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不愛鋼琴師》-我始終無法以假面示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電影一開始,睡夢中的拉娜睜開雙眼,這天是她的六十歲生日,清晨的空氣像蒙上一層灰,她輕輕地搬了一張椅子,站在窗邊看著底下的車水馬龍……在這一天,她決定要結束自己的生命。突然,刺耳的電鈴聲響起──欲搜查樓下屋房的警察請她去當在場證人──尋短的念頭被中斷,她被迫仍要像個正常人般度過這一天。
  回過神後,拉娜出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去銀行把所有的存款提出,小心翼翼地塞在衣服裡頭的貼身腰包中,接著去音樂廳將兒子維特今晚鋼琴演奏會剩下的票券全部買光。故事隨著拉娜將手上多餘的票券一一送人而展開,觀者慢慢地從旁人的應對中推敲出拉娜是誰?她是個怎麼樣的人?
  拉娜很遭人怨,來到過往的辦公室,接替她職位的懷孕女子抱怨著很難將工作做好又不被討厭,並講述以前那些下屬們是如何在背後說拉娜壞話、怨恨她。拉娜沒有給予女子安慰或任何建議,只是冷冷地說她壓根兒不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拉娜很自以為是,走至音樂學院欲拜訪昔日的鋼琴教授,卻見到年輕學生趁著老師暫離,坐在琴椅上偷懶玩手機,於是她坐到男孩旁邊,擅自指導了起來,讓他一遍又一遍地從頭開始練習。
  拉娜瞧不起別人,住在樓下的男人主動關心她、示好,她卻因為他是個計程車司機而愛理不理,得知他家中有鋼琴,並且已主動花錢買了兒子的演奏會門票時,拉娜的眼中只有濃濃的不屑。
   拉娜忌妒心很強,街上偶遇維特的女朋友,攀談一陣之後深覺這個女孩配不上自己的兒子,竟趁她去上洗手間時將她琴盒中的小提琴琴弓給折斷。
  拉娜很真,真到即使她活到了六十歲,仍然無法適應這個人人都戴上「社交假面」的社會。面對服務人員,她無法露出基本的禮貌性微笑;面對親友,她更是直接又帶刺,銳利的話語使得所愛之人一個接著一個地遠離她。
  拉娜似乎就是不能明白,當人們提出「想聽真話」時,並不真的期望聽到「真話」,而是希冀你能說出他們「想聽的話」,以鞏固內心中搖搖欲墜的「真實」。演奏會當天下午,拉娜終於見到兒子維特,維特想聽母親對自己創作的曲子的想法,幾番拙劣的客套稱讚之後,他察覺媽媽的勉強,說:「你就老實講吧。」拉娜猶豫了一會兒,誠實地說出曲子的副歌膚淺又流於庸俗。在話說出口那一刻,維特的「真實」瞬間崩塌了,他花了多年構築起信心、嘗試走出母親的陰影和酸言酸語,卻在該閃亮地展現成果的那天,發覺最在意的仍是母親的評價,並且,自己永遠無法達到母親認可的標準。
  維特受母親批評的影響,將上半場曲目臨時換成蕭邦的《離別曲》,到了中場,拉娜場去後台找他,卻見到前夫正在休息室平撫焦慮的維多,她沒膽走進去,只能在門外偷聽。
「你不要聽她胡說八道。」父親如此說著。
「不,她是這個世界上,唯一會對我說真話的人。」維多回應他。
  是啊,「母親的真話」,用鴻毛之力道出便像利箭穿心,拉娜對維特造成的痛苦正來自於自己的母親。會感到痛楚,不全然因為話語本身,而是你打從心底知道,這個孕育你的人,比你自己還要了解你,她能夠剝去你的所有面具,抵達不敢面對而慣性棄置的潛意識深處。
拉娜在門外偷聽維特與前夫對話
  下半場,維特演奏完自創曲,獲得滿堂彩,中途離席的拉娜於謝幕時回來,站在演奏廳門外,聽著兒子說要將這場演奏會獻給自己,做為60歲的生日禮物。維特選在此日舉辦演奏會,原本就有此美意嗎?抑或者是受到了母親的刺激,刻意說反話讓口出批評又中途離席的拉娜感到愧疚?我們無從得知,我們只知道,雖然在群眾面前贏得了面子與兒子的致意,但拉娜從此無法再靠近維特的心了。這場華麗的謝幕,是維特對母親最後的交代,幕落之後,他將獨自走向沒有母親的束縛與照蔭的道路。
  危機意識作祟,演奏會結束後拉娜積極地跑去後台欲表達讚美與感謝,卻發現維特身邊已充滿恭維他的人,沒有自己的容身之處。太晚了,現在才開始學習戴上假面過活,已經太晚了,兒子正強壯地走向人生的下個階段。拉娜在走廊與之擦身而過的無言對望,從維特的眼神中看見母親對自己的預言──「每個你愛的人都將離你而去。」
拉娜與維特的無聲對望
  回到家,拉娜吃著維特送自己的禮物籃中的罐頭,她再一次想到自盡──究竟哪一個比較高尚?戴著假面而活;抑或者擁抱著惹人厭的自己,以真面目死去?
