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學用落差?好一頂沉重的大帽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緣起緣滅話從頭

這個單元要澄清關於學用落差的第一個迷思:年輕人的失業以及學非所用和用非所學,基本上都是因為學用落差所致!

大約十年以前,國內突然掀起一陣批判高等與技職教育的風潮,多位業界重量級人士加入這個批判陣營,其中一位旅館業教父甚至撰書討論教育,而青少年失業率維持在12%上下的事實,更強化了這個批判的可信度,也讓許多政治人物見獵心喜而競相下海。

面對這股批判浪潮,教育部表現得像個膽小懦弱、毫無擔當的父親,不但沒有跳出來為教育體系辯護,反而唾面自乾並且「打自己小孩給別人看」…一方面承認教育體系失能與教育部失職,未能實現「為就業做準備」這個想像中的天職,另一方面則是強制推動一籮筐的因應措施,讓許多大專院校師生在忙得頭昏眼花的同時,心中卻衍生強烈的心酸無奈與良知譴責。

我就是在那段時間決定提前退休的…為各種無意義的事情忙碌,而且換來良心不安,這不是我從事教育工作的初衷。在無法抗拒體制之下,我也曾經嘗試在體制外發聲,但人微言輕的結局是必然的一敗塗地。部分同事覺得我是教育界逃兵,也有部分同事認為我太傻、太固執,但我都無所謂了…不快樂就走人是我首要的工作信條,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被冤枉扣上一頂大帽子!

嚴格說來,高等與技職教育被扣上「學用落差」這頂大帽子,其實冤枉的很!純粹以「為就業做準備」的觀點而言,教育體系確實存在許多缺陷,但其中有先天與後天之別,而前者只有大幅改變整個社會的知識分享體系,才有可能獲得相當程度的解決…而這點卻完全不可能做到,例如我們不可能只讓在校生學習如何操作最新型的半導體相關設備,把半導體設計與製造原理交給廠商自行負責…學校無法負擔成本,而且這樣只會被罵得更兇!

學校應該教什麼,能夠教什麼,以及學校所教的與實務有何關聯等等,都會在後續論述中有所交代。這裡只是強調,即使採納最狹隘的教育觀點,認為高等與技職教育主要的功能是「為就業做準備」,學用落差這頂大帽子仍然是天大的冤枉!

如下圖所示,學用落差這頂大帽子其實包含各種不同的指控,批評者不分青紅皂白的全部將之納入學用落差,並歸咎於教育體系失靈。首先,青少年失業率持續偏高的事實,至少反映出兩種不同的失業類型,即業界所需多屬高中職以下的勞動力,而教育體系供給的勞動力卻以大專及以上為主的結構性失業(structural unemployment),以及高學歷者不願意投身低階勞動市場,業者也不願雇用高學歷者從事低階勞動工作的摩擦性失業(frictional unemployment)。

學用落差大帽子

學用落差大帽子

如果我們是社會主義甚或共產主義國家,那麼就可以配合計畫經濟體系,由教育部管控各級學校人數,從而大幅降低結構性與摩擦性失業。台灣早期的高中職三七分流和大學的菁英篩選,基本上就是這個方向。但今夕何夕,計畫經濟體系早已崩潰,甚至我們引以為傲的新竹科學園區,其實都已經完全偏離李國鼎的規劃。台灣的經濟自由度高居全球前百分之十,基本上已經是個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會,批評者居然還相信可以用社會主義的思維來解決失業問題,這還需要討論嗎?一個問題撂倒這類批評者…您相信哪位總統會同意,將每年大專畢業生人數從目前的二十幾萬降到五萬以下嗎?

其次,社會上確實有許多人長期處在「學非所用」的狀態,這其中還可以區分為兩種:(1)主動性學非所用,包括所學原本就沒有明確與特定產業或職業對應(例如中文系、社會系等),因為志趣不合、工作條件不符等因素而捨棄在校所學,以及非企管系畢業生決定自行創業等;(2)被動性學非所用,包括無法在特定產業或職業中找到適當的工作,以及因親友壓力等因素而被迫放棄所學等。如果主張學非所用就是學用落差,就等於宣稱上述兩種學非所用都是教育體系的錯,這點同樣無須討論!同樣一個問題撂倒這類批評者…您相信每個人的一生都必須取決於在校所學嗎?

