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 6】如果你多用這個字,你的文章會變得更受歡迎,快試試吧!|承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你知道嗎?寫作時有一個字超級重要,它非常有魔力,如果常使用它,你的文章會變得更受歡迎,還會越寫越順,你要不要先猜猜看?

提示 1:
標題中有出現,沒錯,你可能已經猜中了!

提示 2:
這個字從開頭的標題到現在,已經出現過 6 次。


答案是:你。

一、文章中出現「你」的三個好處

「承熙,到底文章為什麼要出現『你』這個字呀?」

我先問你,這篇文章看到現在,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沒有錯,就是「這篇文章彷彿是在跟你對話。」

那這樣的感受有什麼意義呢?我認為,當讀者感受到文章是在跟他對話,他就很願意繼續讀下去,因為他覺得文章是專門為他而寫的、他被尊重了。也因此,寫作者想表達的理念,就有很大的機會可以傳達給讀者。

你看,「你」這個字是不是特別重要呢!(又出現了XD)

(一) 讀者有個人專屬感:

個人專屬感就是「客製化」,工業革命幾百年來,生產線講求標準化,導致同樣的產品充斥市場;服務業也是如此,服務的標準化雖然有利於人員的訓練及服務的提供,但演變至今,一樣的產品與服務並不能滿足所有人,客戶或終端消費者個人化需求的出現,導致客製化的能力越發重要。

寫作也有類似情形。文章對著所有人講 (標準化) 不是不可以,但難免有忽略讀者感受的遺憾,所以我建議要多用「你」這個字。

多用「你」這個字,讀者將感受到「個人專屬感」,讀者不只更願意閱讀、心情是愉快的,那麼追蹤作者甚至付費訂閱的機會將大幅提升。當然,前提是文章必須言之有物,讓讀者有所得、有所感,這當然是另一個課題了。

raw-image

(二) 讀者有被尊重感:

這個好處跟上一個很像,但講的是深層的蘊含。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在人類的五種需求中,「被尊重感」排在由下往上的第四層,屬於高端需求。

白話地說,當讀者解決完吃喝拉撒睡的生理需求、確保免於恐懼的心理需求、以及滿足社交活動的需求後,他會開始在意第四層的「尊嚴需求 (尊重需求、自尊需求)」。原因無他,人往高處爬。滿足他「在意」的需求,他將跟著你。

(三) 讀者有親切感:

第三個好處是,讀者會有「親切感」。在這個網路科技發達、文章氾濫的現代,雖然一天還是 24 小時,但人們卻越來越忙碌、生活步調越來越緊湊、就連滑手機的速度都飛快。文章如果多用「你」這個字,讀者容易有「親切感」,在滑動的瞬間眼球會自然地被吸引,他將不自禁地停下來,你的文章的被閱讀率也就會變高。

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小時候最喜歡去外婆家,為什麼呢?因為外婆和藹,因為她會拿出好吃的東西招待、因為她對我們講話總是溫柔又慈祥,在她身旁很舒服,因為她最親切!我們恨不得能多點時間待在外婆家,這正是親切的魔力。文章如能具備這種魔力,不只讀者舒服,寫作者也能因此受益。

raw-image

二、如何運用「你」這個字?

說完好處,你應該很想立刻知道到底該如何運用吧?好的,具體地講,寫作時請想像你最要好的朋友就在你面前,你倆正開心地聊天。

「嘿!小陳呀,怎麼在這裡碰到你呀。」
「多年不見,你最近好嗎?你現在做哪行?結婚了吧?有幾個小孩?小孩乖吧?」
「對了!你還記得我們大學時的班花小臻嗎?就是你也偷偷喜歡的小臻啦,我告訴你,你可能還不知道,她竟然嫁給我們班的小趙,想當初小臻可是最討厭他啊,這簡直鮮花插在......」

你是不是覺得上面那段話,讓你讀起來非常暢快?沒有錯,因為承熙就是想像「真的」在跟我的好朋友對話。

當然,你也可以設定在你面前的是你的閨密、家人或你的愛人,只要能讓你打開話匣子、能教你敞開心胸說話就行。這一招就夠了,如果你多加練習,掌握到分寸後,你的文章將如魚得水。

三、切忌過度使用「你」,以免造成壓迫感

不過,這個方法也不全然吃得開,必須拿捏分吋,過度使用會有反效果,將給讀者帶來「壓迫感」。我舉個極端例子你就能瞭解。

《警察作筆錄》

(警方) 問:4 月 17 日時你人在哪裡?你在做什麼事?

