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望望‖感覺矛盾的時候,你大概離真理又更近了一點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的我是這樣想的。

  有些事情的好壞似乎無庸置疑,像是吃原形食物、充足的睡眠、保持活動。那些越像廢話的論述反而越有可能是真的,已經基礎到不再有人試圖挑戰它,那麼再複雜一點、再細節一些的呢?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見解以及各自深入的方式,身為一個還沒有主見的學習者該如何面對這些他人的經驗及所謂的知識呢?

不斷更新的新知卻令我生氣?

  當然我能夠理解隨著科技的進步、時代的演進,每個年代的人根據所知及其理解會有不同的好惡和崇尚的價值與觀念,但長年我以一個獲取他人知識來學習並建構自己知識體系的人生存,不免有種被整得團團轉的感覺。
  好比十多年前醫療人員都會建議要練習腹式呼吸,而現在全呼吸才是主流;有好多年膽固醇被認為是十惡不赦的壞東西,現在發現脂肪才是影響健康的主因......而我好奇的是,在那些知識不如現代正確的時候,難道人們的健康都沒改善嗎?可以從中發現到的是以人的身體來說,即使科技與文明已如此發達,人類尚不能真正完整地解構身體,更何況每個人之間都存在著不可知的變異性。

從矛盾感受出發

  也許這個「開始覺得有哪邊怪怪的?」的矛盾情緒,促使我從被動接收資訊、相信權威走向往內探索、試圖擴大自己感知的關鍵時刻吧?而這種態度上的改變不只影響了我對自身物理層面的認識,在心理健康的部分似乎也是如此。
  行文至此,想起了「獨立思考」這個數年前熱絡起來的詞語。但我感覺獨立思考像是在描述人需要有自己判斷事物的基準點與思想路徑,於我這像是在面對外來資訊時受用的技能,使人能不至於被片面的資訊以及呈現的角度影響了對事物的認知。但在自身的身體與心理層面,現在的我漸漸認為,所有外來的知識以及他人的建議,終究只能作為參照。畢竟只有我和自己隨時隨地處在一起,只有我能真正從裡面感知到自己。