  再給一次機會吧,於是她帶著紅酒,去找自己從來都不屑的樓下鄰居,強顏出的禮貌微笑依舊拙劣,然而眼前這位愛幕自己的男人卻不嫌棄。在他去廚房準備酒食時,拉娜看到了那台平凡的直立式鋼琴,想起稍早老教授透露自己其實具有天賦,卻因為太害怕不夠出類拔萃而放棄彈琴。
  再給一次機會吧,她兢兢業業地掀起琴蓋,謹慎卻激情地觸碰這久未謀面的舊情人。原來這長達90分鐘「戴/不戴面具」的掙扎,放至音樂面前都是枉然,在黑白交織出的飛揚琴聲中,拉娜終於獲得了解放。
  《不愛鋼琴師》為導演Jan Ole Gerster睽違七年的第二部長片,觀眾並不擁有在大多數電影中所擁有的「上帝視角」──安全地躲在銀幕之外,並且所知遠超過劇中角色,藉由此資訊不平等得到俯視銀幕中人物的優越感──反而被拋入了「無知視角」中,我們幾乎對角色的過去和處境一無所知,只能慢慢地跟隨拉娜一天內的足跡,從她週遭人物的話語和態度推敲出個大概。
  這樣的手法是步險棋,它需要觀者高度的耐心和專注力,必須打開感知用力擷取各場景中丟出的片段式線索,而且片段與片段並不一定能拼湊出完整的風景,因為日常正是如此破碎且隨機。這對習慣掌握故事所有來龍去脈的觀眾來說,無非是痛苦難耐的。
  此等觀影經驗也讓筆者想到了Charlotte Rampling主演的《漢娜的失序人生》(Hannah,2017),同樣是極少的資訊量、隨著女主角的腳步遊蕩在城市中,漸漸梳理出她不受歡迎背後的隱情。然而,相較於Rampling極度壓抑、內斂的表演,飾演拉娜的Corinna Harfouch顯得較外放些,而其自我中心、口出刻薄之言的形象,也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鋼琴教師》(The Piano Teacher,2001)中的Isabelle Huppert,雖然不如Huppert那般張狂爆裂、情慾賁張,卻也將角色詮釋得討厭至極,但到了片尾,又能讓觀者對其深感同情。
   而在導演處女作《噢!柏林男孩》(Oh Boy,2012)中有亮眼表現的Tom Schilling,再次展現與導演的絕佳默契,飾演渴望獨立心底卻又依戀母親的鋼琴家維特,出場時間不多,但與同樣散發中性氣質的Corinna Harfouch一柔、一剛,完美彈奏出Jan Ole Gerster精心編排的piano與forte。
導演Jan Ole Gerster與Corinna Harfouch以及Tom Schilling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不會有院線片速報,出文速度慢,但字字真心誠意。 戲劇系背景,評論會著重在劇本結構和表演分析上。(以及電影的橫向縱向連結、幕後趣聞小八卦等) 討厭掉書袋,只是個電影宅,不是文青。 什麼電影都看,若要挑個熟悉題材的話是酷兒相關,國家的話是韓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犧牲生命、保衛土地的人,無法成為馬來西亞人;和平爭取民主鬥爭的人,無法成為馬來西亞人;甚至在你過世的那一刻,你都還不是一個馬來西亞人。你和這一場戰爭,和許多涉及的人一樣,都被迫地在這塊土地上消失,那要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馬來西亞人?」
