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抨擊媒體素質,一邊支持素質僅此而已的媒體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十幾二十年來網路媒體的興起早已是舊聞,現已有諸多平台如臉書、IG推特等網站作為新聞傳播的媒介,眾所矚目的案件或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法規……等等,十分仰賴網路媒體的運作。在此發展下,司法案件成為民眾日常的茶餘飯後,因此,媒體不只扮演司法與社會溝通的橋樑,更應是推廣法律知識、普及公民教育以及帶起眾人對議題瞭解、討論的利器。
法律普及教育和公民教育的推行必須建立在閱聽人本身對相關的知識的興趣,媒體再將生澀的文字轉化為較淺顯易懂的白話文字論述法理。然而知識的建立,往往需要具有架構的一篇文章、一本書、甚至是一套教材才能完整解釋,又以知識論述事理常耗冗長篇幅撰寫;閱聽人之閱讀素養以及耐心的缺乏,使得新聞內容常只是擷取判決書或新聞稿上的一小段文字並加以誇大渲染甚至歪曲,並為其下聳動之標題,大眾受此環境影響下,對司法的信任度自然低落。
媒體身為現代社會的第四權,有著監督司法之類的公權力行使的功能,卻在民眾法學素養不甚充足又對案件過度報導的情況下,導致民眾對司法更不理解,始不信任司法,逐步走向法治社會崩解的道路上。如此狀況的發生,勢必有其成因。傳統媒體(電視、報紙)在網路媒體興起的社會下,生存空間收到壓迫,為圖謀持續經營的可能,只好將壓力施加於第一線的記者,要求其搶到第一手消息,以便發布獨家消息、吸引觀眾。類似的競爭手段被各主流媒體廣為採用,在議題設定上迎合「素樸正義感」的民眾,選擇與明星、政治人物、重大刑案相關的內容,宛若司法花邊新聞,搏取民眾的點閱率並帶出膚淺討論;若選擇嚴肅正經、具體而微的政策討論,則像是被打入冷宮一般,不受重視,完全無助於對司法公權力的監督。至於重大案件細節部分,本應謹守偵查不公開的新聞卻用盡心機探伺將其揭露,傷害司法與當事人。
所謂的新聞亂象,並不單純是資訊放送端的偏失,而是整體社會結構性的問題交互影響,最根本還是閱聽人的胃口。一旦閱聽人胃口改變,媒體便不再打著新聞自由的大旗、鼓吹著無限上綱的知的權利而罔顧,新聞倫理,同時增加法律普及和公民教育的內容、增進社會多方溝通,使大眾尊重司法專業,不復動輒因判決不符自身期待或不能滿足自身情緒而指責司法不公,讓法治社會再更進一步。
責任編輯:廖羿杰 核稿編輯:鄒宇晴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33會員
572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讀墨講座 - 一場科技與媒體的素養之旅在半個月前看見讀墨臉書社團裡面有一個當月店長的訊息,定睛一看發現竟然是在社團裡面非常活躍,甚至被官方認定是「唯一犢董」的「秀蓮」擔任當月店長,而且還有一個講座講跟新聞有關的書籍。 活動現場的螢幕,講座內容是分享和新聞媒體有關的書籍 平常朋友邀約我都要想半天,但看見這個訊息的當下我馬上就買票,並在
Thumbnail
avatar
2021-04-23
訪台不敗之師VS台灣本土最強:1950年一場媒體喧騰、黃牛四起、動員武裝憲兵的籃球賽賽前兩支隊伍的鋪陳造就了這場世紀對決,一是來自抵台後的不敗之師黑律賓黑白隊,另一支是剛拿下台灣籃球聯賽冠軍頭銜的七虎隊。賽前各家媒體無不關注這兩強相爭,喧騰的話題挑動了千萬球迷的購票入場觀賽,也讓場外嗜血的黃牛大開利市,排山倒海湧入的球迷迫使比賽延賽,需軍方動員武裝憲兵維持秩序才能完賽。
Thumbnail
avatar
啾巴老師
2021-02-09
發行周杰倫首張專輯是德國公司?一窺百年媒體大亨:貝圖斯曼Bertelsmann的全球霸業想到媒體出版業第一個都會想到美國,但攤開媒體出版業的全球版圖來看,你一定會一直看到貝圖斯曼Bertelsmann這個名字:來自德國,超過百年歷史的媒體出版大亨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貝圖斯曼旗下的企鵝藍燈書屋曾以6000萬美金的版稅,拿下歐巴馬夫婦的回憶錄出版權
Thumbnail
avatar
Stevehuang
2020-12-15
從因為拜登事件被推到風口浪間的媒體,讓謙信說另一個同樣媒體助力的政治案件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可還好嗎?歡迎再次收聽謙信歷史廣場Podcast,我是謙信,廢話不多說,讓我們進入今天的主題吧! 在我們這個社會中,各種媒體的力量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強的,在傳統媒體如報紙、雜誌、電視等影響力大幅消退的現在,社群媒體與自媒體的作用卻是以我們無法想像速度,佔據人們的注意力。
Thumbnail
avatar
謙信
2020-10-29
一個媒體工作者致鄉親父老書 時值美國大選,兩岸耳語不斷,忝為媒體人,工作上接觸各類訊息,地下電台有之、紐約時報有之、腥羶小報有之,BBC有之、稍有感觸,斗膽唱秋,姑妄聽之。 如果您還想得起來(或想不起來),上一次買報紙(就是可以拿來包便當、擦擋風玻璃的那種紙本媒體)是何時,應該就能體會現代人取得資訊的方式,跟區區10幾20年前
Thumbnail
avatar
流星不打方向燈
2020-10-28
從一個媒體事件來觀媒體的弊病與須再教育的再造 媒體 親權 上了一課 法律與生活 媒體法律與生活 考試 採訪 再造 再教育
avatar
小熊
2019-08-11
從報社到網媒:一位中國媒體人的告白<p>始終認為:媒體是社會的公器,要有自由和負責任的媒體為公眾代言,也想跟那些我已經放棄的自媒體主們珍重的說:你寫的新聞,是需要採訪的。坐在家裡抱著盈利目的,去引導公眾的情緒的人,終將被覺醒過來的人們拋棄。我不信,所以,無法愛。</p>
Thumbnail
avatar
吳鯤鵬
2017-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