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遠距教學?心法秘笈小分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撰文 / 社團法人IPOWER培力學社吉祥物老蘇

「什麼鬼?要學那麼多工具?」我們老師們的心中吶喊呀!

  老師們,我們不哭不哭眼淚是珍珠,一起看一下線上教學的一些心法,揉一揉心臟舒緩一下。其實目前許多被推崇使用的工具在學習者(Learner)端的成效本身其實也一直在被優化,畢竟處理這些工具的除了教育人員也有開發人員,優化(optimize)這個詞幾乎不會出現在教育領域,不過既然工具會優化,那在線上環境的教法當然也會並進囉!

  所以換個方式來說,老師們也可以說:「什麼鬼?原來有那麼多工具我可以用!」而老師們目前的使用數據,也都是這些開發端優化很好的參考來源,讓我們一起給孩子們更有效率的學習吧!

  昨天老蘇在線上分享給英文老師們一些關於同步/半同步或者兩種都使用目前有講到的混成式教法(Blended Teaching/Instruction),加上看見了社群上持著不同想法意見的老師們,有透過鏡頭端這邊的老師本身各種實體的工具透過影像傳遞給學生,(可能以實體紙筆、小白板、黑板等),反之亦然(會請學生把作業、練習等透過鏡頭給老師看),而另外也有靈活運用各種目前被推廣使用的數位工具(如:Kahoot!, Quizlet, Blooket等)創造與學生不同的即時性互動。

  其實到底哪種學習成效好?主要還是看老師們如何使用,像老蘇自己很喜歡發現各種有趣的數位工具,然我也不認為所有課程都可以透過線上處理。尤其是實務操作型的課程,非常吃重老師們在教學現場領域專業上的引導與協助,很多專業是需要考量各種變因與操作安全性。

  在線上教學,區隔開Teaching跟Learning兩個思維是很重要的,中文把教學這兩個字放在一起,我們討論到線上教學的狀況常把這兩端混在一起,如果以簡單的科技語言來說,網頁工程師是Developer,在架構網站時需要思考User Experience,那就很好理解教跟學兩個為何需要分開討論了。

畢竟我們是輸出端(output),學生們是輸入端(input)

有一個有趣的評論出現頻率挺高的:

「我在這端教,哪裡知道學生那端是不是開著其他的視窗玩遊戲,還是在視訊鏡頭底下我看不到的地方拿手機看影片。」

  其實一個思維可以先想:「如果互動有被創造,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擔心?」

  這個互動不一定要是運用各種線上工具的互動,有些以即時視訊為主的老師們也分享很多互動方式,確認學生們的學習狀況。不過這當然還是會討論到「學生本身的學習動能」,好的硬體軟體設備有好的體驗,家長有在約束以及學生本身的特質也會影響,若真的很順暢的老師們,實際上有很多的支持讓學生們可以穩定的在鏡頭那端學習,那是非常值得珍惜的教學體驗。所以,反映出來的結果,我們老師們反而終於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處理學生比較多狀況的學生身上。

  若老師們的課程設計主要還是在講述身上,那提前錄製起來也許會是更好的選擇,如若有好幾個班級講述課程的章節概念一樣的話,老師們錄製起來給各個班級的學生看,老師們就有更多時間去設計課後練習、檢視學習成效等,也讓時間可以更有效率地被運用。不過錄製影片來說,建議中學生以上每支影片不超過25分鐘為主,如果老師們可以在影片中間穿插問題互動,其實實際上學生們是需要花40分鐘左右的時間完成的,記得把學生們觀看、思考、作習題等的時間都要放進排程中唷!這樣學生們的學習消化也會更完善 !

