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觀察與實作,Gather 角色扮演與拼圖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疫情之下學校匆匆停課,一時間人仰馬翻。經過這段時間的線上上課,師生端都已相當熟悉基本功能,是適合把距離拉遠一點點來討論對於新型態觀察的時候。我參與的體制外課程在教育部宣布前即採取線上課程,其後另一線上家教平台的課程也開始,對於線上教學這件事情有些個人觀察,就是它與實體有著本質上的差異:線上課程並不是把「實體課搬到線上」,不同媒材之間需要「轉譯」。我的心得是,目標明確地一次帶走一個觀念,最適合線上課程。

教學新型態:線上的可能性

近年來線上課程開始成為趨勢,買課需求一直都穩定地在增加,預估2025年線上教學這塊市場收益將達頂峰。過去,線上課程需求多來自成人,原因除了自主挑選、購課的能動性較高之外,專注度也是關鍵原因,畢竟要盯著一台電腦上課需要相當的自制力。疫情之年,學校用這樣的方式上課,讓學生端的接受度大增,許多線上教學經營者都發現在這一年客源明顯變多,不出門減少移動成本,彼此時間運用都更加彈性,是塊可開發的市場。

線上教學特性是:什麼都可以教,什麼都可以學。這相當接近自主學習的意涵。在線上課程平台可以發現,許多受歡迎的題材很生活化,涵括美食調酒、肢體表情、營養保健、運動觀念,甚至生活體會等各種項目,鬆動了我們對所謂專業僅限於某些科目的功利想像,開拓了市場可能性。

有些課程採取非同步教學,事前規劃、預錄內容,讓消費者一次買斷,這類型的好處是有平台協助,通常帶來強大的宣傳與後製,即便遠距也不會乾。而學校的線上教學以及線上家教則是同步型教學,透過網路與學生「面對面」上課,很考驗老師的場控能力,但好處是每個人需求不同,會有較大的客製化空間,以線上家教來說通常客戶已在心裡規劃好如何運用這項資源協助自己,會給予老師較明確的需求說明。

我發現學生對線上的接受度,比預想中來得高,因為電子與網路是更接近他們生活的媒介。對於教師來說,好處則是使用方式的彈性大,不會像在教室播放影音時要特地切換設備──部分教室將電子白板內嵌在黑板中心,黑板往兩旁推開就能使用,也有些是要外接投影機,無論如何都會多出一個步驟。線上不必擔心教學活動切換會造成中斷,節奏可以很流暢。

線上教學不等於把課搬到線上

線上教學這麼方便,卻還是有讓老師崩潰的時候,因為即便採取同步連線,仍無可避免地感覺到「不同步」,哪怕是在閒聊都會反應慢一拍(尤其學生不想露臉時狀況會更明顯),不容易經營彼此在同一時空環境的實感,面對人數多的課堂尤其不利,加之看不到人、無法盯作業,學生甚至可以縮小螢幕偷懶,勢必影響教學成效。因此,線上教學的節奏就變得相當重要,舉凡教學內容、流程切換、安排任務等都需要精心規劃,幫助學生找回課堂的感覺。

目標明確,轉譯成適合線上的型態

最大的心得是,線上教學適合帶方法/策略,就像我們聽podcast或youtube一樣,會期待聽完一集後帶走些什麼。線上教學,並不是直接把實體課程搬到線上,而是轉譯成適合線上的形式。

目標導向,最符合接收的思維。我會把每堂課想成是「一集」的形式,訂主題,明確告知今天目標,比如今天教「閱讀方法」,就會由我先教步驟,示範一次,然後切換螢幕讓學生操作。寫作也是,單元目標明確,按部就班地進行上次回饋→教方法→文本問題討論或課堂任務。一旦建立了固定模式,長期來看,學生就比較容易跟上教學者思路,也會預期能在每堂課帶走一個觀念,出課後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再熟悉一次這項操作。

