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消費的一年|找出自己的平衡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分享_

我發現執行不消費的一年,最難的應該是要在三個月後依然記得跟自己的約定,如果約定漸漸鬆綁,像是之前分享過的其實在某些時候還是會有購物需求,我認為只要不違背自己的大原則,都是可以接受的。

檢視了一下從2019年底的計畫至今的成果:(約六個月)
1. 買了一個工作用的拍攝腳架
2. 主力消費是買書,這點依然沒再客氣
3. 第二大消費是看表演跟看電影
4. 送朋友的禮物費用、畫畫的文具費用
5. 上次提到的買了WMF快力鍋 (很貴,結果還真的沒什麼用)
6. 生活用品 買了MUJI或IKEA的收納櫃、買了N雙襪子、雨傘
7. 破戒一個小包包 (經常使用)

我 居 然 沒 有 買 任 何 衣 服 耶!
但吃飯的消費好像也沒在客氣的變高了


消費的消長食物費有比過去高10%,但美妝保養或是衣物是0消費,我推測有部分是因為現在常常去咖啡廳工作或談生意,因此就會有此額外消費。

心得_

回頭檢視自己的記帳本(推薦Andromoney),其實現在已經不會把『我不能消費』這個念頭放在腦海裡了,大腦要記得的東西太多了,還要煩惱新資訊跟生存的事情,我是不除了寫書的作者,有誰能天天跟自己打勾勾思考這件事情。

可以小買,當作自己的使用行為觀察
但我發現當你實行這個計畫大約3個月會有一個陣痛期,因為開始覺得有點小成果,可能會失控購買,我認為這時候購買一個小物件是可以接受的,後續可以記錄一下這個東西是不是真的很重要有在使用?像我自己就是明明快力鍋想買很久了,計劃好要做什麼湯品,結果依然2周後還是放在一個櫥櫃裡。這時候我就發現自己根本以後不需要再買什麼廚具,就是去外面買吃的吧,或是觀察自己也只會水煮食物,當作未來購物的警戒。
因“比較”而產生購物慾望
我發現自己因為過去會跟同事上班產生許多購物行為,像是保養品特價會一起去新光三越看一下,看著同事好像非常重視保養,就會想說,對耶,我也應該要好好保養使用看看新的產品,把家裡還有10幾罐保養品的事實拋在腦後。面膜也是看同事失心瘋的囤貨,自己也一次下手20-30片,秉持著買到就是賺到的念頭。
現在因為沒有在跟太多同事一起工作,所以其實比較不會討論到購物話題,我也把許多衣服類型的粉絲頁退追蹤,因此不太會被”刺激”到,這點真的非常有效,而且實行至今,我也沒有心靈空虛的感受,反而發現,這件事默默的就離開我的DNA了,對自己感到滿意。(但另一個觀察是,我發現我以前真的買太多了,根本用不完啊!)

壓力與重心的轉換,降低購物慾
過去因為沒有時間,有時候會在通勤或是空擋時間花五分鐘逛逛momo或是蝦皮購物,把app當FB在滑。

建議你也可以_

第一點 不要完美主義,不要被規則限制住自己,給自己一些空間
雖然原作的規則就是立刻斷捨離,同時也減少了跟朋友間的聚會,因此多了很多時間給自己。透過不消費發現新的能量。但說真的非常難做到,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半路出家,不如給自己一點點放縱的小機會,偶爾從一個月大購物改為三個月買一個小東西,或是真正的觀察自己是否需求,而不是把用規則把自己捆綁著,記得規則是自己給自己的,不需要讓別人約束你,這不是我們一開始要達到的目的。

第二點 學習觀察自己,跟自己變更熟才是最大的收穫
雖然我們天天都跟自己相處,很多下意識的行為模式,其實我們根本不了解,甚至很多人跟自己不是很熟,不知道自己的地雷、意志力、行為模式,默默的“放縱自己”有時候其實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就像沒有病識感一樣。

第三點 開始做就對了!
開始立刻寫下自己的平衡感,什麼不可或缺,不要給自己太強烈的限制,以免立刻破功,徒勞無功。真正的收穫不會是你真的省了多少錢,而是你沒有物質上的填充後,依然能覺得很滿足。


