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被出櫃」事件:媒體道歉之後如何改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引言

2020年6月初,正值同婚合法一周年不久,然而臺灣某位知名網紅在交友軟體上的對話訊息,經爆料人之手被報社披露,讓該網紅強行「被出櫃」,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各方聲援和討論。厭世動物園的圖文插畫家厭世姬也公開譴責爆料人的行徑:「同性戀沒有錯,單身成年人約炮也沒有錯,爆料的人真的很不可取!」筆者同意厭世姬的觀點。無論是同性戀也好,約炮也好,都是屬於私領域的事情。本文就此一「被出櫃」事件,借引正義流行說、福柯的〈The Incitement to Discourse〉、媒體自律,以上三點循序漸進,嘗試分析加害方違反何種社會「規則」,並提供讀者若干關於媒體自律的觀點。

鏡周刊道歉啟事

鏡周刊道歉啟事

正義流行說:「正確」並非恆常不變的真理

1973年,美國精神醫學會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除名。試想在1973年之前,「正確」是「同性戀是一種疾病」,而反觀2020年的現在,如果還有人聲稱「同性戀是一種疾病」只會遭到白眼與批評。正義流行說的概念即是如此:「正確」是一種會隨著時代變遷的產物。有鑑於當代流行的正義傾向於認同人的多樣性,故同性戀的去疾病化可謂是時代的進步。

不過,筆者認為「趕流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改變一個人既有的觀念需要很多努力,這也是為什麼多元平權的觀念普及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本文欲藉正義流行說,說明同性戀這一標籤其實不該成為注意力的焦點,無論是反同方還是支持方,都沒有能力否定時下流行的正義:「同性戀是人的多樣性表現」,那麼這次的事件就不該為此獲得異樣的關注。筆者認為真正應該關注的是「性的公開討論」,爆料人與八卦新聞正是違反了討論原則,故即使遭輿論撻發也難辭其咎。


性的公開討論:關乎道德

〈The Incitement to Discourse〉收錄於思想家傅柯的著作《性史》之中,他從十七世紀基督教告解的情形,闡述「性」是如何被討論的,唯有在告解的情形之下,性才可以被討論,且自古以來,關於性的公開討論是幾經波折起伏,有些時代壓抑,有些時代相對寬容,但是無庸置疑地,性一直是人類充滿興趣的話題。然而人們應該如何討論性,卻是一個爭辯不休的議題。每個時代都有一套公開討論性的規則,符合規則的討論方式是道德的,反之,不恰當的討論方式就會被認為是不道德的。

那麼現代的公開討論規則,又有哪些呢?(1)以教育為目的討論,(2)以健康為目的討論,(3)以公共衛生為目的的討論。族繁不及備載。以上這些是筆者自身的觀察整理而得,也許每個人的觀點會略有不同,但是「爆料」無論如何都不屬於以上三者。性的公開討論,若是不符合以上三種情況,就很可能變成「性醜聞」。性通常還是屬於私領域的話題,將任一人物的私生活搬上檯面,此舉勢必是報導醜聞,不可以「知的權力」搪塞惡意。


《性史》作者 米歇爾 傅柯

《性史》作者 米歇爾 傅柯


媒體該如何改善:消除無自覺的惡意

我相信人都有基本的判斷能力:爆料與不雅的報導都是屬於不道德的行為。然而不道德能換來金錢、點閱率的利益,這會使得人的判斷失衡:將這一行為認知成有益的事情,而非攻擊行為。認知自身行為中的潛藏的惡意,可以避免犯下類似的錯誤。事發媒體鏡周刊目前已經撤下所有爭議報導,本文無法分析原始報導語句中的惡意,但是從簡短的道歉啟事:約砲不分異同,同志戀愛平等、未逼他出櫃等語句中,可以發現具有模糊焦點、規避責任的意圖。

媒體與報導產生的傷害,在台灣的連續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已經有相當大量的討論,應該不需要重複強調不當報導帶來的傷害會有多大。關於媒體自律,筆者期許報導人試想自己的文字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我們常說言語如同利刃,會給人帶來傷害,然而使用言語的我們並不是真正地握著一把刀,捅進他人的身體裡,所以有時傷害了他人而不自知,所以關於媒體自律,筆者建議個人提高對惡意的敏感度,以免再有類似的事件發生。

