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小筆記: 說故事的透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透視真麻煩,不過只要能用更好的方式理解,就會發現透視是很好的說故事工具。不過說故事的透視,又跟建築與美術不同,比起細節,更重視氣氛,繪畫考量的過程也有所不同。


平常學透視,別人會跟你說從1點 2點 3點透視開始,但我不建議用這點切入。
敘事用透視就這兩個重點: 【視平線與鏡頭種類】 所以可以說,就是一個電影的攝影學問。


【視平線】決定視角,是攝影機鏡頭的高度,放在圖內人物眼睛的高度,就會產生主觀感,是你正對著他說話,或者以他的觀點看著其他事。
反之設置在不同點,則會產生客觀感,甚至能讓畫面中的角色們顯示出對彼此是親近還是疏遠。

此外,在日本動畫界中,更會根據地點的不同,擁有空中視平線、宇宙視平線、海中視平或者移動中的視平線等等專門的故事用設計。


【鏡頭】焦距從短到長,有魚眼、超廣角、廣角、標準、中長焦、長焦

廣角的特色是魄力強大,視野廣可以涵蓋很多資訊量,可是濫用會導致麻木

長焦則是擁有強大的透視壓縮感,能讓許多距離很遠的東西看起來很密集,而且擁有強力的沉穩氣氛與秩序感

——-
以視平線和鏡頭來設計畫面的話,自然就知道如何畫透視
先決定視平線在哪,要用什麼角度看故事,再根據想要的氣氛設定鏡頭來決定消失點與透視線

廣角鏡頭的消失點離彼此很近,會有強大的空間感
長焦鏡頭的消失點則是離彼此非常遠,甚至也有無限遠的畫法

而有些對於新手比較好上手的訣竅,就是把消失點用東西遮住,或者把消失點設置在畫面外,就可以大大減輕描繪難度
——-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矢夜空燿的沙龍
8會員
10內容數
此專題內容在分享我對遇到的繪畫問題,整理我的知識與經驗,提出觀念想法。比起主流教學技法,旨在以觀念引導創作者如何自學。 當以「某個步驟的技巧不好」去看待,可能就會產生誤會,我認為每個步驟都是一體且上下互相影響,分兩部分: 1 腦中對於想呈現的事物有沒有足夠的理解 2能夠呈現它的技法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系列是我上Krenz老師的線上透視課的筆記,整理成文章不只幫助自己記憶,也給想上課但還在猶豫要不要報名的人參考。
Thumbnail
這系列是我上Krenz老師的線上透視課的筆記,整理成文章不只幫助自己記憶,也給想上課但還在猶豫要不要報名的人參考。
Thumbnail
這周看了這本《漫畫分鏡表現》,算是補上了自己在做筆記、圖解的視覺引導比較薄弱的區塊,過往僅知道人都喜歡看人像、情緒表情圖像,以及閱讀的順序是由上而下、由左至右等習慣。 但這本書告訴我們, 面對有角色的圖像時,我們眼睛的關注順序為:角色的眼睛-角色-畫面。 你說,我又不是要畫漫畫,學這個幹嘛? 半身
Thumbnail
這周看了這本《漫畫分鏡表現》,算是補上了自己在做筆記、圖解的視覺引導比較薄弱的區塊,過往僅知道人都喜歡看人像、情緒表情圖像,以及閱讀的順序是由上而下、由左至右等習慣。 但這本書告訴我們, 面對有角色的圖像時,我們眼睛的關注順序為:角色的眼睛-角色-畫面。 你說,我又不是要畫漫畫,學這個幹嘛? 半身
Thumbnail
有不少作者都會特別強調「保持專業」這回事。就好比說,寫文盡量不要錯字,語句結構要明確,談論題目要清晰明瞭......這些我都同意。不過,我並不堅持要維持專業外表,奇幻閒談從過去以來一直都是以「隨興」為出發點在寫的,只是隨著對自我的要求,後來有將近二十篇左右的文章,我都會忍不住想提供較為認真的內容。
Thumbnail
有不少作者都會特別強調「保持專業」這回事。就好比說,寫文盡量不要錯字,語句結構要明確,談論題目要清晰明瞭......這些我都同意。不過,我並不堅持要維持專業外表,奇幻閒談從過去以來一直都是以「隨興」為出發點在寫的,只是隨著對自我的要求,後來有將近二十篇左右的文章,我都會忍不住想提供較為認真的內容。
Thumbnail
條漫製作的基本要素,所謂「分格」   紙本漫畫的基本,也是重要的製作要素是「分格」,紙本漫畫的分格就是電影的「鏡頭」,條漫就如同紙本漫畫一般,雖沒有明確的界線,但分格就是重要要素;再者,漫畫與網路漫畫的載體不同,所以製作方式也不同,但基本工具相同,在漫畫世界中,分格就是一頁當中占據的空間,依序呈現具