這個流程,也有助於教學者反思自己設計的主軸是否明確。我會在第一節介紹課綱(進度安排),說明整體目標有哪些分項,每堂課執行一個目標,不急於拋出所有內容,而是小範圍地一次次釋出,讓學生自動期待下一堂課。

基本流程:連結前次課程→主進度→課堂任務

這是一節課程中我會大致切換的三個流程。除了「連結前次課程」這項一定在開始時進行,其餘二項的次序可視情況調配,也可以把主進度拆分成幾個小範圍,先教進度A,搭配課堂任務A,繼續進度B,配合課堂任務B,用這樣的方式確認學生有跟上節奏。而「連結前次課程」的形式不一,可以簡單複習上次進行過的內容、表單提問讓大家說說閱讀心得,也可能是針對前次的寫作回饋。

在團班課程裡,剛開始的點名是很必要的。透過這個時間可以同步學生的生活近況,其他同學趁機插話聊幾句,聯絡感情,最近想過幾個好玩的點名活動,用輕鬆的方式製造課堂開始的連結感。

  • 放三張塔羅牌讓學生抽今天的狀態,並想一句話送給塔羅牌上的人物(牌上人物是自我的投射,盡量選有療癒感的畫面)
  • 一人一句「你是不是最近也......,沒關係,我也是。」接龍
  • 丟出數張圖片,每人選一張下標(選妙語說書人那類具象徵意涵的圖片)

因為線上比較不容易凝聚「大家一起做一件事」的感覺,像在教室共讀某篇文本,挪到線上就會變得很乾,這類活動就適合轉換成事前閱讀,到課堂上填寫預習單整理心得作為閱讀檢核,然後直接進入共同討論。

被遺漏的好用工具:Gather創建討論空間

疫情剛開始時,就有人推薦Gather虛擬空間,居家辦公也能和同事聯絡感情。它的介面是像素型RPG,每個人自由創建一個角色,上下左右控制角色在虛擬辦公室裡移動、互相討論,甚至可以來場小遊戲battle。

這款軟體相當有創意,尤其喜歡它對「空間」的詮釋──當角色移動到特殊區域時,周圍會燈暗,幾個人就可以在小空間討論,不受干擾。人跟人之間唯有靠近到一定距離,才聽得到彼此說話聲音,移動越遠,聲音就越小,「空間距離」讓模擬更加逼真,且仍保有對全體廣播、共享畫面等功能,操作好上手,不須註冊即可登入。在這波疫情教學討論中,我一直覺得這是被遺漏的好工具。

線上教學缺乏同步感,Gather可以讓大家有「一起在一個遊戲世界」的凝聚力。google meets、zoom雖然也可以進行討論,但若要穿梭不同會議室會多出步驟,節奏不流暢,使用Gather可以讓學生更自由地移動,也方便教師神出鬼沒地到處「旁聽」。然而它的缺陷是,使用時會吃設備與網速,建議20人以內再使用。

虛擬新空間

Gather首頁點右上角「Launch」,按下「Create a new space」進入創建頁面。這個軟體最棒的就是不用註冊即可使用!如你所見有諸多現成空間,室內室外,各有特色與適合人數,一般來說25-50人的場地就很夠用。但如果跟我一樣嫌太大不便管理,可點選上方「Start from blank」親自打造,體驗Minecraft的樂趣。

raw-image

選好喜歡的空間之後,右下會出現填寫欄位,你可以為空間命名、設密碼,其中有一題「What are you building this space for?*」選擇教育目的即可。按下確認,再次選擇綠色鍵的不登入創建。

進入最喜歡的步驟:捏臉。好啦其實也沒有很多細節可以捏,但光是挑外型跟顏色就可以讓人迷失一陣子了。正式進入前會測試麥克風與視訊鏡頭是否正常。按下綠鍵,就進入創建好的空間啦!

