒→5/19全國三級警戒→5/24 A公所爆出主管確診、本局實施異地辦公(分第一、二辦公室)→6/2 B公所爆出員工確診→6/14本局實施分流居家辦公(135或24居家,隔周輪流)→7/12微解封→7/20本局1名員工確診,全局PCR→列入7/21
Thumbnail
在茉四個月大的時候,我就回職場上班,茉也開始了她的托嬰中心之路。 和所有父母一樣,最擔心的就是把孩子往病毒碼更新集中營送去,一開始我們真的是ㄔㄨㄚˋ著等!深怕保護力還沒有建立好的小茉茉不小心被病毒選中…. 抵抗力不能靠運氣 阿茉出生於2021年新冠病毒幾乎鎖國的那年,這年出生的孩子和家長們都非
Thumbnail
新冠疫情升溫 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國內新冠肺炎併發症上周新增增515例,續創5個月來新高,死亡病例增48例也創4個月來新高,中重症和死亡個案雙創新高。疾管署提醒,未來3周新冠疫情會持續上升,約1月28日~2月3日春節前一周,與流感疫情同時在同一周,一起到達最高峰。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