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生命最後一哩路的決定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最後一哩路的主人
當長壽已經隨醫療的進步不再是最主要的目標時,善終的議題開始在生命後期重複浮現中,身為生命主體的我們是否擁有最後一哩路的決定權!
面對目前晚婚、晚生育以及少子化的七、八年級生現況,當這群七、八年級生逐漸邁入需要照顧的八旬老人階段,可以預見的是一群沒有子女的長輩、單一家庭一對老人和一個事業工作正在巔峰衝刺的子輩又或者單一家庭兩對老人和一對雙薪事業家庭夾在孫輩和長輩之間兩頭燒的子輩,這代表的是日漸急迫的長照人力和機構安置需求,我們需要更有建設性和遠見的銀髮照顧政策,所謂建設性是指從健康老化開始,有計畫開辦老人運動健身社團課程,補助65歲以上老人參加;規劃長遠性的長照人力培育計畫,比照學前教育模式開辦社區型護理照顧機構,讓老人有機會在原來生活的社區或者子輩生活所在的社區內以半機構半在宅的方式老化。
回顧過去一年我們剛送走91歲的父親,我們負擔不起國內看護照顧費用,申請外勞照顧人力從需要開始到確定來台花費近半年時間,外勞確定可以入境來台時父親已經離開人世3天了,在父親臥床的8個月中我們將父親安置在醫院附屬的護理之家,即便爸爸會想念我們,我們因為自己的家庭和工作始終無法隨侍在旁,爸爸因為失去行動能力情緒起伏躁動時,機構看護員會以管束性的束帶或網球手套加附在父親身上,我們可以理解但是也伴隨著憂心,即便我們擔心爸爸會越來越退化但是我們也真的沒有力氣再為爸爸多做甚麼,因為我們還需要照顧一樣上了年紀的母親,我們自己其實也進入心理壓力的高峰期。
我們看著父親從躁動、漸漸退步、不再言語,且在機構內住友間交互感染進出醫院,到最後爸爸清醒時間越來越少,陪伴成為一種心痛和壓力,醫療的支持成為爸爸心靈無形的禁錮,對爸爸而言,所謂的一方天地僅僅剩下一張床的空間。身為子女的我們有不捨、也有懊惱,不捨爸爸抽痰的痛苦、不捨爸爸連下床都成為渴求,懊惱簽下手術、簽下氣切同意書的決定。
我們很清楚生命不能回頭,只能往前走,我們一直安慰自己真的做到在每個決定前再三思考,但是在每個自己獨處的時刻眼睛還是常常忍不住留下成串的淚珠。
回顧過去這一年,在這個病人家屬的角色裡,更深切的感到孤獨和無力,也許這也是一塊心理照顧可以耕耘的領域,人生最後一哩路上不只是病人本身,家屬的心理照顧也是很需要的,少子化手足的欠缺以及社會因缺少家族支持產生的疏離無助都加深了這個需求,也許未來國內的心輔人員可以嘗試投入,會有機會協助許多家庭好好陪伴家人真的完成善終的期望。
我開始思考,希望作為生命主體的我們自己,能夠在自己還健康的時候為自己做好決定,預立醫囑,當我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以及身心的自在時,苟活於人世對我已經不存在任何意義。我希望為自己維持住最後的尊嚴,我也希望自己不要成為孩子的負擔即使他願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7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青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學習力與態度是更重要的事         學習歷程檔案上傳權限在學生本人,這是一個重要的學習,學生要學會自己規劃時間、執行進度、選擇決定要上傳的檔案以及對自己的上傳負責,包括把握上傳期限以及件數掌握等。         學生負責上傳的學習歷程大約包括課程學習成果以及多元表現兩部分,在課程學習成果方面
千年修得共枕眠         今天是我們結婚25年紀念日,從開始交往到現在已經30年,那一年我19歲,「他」是我的初戀,大二20歲的生日「他」帶著一隻超大尺寸的玩偶牛在教室外走廊等我,這是「他」第一次在我的班級同學面前將我們的關係明確化,怎麼一忽而30年過去,兩人相望實在想不起我們怎麼就把30年給
靜靜地望著你也是一種幸福         今年我的大女兒成為大一新鮮人,我很清楚離開父母的羽翼才是學會長大的開始,我鼓勵她離家闖蕩學習獨立。         不管是載她搬進宿舍或是上回順道載她回學校,她一下車我們便急急開車上高速公路往回程續行,幾乎未察離別的情緒。         這次連假大女兒想回
