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天前,學生C來找我,說他狀況很不好。
我瞥見他手臂上佈滿了深刻的刀痕,雖然心疼,但我故作沒看見。
C:「老師,可以聊聊嗎?」
我:「當然可以啊,怎麼了呢?」
C:「我有多重人格……」
這確實是個棘手的問題,但我卻假裝驚喜地說:
「這麼酷啊!現在你發現了幾個呢?」
C:「除了我之外,還有另外2個。」
我:「那可以跟老師介紹一下嗎?」
C:「一個是威威,他才7歲,另一個是琪琪。」
我:「那他們有什麼特點?個性如何?喜歡做什麼呢?」
C:「威威是個調皮的小男生,喜歡打電動和看漫畫,我手上的疤就是他割的。琪琪是一位很好的大姊姊,會保護我,會阻止威威傷害我,也會教我怎麼打扮自己。」
就算C沒有主動秀給我看,他手腕到手肘間密密麻麻的割痕,從原本青春的膚澤,現已呈現著焦黃的病色,實在很難不引起別人的注意。
我:「所以你手上的『豐功偉業』,就是威威的傑作囉?」
C的眼睛空泛,但微笑地點著頭。
我:「那你會感覺到痛嗎?」
C不假思索地說不會。
我:「威威和琪琪知道你們共用著一個身體嗎?」
C說知道。
我:「老師認為你得跟威威說,也許這樣很好玩,但讓你們共用的身體變得不健康,你們三個都可能會一起消失喔,這樣威威就沒有更多的電動可以玩,也不能看更多的漫畫了。」
C恍然大悟地說:「對齁!」
我:「是啊,這樣割,也許你們覺得沒什麼,但不小心的話就很容易感染,一旦生病或有生命危險的話,你們三個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威威還小,你跟琪琪可以再好好地教導他。」
C:「對耶,我怎麼就沒想到呢。對了老師,醫生說我是什麼解離,為什麼會解離啊?」
我:「我不是精神病學的專家,但我的經驗是,許多人因為遇過某些事件,造成他們內心很大的創傷。起初只是精神狀態不穩定,在服用藥物後,也許某些症狀可以得到暫時的緩解,但病根沒有解決,狀況反而都愈來愈嚴重。」
坦白說,我對現代精神疾病學的研究還不夠深入,但親身和周遭卻有不少相關的經驗。我也曾住過精神病院,裡面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因為太執著於生命中的某些創傷或事物,只有極少數是真正的生理因素。靠轉念而痊癒的人,比靠藥物痊癒的比例大得太多,也穩定得多,只是很不容易做得到。
在我的經驗裡面,依賴藥物的病患大多是愈來愈糟,我自己本身則是吃過兩年的藥物,某天頓悟後才毅然決然地停藥。(不建議自行任意停藥,因為每個人的狀況和戒斷症狀都不太一樣。)轉換了價值觀和心態後,我原有的精神問題就都痊癒了。
先聲明一下,我並不反對使用藥物,只反對濫用和依賴藥物。現代醫界對疾病和藥物的認知尚不夠全面,對病人大多也認識不足,所以在療程上仍會有很多意外和突發狀況。在我自己的親友中,這樣的例子有十多個,也遇過不少濫用藥物(聰明藥、抗抑鬱症藥物……等)的學生,卻沒有一個因此變得更好,除了有時能暫時遏止更危險的情境,但其他層面都變得更加糟糕。
我對C說:「所以你遇過什麼樣的創傷嗎?」
C很驚訝地說:「真的耶!老師你怎麼知道?其實我在去年被性侵,在那之後我才看精神科,吃了藥後就愈來愈多狀況……」
我:「好,被性侵之後,你們怎麼處理的呢?你怎麼看待自己的呢?」
C:「對方是用手指,超級痛的!現在都已經在走法律程序了。被性侵之後,我覺得自己很髒,很罪惡,覺得都是我的錯,我對不起家人,因為我沒有聽他們的話,所以我覺得自己很糟糕。」
我:「你在路上看到有人被欺負,你會覺得被欺負的人做錯了什麼嗎?」
C不解地說:「不會啊。」
我:「這就是了!那你怎麼會覺得自己很罪惡或很骯髒呢?你是受害者,你是受傷的人,沒有人會那樣認為的。就算今天全世界都這麼說,你也不能被影響,因為你沒有錯!」
C還在消化我所說的,我仍繼續說:「你唯一需要改進的是,真的要聽聽師長們的建議,不要讓自己置身險境,但這也不是什麼大罪過,沒有必要這樣責怪自己。」
C好像明白了什麼,我接著說:「其實你也要謝謝那個男生。」
C愕然地問:「為什麼?」
我:「如果他沒有幫你上這一課,你不會意識到社會這麼險惡,如果你對人性沒有戒心,下一次或許會遇到更壞的人。你今天是被手指性侵,我們聽過更駭人聽聞的,有用竹掃把捅到腸子破掉的,有姦殺後剁指頭寄給家人的。所以你應該要慶幸,這麼早就學到了寶貴的一課,而且付出的代價相對而言沒那麼大。」
C想了想,說:「也是啦。」
我:「那除了被性侵,你還有什麼其他的創傷嗎?」
C:「還有被網路罷凌。」
我:「罷凌你的是認識的人嗎?跟你在生活上有交集嗎?」
C:「認識,但不會見到面。」
我:「那這個罷凌,有妨礙到你的生活嗎?」
C:「好像也沒有。」
我:「最近幾年剛走了兩位大師,一個叫李敖,一個叫余光中。」
C:「好像有聽過。」
我:「李敖常常罵余光中,但余光中都不太理會。有一次記者問余光中,為什麼李敖常常罵他,他卻都沒有反應?余光中說:『他天天罵我,說明他生活中不能沒有我;我不理他,證明我的生活可以沒有他。』」
C正在思考我所說的,我便繼續補充說明:「火車比狗強大得多,所以不會因為狗追著它吠就停下來或改變方向。如果別人傷害你,你愈是有反應,就愈是肯定了對方的行徑,當別人侮辱或輕視你,你愈當回事,就等同承認對方比你還強大。所以最好的作法就是不在意,過自己的。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做好自己的本分,久而久之,別人也會知道是對方的問題,況且你們根本沒有交集,隨便他怎麼講囉。」
C說:「好像也是耶。」
後來這位同學的心情好多了,雖然我不能保證她可以一直維持著好心情,但她願意隨著我轉念,才得以突破盲點,心情也豁然開朗。
面對精神狀況不穩定的人,尤其是憂鬱症、抑鬱症、焦慮症、恐慌症等患者,在他們尚未製造任何損傷的情況下,要盡可能淡然看待他們的行為反應,先把他們當成一般人並給予關愛,切忌給對方否定或質疑的負面感覺,才不會讓他們感到更自責、自卑與罪惡,以免使狀況變得更加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