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限制新規則
- 可購買項目
- 生活雜貨與廚房基本用品
- 化妝品與衛浴用品
- 禮品
- 製作清潔用品或洗衣精的材料
- 製作蠟燭的材料
- 不得購物項目
- 外帶咖啡
- 衣服、鞋子、首飾
- 居家用品(蠟燭、家飾、家具等等)
- 電子產品
- 基本廚房用品(保鮮膜、錫箔紙等等)
- 清潔用品或洗碗精
- 一次度一日,享受當下
- 以前,酒如同一種橡皮擦,可以輕易擦去痛苦的感覺,就像以前覺得購物可以買來更充裕美好的人生。
- 為什麼人總急著找藉口,不去做某些真正有興趣的事,明明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卻是不斷推延,明復明日。
- 起初連自己都缺乏信心,沒想到幾個月以來,我不但沒買過任何多餘的東西,購物清單反而更激勵我理性購物。
- 從前,我從沒想過要等有需要時再買東西,總相信有備無患,如今我逐漸明白,只有真正缺乏時,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 比起對雇主的忠誠,我的快樂更重要,能做想做的事也比收入穩定來得要緊。
- 我也需要到此為止,需要離開這個永無止境的隧道,需要看見出口的亮光,我需要離開。
- 想知道你為什麼沒有存款?那就別再買不需要的東西!
- 達成財務目標並不需要賺很多錢。
- 不消費實驗證明了另一件事:慾望越少,花費也越少,需要的錢就跟著減少了。
- 那你到底對什麼有興趣?
- 有了新方向,我不再對電腦比中指咒罵,也不哭了。我不能阻止爸媽離婚,也不能決定全家人的未來,但我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終於有值得期待的事,感覺真是好極了。
- 最重要的是,我把自己放回第一位,不再為別的人別的事傷神,以為對別人有所虧欠,或認定自己該成為某個樣子。
- 只要訂出先後順序,凡事皆有可能。
- 原來只需要最簡單的東西,就能好好生活。
- 以前的我深陷不斷「想要」的慾望循環,總是想要更多、想買更多,結果也需要更多錢,但是消費限制的結論戳破了這一切假象,事實是:一旦決定減少慾望,就不需要買一大堆東西,當然也就不必持續追求財富。
- 我不相信自己原本的模樣,也不相信自己能對問題提出獨到的見解,所以尋求物質生活,想藉此改投換面。
- 學習質疑自己所做的任何決定,捫心自問:我是什麼樣的人?我擅長什麼?我在乎什麼?這輩子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 不消費的結果是我拿回人生主導權,找回真實的自己,神清氣爽,重新來過。我克服了挑戰,翻轉人生,不僅一年之內拉回價值一萬七千的消費慾望,也拉回逐漸迷失自我。
- 我體會到,任何微小的改變都會帶來豐富的收穫,更會激勵自己再做出其他改變,調整心態,做出其他選擇,用不同方式過生活。
- 消費限制實驗期滿後,算一下,在這一年裡我每月只用收入的51%應付日常開銷,存款佔31%,最後18%作為旅遊預算。
- 實際上用到的東西,會比想像中還要少,最後也證明這個假設是對的。
- 瞭解自己消耗多少物資,並不是消耗多少物資,並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事,卻完全打消我囤積浴廁用品的想法,因為根本無此必要。
- 完成第二年消費限制後,我決定結束實驗,因為消費限制的精神早已變成一種生活習慣,自然不必再刻意遵守規則。
- 你所做的一切的都是為了放慢了步調,讓你有機會問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告別衝動行事的自己。
- 不論沈迷任何事物,起因都是以自己身上或生活中缺乏那樣東西,但狂歡似的吃喝或忘情血拼都不能解決問題。
- 多不如少。答案很簡單:過得簡單,即是富足。
不消費實驗:入門指南
嗨,書本前的朋友:
讀完故事後,如果你也想試試不消費實驗,那真是太好了!
經過這次挑戰,你會看見隱藏在物質慾望背後,那個真正的自我。
- 1.和家中多餘物品說再見
- 製作物品清冊
- 列出三種清單:必需品、非必需品、可購買項目
- 舉凡商店或優惠卷電子報,一律取消訂閱。
- 設定消費限制的存款帳戶
- 省下來的錢要拿去做什麼都是個人自由,但我建議去開個新的存款帳戶,或把平常少用的帳戶重新命名,設為消費限制期間的專屬帳戶。
- 你可以把每次克制衝動後所省下的金額移轉進去,也可以把變賣多餘物資的所得存進帳戶,兩者都不失為考慮的好選擇。
6.公告周知,四處宣傳
7.擺脫揮霍習慣,取代為不花錢的方式
8.留心揮霍誘因,改變應對方式
9.不再依賴,善用資源:
- 要進行超過三個月的消費限制,大概會有幾次想中途放棄,為了堅持下去,乾脆暫時都不使用某些用品吧!除非真的有必要,否則在三十天內都別碰,然後看看這段時間裡,你有幾次想念這東西。如果懷念變得煩人,那就動手改變依賴的對象,或乾脆戒掉依賴。
- 如果你在克制自己使用某樣物品,可以試著想出不同方法來修理壞掉的東西,或著動手製造新的,這絕對是意想不到的簡單。
10.珍惜所有:能夠選擇珍惜已擁有的一切。我相信一旦你決定不再追求不必要的東西,便再也不會回頭。
PS要是真的得買東西:消費限制成功與否,都取決於你對自己解讀的方式。
後記:
我也想要進行一年不消費,然後順便整理房間和財務極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