  而其他數位工具的開發,便是將學習者體驗(Learner Experience)考量在裡面,就像是網站開發者在領域裡會提到的使用者體驗(User Experience)。故我們會因為使用者的回饋做優化,自然也會以學習者的回饋做優化囉!所以既然會有學生們愛玩手遊,自然就有把這些遊戲中高互動性的元素設計成教學工具的工程師們囉!不過我們也不是一定要通通都學會如何使用的,老蘇這邊分享的心法有幾個:

1. Instead of thinking about how to engage students, utilize what they have engaged themselves with. / 與其想著如何提高學生們的參與,運用他們已經自我參與度高的事物。

  舉例來說,社群軟體是學生們非常高度使用的,而instagram上面的動態時報就有選擇題、是非題、問答題的功能,又有動態時報的時限,學生們回答完再截圖放在永久限動上,馬上老師另外創界的社群帳號就可以變成學生們習作後面都會附上的解答說明本囉!

  其他像是Facebook在幾年前也是各大學教授們當成Google Classroom使用的,把作業、簡報檔案上傳等等,親近學生們已經高度使用的這些App化為學習上的使用,便是以學習者(learner)端的習性思考後產生的唷!我們老師們也收集一下現在學生們流行些什麼吧!

2.Decode and reinterpret the instruction. / 解碼並且再度轉譯教學上的步驟。
raw-image

  以參與度(Engagement)舉例,如說繪本的老師們運用背景修改可以讓聽故事的孩子們有更高的參與度,運用背景就不僅僅是遮家中雜物的功能囉!或者其他科老師,比如歷史老師在描述歷史,若有相關的背景搭配,也會讓視覺接收的學生們有更充裕的理解。其他也有討論到的比如Teacher-led及Student-led可以運用分組討論功能等等,也都是很好的思維解構教學設計的步驟。

3.Vary how we assess students. / 多元化思維學習評量。

  第三種是線上平台中我覺得給了老師們有足夠多的方式思考學生們的學習成效,舉例來說:像使用Goformative的畫圖遞交功能,在英文教學上以往的聽力理解(Listening Comprehension)是聽完後請學生回答問題,若老師們將聽力檔案放在題目中,學生們以畫圖的方式呈現聽力的內容傳送給老師們,也是另外一種確認聽力理解的方式。而有些評量工具(Assessment Tool)還可以節省大班制的老師們,在口說課的時候,需要一個一個邀請學生口說練習,老師們在課堂上作示範跟邀請幾個學生示範後,學生們也可以直接錄音回傳,讓老師們課堂上的時間可以更有效率。

  而如果有使用非同步的教學工具的老師們,有一些工具是可以追蹤學生們的進度(Progress)、學生們的登入狀態(Log-in Time)...等,都是老師們可以確認學生是否需要其他額外協助的評量參考唷!

4. Plan your roles as a teacher. / 把老師的角色定位放在你的計劃中
raw-image

  其實無論線上線下課程,21世紀的老師角色定位本身就一直在被討論,加上許多錄影錄音課程在線上開放給大家,也再度讓我們省思以純粹講述(lecture)為主的課程形式。科技來自人性,但人的惰性會是被科技取代的地方,學生們是我們接下來的未來,也意味著我們老師們同時跟進進步的迫切性。在現在一定要遠距/線上教學的狀態下,無論我們使用任何方式,不變地還是確認學生們的學習成效,也因此來回檢示學習者(Learner)端的吸收也是我們優化(optimize)教學設計的重要資源唷!

最後,祝福大家一切平安!讓我們一起戰勝這波疫情!也歡迎各位老師一起分享目前為止的經驗唷!讓經驗堆疊經驗,優化更好的學習給孩子們!

喜歡本文章的話,歡迎贊助我們唷!也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支持:

勸募字號► 衛部救字第1091362896號

郵政劃撥捐款► 帳號:50416893 / 戶名:社團法人IPOWER培力學社

銀行帳戶捐款► 華南銀行(代碼008)淡水分行1670

戶名:社團法人IPOWER培力學社

帳號:167-10-0087632

////////

定期定捐,新網站測試中► https://www.ipowernpo.org/

定期定捐,歡迎透過專案支持► https://ipowernpo.eoffering.org.t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POWER Alliance NPO的沙龍
9會員
14內容數
2023/12/05
【 如何設定合理、可執行的目標?】 即將來到2023的最後一個月,你過得還好嗎?有沒有達成年初為自己設立的期許呢? 如果還沒,你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可以補救。 或許可以嘗試用「SMART 原則」檢視自己的目標,讓自己在年底前有更多機會完成一些小小里程碑!
Thumbnail
2023/12/05
【 如何設定合理、可執行的目標?】 即將來到2023的最後一個月,你過得還好嗎?有沒有達成年初為自己設立的期許呢? 如果還沒,你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可以補救。 或許可以嘗試用「SMART 原則」檢視自己的目標,讓自己在年底前有更多機會完成一些小小里程碑!
Thumbnail
2023/10/25
你都拿Chat GPT來做什麼呢? 寫笑話?寫作業?掰出學習歷程檔案的內容! 要怎麼運用AI,是我們共同的要學習的事情,而如何正確善用Chat GPT,協助你產出專屬於你的學習歷程,為申請大學推進一大步!我們需要換一個看待他的方式:反其道而行之!
Thumbnail
2023/10/25
你都拿Chat GPT來做什麼呢? 寫笑話?寫作業?掰出學習歷程檔案的內容! 要怎麼運用AI,是我們共同的要學習的事情,而如何正確善用Chat GPT,協助你產出專屬於你的學習歷程,為申請大學推進一大步!我們需要換一個看待他的方式:反其道而行之!
Thumbnail
2023/10/25
在寫學習歷程時,我們可以適時使用一些模板和科技工具來幫助產出。但AI和真人的撰寫成果會有什麼差異呢?還有沒有其他模板可以用來寫學習歷程呢?
Thumbnail
2023/10/25
在寫學習歷程時,我們可以適時使用一些模板和科技工具來幫助產出。但AI和真人的撰寫成果會有什麼差異呢?還有沒有其他模板可以用來寫學習歷程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資訊科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 以下是一些建議,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條件進行選擇和調整:
Thumbnail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資訊科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 以下是一些建議,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條件進行選擇和調整:
Thumbnail
這一堂課,我引導學生寫〈線上教學狀況怎麼解?〉,要求學生站在老師的角度,思考如何反制學生躲在鏡頭後玩弄的小把戲。畢竟,要寫出論述精闢的議論文,必須學習站在對立者的角度進行思辨。 適合對象:國小高年級、國中 付費訂閱可看:學生範文、空白圖表 一、起「轉」承合,迅速切入主題 轉:該怎麼樣改善這個狀況。
Thumbnail
這一堂課,我引導學生寫〈線上教學狀況怎麼解?〉,要求學生站在老師的角度,思考如何反制學生躲在鏡頭後玩弄的小把戲。畢竟,要寫出論述精闢的議論文,必須學習站在對立者的角度進行思辨。 適合對象:國小高年級、國中 付費訂閱可看:學生範文、空白圖表 一、起「轉」承合,迅速切入主題 轉:該怎麼樣改善這個狀況。
Thumbnail
不過,要成為一個稱職的線上講師也是有著許多的挑戰,這種工作方式的轉變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改變。但是請不要擔心,可以從今天開始往線上教學邁進,本篇文章將會向你如何開始準備教授線上課程,並幫助你在新的工作模式中找到立足點。 一台電腦 快速穩定的網路 視訊通話軟體
Thumbnail
不過,要成為一個稱職的線上講師也是有著許多的挑戰,這種工作方式的轉變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改變。但是請不要擔心,可以從今天開始往線上教學邁進,本篇文章將會向你如何開始準備教授線上課程,並幫助你在新的工作模式中找到立足點。 一台電腦 快速穩定的網路 視訊通話軟體
