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慾

含有「物慾」共 1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一顆懂得布施的心 在這個充滿競爭與物欲的時代,人們常常忙於追求自己的利益,卻往往忽視了心靈的滿足與他人的需求。然後,真正的幸福和福氣,卻來自於一顆懂得布施的心。布施,不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心境;它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真諦,讓我們的靈魂得以升華。 情感的交流與支持 回想起自己的成長過程,
Thumbnail
自從開啟躺平生活後,常常自我省思,為什麼我會從一個工作狂變成躺平一族,在多次思考後,歸納了兩個躺平族的成因。我應該是屬於第一類吧! 以下我就來分享我所歸納的躺平族成因。
基本上,我們是一對會把所有食物吃光光的伴侶,這是我與先生在各自家庭養成的習慣,吃麵會把湯喝光光,吃飯會把飯粒吃光光,吃菜會把蔥跟薑吃光光,吃到店員以為可以收了,還會被我說還沒吃完阻止他。
Thumbnail
在即將迎接新年的最後一個上班日,晚上回家一見到爸爸,他開心的與我分享說:「有兩條這麼大條的蘿蔔糕」滿是笑臉的做出手勢,我的臉瞬間垮下並回:「蛤,怎麼又有,我最不喜歡吃那個耶!」
Thumbnail
聖誕節之糾理  
Thumbnail
老安對基督教不熟,所以用佛經來比喻,但不是宣傳佛教,只是拿佛經中的文字,解釋一個信仰宗教者,該如何處理好宗教世俗化與神聖性的分寸。 在佛教的〈維摩詰經〉裡,有一句經文說:「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另一部佛典〈大智度論〉中則說到:「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則於深佛法,不知真實義。」就是說一個宗教要拓展傳教的圈子,只能先迎合一般人的習慣,先說說平安、喜樂、吉慶。但是真正致力覺悟世間真相的人,對於宗教,會明瞭除了世俗的一面,還有超脫世俗,第一、唯一的真理。如果信宗教只知道求平安、喜樂、吉慶,則無法去了解第一、唯一的真理。 因此在佛教《法華經》中說「佛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表示傳教者先以方便的手段,迎合一般人的習慣,先說信教可得平安、喜樂、吉慶。 之後《法華經》才又說:「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 當一般人因為求平安、喜樂、吉慶來信教之後,傳教者應該提升程度,告訴這些已入教的信者,世間上第一、唯一的真理。
有人說慾望是魔鬼,或許這樣說有點偏頗,但會講出這種話的人都有病吧? 慾望不是魔鬼,是本性,不管是物慾、性慾、食欲、懶惰欲.....,會對菸酒上癮也是源於慾望。既然都說是本性了,當然越壓抑,反而越難抑制它。 克制欲望需要耗費心神,耗費的心神越多,下次當欲望再度出現時,由於已耗費太多精神,所以執行欲
Thumbnail
揮霍帶來的不是快樂,而是快樂的假象,就像毒品一樣。或許在短時間裡能夠使人得到滿足,但是同時會擴大人的慾望,結果就是被慾望吞噬。 唯有自我滿足(知足),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快樂。能夠滿足自己的,只有自己,而不是外在的物品。 人類自古以來就被慾望所驅使,追求權力、財富、地位…
Thumbnail
最近幾年開始流行「極簡生活」,專家一直建議斷捨離,將不需要的物品丟棄,只要留下生活所需的物品,可是這麼做,真的會活得更開心嗎?
Thumbnail
avatar
彼得潘
商品有兩個作用:如果是買來服務你的 你高過它如果是買來證明你的 它高過你……微信公眾號
去年剛開始背債的時候,家裡的財務狀況還不太穩定,薪水也比現在少了許多,扣除每個月固定還債、投資的錢,可動用的錢真的是少之又少,每個月都會需要和「物慾」抗爭。
Thumbnail
大家不妨思考看看,這些虛幻的物質真的是我們所需要的嗎?經濟學家有個著名的「80/20法則」,原意是一間公司80%的獲利來自於20%的商品,當我們把它給運用在生活上時,你或許也可以發現,維持一個家庭正常運作的物品,大約也就佔家裡雜物中的20%而已。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