唯有自己能真正了解自己

  為什麼關於自己的一切,我們會如此容易聽信於他人?信任是根基於足夠的了解。由於向外的感官、太少的時間向內觀察與覺受,也或者是帶著對「理想的自己」的想像而未能真正看見自己,使得我們總是自我懷疑,而人是不會對真正真實的事物有所遲疑的,除非不願意去看見。
  猛然回頭,才發現自己耗費了多少的時間和精力在蒐集知識,而未能用自己的雙眼耐心地望著真實。然而當然,隨時都不嫌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以自己的身心認識這個世界,在日常感到內心澎湃的時刻,到虛擬的山谷吶喊出來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還記得第一次踏上無動力跑步機時我有多害怕,雙手緊緊抓著兩側的扶手,頭也不敢亂動,深怕重心一改變,跑步機的履帶會失控加速,跌落在地的畫面早就出現在我腦海了,我可以想見一不留神會發生什麼事。
回憶過往明確意識到自己活著的時刻,似乎都和死亡有關,一步之差就會死的那種。
過去這兩年一直好想念長天數的健行,思念的起點是2019年那場為期14天的聖母峰基地營(EBC)之旅,然而直到7天前真的踏上了中央山脈南二段縱走之路,才開始認真思考起我想念長天數的健行,究竟是在想念什麼呢?
  練習了這麼多年瑜珈,依然感覺自己是初學者。當然,我絕對稱不上精進的學生,不曾長時間保持每日的練習,因此對於自己在體位法掌握上的進進退退自然毫無怨言,然而至少維持一週一次的練習,這是絕對無法放棄的。
  直到翻看了羅哲斯的《成為一個人》,才發現在這段為自己書寫的時光裡,我經歷了什麼。   每天給自己30分鐘的時間,也許有題或者無題,單純地把從腦海中浮現的字句、想法書寫下來。用一個自己熟悉已久的方法起頭,帶著目的,但保持開放的心態,竟和羅哲斯所提及「成為一個如其所是的自我」的具體方法與經驗不期而遇
  筆記本和紙,坐在夜深人靜的書桌前、在捷運上、在便利商店的用餐區、在帳棚裡......好多不同的書寫時刻。串流音樂平台每年都會幫使用者統計這一年有多少時間在聽音樂,不知道書寫在我的這一年、這一生會有多少的時間累計呢?
  還記得第一次踏上無動力跑步機時我有多害怕,雙手緊緊抓著兩側的扶手,頭也不敢亂動,深怕重心一改變,跑步機的履帶會失控加速,跌落在地的畫面早就出現在我腦海了,我可以想見一不留神會發生什麼事。
回憶過往明確意識到自己活著的時刻,似乎都和死亡有關,一步之差就會死的那種。
過去這兩年一直好想念長天數的健行,思念的起點是2019年那場為期14天的聖母峰基地營(EBC)之旅,然而直到7天前真的踏上了中央山脈南二段縱走之路,才開始認真思考起我想念長天數的健行,究竟是在想念什麼呢?
  練習了這麼多年瑜珈,依然感覺自己是初學者。當然,我絕對稱不上精進的學生,不曾長時間保持每日的練習,因此對於自己在體位法掌握上的進進退退自然毫無怨言,然而至少維持一週一次的練習,這是絕對無法放棄的。
  直到翻看了羅哲斯的《成為一個人》,才發現在這段為自己書寫的時光裡,我經歷了什麼。   每天給自己30分鐘的時間,也許有題或者無題,單純地把從腦海中浮現的字句、想法書寫下來。用一個自己熟悉已久的方法起頭,帶著目的,但保持開放的心態,竟和羅哲斯所提及「成為一個如其所是的自我」的具體方法與經驗不期而遇
  筆記本和紙,坐在夜深人靜的書桌前、在捷運上、在便利商店的用餐區、在帳棚裡......好多不同的書寫時刻。串流音樂平台每年都會幫使用者統計這一年有多少時間在聽音樂,不知道書寫在我的這一年、這一生會有多少的時間累計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無知的自己在這多變的宇宙之中只有持續的學習精進自己的認知,才有可能在面對事情時掌握住自己的選擇權,這也算是一種成長的態樣,使過往的障礙不會再限制住自己的可能!個人的拙見.. 我對未知抱持著敬畏,如果學習是種樂趣,那也許是在面對未知的當下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所產生的心理狀態嗎? 我可以肯定的是科學是
  每一種知識,都有不同派別的解讀方式,對我來說只要能學到知識,不論什麼派別,對我都沒有差別,因為我可以自己去做取捨,自行思考,甚至我覺得,越多不一樣的意見跟想法,對學習就越有幫助。
Thumbnail
你說,最近深有所感,感覺變了。你不明白,為什麼人説變就變了。不管是人還是事,或環境都一樣,包括感情也是如此。以前不明白,最近好像慢慢懂了。
Thumbnail
現今的資訊環境變得越來越複雜和雜亂,真假資訊交雜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要判斷消息的真實性變得更加困難。有些消息可能只是謠言或誤解,而有些則是真實的事件。因此,我們必須更加謹慎地對待每一個消息,並且更加積極地尋找證據來支持或反駁它們的真實性。 首先,我們會問自己:這件事情是與事實相反的嗎?也就是
「我是對的,而你是錯的」 當你看到這句話,第一個念頭是不是覺得自己不是這樣的,或是至少多數時間不是這樣,自己多數的時候是一個會根據事實、情境去理性分析的人?  總之,你想的是世界也許有許多這樣的人,但自己除外? 事實上,幾乎每個人都是這樣想的,每個人都跟你一樣。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無知的自己在這多變的宇宙之中只有持續的學習精進自己的認知,才有可能在面對事情時掌握住自己的選擇權,這也算是一種成長的態樣,使過往的障礙不會再限制住自己的可能!個人的拙見.. 我對未知抱持著敬畏,如果學習是種樂趣,那也許是在面對未知的當下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所產生的心理狀態嗎? 我可以肯定的是科學是
  每一種知識,都有不同派別的解讀方式,對我來說只要能學到知識,不論什麼派別,對我都沒有差別,因為我可以自己去做取捨,自行思考,甚至我覺得,越多不一樣的意見跟想法,對學習就越有幫助。
Thumbnail
你說,最近深有所感,感覺變了。你不明白,為什麼人説變就變了。不管是人還是事,或環境都一樣,包括感情也是如此。以前不明白,最近好像慢慢懂了。
Thumbnail
現今的資訊環境變得越來越複雜和雜亂,真假資訊交雜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要判斷消息的真實性變得更加困難。有些消息可能只是謠言或誤解,而有些則是真實的事件。因此,我們必須更加謹慎地對待每一個消息,並且更加積極地尋找證據來支持或反駁它們的真實性。 首先,我們會問自己:這件事情是與事實相反的嗎?也就是
「我是對的,而你是錯的」 當你看到這句話,第一個念頭是不是覺得自己不是這樣的,或是至少多數時間不是這樣,自己多數的時候是一個會根據事實、情境去理性分析的人?  總之,你想的是世界也許有許多這樣的人,但自己除外? 事實上,幾乎每個人都是這樣想的,每個人都跟你一樣。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