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姓婚姻行不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姬姬府囍宴......我好像懂為何要同姓不婚了(欸不是)

姬姬府囍宴......我好像懂為何要同姓不婚了(欸不是)

在因為眼殘而胡亂開戰之前,讓我們先來看個《左傳》裡的故事。

晉平公生病,鄭簡公派遣宰相子產去探病。晉國名臣叔向問子產:「我家主公這個病,算命的說是叫實沈、臺駘兩位鬼神作祟,敢問你是否瞭解這是哪個位面的大能呢?」子產流利的回答:「實沈乃天帝高辛氏之子,是晉國這塊地皮的管區。臺駘乃天帝金天氏之子,是晉國首都旁的汾水之神。」

啊……這跟生病有什麼關係?難道你是老高穿越過來講古的?

子產說:「前面說的神明跟病情沒關係!」

叔向表示:......(灌水字數哪家強,左氏春秋誰敢當)

子產又說:「天神只管興雲降雨,哪管你頭痛牙齒痛啊!來,我跟你講,我聽說你家主公後宮裡納個四個姬姓美人,這就是生病的原因。古人、古書都說不可以搞同姓婚姻,真的是母湯喔!」

叔向說:「居然有這樣的事,我都沒聽說過,受教了!」


叔向:奇怪的知識增加了!(設計對白)

叔向:奇怪的知識增加了!(設計對白)


同姓不婚這件事,雖然古書常見,現代人也多有耳聞,晉國大臣叔向長這麼大才第一次聽到,這就奇了怪了。

說到這叔向可不是普通人也,時事評論員孔子稱讚他:「叔向,古之遺直也。」能被孔子稱讚正直的人,竟然不知同姓不婚的道理,像他這樣終生不知者在當時可能也不少。

當然也有可能是叔向在裝傻,畢竟《左傳》這本書很喜歡借古人對談為手法,講述他心中的理想道德觀,很多對話不能當真,這個可以參考錢鍾書講「代言」的文章。

話說回頭,到了現代,那麼多改姓的、賜姓的、冒姓的。石勒不姓石,劉淵也本不姓劉,金小刀祖上愛新覺羅。現在的「姓」已然不是近親關係的標誌啦!與其拿著古書重燃同姓不婚的戰爭,不如做個基因檢測更為精準科學。


要探討同姓不婚,先得講講「姓」。秦朝以前的「姓」跟現代的姓是不同的事,我們姑且稱為古姓。古姓意義較窄,今日的姓則是雜揉古代姓與氏合一的產物,意義較寬。古姓開始被明確定義,是在西周時期,在此之前的商代,古姓觀極不明顯,只存在商王室屬「子」姓這種模糊的概念。

到了周代,可能出於政治聯姻的需求,開始給大部分氏族都加上古姓,表示傳說中的血脈源流。對Tag為異姓之人,可以結婚為前提交往。對於Tag為同姓之人,就可以大喊:「兄弟!自個兒人別打!」。


(電影「功夫﹞畫面)

(電影「功夫﹞畫面)


在商代有周族、召族、羌族、商族等……及其分支大大小小數以千百計的族群。周人則在這個層級上再加一個層級:古姓。古姓是周人追溯各族祖先的傳說起源的產物,像炎帝之後為姜、顓頊之後為妘之類。

秦帝國以前貴族男子稱氏,女子稱姓。(你說平民呢?想多了,一窮二白標榜什麼家門,洗洗睡去!)

氏用來表明宗族的地位、居地、職官等訊息,姓用來標示這家女子可以嫁給誰。所以不要看到都有女字邊,就說這是母系社會殘跡,恰恰相反,姬姜聯姻生的女兒,仍舊以父姓稱某姬,不由母姓。

古姓只能翻古書找傳說,不能自創。翻開古書與金文,所見只有姬、姜、嬴、羋(嬭/妳)、媯、姒、妘、姚、姞、媿等……二三十個古姓,數量很少。除非聖王給你家歡樂送,否則不會再產生新的古姓。氏則不然,官至司馬則以司馬為氏,家住城北則以北郭為氏,氏可以分家後自由產生,這個道理古今中外皆然。

這種古「姓」是一種古人溯源並標榜自己與某些氏族出於同源的標記,跟我們現在的「姓」不是同一個概念。你若問古人這祖先溯源準確嗎?那就見人見智,很難證明。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周人是信了。在周以前沒有這套古「姓」系統,這可是周人創造出來的文化。