《不完美的正義》恰巧表現了兩種不同層次的價值觀:Justice是將體制凌駕在個體間歧異性之上的表面正義;而Mercy則是肯定每一個體本身存在之珍貴性的人道關懷。
既然我沒辦法使你們發笑,那不如就讓你們來娛樂我吧。 被銬上手銬坐在警車內的Joker,看向車窗外燒成一片的高譚市,「多麼美麗的景象啊」,在眾多試圖製造快樂的徒勞之後,終於,Arthur發自內心地笑了。
「犧牲生命、保衛土地的人,無法成為馬來西亞人;和平爭取民主鬥爭的人,無法成為馬來西亞人;甚至在你過世的那一刻,你都還不是一個馬來西亞人。你和這一場戰爭,和許多涉及的人一樣,都被迫地在這塊土地上消失,那要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馬來西亞人?」
《不完美的正義》恰巧表現了兩種不同層次的價值觀:Justice是將體制凌駕在個體間歧異性之上的表面正義;而Mercy則是肯定每一個體本身存在之珍貴性的人道關懷。
既然我沒辦法使你們發笑,那不如就讓你們來娛樂我吧。 被銬上手銬坐在警車內的Joker,看向車窗外燒成一片的高譚市,「多麼美麗的景象啊」,在眾多試圖製造快樂的徒勞之後,終於,Arthur發自內心地笑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患病必需乘坐電動輪椅的兒子,他深深著迷於英國的黛安娜王妃,在兒子心中與之並列的女性則是他的母親克勞汀。克勞汀總是在替兒子煩心,到處剪下報章雜誌上黛安娜的身影,帶回家給兒子當作收藏,每次都令他感到雀躍不已。而克勞汀從事家庭裁縫的工作,她設計出的禮服更被誇讚像黛安娜一樣漂亮,顯見這名母親無論如何都想滿足
Thumbnail
《似曾相弒》敘述了一位心理學家葛蕾琴面對一件冷血殺人案件的故事。薇奧拉是一名精神疾病患者,被控弒母但卻毫無悔意。當這位心理學家收到她的朋友留下的謎樣留言後,發現朋友已經服藥過量身亡。她必須在面對警方不信任的情況下,揭開這一切的真相。
Thumbnail
他總覺得自己在對牛彈琴,「傷害我愛的人、傷害我的理想,妳和爸真的開心嗎?傷害妳的兒子,妳到底得到了什麼?」
Thumbnail
我們看到拉娜買了演奏會剩餘空位的票券,但卻沒有任何朋友可以送。於是回到過往上班的市府把票券贈出,甚至在故事的發展中,這些票券甚至像在清庫存一般送給售罄場次的排隊民眾。或許觀眾會以為這是愛子心切的母親,想幫兒子充場面,更博愛一點可以說是把好的音樂給傳出去。但拉娜是雙面的,她同時是母親,也是鋼琴師。
Thumbnail
【媽啊!我就是不想學‼️小孩不想學的時候該放棄嗎⁉️】 這幾天看到「小姐不熙娣」的節目,這集是在討論沒有用的才藝,其中來了一位看起來就是擺明一點都不想要拉琴的小女孩,而且拉琴的表情整個就是厭世到不行,看著她拉得要死不活,我都想衝進銀幕幫她拉完了⋯⋯ 到底要怎麼學琴才是對的呢?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兩年前羅力單戀擁有八級鋼琴及演奏級的艾薇,他趁空在教堂內胡彈亂奏,父輩高手山姆途經,忍不住指教他要在極短時間內脫胎換骨......