raw-image

左下按邀請,選項點「Never」讓收到邀請的人可以不用等待直接進入,然後按灰鍵複製,把連結貼給學生就可以了。第一次點連結進入會被送到一個異次元,類似教學新手村的地方。我都叫學生直接忽略教學,直接找到門走出去進入我的空間,但如果時間充裕,讓學生在新手村摸索一下也是不錯的選擇。

要事先提醒的是,由於這是英文介面新工具(單字非常簡單),還是需要規劃一節課去讓學生適應操作,包含介紹功能,以及給點自由探索時間。另外,由於它內建音訊視訊功能,不要跟zoom或google meets同時開啟(保證雜訊變爆音!)。最好利用連兩節的課,第一節熟悉操作,下節直接約在Gather上見面。創建角色時要取名字,提醒學生使用原名的羅馬拼音,或乾脆直接打上座號替代名字

Gather小沙龍:小說討論與角色扮演

Gather做小說討論沙龍以及戲劇扮演,是這學期操做過還不錯的設計。我們課堂帶讀吳曉樂《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必須過動〉,內容描述一位母親喪子後,不願放手讓女兒獨立長大,連幼稚園也不想讓她去,堅稱女兒有過動症,女兒為了不傷母親的心一直聽話。為了更靠近人物心理,一直有點想做戲劇融入教學,這次透過Gather讓虛擬角色演繹。設計是:

  1. 故事小沙龍:先在舒適的沙發區,聊聊閱讀完的感覺、印象深刻的地方
  2. 扮演小舞台  輪流詢問每個人,你覺得如果這個空間就是故事中的家庭,父親/母親/小孩/家教老師會被擺在哪個位置?為什麼? ▲學生說明如何擺放,老師指派其他人去扮演這個角色,依言站到各自的位置 ▲擺好位置以後,請學生走到最認同的角色身後,代替他說出心聲。
版本一覺得母親、小孩、家教圍在同一張小桌子上相對,父親疏離地站在門邊。 版本二覺得小孩與家教在上課,母親在豪華沙發區窺伺,父親則與所有人保持距離。

版本一覺得母親、小孩、家教圍在同一張小桌子上相對,父親疏離地站在門邊。 版本二覺得小孩與家教在上課,母親在豪華沙發區窺伺,父親則與所有人保持距離。

為了打造漫談的沙龍感,場地營造滿重要的,不宜太大,而且最好擺著舒適的沙發,放點心擺盤更好(?)。以下是學生揣摩的角色心聲:

母親:「我已經失去了一個兒子,不能再失去女兒了!我一定要把她帶在身邊。」 父親:「我要很努力工作,因為我女兒的未來,要靠我養。」 小孩:「我真的好衰,怎麼做都不對。我只是想要有自己的人生而已。」

Gather二代拼圖討論法

接下來討論Gather做二代拼圖法,需要15人左右才適合,我的班人數較少因此這個設計沒有實做過,但我非常好奇用它操作的可能性,所以如果有老師願意試試看,不論順利與否都請與我分享哦!

二代拼圖法,是我最喜歡的分組討論方式,概念是先建立原有組別,為每人編號分配問題(專家任務),再將各組負責同一問題的學生分派出去,組成一個新的專家小組,討論過後,每位專家將答案歸納帶回原小組教其他人。步驟說明:

  1. 原組別:編制原組別,為組內每人分配專家編號(假如題目出四題,每個人編號為1-4,負責與編號相對應的題目)
  2. 專家小組:將各組同一專家編號的人抽出來,形成新的專家小組,進行跨組討論,聽取大家對同一個問題的想法。
  3. 原組別:每位同學將聽到討論結果歸納好,帶回原組。分享的同時,原組同學也可以再做出補充與提問,完成組內學習單。