(承熙) 答:我人在家裡,整天都沒出門,我在網路上寫文章。

問:4 月 17 日是星期五,你不用工作嗎?

答:我那天休假。

問:你說你在網路上寫文章,都沒出門,有誰可以證明?

答:沒人可以證明,因為我是租屋的,是套房,但我是用電腦上網,可以查 IP;而且我寫的文章還被公開推薦,我當時還轉發到臉書分享,這也可以查。

問:你說你整天在家寫作都沒出門,那你吃飯怎麼解決?

答:我住的地方可以開伙,冰箱有食物啊!

問:你說你整天在家,都在寫作,為什麼?你還有做別的事嗎?

答:我因為難得的休假所以在家,因為我熱愛寫作所以我整天都在家寫作,我喜歡在網路上分享我的心得,如果有人因此受惠,我會覺得很開心,因為我只是動動腦敲敲鍵盤就能幫助到人,我覺得這十分有趣,很有成就感,當一位網路寫手是我的目標。除了寫作,我當天哪裡都沒去。.......

以上就是警察作筆錄時的大致情形,雖然筆錄一清二楚,達到了蒐證的法律目的,但如果你是被問話的人,應該很不舒服。為什麼呢?因為警察在短短 5 個問句一百多個字裡,使用了高達 11 次的「你」,讓人感受到步步進逼的「壓迫感」。

raw-image

四、成功運用的實例,這篇總共出現 33 次「你」

我舉成功運用的實際例子當作結尾,我的這篇文章在四千多個字裡總共使用了 33 次「你」,在方格子獲得了熱門類文章的推薦,是不是很神奇呢?

當然囉,那篇文章有內涵是最重要的基礎,但是「你」這個字也在成功的基礎上扮演著關鍵角色喔。很有意思吧,趕快數一數你的文章中有幾個「你」吧!