最後也最重要的是,許多人誤以為「為就業做準備」是教育體系的天職,因此用職場上是否使用在校所學來評斷學用落差是否存在,而其結論通常都是「好像完全沒用到耶」。這種反應表面上落實了學用落差的存在,但實際上只是誤解了學與用的本質。簡言之,工作上經常只需要「知其然」,但教育過程中經常還必須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前者如同鳥類不懂空氣動力學但無礙於其翱翔長空,後者則強調不懂空氣動力學則不可能成為合格的汽機車外型設計人員。再同樣以一個問題撂倒這類批評者…您認為如果自己用不到,全世界的人就一定都用不到嗎?

這篇論述只是強調學用落差是一頂冤枉的大帽子,後續論述將逐一呈現學用本質誤解的各個面向。最後用一篇媒體報導作為總結:小學自然課告訴我們,平均每升高一百公尺氣溫下降0.6度,但101大樓興建期間,一位記者居然寫出「地面揮汗如雨,頂層寒風呼嘯」的報導,而其主管和編輯都並未擋關!至少有三個密切合作的工作夥伴共同遺忘了在校所學,沒有使用這個知識來判斷其報導是否符合情理,但這只是凸顯出這三個人的無知,並不表示這個知識沒有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葉大哥的沙龍
3會員
72內容數
針對國內相當普遍的學用落差批判,從不同的角度闡明其迷思本質,並以大量範例點出,至少以經常被視為雜而不精的企業管理領域而言,學術知識其實是非常實用的,問題在於大部分人每天都生活在管理知識當中,卻不知道自己所見到的許多事物都是管理知識的一環。
葉大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9/08
20210908 新冠病毒肆虐,應否關閉校園成為議題,而學生受教權也成為焦點。但是在關注受教權的同時,家長也應該有權利知道,幾個月後的暑假中,將有大量學生頂著實習的美名,實際上卻淪為廉價甚至免費勞工,而始作俑者的教育部,卻是在無知到可怕的情況下做出這項荒唐至極的決定。  一場難以理解的噩夢 在我退休
Thumbnail
2021/09/08
20210908 新冠病毒肆虐,應否關閉校園成為議題,而學生受教權也成為焦點。但是在關注受教權的同時,家長也應該有權利知道,幾個月後的暑假中,將有大量學生頂著實習的美名,實際上卻淪為廉價甚至免費勞工,而始作俑者的教育部,卻是在無知到可怕的情況下做出這項荒唐至極的決定。  一場難以理解的噩夢 在我退休
Thumbnail
2021/09/07
風傳媒 2020-12-27 這篇投書可能讓你覺得很討厭,因為筆者在質疑你的信念,對於教科書「只是用來應付考試」的信念,以及「理論與實務無關」的信念。你將會看到,這兩個信念都沒有根據,而且我們生活中經常使用到的一樣東西,不但可以在該領域的教科書當中找到,而且那樣東西原先只是學者提出的理論! 先回想一
Thumbnail
2021/09/07
風傳媒 2020-12-27 這篇投書可能讓你覺得很討厭,因為筆者在質疑你的信念,對於教科書「只是用來應付考試」的信念,以及「理論與實務無關」的信念。你將會看到,這兩個信念都沒有根據,而且我們生活中經常使用到的一樣東西,不但可以在該領域的教科書當中找到,而且那樣東西原先只是學者提出的理論! 先回想一
Thumbnail
2021/09/07
20210908 從個人理財等生活安排,到企業與國家的治理,每個人都需要管理知識,這點應該沒有爭議。港湖女神高嘉瑜以囤物症來解釋其閨房髒亂,被醫師沈政男打臉說「只是偷懶與邋遢」,就明顯是生活管理不盡理想所致。 然而,無可否認的現實卻是,以探討、宣揚管理知識為宗旨的管理學,卻普遍受到無視甚至鄙視,輕薄
Thumbnail
2021/09/07
20210908 從個人理財等生活安排,到企業與國家的治理,每個人都需要管理知識,這點應該沒有爭議。港湖女神高嘉瑜以囤物症來解釋其閨房髒亂,被醫師沈政男打臉說「只是偷懶與邋遢」,就明顯是生活管理不盡理想所致。 然而,無可否認的現實卻是,以探討、宣揚管理知識為宗旨的管理學,卻普遍受到無視甚至鄙視,輕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最近接觸很多教育相關的東西,才發現人一輩子脫不了學習。從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出社會後的進修、以興趣為主的課程等等,統統算是教育的範圍。最近文科就業艱難的問題才剛出現在我思考範圍內,加入了文科理科分類後,讓我心中的台灣思想又添了一筆,只能說以前自己太無知。
