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本還是夲夲?】

2021/10/1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小邦周在臉書上海巡,發現鋼筆達人小黑大叔因為寫了「本」字異體「夲」(上大+下十),而被網友指正寫了錯字。究竟「夲」是不是「本」的錯字呢?

  首先,「夲」(上大下十)做為「本」的異體字,在書法筆順上可能有一定的優勢,使得古代的書法作品會以「夲」來代替「本」字。雖然破壞了指事構形,但過去俗寫多混用,也就成了正常現象了。

  不過,「夲」這個字到底本來是不是「本」,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了。「夲」在《說文解字》中被拆分成「大」加上「十」,是前進的意思,讀音如同「滔」。

  這樣說來,「夲」、「本」二字兩個字之所以能發生字與字的連結,似乎是因為「夲」長得很像「本」,又好寫,便拋棄了自己的靈魂,轉生成為「本」字的異體。

  但……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經過古文字學家的研究,「夲」可能是個無中生有的字。他的原形,可能拆解自圖片上那長得像連根帶葉的「𠦪(禱)」字下半部。(今天的「禱」字是重組後的形聲字)。連根帶葉的「𠦪(禱)」字,在古文字中出場次數不少,但是他下半部的「夲」字,就未曾出場過。
  
  像這樣一個沒有被用過的死字,不禁讓人聯想起「穆」字的右邊。我們之前曾經介紹過,「㣎」同樣是被《說文解字》許慎拆分出來的虛構文字。https://www.facebook.com/XiauBanZhou/photos/820421238150547
  學者認為,這個「夲」字,是許慎為了統合奏、暴、皋等字而拆解出來的。「夲」的讀音「滔」,應該源於連根帶葉的「禱」字。
  雖然「夲」字源於連根帶葉的「禱」字,可以說是完全不用的死字,只是個許慎拆解漢字構件的產物,但藉由寄生「本」字,成為其異體,也是一樁怪談。
  最後,把「本」寫成「夲」,可能早在西漢時代的馬王堆帛書中就已經出現了,有著兩千年的傳統呢!
 
參考資料:
季旭昇:《說文新證》
徐在國:《隸定古文疏證》
陳劍:《甲骨金文考釋論集》
野蠻小邦周之方格子分舵
野蠻小邦周之方格子分舵
野蠻小邦周粉絲頁備份區+便於閱讀、查找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