同場加映_

#分享 不花費但依然能滿足自己”消費慾”的方式

1. #調整小額捐款的錢

最近把每月Line Pay小額捐款的錢,部分調整至路邊街賣者,購買衛生紙,一個月可買2包,1包100元。

在看過許多新聞報導後,確認過這些街賣者應該已經沒有被黑道控制,雖然賣得東西比較貴一點,但其實就是人力成本,如果能偶爾幫助他們一點,我還能拿到衛生紙,是滿雙贏的感受。

街賣者現在也已經有巨輪協會或其他的基金會保障,買到斷水的筆還能退貨喔!
**補充:這是一個調整心態的作法,因為我本來就會捐錢,但資源有限,後來一直覺得路上街賣者滿少成交的,試著想「我本來就會小額捐款,不如...」的心態,提供大家參考。

2. #斷捨離的物件可以放到換物社團

換物社團不一定要換到東西,也可以是換『愛心』或是行動,我通常會希望換友如果沒有想換,也能幫我捐款,零錢捐10元也沒差。信念很簡單, #其實正向能量是可以從無到有的,雖然都是很小的集氣,但只有一個人發起就能無限的傳下去,這是一件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做到的事情。

當然, #分享 就是一種善循環。

最近我換物的經驗,也想跟大家分享,我完全沒有在意換物後捐款的費用。但好多網友就是一次捐個千元嚇到我,換的東西真的不貴,網友回覆是 「我讓他有機會做個愛心」。😭😭😭

