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老覺得一代不如一代(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導致,近十幾年投入傳產的新人,已經從中等降低到中下,同一間職校畢業,能力與前輩天差地遠。具體來講,就是過去一個中等程度者,具有一定觀察能力,可以同時顧好兩條產線,工廠作業幾年升任組長。今天同一間學校學弟進來,沒有觀察能力,一次只能顧一條產線,還很吃力。
筆者是認為要正視這個問題,一代不如一代的本質是少子化,假設今天出生數一年60萬,那麼台大招收到的精英,會從0.75%變成0.5%。0.1%天才在台大的比例,會從原本的7、8裡有1個,變成5個就1個。
這說法,在反教改跟認為教育水準變差的人群中,早就出現很久很久。在哪出現?在他們稱頌中國高教的時候,明知平均素質不好,但總是用人口比例去談,很像說一年1000萬出生,0.1%天才就有1萬,台灣才幾百個。
怎麼要面對台灣統計數字時,就突然重質不重量,要求要看教育的內容,不能批評學生程度?這其實不是因為親中,主要是批評者多數不想承認,自己小孩不聰明。

不要鼓勵學生無謀冒險,要教他們如何發現藍海產業

以前說過,中段程度的人要往上拉到中上還不算難,中上拉到上就很難,上要變成優則極難。不管怎樣砸錢去練功,階級只能複製職業,無法複製腦袋。這也是近年看到某些大老,想開窄門給自己小孩方便,被痛罵的原因之一。
  • 延伸閱讀:任何一個談論台灣缺工等等的人,不去正視人類天生能力就是有差的事實,筆者認為這類討論其實很冷血殘酷。
今天一代不如一代,是很明顯的問題,但怎麼解決?
現實而言,技職體系因為少子化,這些年幾乎沒有腦袋夠好的人進去,缺乏這些腦袋好的人,產業不可能進步。
說不好聽點,過去經濟起飛年代,大家都賺得到錢是錯的,因為融資方便,自己創業的機會大為提升,讓創業成功的總數量變多。較正確說法是聰明人才賺得到錢,其他人頂多不虧錢,畢竟就算想做詐騙集團,腦袋不好怎麼騙?
我們在教育中,教了太多被誤解的常識,像是鼓勵學生去闖蕩,這應該是指累積經驗,不是開創新的產業。人類很難出現嶄新的產業,能夠發現並擴大者,除了要有足夠資金人脈外,腦袋不好真的不行。那麼,去創業的本質,就不是創立新產業,只是找看看哪邊還是藍海市場,擠進去創立新公司分杯羹罷了。

缺乏基本「智力」,機會來了你也抓不住

這已經很值得讚賞,但要做到這點,基本功都不可少。扣掉突然賺到一筆,像是蛋塔熱第一波,去追高通常都虧錢。想要在茫茫產業中,找到某個行業、某個地點有所欠缺,不可能是毫無基本技能需求。
舉例,你想要在一個地方開火鍋店,前提是你已經有相關經驗吧?就算這邊人潮洶湧,怎麼做都賺,若湯頭不好、火鍋料不好吃,用不了多久就會有人在旁邊開新店搶生意。要在這裡開家機車行,也得先確認附近沒有同業,師傅跟師兄能否支援;開藥局有沒同學一起組成區域聯盟,倉儲囤貨壓力分享。
怎麼會有人以為,「知道」這邊很好賺,自己就一定賺得到?更實際的狀況,是若我們沒有相關技能,那麼連這邊適不適合做這行,都沒有辦法分辨。
但不管怎麼樣,腦袋不夠好真的甭提,這不是做早餐加盟店,只要手藝夠好,客人就會多,這年頭要找到供貨商也不難,不怕被斷料。這種不需要太多腦力的工作,就是拚勞力,越肯花時間拚,磨練手藝技能,賺的就越多,俗稱拿命去換。
筆者有些學生家長做吃的,就是這類範例,提早備料,晚點下班自己收拾,超級辛苦,小孩看到都不想做,但不能否認就因為這樣,父母才有那些錢送孩子補習上大學。

沒能力、工作態度差、又想領高薪,哪裡有這種好事?