raw-image

如果你對寫作有興趣,覺得承熙的文章寫得好,請訂閱《承熙從素人銳變為寫作者之旅》或追蹤承熙,免費!我已經在寫作路上奔馳了,有志於寫作的你千萬別落後。

想知道承熙寫作方面的成果,歡迎先追蹤承熙的個股觀察SOP

  • 贊助或追蹤承熙之連結
  • 追蹤承熙的臉書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在下面的拍拍手「點五下」,讓我能更自由地寫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吳心-avatar-img
2020/04/25
4/17正好是我生日。😂
承熙-avatar-img
發文者
2020/04/25
巧! 我想起來了,你好像有被砸蛋糕,哈
西城-avatar-img
2020/04/25
這個專題幫助很大!好期待下一篇
承熙-avatar-img
發文者
2020/04/25
謝謝肯定,庫存草稿不少,但梗還沒想出來,呵呵
avatar-img
承熙的安心投資世界
1.5K會員
1.0K內容數
這裡是個集「股票投資」、「文字創作」和「享樂人生」的天地,希望承熙我自己的心得能帶給你幸福,當然包括有收入的幸福。2021/8 轉為全職投資寫作後的我,可望把相關心得統統給你知道~
2024/05/05
我方格子第二份電子書(數位商品)為何還是選根基?
Thumbnail
2024/05/05
我方格子第二份電子書(數位商品)為何還是選根基?
Thumbnail
2024/05/05
公益捐款徵信_12,244 元
Thumbnail
2024/05/05
公益捐款徵信_12,244 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嗯”, 你會常常用這個字在社交軟體上跟別人打招呼嗎?或者是當作一種回答? 如果你常常這麼做或許對別人而言是一個很讓人習以為常的事情,但是我奉勸你最好不要對你很喜歡或很重視的人用這個字?比如說夫妻之間,譬如說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只要是你非常重視的人我就勸你盡量不要用這個字。 文字的溫度是需要用描述的
Thumbnail
“嗯”, 你會常常用這個字在社交軟體上跟別人打招呼嗎?或者是當作一種回答? 如果你常常這麼做或許對別人而言是一個很讓人習以為常的事情,但是我奉勸你最好不要對你很喜歡或很重視的人用這個字?比如說夫妻之間,譬如說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只要是你非常重視的人我就勸你盡量不要用這個字。 文字的溫度是需要用描述的
Thumbnail
再次回想起那段記憶,你知道你已足夠強壯去度過它 為什麼有時候在描述自己經歷的事件時,我們不用「我」,而是用「你」來描述?這個「你」指的是誰? 記得小時候寫作文,老師總說不要使用「你」,會造成語氣太過強烈,好像在質疑、針對讀者。 是,也不是。要看是在什麼語境下使用。 「你」的指涉對象其實有很多,可以簡
Thumbnail
再次回想起那段記憶,你知道你已足夠強壯去度過它 為什麼有時候在描述自己經歷的事件時,我們不用「我」,而是用「你」來描述?這個「你」指的是誰? 記得小時候寫作文,老師總說不要使用「你」,會造成語氣太過強烈,好像在質疑、針對讀者。 是,也不是。要看是在什麼語境下使用。 「你」的指涉對象其實有很多,可以簡
Thumbnail
語言是表達自我、交流想法和情感的重要工具,我們的說話方式和選用的字詞,都反映出我們的個性、價值觀和內在世界,自己說出來的話和使用的詞語絕對代表著自己。我們以為我們指的是別人,但如果自己內心沒有這種感受,怎能講得出別人是這樣的? 看到別人的問題也是反映出自己的內心,不是講了別人自己就沒有 就像一個喜歡
Thumbnail
語言是表達自我、交流想法和情感的重要工具,我們的說話方式和選用的字詞,都反映出我們的個性、價值觀和內在世界,自己說出來的話和使用的詞語絕對代表著自己。我們以為我們指的是別人,但如果自己內心沒有這種感受,怎能講得出別人是這樣的? 看到別人的問題也是反映出自己的內心,不是講了別人自己就沒有 就像一個喜歡
Thumbnail
『寫文章,不能用太多的“我”。』   本師多年以前這麼跟筆者說。   『寫作時用太多的“我”,容易形成我執,要嘛就換成第三人稱,或是其他稱謂。』      這就是平常寫作時,自稱“筆者”的由來。   有時候會想,為什麼要這麼麻煩,行者在修行,在成就,在經歷,不都是一個“我”字?尤其是
Thumbnail
『寫文章,不能用太多的“我”。』   本師多年以前這麼跟筆者說。   『寫作時用太多的“我”,容易形成我執,要嘛就換成第三人稱,或是其他稱謂。』      這就是平常寫作時,自稱“筆者”的由來。   有時候會想,為什麼要這麼麻煩,行者在修行,在成就,在經歷,不都是一個“我”字?尤其是
Thumbnail
人是情感動物,我們既傲慢又充滿偏見。 承認吧!我們每個人都是自戀的!OS:拜託告訴我我是重要的,我是特別的。 卡內基鼓勵我們打破邏輯腦,用情感腦解決。
Thumbnail
人是情感動物,我們既傲慢又充滿偏見。 承認吧!我們每個人都是自戀的!OS:拜託告訴我我是重要的,我是特別的。 卡內基鼓勵我們打破邏輯腦,用情感腦解決。
Thumbnail
我在帶領人際溝通工作坊時,就經常遇到這類的參與成員。很有說的需求,但很難讓人提起勁去聆聽。然而,即便我身為心理師,能與成員們分享如何說話與傾聽,我卻仍舊在書寫上,犯了同樣的錯誤。 作者李洛克給出了解方,他認為內容應該要達到的三個目的: 一、提供價值 二、新穎觀點 三、形象加值
Thumbnail
我在帶領人際溝通工作坊時,就經常遇到這類的參與成員。很有說的需求,但很難讓人提起勁去聆聽。然而,即便我身為心理師,能與成員們分享如何說話與傾聽,我卻仍舊在書寫上,犯了同樣的錯誤。 作者李洛克給出了解方,他認為內容應該要達到的三個目的: 一、提供價值 二、新穎觀點 三、形象加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