二代拼圖法彌補了平時討論會依賴特定同學的缺陷,組內每人都被指派任務,即使自己不擅長,也能透過跨組討論時吸收別人的經驗。但操作步驟多,用google meets和zoom都不太方便,透過Gather可以輕易跨組移動,但要特地創建足以隔絕其他聲音的會議室,才不會互相干擾,並事先截圖分配各組所在的位置與等下跨組的區域。

結語:教學新趨勢

雖然這次疫情殺得大家措手不及,但也因此全台教學直接更新軟硬體(我自己就是被強制更新的大型元件),接軌到新趨勢。幾天前和朋友閒聊這次線上授課的優缺點,其實我們的感覺很一致──稍微調整,線上授課依然可以達到效果,只是需要花點力氣去想實體步驟如何代換。

因為這個「轉譯」到線上的型態,老師端被迫重新編排自己的課程,檢視每個步驟與活動是否必要──不必要的刪裁,避免流程拖沓擾亂上課節奏,必要的則想辦法代換,像前面提到用Gather打造虛擬空間做戲劇融入等。以我自己來說,自從決定設計「一集(節)教一個方法」,就一鼓作氣把過去所有教材全部重編,脈絡反而拉得比以前更明確,去蕪存菁,也算是個意外的收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的沙龍
48會員
43內容數
一點教學觀點和寫作
我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3/01
經驗如果沒有經過本人撰寫,再多「美化」也只是徒勞,包裝漂亮的空心球。備審資料需要「串連」,經歷先後次序如何影響你?它們在你生命歷程中扮演什麼角色?這些資料如同生命經歷,看似繁複,卻也可以用同一脈絡相承,甚至於「岔路」也具有意義。
Thumbnail
2022/03/01
經驗如果沒有經過本人撰寫,再多「美化」也只是徒勞,包裝漂亮的空心球。備審資料需要「串連」,經歷先後次序如何影響你?它們在你生命歷程中扮演什麼角色?這些資料如同生命經歷,看似繁複,卻也可以用同一脈絡相承,甚至於「岔路」也具有意義。
Thumbnail
2022/01/23
自傳,其實就是包裝自己。這不是鼓吹誇大其辭,當然得要先有「實質內容」才能考量如何推出去,過度美化或缺乏自信,都不符合包裝原則。自傳要說的是「我是怎樣的/為什麼」,也就是包含著定義自己特色和佐證的過程。
Thumbnail
2022/01/23
自傳,其實就是包裝自己。這不是鼓吹誇大其辭,當然得要先有「實質內容」才能考量如何推出去,過度美化或缺乏自信,都不符合包裝原則。自傳要說的是「我是怎樣的/為什麼」,也就是包含著定義自己特色和佐證的過程。
Thumbnail
2022/01/19
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來兩極評價,也討論起寫作文的意義:該不該用難字?是不是作文「擠」滿名人佳句就「擠霸分」?寫作是為了溝通,技巧無法取代作者「真正想說的話」,要看的是把這些名言佳句剝開以後,還剩下什麼。
Thumbnail
2022/01/19
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來兩極評價,也討論起寫作文的意義:該不該用難字?是不是作文「擠」滿名人佳句就「擠霸分」?寫作是為了溝通,技巧無法取代作者「真正想說的話」,要看的是把這些名言佳句剝開以後,還剩下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線上教育作為教育領域的新趨勢,在資源使用、數位落差和未來發展等方面都有其調整空間。我們應該理解到線上教育既有的優勢和限制,並且在充分發揮其潛力的同時,克服相關困難,確保教育的公平和質量。
Thumbnail
線上教育作為教育領域的新趨勢,在資源使用、數位落差和未來發展等方面都有其調整空間。我們應該理解到線上教育既有的優勢和限制,並且在充分發揮其潛力的同時,克服相關困難,確保教育的公平和質量。
Thumbnail
突如其來的本土新冠疫情讓台灣的線上教育產業得到猛爆性的進展,無論是各級學校或是民間機構,都開始投入大量的資源在線上教育的研究上。 關於台灣線上教育的演變,與未來會走向何處,我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