最後,媒體自律這一點並不只是提供給傳統媒體人的建議,同時所有的網路使用者也是媒體人,無論是按讚、轉發或是評論,都是構成媒體資訊的一環。


結論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引起本次事件的根本,是源於對於惡意的鈍感。本文

  1. 主張性別多元符合時下正義的潮流,譴責媒體與閱聽人不該以同性標籤作為炒作焦點。
  2. 說明性的公開討論具有潛在規則,爆料與八卦新聞皆屬於違反道德的行為。
  3. 提出提升媒體、媒體人自律的建議,避免使用惡意的語言或報導,並設想可能造成的傷害。

現階段鏡周刊提出並採取若干項措施,從加強員工的性平教育,以及將個資法作為重點課程,以避免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本文結尾期許社會能趕上正義的流行,頌揚人類的多樣性與自由選擇,同時期待通過這次事件,抑制八卦新聞的生產與氾濫,營造一個更健康的媒體空間,共勉之。


相關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布朗尼的沙龍
15會員
23內容數
倫敦西區音樂劇觀後感。有鑑於音樂劇大多於晚間七點半開演,故命名之。來自一名熱愛藝文活動的交換生。
布朗尼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8/26
《人蟻之家》是由望月諒子所著的社會派推理小說,社會推理著重在犯案動機。這是一部十分傑出的作品,裡面的登場角色,乍看之下粗糙、扁平、毫無思想,一度讓人誤以為是作者筆法拙劣。然而作者洞悉社會的潛在規則,並直指病癥核心,一語道出我們不自知的階級歧視:我們只知道何為貧窮,卻不理解何為貧困。
Thumbnail
2020/08/26
《人蟻之家》是由望月諒子所著的社會派推理小說,社會推理著重在犯案動機。這是一部十分傑出的作品,裡面的登場角色,乍看之下粗糙、扁平、毫無思想,一度讓人誤以為是作者筆法拙劣。然而作者洞悉社會的潛在規則,並直指病癥核心,一語道出我們不自知的階級歧視:我們只知道何為貧窮,卻不理解何為貧困。
Thumbnail
2020/07/07
《act-age新世代演員》是在《周刊少年JUMP》上連載的一部漫畫,至今連載將近兩年,是近年難得能夠在JUMP上保持一定人氣的漫畫。故事講述一名透過自身經驗、完全沉浸在角色中的新人女演員夜凪景,在不同的演出機會中磨練自身的演技。該作品敘事風格極快且強調戲劇張力,本文將從技法與故事內容分析此部作品。
Thumbnail
2020/07/07
《act-age新世代演員》是在《周刊少年JUMP》上連載的一部漫畫,至今連載將近兩年,是近年難得能夠在JUMP上保持一定人氣的漫畫。故事講述一名透過自身經驗、完全沉浸在角色中的新人女演員夜凪景,在不同的演出機會中磨練自身的演技。該作品敘事風格極快且強調戲劇張力,本文將從技法與故事內容分析此部作品。
Thumbnail
2020/07/06
睽違20年的池袋西口公園,動畫原定於今年度十月放送,不過根據官方的推特,似乎有可能受到疫情影響而延期,不過,日前官方也播出了第一支宣傳片,短短的五十秒裡面透露了大量的資訊,令人非常期待。本文將針對這支宣傳影片進行分析,對未來本作品播出的劇情做一些猜測。
Thumbnail
2020/07/06
睽違20年的池袋西口公園,動畫原定於今年度十月放送,不過根據官方的推特,似乎有可能受到疫情影響而延期,不過,日前官方也播出了第一支宣傳片,短短的五十秒裡面透露了大量的資訊,令人非常期待。本文將針對這支宣傳影片進行分析,對未來本作品播出的劇情做一些猜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們是否帶著吃瓜心態的點開腥羶色新聞,無意間透過他人被性騷擾的經驗來滿足自己的幻想。一次又一次點閱,無數人的閱讀,造成被害人等比級數次的傷害。