回到主題,今天已經確定,短期內技職體系都不會收到,具有20年以前智力與學力水準夠高的學生,教法不改變,很難轉變技職斷層現象。但就算變了,能改變這個結構?筆者覺得很……難。
台灣現在問題是缺產業,不是缺工。缺工是現象,本質是沒產業。
就算傳產,也不是開了工廠,隨便找幾個人就可以投資賺大錢。工人素質一直都是重點,外勞會那麼多,因素不是只有人工便宜,筆者實際經驗是,相同薪水能夠找到的本勞,真的是不夠……靈巧。不僅是作業能力慢,理解上級命令易錯,更糟糕的是工作倫理。
許多朋友無法理解,筆者這邊跟各位解釋,一個學生會去念不怎樣的高職,通常也學不到什麼技巧。因為他國中就養成不良習慣,學習意願低落,且資訊來源會有很多「輕鬆發財」消息。再講一次,不是現代年輕人只想發大財,我們那年代一樣一堆,人口比例是一樣,問題是人口絕對數量正在減少。
絕對數量,請各位一定不能忘。
讀書成績跟態度,不能說完全相關,但也是正相關。通常只想逃避,輕鬆過日子的學生,去高職後也是一個樣,一旦蹉跎過去,什麼技能都沒學到,出社會的工作當然薪資很低。就傳產老闆的角度而言,跟你學長比真的就差很遠,人家10年前來工作,一次顧一條線,你新人顧不了也罷,還常常偷躲到旁邊抽菸是怎樣。

培養新型態產業鍊,才能再帶動消費與薪資水準

以前這些人會做什麼?就是去狀況更糟的其他傳產(甚至非法違規),或是體力工、零工。只是經濟起飛的年代工作好找,到處做都還養得起自己,現在同樣程度的學生,去超商都會被嫌太差(現在超商店員可要18般武藝)。但體力工、零工的環境忍受度又沒外勞好,如果連心態都穩定不下來,整天覺得賺這點小錢不痛快,自然容易去做詐騙集團,聰明點騙人,笨一點當車手。
要解決,就得要有新產業,不是要雇用這些人,而是新產業有機會,比較可以讓這個世代的「聰明人」願意去做。聰明人下去做,做起來後產業擴張,就可以雇用大批中等程度以下的人,而產業帶動周邊基本小吃、運輸、雜工,薪資較高也可以讓這些屬於最下層的有事做。
不能悶著頭,硬說台灣人不差,每個人都有十萬八萬薪水身價。
醒醒,想想你中學同學,那個從不讀書,家裡也沒產業繼承,整天發財夢的有幾個?
你真的認為這位同胞,只因為他是台灣人就有10萬身價?
我們早點認清,人口比例跟絕對數量的意義,才是造成好高騖遠的理由,不要老以為這是資本家陰謀,同樣都是勞工,每個人都要有台GG工程師薪資水準。
別鬧了。

