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看影片:孩童議題影片推薦

更新於 2020/04/0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是兒童節連假第一天,正好今年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生效的30週年,我想藉此機會介紹之前看的幾部作品。如果你因為疫情而不想出門,可以考慮看看這些影片或節目,主題從人類嬰兒的科學研究,到戰亂地區徵用童兵,再到極權國家的生育政策,以及兒童福利制度的缺失。
這四部作品,其中三部由Netflix發行,另一部可在Amazon Prime Video上看到。

零到一歲(Babies):

這部共6集的紀錄節目,探索目前科學界對人類新生兒的研究成果。後5集各自聚焦一種嬰兒行為:進食、爬行、語言、睡眠、學步,屬於較科普的節目取向。而第1集〈愛〉則多了一點顛覆觀念的意味:科學家觀察到,當母親是小孩的主要照顧者,她體內的催產素濃度提升、杏仁核也大幅活化,某種程度上證實了母愛「天生」(更精準地說,是母愛的「生物機制」);但研究若停在這裡,會變得像在鞏固傳統社會的性別角色,所以節目進一步呈現針對男同志伴侶的相同研究,發現當他們生養小孩時,體內也會有上述變化,除了打臉護家盟以外,也顯示母愛父愛除了是能力,更是一種選擇,只要你願意,你和孩子之間就能形成強大的連結。

無境之獸(Beasts of No Nation):

本片改編自同名小說,是今年的新007和美劇《狂想》的導演Cary Joji Fukunaga執導的上一部長片,他也親自撰寫劇本和掌鏡,劇情描述某個非洲國家的男童Agu,在故鄉陷入內戰、家人被殺害之後,被叛軍俘虜並訓練成童兵。不久前確診武漢肺炎的「《雷神索爾》守門人」Idris Elba飾演叛軍指揮官。童兵無疑是慘無人道的行為,許多戰亂地區都有相關紀錄,除了非洲曾經發生戰爭的國家以外,在伊斯蘭國、緬甸軍政府也有出現過。我並不算很喜歡這部片,原因是它整部的氣氛都很低沉、生命的虛無感過於強烈;但其中描寫的殘酷情節以及童兵議題,還是值得一看。

獨生之國(One Child Nation):

這部紀錄片在去年日舞影展獲得美國紀錄片評審團大獎之後,由Amazon發行,台灣也看得到。導演王男栿是在中國一胎化政策下出生的,她後來到美國念書、成家,2017年時懷了第一個小孩,這部片就是她帶著孩子造訪中國故鄉,拍攝一胎化政策給人民帶來的影響。她除了訪談家人、村民,也找了產婆和負責計畫生育的官員,甚至還接觸到反對政策的記者和藝術家。有些人深受政策所害但敢怒不敢言,少數敢公開批判政府的人都沒有好下場;有些人則看準美國有領養需求,藉著撿嬰兒來大撈一筆。或許為了國家未來,計畫生育是有必要性,但缺乏彈性的政策與隨之而來的種種不人道手段和悲劇(包含強迫墮胎、大量棄嬰),也是鐵錚錚的事實;偏偏極權政府對這些總視而不見,一個人的主體性在國家機器之下蕩然無存。

蓋布瑞案(The Trials of Gabriel Fernandez):

