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當病人問我:「我的身上只有一個癌症,為什麼要跑那麼多科?」

2020/09/0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一位初診斷癌症的病人,整個治療期間可能需要在外科(可能是乳房外科、大腸直腸外科、肝膽外科、耳鼻喉科等等)、放射腫瘤科,以及血液腫瘤科門診之間來回穿梭。明明一位病人身上只有一個癌症(至少通常只有一個…),為什麼要在這麼多科別之間跑來跑去呢?分這麼細幹嘛,不能由一位醫師從頭看到尾嗎?
這個問題我在醫學生時期也曾質疑過。理想上,一個癌症難道不應該是由單一一位醫師從開始治療到結束嗎?
這個議題牽涉到西醫一直以來朝「醫療專科化」演進的趨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一步搜尋這個關鍵字。
簡單來說,很久以前的腫瘤治療只有手術,但後來各個不同領域的科學家發展出放射線治療以及藥物治療,每項治療從不同領域起家並茁壯,而今日五花八門的治療方式(舉凡各種進階的化療藥物組合、標靶治療、免疫治療、賀爾蒙治療、不同種類的放射治療),單憑一位醫師恐怕無力摸透並隨時保持更新。
因此,區分專科可以讓醫師執行治療時更有效率。舉例而言,頭頸癌病患大都由耳鼻喉科開刀、血液腫瘤科打化療、放射腫瘤科做放射治療;乳癌則由乳房外科進行手術以及藥物治療、放射腫瘤科做術後輔助性的放射治療。
醫療專科化的優點是效率,缺點則是療程破碎化、片斷化,這點就有賴科別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跨院醫師之間的溝通方式以雲端電子病歷為主,而在醫學中心,針對特殊病例進行定期的團隊會議、團隊聯合門診討論,是很有效的彌補方式。
關於西醫癌症治療的發展與演進,推薦一本書:《萬病之王》
書裡闡述了癌症最原始的治療方式、癌細胞如何被發現、手術以外的療法怎樣被發掘。作者是一名印度裔的美國醫師作家,他用深入淺出的文筆代理大家看透整個癌症治療的發展史;這本書對於醫療專業人士與非專業人士都是絕佳的啟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阿君
阿君
位於台中的癌症科受訓醫師,想跟大家分享我的工作與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