因為擔心讓放手變得不容易          最近又有一位機械科的學生參加扶輪社活動,即將到美國進行1年的交換學生學習,聽著學生分享取得遊學交換學習資格的歷程,看著充滿期待、急著迎向挑戰的熱切眼神。成就這件美事的兩個必要條件,除了眼前這個勇於追夢的孩子外,還有孩子背後捨得放手的父母。         
生涯抉擇志願選填 國中會考成績已經在6/10公布,如何幫助孩子選填志願是每位父母最關心的議題。  一般而言,可以先觀察孩子的興趣,除了打電玩以外,有沒有孩子願意投入很多時間從事的活動,例如:養小動物、玩積木、組裝機器人、準備餐點、採買、唱歌跳舞、田徑運動等。當然,興趣不是表示能力,但是學習有興趣的事
人生是不斷的選擇        在高職一年級的輔導工作中,常遇到「選校不選科」進來學校學習的學生,其實這是一個風險極高的選擇。因為校內轉科的前提是你想轉入的科別有收轉科生的缺額,但是公立高職因為各科報到率都幾達百分之百,學生可能面臨入學才發現根本沒有轉科機會,導致必須續留在沒有興趣的科別學習或者被迫
學習力與態度是更重要的事         學習歷程檔案上傳權限在學生本人,這是一個重要的學習,學生要學會自己規劃時間、執行進度、選擇決定要上傳的檔案以及對自己的上傳負責,包括把握上傳期限以及件數掌握等。         學生負責上傳的學習歷程大約包括課程學習成果以及多元表現兩部分,在課程學習成果方面
千年修得共枕眠         今天是我們結婚25年紀念日,從開始交往到現在已經30年,那一年我19歲,「他」是我的初戀,大二20歲的生日「他」帶著一隻超大尺寸的玩偶牛在教室外走廊等我,這是「他」第一次在我的班級同學面前將我們的關係明確化,怎麼一忽而30年過去,兩人相望實在想不起我們怎麼就把30年給
靜靜地望著你也是一種幸福         今年我的大女兒成為大一新鮮人,我很清楚離開父母的羽翼才是學會長大的開始,我鼓勵她離家闖蕩學習獨立。         不管是載她搬進宿舍或是上回順道載她回學校,她一下車我們便急急開車上高速公路往回程續行,幾乎未察離別的情緒。         這次連假大女兒想回
因為擔心讓放手變得不容易          最近又有一位機械科的學生參加扶輪社活動,即將到美國進行1年的交換學生學習,聽著學生分享取得遊學交換學習資格的歷程,看著充滿期待、急著迎向挑戰的熱切眼神。成就這件美事的兩個必要條件,除了眼前這個勇於追夢的孩子外,還有孩子背後捨得放手的父母。         
生涯抉擇志願選填 國中會考成績已經在6/10公布,如何幫助孩子選填志願是每位父母最關心的議題。  一般而言,可以先觀察孩子的興趣,除了打電玩以外,有沒有孩子願意投入很多時間從事的活動,例如:養小動物、玩積木、組裝機器人、準備餐點、採買、唱歌跳舞、田徑運動等。當然,興趣不是表示能力,但是學習有興趣的事
人生是不斷的選擇        在高職一年級的輔導工作中,常遇到「選校不選科」進來學校學習的學生,其實這是一個風險極高的選擇。因為校內轉科的前提是你想轉入的科別有收轉科生的缺額,但是公立高職因為各科報到率都幾達百分之百,學生可能面臨入學才發現根本沒有轉科機會,導致必須續留在沒有興趣的科別學習或者被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害怕死亡,禮儀師應該是教育業,打造一個讓人不害怕死亡的世界。本書為讀者提供對生死議題的思考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介紹了善終的態度和安寧療護的觀念,鼓勵人們及時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Thumbnail
我們常說交由老天爺決定,是嗎?醫學進步,人的壽命愈來愈長,台灣110年女性平均年齡84.7歲,意思指的除意外及青壯年生病外,大部份老人都能活超過84.7歲。只要有機器及醫學幫忙,都可以維持活著的狀態。現在更多是人的決定。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
Thumbnail
講到臨終你可能會想到遺囑、遺產等關鍵字,但臨終照顧卻鮮少有人提及。當親友即將離開人世,站在病床前的家人能對病人做的遠比護理人員能做的還多。以6大步驟來提供臨終照護,包括同理病人的心理和需求、說話、傾聽、翻身、滋潤口腔、給予宗教的力量。