本節目的背景,是2013年時,美國加州8歲男童Gabriel被母親和她男友虐待致死的案件。要看這節目的人,請先做好心理建設,因為裡面描述Gabriel的遭遇,可能會讓你感到不適。共6集的節目一路講到本案在今年初的最新進度,其中檢視了第一線的警方和社工在處理該案時的疏漏,以及老師和警衛的多次通報被一再忽略,同時也把觀點拉高,探討加州洛杉磯郡(本案發生在洛郡的棕櫚谷)的兒福體制面臨的超負荷及失能。最讓我震驚的一點是,這個案件可能還牽扯到「恐同」,除了獲報到場的警察表示母親男友曾莫名提及Gabriel是同志,親友也談到母親對她舅舅(Gabriel的前照顧者)是同志頗有微詞。諷刺的是,兩人被移監的該月(2018年6月),加州有10歲男童疑因出櫃而被家暴致死,同年8月科州又有9歲男童因性向被同學霸凌後自殺。我一直覺得生小孩是必須嚴肅以待的事,你將無辜的生命帶來這世上,準備給他怎樣的未來?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裡收錄我的影集觀後文,分為台劇、美劇、歐劇、紀錄影集等類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過年前我看了標題所寫的兩部作品,一部影集、一部電影,兩者有著相近的時代、風格和議題,所以我就把他們寫在一起。如果你只看過其中一部,很適合把另一部當作延伸觀賞。
本文整理Netflix角逐奧斯卡的紀錄長片與紀錄短片,包含進入長片15強、短片10強,以及挺進最終入圍名單的作品。長片有4部,分別是《民主邊緣》、《美國工廠》、《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國會女戰將》;短片亦4部,《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異鄉的波多黎各人》、《糖城失蹤啟事》、《天堂鎮之火》。
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真實故事,總能讓人愛不釋手、淚光閃閃。這兩部片描述的都是這樣的真實故事,一部對抗公權力的種族主義,一部槓上掌握鉅額利益的大企業。
過年前我看了標題所寫的兩部作品,一部影集、一部電影,兩者有著相近的時代、風格和議題,所以我就把他們寫在一起。如果你只看過其中一部,很適合把另一部當作延伸觀賞。
本文整理Netflix角逐奧斯卡的紀錄長片與紀錄短片,包含進入長片15強、短片10強,以及挺進最終入圍名單的作品。長片有4部,分別是《民主邊緣》、《美國工廠》、《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國會女戰將》;短片亦4部,《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異鄉的波多黎各人》、《糖城失蹤啟事》、《天堂鎮之火》。
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真實故事,總能讓人愛不釋手、淚光閃閃。這兩部片描述的都是這樣的真實故事,一部對抗公權力的種族主義,一部槓上掌握鉅額利益的大企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本書是2021年6月出版的新書。值得特別一提的是這本書的原作是已經過世的日本國名女作家向田邦子在《女兒的道歉信》中之經典散文,繪本中的文字則由另一位也很知名的女作家角田光代撰寫,圖則是由同為作家也是插畫家的西加奈子所繪,兩位直木賞得主的名字光是印在書籍封面,就讓人忍不住想要拿起來閱讀。
如標題,我在小五時,接觸我最初的流行華語樂曲。至今讓我懷念,金過二十年,即便改了信仰,依然成了影響我的歌。 今天我不講述歌詞,而是要講它如何影響我。第一手是「美酒加咖啡」我會偶爾品味咖啡,有時也品味小酌,但我其實對美酒比較不能適應味蕾。這首歌在我國中畢業前的一場活動,校長即將到任虛幻學校前,我十五
Thumbnail
上星期看到七歲男童因練習柔道導致腦死的新聞。 男童家長跟家人不必講,任何人看到這則新聞想必都非常氣憤跟難過。柔道或是任何有對打的武術都有頭部受傷風險,但這種風險家長甚至是訓練者卻不一定清楚。 日本從平成24年開始將武道(包括柔道、劍道等)納為學校的必修課。世界上應該沒有一個國家比日本對柔道更熟悉了吧
Thumbnail
我沒有支持讓小孩看暴力血腥影片,也某種程度相信這些影片或遊戲可能有某些危害。 最近,FB常流傳類似文章,說鬼滅之刃有太多血腥畫面對於兒童有些不好的影響,應該避免讓小孩觀看。 我並不是要替鬼滅說話,欣賞與否見仁見智。早幾年俠盜獵車手當紅的時候也有過類似的討論。
Thumbnail
那原先盼望夢想的女孩,在得知失去的苦痛後才得知,原來父母期望的,只是她健康、平安;那原先盼望傳承的父親,在感觸女兒的奮力後才醒悟,原來她已經長大了,有著自己的人生和未來。
Thumbnail
為了要響應中央政府「零待機兒童」(待機児童ゼロ)的政策,大阪市自從市長宣誓要解決「待機兒童」問題以來,2018年4月的大阪市內的「待機兒童」人數,已經從前一年的 325人降到 65人。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本書是2021年6月出版的新書。值得特別一提的是這本書的原作是已經過世的日本國名女作家向田邦子在《女兒的道歉信》中之經典散文,繪本中的文字則由另一位也很知名的女作家角田光代撰寫,圖則是由同為作家也是插畫家的西加奈子所繪,兩位直木賞得主的名字光是印在書籍封面,就讓人忍不住想要拿起來閱讀。
如標題,我在小五時,接觸我最初的流行華語樂曲。至今讓我懷念,金過二十年,即便改了信仰,依然成了影響我的歌。 今天我不講述歌詞,而是要講它如何影響我。第一手是「美酒加咖啡」我會偶爾品味咖啡,有時也品味小酌,但我其實對美酒比較不能適應味蕾。這首歌在我國中畢業前的一場活動,校長即將到任虛幻學校前,我十五
Thumbnail
上星期看到七歲男童因練習柔道導致腦死的新聞。 男童家長跟家人不必講,任何人看到這則新聞想必都非常氣憤跟難過。柔道或是任何有對打的武術都有頭部受傷風險,但這種風險家長甚至是訓練者卻不一定清楚。 日本從平成24年開始將武道(包括柔道、劍道等)納為學校的必修課。世界上應該沒有一個國家比日本對柔道更熟悉了吧
Thumbnail
我沒有支持讓小孩看暴力血腥影片,也某種程度相信這些影片或遊戲可能有某些危害。 最近,FB常流傳類似文章,說鬼滅之刃有太多血腥畫面對於兒童有些不好的影響,應該避免讓小孩觀看。 我並不是要替鬼滅說話,欣賞與否見仁見智。早幾年俠盜獵車手當紅的時候也有過類似的討論。
Thumbnail
那原先盼望夢想的女孩,在得知失去的苦痛後才得知,原來父母期望的,只是她健康、平安;那原先盼望傳承的父親,在感觸女兒的奮力後才醒悟,原來她已經長大了,有著自己的人生和未來。
Thumbnail
為了要響應中央政府「零待機兒童」(待機児童ゼロ)的政策,大阪市自從市長宣誓要解決「待機兒童」問題以來,2018年4月的大阪市內的「待機兒童」人數,已經從前一年的 325人降到 6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