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像圖為伽俐略
5年前其實就讀完了這本書,但今天不小心聽了樊登說書(大陸一位很有名的說書人),說了一本萬物皆數。聽了萬物皆數,就想到了這本書無限小,說的也是關於數學如何成為世界的根本,也說了當時宗教社會的價值觀如何干預科學,而那時的科學家們如何從眼見為憑的世界,一步一步的用數學來打破既有的世界觀。如果要了解這個世界如何運轉的,真心的要理解數學,因為所有我們觀察到的世界,都因為數學而有了解釋。也不是說,要學會用微積分幾何學去算出什麼,而是理解數學的形成,因為有了數學,所有的物質都能被語言化。
數學,只是我們理解這個世界的語言。而這些,是我們小時候學數學未曾理解的。我們學習過各國的歷史,從未理解數學從何而來,為何我們要學習他。但在看過了無限小聽過了萬物皆數,就知道數學不是個討人厭的數學。
無限小 = 微積分,微積分 = 量子力學
數學與思想自由之間,看似無相關。但是每一個度量的思考,都來自於思考的人本身所認定的真理。你相信,你就會照著那樣的概論不停的走著,堅持或者是固執。想起,曾經因為時空旅行而與朋友們起過爭執。他們的論點是在於,基於過去理論,人是不可能改變過去,當不能改變過去,時空旅行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就像超弦理論,目前還不是廣泛為眾所接受的。畢竟,超弦無法實證於現實上,就像時空旅行的話題一樣。而平行宇宙的泡泡理論,會有多少個人願意接受這樣的宇宙新知。所謂的泡泡理論是我們這個時空,只是眾多泡泡中的其中一個。除了這個時空泡泡以外,還有成千上萬個有著我們的另外一個時空的泡泡。
你相信什麼了,那就會是什麼了。
無限小這件事就是像個質疑的利刃,壓迫著循著正道而行的規則。挑戰著上位者,錯亂了上位者與下從者之間的屬性。就像學說一樣,真理是不是每一個時代的轉換都會被挑戰著被改變?而這個世界有趣的就是,你必需用邏輯思維去一步一步的去證實真偽,而邏輯思維是需要一步一步的去練習。就像數學一樣,假設、應證得出結論。但有時候,這些假設應證還不一定能成為最後的結論。
而這本書讓我思考的是當0不再是0的時候,必需要分化到更小的。無限小挑戰著沒有歸0這件事也挑戰當時的社會多人所謂的真理,挑戰著沒有絕對的數值可以被證實最小,就像量子力學,一直無法被應證成為可以取代解釋相對論不能解釋的世界觀。而書裡讓我看見的質疑是世界上的真理是依照少數人的發現還是多數人的習慣成為真理?書裡頭的耶穌會在當時掌控了所有的知識的決議,一種集權的統一管理的想法。這樣的想法,從以前到現在,從集權到民主,依然是存在的。非常能理解,當可以把所有人的思想集結而成為統一目標,那一件事完成度的效率就會快很多。
但是,那樣完成的事,是不是符合大家每個人心裡所期待的卻不得而知。
無限小談得不僅是數學,而是社會學
這本書沒有太多艱深的公式理論,更多的是告訴你當時的伽俐略、笛卡兒為何要為真理(數學)而戰。一個地球從平面到方形到圓形到橢圓,是一連串的假設應證結論不停的被推翻,慢慢的接近到現在我們認知的世界。而我們,只是慢慢用數學理解這個世界。
By 2020.4.24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Thumbnail
以前上數學課時常有一個解題的公式,比如,「因為…所以」,然後得出結果。現代科學、醫學、哲學、數學,任何學問,都脫離不了因與果的公式,沒有因,就沒有過程,最後實驗不出結論。有人說,哲學家和宗教家是最偉大的科學家,因為他們能夠超越肉體思維極限,跳脫空間限制,印證千年之前與當代不可切割之關係。 有一
Thumbnail
精彩內容請點擊觀看:宇宙的終極之謎:科學家眼中的上帝存在論證;希格斯玻色子的上帝粒子、量子糾纏、宇宙微調論、康托爾的數學無限論、哥德爾本體論的數學邏輯證明、阿奎那的神學五路證明 (youtube.com) 在浩瀚的宇宙間,人類自古以來便不斷追問一個永恆的問題:“萬物萬象的根源是什麼?”歷代哲學家
Thumbnail
數學至理與淨土莊嚴(象山慶24.3.17)     有人說:       數學裡有個美好的詞,叫「求和」;有個遺憾的詞,叫「無解」;有個霸氣的詞,叫「有且僅有」;有個悲傷的詞,叫「無限接近卻永不相交」。還有個模糊的詞叫「約等於」,遙遠的詞叫「未知數」,單調的詞叫「無限循環」,堅定的詞叫「絕對值」
Thumbnail
看完這一本才對它的宇宙觀有了粗淺的瞭解與認識。 在更高的維度中,沒有時間、空間的概念;過去、現在、未來並不是線性的因果關係,而是可以併存的。 並且宇宙是一體,而我們只是極微小的一部分
Thumbnail
1.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 能量看不到,卻統籌物理世界(形而上統籌形而下) 3. 數學與物理的不同:數學「定理」:絕對真理,不因時空轉換;物理「定律」:找到自然背後的律,而非證明 4. 數學的本質:建立在不能再問的「公理」上 5. 歐式平