Thumbnail
條漫製作的基本要素,所謂「分格」   紙本漫畫的基本,也是重要的製作要素是「分格」,紙本漫畫的分格就是電影的「鏡頭」,條漫就如同紙本漫畫一般,雖沒有明確的界線,但分格就是重要要素;再者,漫畫與網路漫畫的載體不同,所以製作方式也不同,但基本工具相同,在漫畫世界中,分格就是一頁當中占據的空間,依序呈現具
Thumbnail
人物要表現出上述特色,除了台詞的配合外,攝影機的分鏡、拍攝角度,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從雙眼透露的情感,都會將這一列特質表現出來。 現在關鍵來了:就如前所述,要在鏡頭下展現人物特質,勢必得仰賴文字輔助;而我也說了,拍攝後的結果,正是文字所期望的畫面效果;也就是說,完成的畫面正是文字的具現化。
Thumbnail
人物要表現出上述特色,除了台詞的配合外,攝影機的分鏡、拍攝角度,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從雙眼透露的情感,都會將這一列特質表現出來。 現在關鍵來了:就如前所述,要在鏡頭下展現人物特質,勢必得仰賴文字輔助;而我也說了,拍攝後的結果,正是文字所期望的畫面效果;也就是說,完成的畫面正是文字的具現化。
Thumbnail
推理小說有套路嗎? 個人覺得推理寫作可能是文字創作領域裡相對難的。這本書的資訊量相當大,但主編整理的很有條理。另外個人覺得,翻譯也很通順。有什麼比一次看完幾十個大師的經驗傳授更精華的呢?
Thumbnail
推理小說有套路嗎? 個人覺得推理寫作可能是文字創作領域裡相對難的。這本書的資訊量相當大,但主編整理的很有條理。另外個人覺得,翻譯也很通順。有什麼比一次看完幾十個大師的經驗傳授更精華的呢?
Thumbnail
畢設週記|零玖   動態影像展現完美影像的可行性,儘管他們從未真正拍攝。
Thumbnail
畢設週記|零玖   動態影像展現完美影像的可行性,儘管他們從未真正拍攝。
Thumbnail
在《視覺溝通的法則》中提到,一份成功的簡報必須包含兩大關鍵:共鳴與故事  回想我們職場中參與大小會議、研討、課程,你是否曾遇到滿滿文字照稿簡報的情況?或者是簡報者說得口沫橫飛你卻一頭霧水,甚至感到事不關己呢?當下你的感受如何?也許是覺得浪費時間,感到無聊或是覺得可惜!?  魯迅曾說:「浪費別人的時間
Thumbnail
在《視覺溝通的法則》中提到,一份成功的簡報必須包含兩大關鍵:共鳴與故事  回想我們職場中參與大小會議、研討、課程,你是否曾遇到滿滿文字照稿簡報的情況?或者是簡報者說得口沫橫飛你卻一頭霧水,甚至感到事不關己呢?當下你的感受如何?也許是覺得浪費時間,感到無聊或是覺得可惜!?  魯迅曾說:「浪費別人的時間
Thumbnail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透視真麻煩,不過只要能用更好的方式理解,就會發現透視是很好的說故事工具。不過說故事的透視,又跟建築與美術不同,比起細節,更重視氣氛,繪畫考量的過程也有所不同。 平常學透視,別人會跟你說從1點 2點 3點透視開始,但我不建議用這點切入。 敘事用透視就這兩個重點: 【視平線與鏡頭種類】
Thumbnail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透視真麻煩,不過只要能用更好的方式理解,就會發現透視是很好的說故事工具。不過說故事的透視,又跟建築與美術不同,比起細節,更重視氣氛,繪畫考量的過程也有所不同。 平常學透視,別人會跟你說從1點 2點 3點透視開始,但我不建議用這點切入。 敘事用透視就這兩個重點: 【視平線與鏡頭種類】
Thumbnail
故事讀起來為真,是以立體感來經營,而不是平面感,小說所包含的多元性題材也是主軸之一,多元性的廣泛度,只能靠作者平時累積,「臨時抱佛腳」這種訣竅很難在寫小說上發揮效用
Thumbnail
故事讀起來為真,是以立體感來經營,而不是平面感,小說所包含的多元性題材也是主軸之一,多元性的廣泛度,只能靠作者平時累積,「臨時抱佛腳」這種訣竅很難在寫小說上發揮效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