那為什麼周人要搞出同姓不婚這種事呢?這很可能是出於政治擴張的需求而來。如果總是近親繁殖,宗族便會故步自封,不能聯合更多宗族。而若禁止同一古姓內婚,就可以通過婚姻結合更多勢力,大大加快各氏族融合的力道。白話點說,就是要源於周室的血脈盡可能與其它非周室發源的氏族通婚,像是姜姓,這樣才能以聯姻的方式爭取更多宗族的支持嘛。

舉個例子,東周時期的渣男周襄王,為了爭取戎狄的支持,迎娶戎狄出身的外籍王后。狄族的丈人很開心,因為一下子就從被人鄙視的戎狄成了華夏之主的丈人,心裡美滋滋,幫著女婿打敗囂張的鄭國。

渣男周襄王見鄭國已不成威脅,搞了一齣婚後夫妻不睦的離婚戲碼。(一說是小叔王子帶勾引大嫂,當然我比較相信周襄王就是個騙婚的渣男。)這過河拆橋一下浪過頭,狄人就不爽了,轉投襄王之弟王子帶那邊,直接打爆周襄王。

所以說,聯姻在古代確實很有用,周襄王一套騙婚操作,扭轉了他被鄭國壓制的局面。這跟十字軍之王二(Crusader Kings II)的經典套路也很類似,先騙婚,拐丈人出錢出力幫女婿打地盤後,女婿暗殺丈人妻子一家老小,兼併他們所有財產一樣的套路。而若都跟自己人聯姻,那就坑不到別人家的老丈人了,多可惜啊!


菠萝柚王子「帝国皇帝的日常 真·第一期」

菠萝柚王子「帝国皇帝的日常 真·第一期」

到了晉平公一百年前的祖先──晉獻公時就沒在管這回事了,他除了取了賈氏女為妻,爬上了他爸的妾,生了申生。其後又找來外配狐姬、驪姬生了重耳與奚齊,顯然完全沒管同不同姓。

也許同屬姬姓的狐氏、驪氏的祖先與周室血緣相近,但三百年過去了,經過大量婚配,某些異姓之人在基因上,可能比同姓之人要近也難說。所以說,時代改變了,還要拿著一些陳舊觀念去限制現代社會,不是很奇怪呢?


參考書目:

陳絜《商周姓氏制度研究》

李峰《早期中國社會和文化史概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野蠻小邦周之方格子分舵的沙龍
15會員
26內容數
2022/04/04
 不知道大家是否在小學時,因為把忽寫成了怱而被扣分呢?你是否想過,這兩個這麼像的字,有什麼關係呢?
Thumbnail
2022/04/04
 不知道大家是否在小學時,因為把忽寫成了怱而被扣分呢?你是否想過,這兩個這麼像的字,有什麼關係呢?
Thumbnail
2021/10/19
  最近小邦周在臉書上海巡,發現鋼筆達人小黑大叔因為寫了「本」字異體「夲」(上大+下十),而被網友指正寫了錯字。究竟「夲」是不是「本」的錯字呢?
Thumbnail
2021/10/19
  最近小邦周在臉書上海巡,發現鋼筆達人小黑大叔因為寫了「本」字異體「夲」(上大+下十),而被網友指正寫了錯字。究竟「夲」是不是「本」的錯字呢?
Thumbnail
2021/06/22
說到漢字的年經文,你會想到什麼呢? 大概是燚茻犇驫龖䲜等同形漢字聚合體吧? 很博大精深嗎?其實還好吧。 這類漢字,屬於重覆同一偏旁的會意字。 但有時候,他們又不是會意字。 咦?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Thumbnail
2021/06/22
說到漢字的年經文,你會想到什麼呢? 大概是燚茻犇驫龖䲜等同形漢字聚合體吧? 很博大精深嗎?其實還好吧。 這類漢字,屬於重覆同一偏旁的會意字。 但有時候,他們又不是會意字。 咦?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 沈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 富貴歌樓舞榭,淒涼廢冢荒臺。 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 — — 總說西江月 兩千多年的歲月,以一個故事開場吧。 話說當年周文王見到姜子牙後驚為天人,死活非要請他出山,姜子牙譜比較大,非要文王拉車才肯走。 文王拉了姜子牙八百零八步後一
Thumbnail
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 沈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 富貴歌樓舞榭,淒涼廢冢荒臺。 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 — — 總說西江月 兩千多年的歲月,以一個故事開場吧。 話說當年周文王見到姜子牙後驚為天人,死活非要請他出山,姜子牙譜比較大,非要文王拉車才肯走。 文王拉了姜子牙八百零八步後一
Thumbnail
蘇秦張儀這兩個人,基本上是走到哪一國,哪一國就把相印奉上。 先討論一件事:其實在春秋戰國,各國的第一實權者,並非都是相國。雖然我讀得不多,也知道秦為大良造、楚為令尹。 相本身做為動詞,主察看輔佐之意。 我在懷疑的是,國君之相,很可能僅僅是類似漢代幕府參軍的職務。
Thumbnail
蘇秦張儀這兩個人,基本上是走到哪一國,哪一國就把相印奉上。 先討論一件事:其實在春秋戰國,各國的第一實權者,並非都是相國。雖然我讀得不多,也知道秦為大良造、楚為令尹。 相本身做為動詞,主察看輔佐之意。 我在懷疑的是,國君之相,很可能僅僅是類似漢代幕府參軍的職務。
Thumbnail
春秋時代,各國總是面臨著同樣的難題,就是國君底下的卿大夫奪權。 卿大夫並不是單純的「大臣」,事實上,他們就是各國的小諸侯。 試想,周天子養了很多諸侯,但諸侯一開始擁兵自重不甩周天子,開啟了自由自在的春秋時代。 那諸侯底下的小諸侯不會有樣學樣嗎?
Thumbnail
春秋時代,各國總是面臨著同樣的難題,就是國君底下的卿大夫奪權。 卿大夫並不是單純的「大臣」,事實上,他們就是各國的小諸侯。 試想,周天子養了很多諸侯,但諸侯一開始擁兵自重不甩周天子,開啟了自由自在的春秋時代。 那諸侯底下的小諸侯不會有樣學樣嗎?
Thumbnail
晉齊秦楚四國爭霸的模式,被新崛起的吳越打破了。 而晉國更是再次親身示範了:「笨蛋,問題在制度啊。」 吳國崛起的時間,晉秦之間不打架,是因為晉國的公室衰弱,實權掌握在六個卿大夫手裡。 趙、魏、韓、范、智、中行氏。 當吳國狠狠的教訓了楚國一頓,跟越國開戰的時候,晉國的范氏跟中行氏造反了。
Thumbnail
晉齊秦楚四國爭霸的模式,被新崛起的吳越打破了。 而晉國更是再次親身示範了:「笨蛋,問題在制度啊。」 吳國崛起的時間,晉秦之間不打架,是因為晉國的公室衰弱,實權掌握在六個卿大夫手裡。 趙、魏、韓、范、智、中行氏。 當吳國狠狠的教訓了楚國一頓,跟越國開戰的時候,晉國的范氏跟中行氏造反了。
Thumbnail
姬重耳跟晉惠公姬夷吾是兄弟,同樣在晉國的驪姬之亂中出逃。 夷吾很快獲得秦齊支持返回,重耳卻在外流亡長達十九年。 這個故事給晉國人說、給儒家說,那就是個忍辱負重的王子復仇記。 給秦國人說,就兩個字,無恥。
Thumbnail
姬重耳跟晉惠公姬夷吾是兄弟,同樣在晉國的驪姬之亂中出逃。 夷吾很快獲得秦齊支持返回,重耳卻在外流亡長達十九年。 這個故事給晉國人說、給儒家說,那就是個忍辱負重的王子復仇記。 給秦國人說,就兩個字,無恥。
Thumbnail
上一集的「春秋漫談」裡,我們已經學會辨認春秋女子的稱呼了,今天就接著看看男子的名字該如何解讀吧!究竟在姓氏合一前的春秋時代,為何會出現「男子稱氏」的現象呢?本文透過「周鄭交質」及「繻葛之戰」的史料,舉出其中出現的人物為例,帶領讀者認識當時對男性的普遍稱呼方式。
Thumbnail
上一集的「春秋漫談」裡,我們已經學會辨認春秋女子的稱呼了,今天就接著看看男子的名字該如何解讀吧!究竟在姓氏合一前的春秋時代,為何會出現「男子稱氏」的現象呢?本文透過「周鄭交質」及「繻葛之戰」的史料,舉出其中出現的人物為例,帶領讀者認識當時對男性的普遍稱呼方式。
Thumbnail
你知道孔子不姓孔嗎?如果孔子不姓孔,那孔子的「孔」又代表什麼呢?本文將帶領讀者認識「姓」與「氏」的不同,了解姓氏的源流發展,一起走入姓氏合一前的時代吧!
Thumbnail
你知道孔子不姓孔嗎?如果孔子不姓孔,那孔子的「孔」又代表什麼呢?本文將帶領讀者認識「姓」與「氏」的不同,了解姓氏的源流發展,一起走入姓氏合一前的時代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