Thumbnail
最近接觸很多教育相關的東西,才發現人一輩子脫不了學習。從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出社會後的進修、以興趣為主的課程等等,統統算是教育的範圍。最近文科就業艱難的問題才剛出現在我思考範圍內,加入了文科理科分類後,讓我心中的台灣思想又添了一筆,只能說以前自己太無知。
Thumbnail
當只有教育理想的菜鳥栽進教育現場
Thumbnail
當只有教育理想的菜鳥栽進教育現場
Thumbnail
怎麼要面對台灣統計數字時,就突然重質不重量,要求要看教育的內容,不能批評學生程度?這其實不是因為親中,主要是批評者多數不想承認,自己小孩不聰明。
Thumbnail
怎麼要面對台灣統計數字時,就突然重質不重量,要求要看教育的內容,不能批評學生程度?這其實不是因為親中,主要是批評者多數不想承認,自己小孩不聰明。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失衡,也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失衡,也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
Thumbnail
20210908 新冠病毒肆虐,應否關閉校園成為議題,而學生受教權也成為焦點。但是在關注受教權的同時,家長也應該有權利知道,幾個月後的暑假中,將有大量學生頂著實習的美名,實際上卻淪為廉價甚至免費勞工,而始作俑者的教育部,卻是在無知到可怕的情況下做出這項荒唐至極的決定。  一場難以理解的噩夢 在我退休
Thumbnail
20210908 新冠病毒肆虐,應否關閉校園成為議題,而學生受教權也成為焦點。但是在關注受教權的同時,家長也應該有權利知道,幾個月後的暑假中,將有大量學生頂著實習的美名,實際上卻淪為廉價甚至免費勞工,而始作俑者的教育部,卻是在無知到可怕的情況下做出這項荒唐至極的決定。  一場難以理解的噩夢 在我退休
Thumbnail
2018年,全台大專生休學比率以及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3.38%;也就是說,有166562人休退學,比率創歷史新高,每十人就有一.三人休退學離開學......
Thumbnail
2018年,全台大專生休學比率以及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3.38%;也就是說,有166562人休退學,比率創歷史新高,每十人就有一.三人休退學離開學......
Thumbnail
(圖:flickr) 學歷至上真的是世界中最醜陋的一個文化,尤其是在東亞。 評斷一個人的好壞竟然要靠學歷這項標籤,尤其是對學生,近期的沒考上建中,男子被父親逼迫當街發放榜單、放棄台大選擇亞洲貨360萬獎學金的事件,兩者的共通點就是,似乎只有世俗學術排名第一的學校才是學校,只有他們學校的學生才配當人。
Thumbnail
(圖:flickr) 學歷至上真的是世界中最醜陋的一個文化,尤其是在東亞。 評斷一個人的好壞竟然要靠學歷這項標籤,尤其是對學生,近期的沒考上建中,男子被父親逼迫當街發放榜單、放棄台大選擇亞洲貨360萬獎學金的事件,兩者的共通點就是,似乎只有世俗學術排名第一的學校才是學校,只有他們學校的學生才配當人。
Thumbnail
澄清學用落差的第一個迷思 
Thumbnail
澄清學用落差的第一個迷思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一篇媒體報導學校行政大逃亡,學校行政逃亡潮。乍看之下,搞不清楚,在經過求證之下,原來是學校的老師兼行政人員已經行之有年,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經過反復追朔,大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一篇媒體報導學校行政大逃亡,學校行政逃亡潮。乍看之下,搞不清楚,在經過求證之下,原來是學校的老師兼行政人員已經行之有年,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經過反復追朔,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