之前也有分享一批家裡的東西,有換到一位最近很低潮的護理人員,因為疫情的關係,他都半夜才能回覆我訊息,最後我東西面交給他,也有好好感謝他的奉獻。希望他趕快脫離低潮。也可以換到自己喜歡的書籍或是手邊需要的生活用品唷!
透過這種方式轉換消費行為,也能斷捨離,又能實踐不消費的一年真的很划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8會員
77內容數
出社會後,跟書越來越有交集,熱愛埋沒在書海裡,跟書越靠近越覺得心很平靜,似乎稍微跟世界接軌,從外往內,希望能寫更多心得分享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是凱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沒有事物是靜止的,萬物皆會自己調整節奏 萬物彼此影響,石頭也會被風吹著少了稜角   物質會流動,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相生相剋相吸 動能來自流動,如果不產生關係,沒有化學作用 為了讓能量延續,這世界有自己的存活方式   所謂天災是大自然對話的方式 人類依著萬物循環與自然對話 古人紀錄萬年智慧結
一直遲遲不敢寫這篇,因為其實自己有破戒,不知道怎麼解,但我還是把這3.5個月的不消費的一年心情記錄下來。 這個三個月有發生的消費大概是 1. 買了畫畫的用具 2. 做了一些維修手機的花費 3. 1111破戒買了熬湯的WMF快力鍋 4. 因為襪子丟了幾雙,買了MUJI的幾雙襪子 5. 買了IKEA一
我們都一樣,遇到未知會害怕。  感到迷惘會想要尋求幫助。  做了不確定的決定,會不斷地觀察比較,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因為還沒看見答案,在過程很容易就會去比較,很難集中在自己身上,因為自己不知道怎麼跟自己比較,往內探索總是更困難的。  這會不會是一個遊戲陷阱呢? 不管是算星座、紫微斗數、人類圖、易經、
一直以來,你都是看似強悍有正義感,做起事來,就算心裡沒勁,但還是會使命必達的人。 你從沒有把這樣的工作態度當作問題,或是優點缺點看待,把這種情緒或是面對要求的態度感到自然。但常常在過程中,會有如鯁在喉的心境,常常被額外的工作量,心裡第一個時間是為什麼又來了? 但是理性的大腦會跟你說,你要好好生活
必須說因為給自己一個很寬鬆的消費條件,而且才第三週,因此在不消費上目前沒有遇到太多的障礙,我覺得就是練習把FB/IG滑到廣告快速滑掉,或是少用社群軟體(?)應該會少很多誘惑,真心就是覺得沒有誘惑沒有消費。 再者是因為也活到30歲了其實很多東西真的早就買了,在有此計畫後。首圖來源:胭脂。
突然明白到規範自己是最難的,奴性的我過去被別人規範就會好好遵守,雖然偶爾會推翻體制一下,但大體上我都會遵照公司或主管的想法,好好行動。結果這篇準則文章在我心裡卻一直被卡住,我知道沒那麼難,對了,其實我從10/1開始就在進行沒有物質花費的原則,但有些例外等,讓我不想真的寫下來面對現實。
沒有事物是靜止的,萬物皆會自己調整節奏 萬物彼此影響,石頭也會被風吹著少了稜角   物質會流動,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相生相剋相吸 動能來自流動,如果不產生關係,沒有化學作用 為了讓能量延續,這世界有自己的存活方式   所謂天災是大自然對話的方式 人類依著萬物循環與自然對話 古人紀錄萬年智慧結
一直遲遲不敢寫這篇,因為其實自己有破戒,不知道怎麼解,但我還是把這3.5個月的不消費的一年心情記錄下來。 這個三個月有發生的消費大概是 1. 買了畫畫的用具 2. 做了一些維修手機的花費 3. 1111破戒買了熬湯的WMF快力鍋 4. 因為襪子丟了幾雙,買了MUJI的幾雙襪子 5. 買了IKEA一
我們都一樣,遇到未知會害怕。  感到迷惘會想要尋求幫助。  做了不確定的決定,會不斷地觀察比較,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因為還沒看見答案,在過程很容易就會去比較,很難集中在自己身上,因為自己不知道怎麼跟自己比較,往內探索總是更困難的。  這會不會是一個遊戲陷阱呢? 不管是算星座、紫微斗數、人類圖、易經、
一直以來,你都是看似強悍有正義感,做起事來,就算心裡沒勁,但還是會使命必達的人。 你從沒有把這樣的工作態度當作問題,或是優點缺點看待,把這種情緒或是面對要求的態度感到自然。但常常在過程中,會有如鯁在喉的心境,常常被額外的工作量,心裡第一個時間是為什麼又來了? 但是理性的大腦會跟你說,你要好好生活
必須說因為給自己一個很寬鬆的消費條件,而且才第三週,因此在不消費上目前沒有遇到太多的障礙,我覺得就是練習把FB/IG滑到廣告快速滑掉,或是少用社群軟體(?)應該會少很多誘惑,真心就是覺得沒有誘惑沒有消費。 再者是因為也活到30歲了其實很多東西真的早就買了,在有此計畫後。首圖來源:胭脂。
突然明白到規範自己是最難的,奴性的我過去被別人規範就會好好遵守,雖然偶爾會推翻體制一下,但大體上我都會遵照公司或主管的想法,好好行動。結果這篇準則文章在我心裡卻一直被卡住,我知道沒那麼難,對了,其實我從10/1開始就在進行沒有物質花費的原則,但有些例外等,讓我不想真的寫下來面對現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對物品的態度,在日誌中發現自己對於物品的珍惜感越來越淡漠,越不在意的態度也跟著變得嚴重。線上學習提供一個自我提升的方式,其中的內容也讓人深思,並提出了確認目標及付出代價的重要性。這些想法許多人在年輕時可能未曾思索,但在現下的生活折磨和抉擇後,讓人覺得這些內容有了新的意義。
Thumbnail
物品是有形的,體驗和記憶是無形的。因此體驗類的消費不僅能帶來身心的快樂和滿足,也能減少日後維護物品的心力成本。“少一個物品就少一個掛礙、就多一份輕鬆和自由”是我身為斷捨離實踐者多年之後的心得和信念。