Thumbnail
這一系列關於數學符號歷史的紀錄片,共介紹了5種符號,以一集一種符號故事性、戲劇性地方式介紹,分別是圓周率π、無限∞、未知數x、零0、虛數i。一般人都能深入淺出的了解符號背後的由來及發現的意義。趁著這兩天陰雨天在家看完,真心覺得當初若國高中數學課也是如此項是在教一種思想史的教數學,必定會更加有
Thumbnail
意識與物質,或說心物,是一元還是二元的呢?很多人誤以為,心物二元是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 Descartes)所提出的,於是陷入思考心物如何產生關係的問題。但其實笛卡爾在後來發明的「解析幾何」中,明確的表示了所有的物質都能夠用數學來表達;而數學是非物質的存在,是屬於心靈的,因為就算沒有物質,
Thumbnail
●量子世界與量子電腦的基本概念   1.量子理論描述的是量子世界(微觀世界) ,而非宏觀世界。   2.量子世界(薛丁格方程式)只有在量子態(沒有外在干擾的狀態)下存在。   3.宏觀世界因其構成的微觀粒子(量子),經長期相互干擾,導致量子態消失, 故生是生死是死,不會存在薛丁格貓既是
前天看了《數值化之鬼》這本書,這本書由識學創辦人安藤廣大撰寫,深入的探討數值化的議題。 在生活與職場上,我們很常很聽到身旁人講數值化思維的重要性,但只有少數人真正理解數值化的真正含義,其中更只有微小的比例能夠真正實踐。 實際上,培養數值化思維並不需要深厚的統計基礎,數值化強調的是「用數字來思考」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Thumbnail
以前上數學課時常有一個解題的公式,比如,「因為…所以」,然後得出結果。現代科學、醫學、哲學、數學,任何學問,都脫離不了因與果的公式,沒有因,就沒有過程,最後實驗不出結論。有人說,哲學家和宗教家是最偉大的科學家,因為他們能夠超越肉體思維極限,跳脫空間限制,印證千年之前與當代不可切割之關係。 有一
Thumbnail
精彩內容請點擊觀看:宇宙的終極之謎:科學家眼中的上帝存在論證;希格斯玻色子的上帝粒子、量子糾纏、宇宙微調論、康托爾的數學無限論、哥德爾本體論的數學邏輯證明、阿奎那的神學五路證明 (youtube.com) 在浩瀚的宇宙間,人類自古以來便不斷追問一個永恆的問題:“萬物萬象的根源是什麼?”歷代哲學家
Thumbnail
數學至理與淨土莊嚴(象山慶24.3.17)     有人說:       數學裡有個美好的詞,叫「求和」;有個遺憾的詞,叫「無解」;有個霸氣的詞,叫「有且僅有」;有個悲傷的詞,叫「無限接近卻永不相交」。還有個模糊的詞叫「約等於」,遙遠的詞叫「未知數」,單調的詞叫「無限循環」,堅定的詞叫「絕對值」
Thumbnail
看完這一本才對它的宇宙觀有了粗淺的瞭解與認識。 在更高的維度中,沒有時間、空間的概念;過去、現在、未來並不是線性的因果關係,而是可以併存的。 並且宇宙是一體,而我們只是極微小的一部分
Thumbnail
1.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 能量看不到,卻統籌物理世界(形而上統籌形而下) 3. 數學與物理的不同:數學「定理」:絕對真理,不因時空轉換;物理「定律」:找到自然背後的律,而非證明 4. 數學的本質:建立在不能再問的「公理」上 5. 歐式平
Thumbnail
這一系列關於數學符號歷史的紀錄片,共介紹了5種符號,以一集一種符號故事性、戲劇性地方式介紹,分別是圓周率π、無限∞、未知數x、零0、虛數i。一般人都能深入淺出的了解符號背後的由來及發現的意義。趁著這兩天陰雨天在家看完,真心覺得當初若國高中數學課也是如此項是在教一種思想史的教數學,必定會更加有
Thumbnail
意識與物質,或說心物,是一元還是二元的呢?很多人誤以為,心物二元是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 Descartes)所提出的,於是陷入思考心物如何產生關係的問題。但其實笛卡爾在後來發明的「解析幾何」中,明確的表示了所有的物質都能夠用數學來表達;而數學是非物質的存在,是屬於心靈的,因為就算沒有物質,
Thumbnail
●量子世界與量子電腦的基本概念   1.量子理論描述的是量子世界(微觀世界) ,而非宏觀世界。   2.量子世界(薛丁格方程式)只有在量子態(沒有外在干擾的狀態)下存在。   3.宏觀世界因其構成的微觀粒子(量子),經長期相互干擾,導致量子態消失, 故生是生死是死,不會存在薛丁格貓既是
前天看了《數值化之鬼》這本書,這本書由識學創辦人安藤廣大撰寫,深入的探討數值化的議題。 在生活與職場上,我們很常很聽到身旁人講數值化思維的重要性,但只有少數人真正理解數值化的真正含義,其中更只有微小的比例能夠真正實踐。 實際上,培養數值化思維並不需要深厚的統計基礎,數值化強調的是「用數字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