Thumbnail
突如其來的本土新冠疫情讓台灣的線上教育產業得到猛爆性的進展,無論是各級學校或是民間機構,都開始投入大量的資源在線上教育的研究上。 關於台灣線上教育的演變,與未來會走向何處,我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
Thumbnail
我的孩子適合上「線上作文課」還是「實體作文課」? 隨著數位科技的發展,線上作文課程逐漸嶄露頭角,成為家長選擇作文教育的新選項。線上作文課程的興起使得家長在選擇上面臨了一個新的挑戰:線上還是實體作文課程更適合我的孩子?以下會分析線上和實體作文課的優缺點,希望能幫助父母們做出真正符合孩子需求的明智的選擇
Thumbnail
我的孩子適合上「線上作文課」還是「實體作文課」? 隨著數位科技的發展,線上作文課程逐漸嶄露頭角,成為家長選擇作文教育的新選項。線上作文課程的興起使得家長在選擇上面臨了一個新的挑戰:線上還是實體作文課程更適合我的孩子?以下會分析線上和實體作文課的優缺點,希望能幫助父母們做出真正符合孩子需求的明智的選擇
Thumbnail
本來我以為,轉線上課程已經沒有什麼太大問題了。然而,經歷了這週的「混成教學」,我發現,這條科技輔助教育的路,還是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石子,磕磕絆絆呢......。 理論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要同時兩者兼顧,在一節45分鐘的課程裡,如何不因五花八門的問題被打斷而能好好完成該堂課的教學目標呢?
Thumbnail
本來我以為,轉線上課程已經沒有什麼太大問題了。然而,經歷了這週的「混成教學」,我發現,這條科技輔助教育的路,還是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石子,磕磕絆絆呢......。 理論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要同時兩者兼顧,在一節45分鐘的課程裡,如何不因五花八門的問題被打斷而能好好完成該堂課的教學目標呢?
Thumbnail
網路學習課程這資訊爆炸的年代加上新冠肺炎得衝擊,讓許多不懂電腦網路的人也須學會軟體的操作,尤其是老師學教案電腦錄製與學習當起網紅,家長們則學會視訊軟體的操作,學生則是開始線上自我學習課程外的相關知識,在這做中學下讓大家對於這網路資訊時代更深一步的學習與應用。
Thumbnail
網路學習課程這資訊爆炸的年代加上新冠肺炎得衝擊,讓許多不懂電腦網路的人也須學會軟體的操作,尤其是老師學教案電腦錄製與學習當起網紅,家長們則學會視訊軟體的操作,學生則是開始線上自我學習課程外的相關知識,在這做中學下讓大家對於這網路資訊時代更深一步的學習與應用。
Thumbnail
線上課程與實體有本質上的差異,並不是把「實體課搬到線上」,不同媒材之間需要「轉譯」。我的心得是,目標明確地一次帶走一個觀念,最適合線上課程。
Thumbnail
線上課程與實體有本質上的差異,並不是把「實體課搬到線上」,不同媒材之間需要「轉譯」。我的心得是,目標明確地一次帶走一個觀念,最適合線上課程。
Thumbnail
五月中,全台疫情進入三級警戒,我們的生活一夕之間幾近停擺。說到疫情期間最引人矚目的產業,「線上教學平台推薦」的文章話題度絕對名列前茅。 今天的文章裡,就讓我們來進行最精闢的線上教學平台推薦,並為你剖析要線上開課,你不可以錯過的三大線上教學平台推薦功能!
Thumbnail
五月中,全台疫情進入三級警戒,我們的生活一夕之間幾近停擺。說到疫情期間最引人矚目的產業,「線上教學平台推薦」的文章話題度絕對名列前茅。 今天的文章裡,就讓我們來進行最精闢的線上教學平台推薦,並為你剖析要線上開課,你不可以錯過的三大線上教學平台推薦功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