Thumbnail
現今科技的發展,讓人類的壽命延長,目前這個世代可以說是“人類生命最長壽的世代”。 活至八九十歲,甚至破百歲的人,已屢見不鮮。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Thumbnail
在辦理父親後事的過程中,恰好得知有50初歲的同事表示工作年資可以領一次退休金了,於是她決定退休。 當然,也有別的同事堅持要65歲才屆齡退休。 每個人都有自己屬意的人生規劃,我也沒資格評估好壞。只是,想起了父親在69歲即離世,剛好領了8年多的勞保月退,想想在65歲前就領月退的年次也不屬於我們這一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父親因病,思索生老病死和家庭陪伴的故事,並分享瞭解失智症與糖尿病治療的經歷。文章內容著重於心理和生活觀念面對挑戰和困境。通過分享個人故事並將其連結到對書籍的書評,以及將探索哲學和生存之道帖出來面對生老病死這個題材。作者希望透過分享個人生活故事,幫助讀者正面思考挑戰,找到希望和善的影子
Thumbnail
因為二次的重病後,爸爸這次真的需要長期由他人照顧了,舉凡生活中的大小事自理的能力已經被疾病剝奪。起初開始照顧爸爸的時候,很難想像這種連自己決定要幹嘛的自由都沒有的感受是什麼? 因為自己把全部的力氣和感受,放在照顧者的位置,因此對於「病人」「被照顧者」「無行為能力者」他們仰賴他人的照顧而會有的心情很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害怕死亡,禮儀師應該是教育業,打造一個讓人不害怕死亡的世界。本書為讀者提供對生死議題的思考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介紹了善終的態度和安寧療護的觀念,鼓勵人們及時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Thumbnail
我們常說交由老天爺決定,是嗎?醫學進步,人的壽命愈來愈長,台灣110年女性平均年齡84.7歲,意思指的除意外及青壯年生病外,大部份老人都能活超過84.7歲。只要有機器及醫學幫忙,都可以維持活著的狀態。現在更多是人的決定。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
Thumbnail
講到臨終你可能會想到遺囑、遺產等關鍵字,但臨終照顧卻鮮少有人提及。當親友即將離開人世,站在病床前的家人能對病人做的遠比護理人員能做的還多。以6大步驟來提供臨終照護,包括同理病人的心理和需求、說話、傾聽、翻身、滋潤口腔、給予宗教的力量。
Thumbnail
現今科技的發展,讓人類的壽命延長,目前這個世代可以說是“人類生命最長壽的世代”。 活至八九十歲,甚至破百歲的人,已屢見不鮮。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Thumbnail
在辦理父親後事的過程中,恰好得知有50初歲的同事表示工作年資可以領一次退休金了,於是她決定退休。 當然,也有別的同事堅持要65歲才屆齡退休。 每個人都有自己屬意的人生規劃,我也沒資格評估好壞。只是,想起了父親在69歲即離世,剛好領了8年多的勞保月退,想想在65歲前就領月退的年次也不屬於我們這一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父親因病,思索生老病死和家庭陪伴的故事,並分享瞭解失智症與糖尿病治療的經歷。文章內容著重於心理和生活觀念面對挑戰和困境。通過分享個人故事並將其連結到對書籍的書評,以及將探索哲學和生存之道帖出來面對生老病死這個題材。作者希望透過分享個人生活故事,幫助讀者正面思考挑戰,找到希望和善的影子
Thumbnail
因為二次的重病後,爸爸這次真的需要長期由他人照顧了,舉凡生活中的大小事自理的能力已經被疾病剝奪。起初開始照顧爸爸的時候,很難想像這種連自己決定要幹嘛的自由都沒有的感受是什麼? 因為自己把全部的力氣和感受,放在照顧者的位置,因此對於「病人」「被照顧者」「無行為能力者」他們仰賴他人的照顧而會有的心情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