編輯心得:
一個去工廠流水線工作幾周就當上領班的藍領朋友(2000年讀大學)告訴我,泰勞真的手腳快又做的好,每日的業績從來沒有未達標過。台勞則是一堆那種怎樣都做不好,叫他看泰勞怎麼做他還是學不會,三不五時就翹班人不見,還求你別開除他。我朋友……
當然是把這些傢伙都開除了,泰勞一個抵三個用,薪水還比這些被開除的傢伙少,不開除你開除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3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就以基礎來看,習慣跟信念組成一個個人認同的秩序觀,但就整個共同體來說,是由「道德」作為最核心的概念,而從這個道德感、觀點出發,形成一個普遍的行為標準,也就是社會習慣,習慣中有需要的最後成為法律。 討論這類共同體秩序的由來,不可避免的會提到道德,而道德觀點從何而來,多半由人類的原始狀態,也就是最初的世
教育到底是什麼?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我知道每個人都有他的想法,不過其實從歷史跟一些理論來說,有很多不同的意義在。我希望各位能聽聽之後,看能不能了解、得到什麼,之後在網路上看到人家講的東西時,不要那麼容易陷入技術性的細節......
回到主題談一代不如一代,如果說大學生是如此,難怪這些年畢業的新鮮人,感覺更加不行,好像有道理是吧? 對,沒錯,這幾年畢業的新鮮人,連同筆者教過的學生,程度真的是跟他們學歷「不符」。問他們該科系學長姊,看看這些小學弟妹有沒跟自己一樣。
筆者在之前提到秩序,下一步要談的是,為何需要秩序?有了秩序之後又是為了什麼? 秩序是為了成為一個共同體( Community),要用日文或是其他社群、集體都可以,以下都用共同體來指稱。共同體的成立,必須要先有一個秩序,秩序是「有意識」的去遵循,不管我們稱這個秩序是什麼,若沒有秩序,共同體就不會存在。
現在所謂有獨特能力,都是指非智力外的技能,這些應該算是過去傳統所稱的技職體系專科技巧,現在變成創造力的代名詞嗎?就筆者來看,這比較像是要替自己找個理由,解釋為何學生程度越來越差,而不是真的認清現實。
插播一下俄烏戰爭的一些近日感想下集,這集算是一些延伸:我們有什麼可以借鏡的地方?還有局勢的一些發展。之前有人問說能對未來發展的事情做點比較有條理的敘述或是預測嗎?我必須說沒辦法,理由很簡單,我們取得不了情報。
就以基礎來看,習慣跟信念組成一個個人認同的秩序觀,但就整個共同體來說,是由「道德」作為最核心的概念,而從這個道德感、觀點出發,形成一個普遍的行為標準,也就是社會習慣,習慣中有需要的最後成為法律。 討論這類共同體秩序的由來,不可避免的會提到道德,而道德觀點從何而來,多半由人類的原始狀態,也就是最初的世
教育到底是什麼?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我知道每個人都有他的想法,不過其實從歷史跟一些理論來說,有很多不同的意義在。我希望各位能聽聽之後,看能不能了解、得到什麼,之後在網路上看到人家講的東西時,不要那麼容易陷入技術性的細節......
回到主題談一代不如一代,如果說大學生是如此,難怪這些年畢業的新鮮人,感覺更加不行,好像有道理是吧? 對,沒錯,這幾年畢業的新鮮人,連同筆者教過的學生,程度真的是跟他們學歷「不符」。問他們該科系學長姊,看看這些小學弟妹有沒跟自己一樣。
筆者在之前提到秩序,下一步要談的是,為何需要秩序?有了秩序之後又是為了什麼? 秩序是為了成為一個共同體( Community),要用日文或是其他社群、集體都可以,以下都用共同體來指稱。共同體的成立,必須要先有一個秩序,秩序是「有意識」的去遵循,不管我們稱這個秩序是什麼,若沒有秩序,共同體就不會存在。
現在所謂有獨特能力,都是指非智力外的技能,這些應該算是過去傳統所稱的技職體系專科技巧,現在變成創造力的代名詞嗎?就筆者來看,這比較像是要替自己找個理由,解釋為何學生程度越來越差,而不是真的認清現實。
插播一下俄烏戰爭的一些近日感想下集,這集算是一些延伸:我們有什麼可以借鏡的地方?還有局勢的一些發展。之前有人問說能對未來發展的事情做點比較有條理的敘述或是預測嗎?我必須說沒辦法,理由很簡單,我們取得不了情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來分享一些以前去校園跟學生分享的內容。 如果一代真的不如一代,那我們的社會應該是退步,而不是越來越進步。如果用過時的方法來檢驗現在的人,那一代確實不如一代。現代人拿鋤頭耕田的技術沒以前好,但是現在用機器了!現代人鉗工技術沒以前好,但是現在用CNC加工了!現代人沒有以前人會規畫路線,但是現在有衛星導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臺灣2023年大學錄取率持續居高,但私校招生缺額仍未解決。在『華山論見』節目中,專家提出不同學校招生祕訣,提供多元選擇。少子化衝擊對教育環境造成影響,青年失業問題日益嚴重。此外,花蓮縣政府的青年發展中心提供創業平臺,成為花蓮青年圓夢的助力。
到底天才兒童是怎麼教出來的? 是天生還是後天? 到底誰能成為天才兒童?
Thumbnail
許多中產階級的父母非常重視教育,但為什麼他們的孩子仍然會面臨社會階層下滑的風險呢?事實上,僅僅重視學術成就,而忽視情感智慧和社交技能的培養,會讓孩子在未來的社交和職場中面臨巨大挑戰。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這個說法,是在【異數】這本書裡, 書中舉出,一些幼年時期測得高智商的孩子,在長期追蹤成長過程的進路及發展,若最終落定的「穩定工作」,在世俗眼光中是所謂一般人能力就可承擔得起的「工作」,那有點可惜了他的高潛質。 書中例子想說明,未來成就和天生智力不一定正相關。 #導師的修煉 之 如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來分享一些以前去校園跟學生分享的內容。 如果一代真的不如一代,那我們的社會應該是退步,而不是越來越進步。如果用過時的方法來檢驗現在的人,那一代確實不如一代。現代人拿鋤頭耕田的技術沒以前好,但是現在用機器了!現代人鉗工技術沒以前好,但是現在用CNC加工了!現代人沒有以前人會規畫路線,但是現在有衛星導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臺灣2023年大學錄取率持續居高,但私校招生缺額仍未解決。在『華山論見』節目中,專家提出不同學校招生祕訣,提供多元選擇。少子化衝擊對教育環境造成影響,青年失業問題日益嚴重。此外,花蓮縣政府的青年發展中心提供創業平臺,成為花蓮青年圓夢的助力。
到底天才兒童是怎麼教出來的? 是天生還是後天? 到底誰能成為天才兒童?
Thumbnail
許多中產階級的父母非常重視教育,但為什麼他們的孩子仍然會面臨社會階層下滑的風險呢?事實上,僅僅重視學術成就,而忽視情感智慧和社交技能的培養,會讓孩子在未來的社交和職場中面臨巨大挑戰。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這個說法,是在【異數】這本書裡, 書中舉出,一些幼年時期測得高智商的孩子,在長期追蹤成長過程的進路及發展,若最終落定的「穩定工作」,在世俗眼光中是所謂一般人能力就可承擔得起的「工作」,那有點可惜了他的高潛質。 書中例子想說明,未來成就和天生智力不一定正相關。 #導師的修煉 之 如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