以往的我沒有記帳的習慣,總認為自己花的不多,但又為何會存不到錢?而後開始接觸了記帳這回事。 我一直都不是一個自律的人,做事往往是三分鐘熱度,因而產生了許多半途而廢的代辦事項......記帳也是,一開始我並沒有太認真,時常忘記了幾天後就產生挫敗感,認爲這個月已經失敗了,下個月再開始就好了,也因為這種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開始執行不消費清單後的生活點滴,從物品的分類到經濟的規畫,透過設定目標和重新養信用,作者逐步培養對財務的信心和積極的消費觀點。
Thumbnail
壓力大時,心裡充滿買東買西的念頭。然而,紀錄片《極簡主義:簡單就是潮》和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人生整理法》啟發我,學會斷捨離,享受心靈解脫。這篇文章分享我首次進行斷捨離的感受,體會到擁有的少才是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斷 絕不需要的東西 捨 棄多餘的廢物 脫 離 對物品的執著   買東西原則:東西只留下”我“ “現在” “需要”的 ”我“→以自己為出發點 “現在”→時間軸為當下 “需要”→與想要做區分   捨不得用=浪費物品的價值(物品要使用才可以發揮它的價值)   收納以最少為原則 同類
Thumbnail
斷捨離:人生中的「想要」與「需要」 斷捨離、斷捨離,這是這幾年經常被提及的字眼。 有捨才有得。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你們都是怎麼決定是否要購買某樣東西的呢?
去年底為自己立了新目標,學習降低慾望、不追求物質生活,先挑戰6個月不購物。 。回顧一月除了生活費之外的開銷: 買了用完的化妝品 990円 買了用完的化妝品747円 發薪水太開心請喝飲料1400円 旅行的土產1121円 被封面吸引買了一本二手書900円 買咖啡豆送人1300円
我一直不諱言自己是個很愛消費很愛買衣服的人,能隨意使用小錢是我對幸福的其中一種定義,所以常常不知不覺就過度消費,2023年開始我突然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用錢了!當然也是因為全家一起出國了一趟留下許多卡債而開始醒悟...
以前我是個超愛買衣服的人,真的是衝動購物,直到去年突然醒過來覺得不能再這樣亂花錢,於是開始檢視自己的消費習慣,也開始整理自己的衣櫃進行斷捨離,也發現有幾類的衣服對我而言真的不適合,整理起來也很浪費時間,決定要記綠起來,以後不買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對物品的態度,在日誌中發現自己對於物品的珍惜感越來越淡漠,越不在意的態度也跟著變得嚴重。線上學習提供一個自我提升的方式,其中的內容也讓人深思,並提出了確認目標及付出代價的重要性。這些想法許多人在年輕時可能未曾思索,但在現下的生活折磨和抉擇後,讓人覺得這些內容有了新的意義。
Thumbnail
物品是有形的,體驗和記憶是無形的。因此體驗類的消費不僅能帶來身心的快樂和滿足,也能減少日後維護物品的心力成本。“少一個物品就少一個掛礙、就多一份輕鬆和自由”是我身為斷捨離實踐者多年之後的心得和信念。
以往的我沒有記帳的習慣,總認為自己花的不多,但又為何會存不到錢?而後開始接觸了記帳這回事。 我一直都不是一個自律的人,做事往往是三分鐘熱度,因而產生了許多半途而廢的代辦事項......記帳也是,一開始我並沒有太認真,時常忘記了幾天後就產生挫敗感,認爲這個月已經失敗了,下個月再開始就好了,也因為這種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開始執行不消費清單後的生活點滴,從物品的分類到經濟的規畫,透過設定目標和重新養信用,作者逐步培養對財務的信心和積極的消費觀點。
Thumbnail
壓力大時,心裡充滿買東買西的念頭。然而,紀錄片《極簡主義:簡單就是潮》和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人生整理法》啟發我,學會斷捨離,享受心靈解脫。這篇文章分享我首次進行斷捨離的感受,體會到擁有的少才是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斷 絕不需要的東西 捨 棄多餘的廢物 脫 離 對物品的執著   買東西原則:東西只留下”我“ “現在” “需要”的 ”我“→以自己為出發點 “現在”→時間軸為當下 “需要”→與想要做區分   捨不得用=浪費物品的價值(物品要使用才可以發揮它的價值)   收納以最少為原則 同類
Thumbnail
斷捨離:人生中的「想要」與「需要」 斷捨離、斷捨離,這是這幾年經常被提及的字眼。 有捨才有得。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你們都是怎麼決定是否要購買某樣東西的呢?
去年底為自己立了新目標,學習降低慾望、不追求物質生活,先挑戰6個月不購物。 。回顧一月除了生活費之外的開銷: 買了用完的化妝品 990円 買了用完的化妝品747円 發薪水太開心請喝飲料1400円 旅行的土產1121円 被封面吸引買了一本二手書900円 買咖啡豆送人1300円
我一直不諱言自己是個很愛消費很愛買衣服的人,能隨意使用小錢是我對幸福的其中一種定義,所以常常不知不覺就過度消費,2023年開始我突然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用錢了!當然也是因為全家一起出國了一趟留下許多卡債而開始醒悟...
以前我是個超愛買衣服的人,真的是衝動購物,直到去年突然醒過來覺得不能再這樣亂花錢,於是開始檢視自己的消費習慣,也開始整理自己的衣櫃進行斷捨離,也發現有幾類的衣服對我而言真的不適合,整理起來也很浪費時間,決定要記綠起來,以後不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