Thumbnail
  我們是否帶著吃瓜心態的點開腥羶色新聞,無意間透過他人被性騷擾的經驗來滿足自己的幻想。一次又一次點閱,無數人的閱讀,造成被害人等比級數次的傷害。
Thumbnail
釋字748號中,大法官肯認婚姻平權應受保障。但隨著專法通過,台灣社會仍對婚姻平權存有各種意見;究竟兩方如何看待這個議題、社群媒體又扮演了什麼角色,且讓我們一同走進公民對話的場域當中。
Thumbnail
釋字748號中,大法官肯認婚姻平權應受保障。但隨著專法通過,台灣社會仍對婚姻平權存有各種意見;究竟兩方如何看待這個議題、社群媒體又扮演了什麼角色,且讓我們一同走進公民對話的場域當中。
Thumbnail
臺灣媒體的下限能有多低 前幾天看了 Youtuber, 錫蘭Ceylan 的影片標題「為台灣媒體的下限能有多低?」我之前從來沒看過他的影片,也沒有看台灣媒體寫他的文章,看完後覺得他講話很有條理,邏輯也很清晰,一一回擊並解析了媒體對他與其他網紅如何的斷章取義、標題殺人,三個月前我也寫過要對網路上的資
Thumbnail
臺灣媒體的下限能有多低 前幾天看了 Youtuber, 錫蘭Ceylan 的影片標題「為台灣媒體的下限能有多低?」我之前從來沒看過他的影片,也沒有看台灣媒體寫他的文章,看完後覺得他講話很有條理,邏輯也很清晰,一一回擊並解析了媒體對他與其他網紅如何的斷章取義、標題殺人,三個月前我也寫過要對網路上的資
Thumbnail
2023年6月,台灣吹起了 #Metoo 浪潮,且越演越烈。 男性在這浪潮中為如何自處與自保?在本文中你能找到答案。
Thumbnail
2023年6月,台灣吹起了 #Metoo 浪潮,且越演越烈。 男性在這浪潮中為如何自處與自保?在本文中你能找到答案。
Thumbnail
【新聞時事】我們不要就這麼算了,好不好?臺灣 #Me Too事件 臺灣最近在新聞或社群軟體中,許多人紛紛揭露自己曾經遭受性騷擾的經驗,從一開始的政治圈,到後來的出版界、影劇圈等等,發生了好多讓人感到心痛的故事…
Thumbnail
【新聞時事】我們不要就這麼算了,好不好?臺灣 #Me Too事件 臺灣最近在新聞或社群軟體中,許多人紛紛揭露自己曾經遭受性騷擾的經驗,從一開始的政治圈,到後來的出版界、影劇圈等等,發生了好多讓人感到心痛的故事…
Thumbnail
如果說去卻性愛的同性戀偶像劇得到了某程度大眾的認可,那現實中對不同方式的性行為和選擇性對象的可能性依然嚴苛。法庭早已不公正,受到侵害的人願意挺身公訴仍是勇氣之舉。同意性交至同意與怎樣的生理性別的人性交之間的界線,亦可見法律的彈性所限,而控罪的證據與罪名的選擇,最後也成為知識的把玩遊戲。
Thumbnail
如果說去卻性愛的同性戀偶像劇得到了某程度大眾的認可,那現實中對不同方式的性行為和選擇性對象的可能性依然嚴苛。法庭早已不公正,受到侵害的人願意挺身公訴仍是勇氣之舉。同意性交至同意與怎樣的生理性別的人性交之間的界線,亦可見法律的彈性所限,而控罪的證據與罪名的選擇,最後也成為知識的把玩遊戲。
Thumbnail
罪刑法定原則與無罪推定原則 你各位知道Metoo為何可憎與可怕嗎? 因為信任是文明社會的基石;如果沒有明確證據,不該假定任何人有罪。 Metoo最令人詬病的,就是在缺乏明確證據的前提下,跳過司法程序,片面指控訴諸輿論,試圖造成被指控者名譽損害甚至社會性死亡。
Thumbnail
罪刑法定原則與無罪推定原則 你各位知道Metoo為何可憎與可怕嗎? 因為信任是文明社會的基石;如果沒有明確證據,不該假定任何人有罪。 Metoo最令人詬病的,就是在缺乏明確證據的前提下,跳過司法程序,片面指控訴諸輿論,試圖造成被指控者名譽損害甚至社會性死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