Thumbnail
你不能教一個人任何東西,你所能做的,只是幫助他發現已經存在他裡面的東西 。沒有人能比你更了解你的學生​,也沒有老師能比學生更了解他自己​,相信學生,老師也要相信自己,才有力量可以持續走下去​。試著當一個​提出問題而非給出答案​,讓學員自己創造而不是灌輸知識給學生的老師,一定可以走出自己的課堂風景。
Thumbnail
你不能教一個人任何東西,你所能做的,只是幫助他發現已經存在他裡面的東西 。沒有人能比你更了解你的學生​,也沒有老師能比學生更了解他自己​,相信學生,老師也要相信自己,才有力量可以持續走下去​。試著當一個​提出問題而非給出答案​,讓學員自己創造而不是灌輸知識給學生的老師,一定可以走出自己的課堂風景。
Thumbnail
在疫情未解封之前,這段時間著力在研究「視訊課程」的可行性,幾經嚐試似乎有了不錯的效果。然而授課者必須具備三種身份,分別是講師、教師、教練,才能令視訊課程發揮極致,同時也能提昇課程內容的廣度、深度、高度。讓學員感受到價值和品質的感覺。為什要具備講師、教師、教練的身份呢?約略說明如下: 講師:通常
Thumbnail
在疫情未解封之前,這段時間著力在研究「視訊課程」的可行性,幾經嚐試似乎有了不錯的效果。然而授課者必須具備三種身份,分別是講師、教師、教練,才能令視訊課程發揮極致,同時也能提昇課程內容的廣度、深度、高度。讓學員感受到價值和品質的感覺。為什要具備講師、教師、教練的身份呢?約略說明如下: 講師:通常
Thumbnail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變高手。我們都會對學生說快點、別怕、去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那我們自己呢?Learning by doing, learning from mistakes, and keep learning.
Thumbnail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變高手。我們都會對學生說快點、別怕、去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那我們自己呢?Learning by doing, learning from mistakes, and keep learning.
Thumbnail
看完這個小學老師的經驗分享,心中頗多感觸,這次的停課不停學,的確是對教學與學習兩端都帶來相當大的改變和衝擊,但疫情當下又是不得已的權宜之計。 我非常同意這位作者的看法,以我學校是高中職而這,改用線上遠距教學,至少是增加原來課堂教學三倍以上的工作量,得到的教學成果可能只有原來三分之一的成效
Thumbnail
看完這個小學老師的經驗分享,心中頗多感觸,這次的停課不停學,的確是對教學與學習兩端都帶來相當大的改變和衝擊,但疫情當下又是不得已的權宜之計。 我非常同意這位作者的看法,以我學校是高中職而這,改用線上遠距教學,至少是增加原來課堂教學三倍以上的工作量,得到的教學成果可能只有原來三分之一的成效
Thumbnail
「什麼鬼?要學那麼多工具?」我們老師們的心中吶喊呀!老師們,我們不哭不哭眼淚是珍珠,一起看一下線上教學的一些心法,揉一揉心臟舒緩一下。其實目前許多被推崇使用的工具在學習者(Learner)端的成效本身其實也一直在被優化,畢竟處理這些工具的除了教育人員也有開發人員,優化(optimize)這個詞...
Thumbnail
「什麼鬼?要學那麼多工具?」我們老師們的心中吶喊呀!老師們,我們不哭不哭眼淚是珍珠,一起看一下線上教學的一些心法,揉一揉心臟舒緩一下。其實目前許多被推崇使用的工具在學習者(Learner)端的成效本身其實也一直在被優化,畢竟處理這些工具的除了教育人員也有開發人員,優化(optimize)這個詞...
Thumbnail
近來因為台灣疫情加劇,全台各地學校紛紛停課。做為一名華語教師,早在去年這個時候,已深切感受到這波疫情帶來的影響,也因為如此,開始了我的線上華語課程之路……
Thumbnail
近來因為台灣疫情加劇,全台各地學校紛紛停課。做為一名華語教師,早在去年這個時候,已深切感受到這波疫情帶來的影響,也因為如此,開始了我的線上華語課程之路……
Thumbnail
關於上課這檔事...我想介紹在面對不同人數的學生時的我的上課方式外,還想跟大家分享我平常在上課時常用的小技巧,希望大家可以當作參考,日後有機會應用在自己的教學中喔!
Thumbnail
關於上課這檔事...我想介紹在面對不同人數的學生時的我的上課方式外,還想跟大家分享我平常在上課時常用的小技巧,希望大家可以當作參考,日後有機會應用在自己的教學中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