Thumbnail
  本片描述一位已退休公務員LARA(柯琳娜哈佛克Corinna Harfouch飾),在60歲生日當天一天之內的故事。當天的壓軸,是參加由其一手栽培的兒子維特(湯姆希林Tom Schilling飾)的鋼琴音樂會。而LARA之所以有能力教兒子鋼琴,除了她小時候曾經學過鋼琴外,更重要的是她的音
Thumbnail
一個農家年青人愛上彈琴技巧高超、音樂世家的小姐,他沒有彈琴天份,卻不知道自己是編曲天才,一位中年鋼琴家同情他的單戀之情,答應在鋼琴方面指導他。
Thumbnail
書的最後高潮是愛蓮娜與約瑟夫的見面,對愛蓮娜來說,歸鄉的種種挫敗:朋友對其異國生活的冷淡看待,母親的冷酷和冷漠,與男朋友古斯塔夫的漸行漸遠,一趟旅程成了她流亡人生的清算,更慘的是,約瑟夫完全忘記了她……愛蓮娜最後的一根和故鄉的線就此斷了。書中這段話讓人心碎: 愛蓮娜把自己獻給他,連同她一生的全部重量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患病必需乘坐電動輪椅的兒子,他深深著迷於英國的黛安娜王妃,在兒子心中與之並列的女性則是他的母親克勞汀。克勞汀總是在替兒子煩心,到處剪下報章雜誌上黛安娜的身影,帶回家給兒子當作收藏,每次都令他感到雀躍不已。而克勞汀從事家庭裁縫的工作,她設計出的禮服更被誇讚像黛安娜一樣漂亮,顯見這名母親無論如何都想滿足
Thumbnail
《似曾相弒》敘述了一位心理學家葛蕾琴面對一件冷血殺人案件的故事。薇奧拉是一名精神疾病患者,被控弒母但卻毫無悔意。當這位心理學家收到她的朋友留下的謎樣留言後,發現朋友已經服藥過量身亡。她必須在面對警方不信任的情況下,揭開這一切的真相。
Thumbnail
他總覺得自己在對牛彈琴,「傷害我愛的人、傷害我的理想,妳和爸真的開心嗎?傷害妳的兒子,妳到底得到了什麼?」
Thumbnail
我們看到拉娜買了演奏會剩餘空位的票券,但卻沒有任何朋友可以送。於是回到過往上班的市府把票券贈出,甚至在故事的發展中,這些票券甚至像在清庫存一般送給售罄場次的排隊民眾。或許觀眾會以為這是愛子心切的母親,想幫兒子充場面,更博愛一點可以說是把好的音樂給傳出去。但拉娜是雙面的,她同時是母親,也是鋼琴師。
Thumbnail
【媽啊!我就是不想學‼️小孩不想學的時候該放棄嗎⁉️】 這幾天看到「小姐不熙娣」的節目,這集是在討論沒有用的才藝,其中來了一位看起來就是擺明一點都不想要拉琴的小女孩,而且拉琴的表情整個就是厭世到不行,看著她拉得要死不活,我都想衝進銀幕幫她拉完了⋯⋯ 到底要怎麼學琴才是對的呢?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兩年前羅力單戀擁有八級鋼琴及演奏級的艾薇,他趁空在教堂內胡彈亂奏,父輩高手山姆途經,忍不住指教他要在極短時間內脫胎換骨......
Thumbnail
  本片描述一位已退休公務員LARA(柯琳娜哈佛克Corinna Harfouch飾),在60歲生日當天一天之內的故事。當天的壓軸,是參加由其一手栽培的兒子維特(湯姆希林Tom Schilling飾)的鋼琴音樂會。而LARA之所以有能力教兒子鋼琴,除了她小時候曾經學過鋼琴外,更重要的是她的音
Thumbnail
一個農家年青人愛上彈琴技巧高超、音樂世家的小姐,他沒有彈琴天份,卻不知道自己是編曲天才,一位中年鋼琴家同情他的單戀之情,答應在鋼琴方面指導他。
Thumbnail
書的最後高潮是愛蓮娜與約瑟夫的見面,對愛蓮娜來說,歸鄉的種種挫敗:朋友對其異國生活的冷淡看待,母親的冷酷和冷漠,與男朋友古斯塔夫的漸行漸遠,一趟旅程成了她流亡人生的清算,更慘的是,約瑟夫完全忘記了她……愛蓮娜最後的一根和故鄉的線就此斷了。書中這段話讓人心碎: 愛蓮娜把自己獻給他,連同她一生的全部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