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搬家:醫學檢驗的觀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某一群人中,有個疾病D的盛行率p=10% (0 .1=前測機率=測驗前的機率),有個檢驗疾病的方法T,敏感性(sen)=80%,特異性(spe)=90%,如果有個人進行了檢查,檢驗報告是陽性,他有多少的機會是真的有病? 如果是陰性,就真的沒事了嗎?

陽性預測值 PPV: 檢驗有病的人中有多少是真的有病: 真陽性/真+假陽性
陰性預測值 NPV: 檢驗沒病的人中有多少是真的沒病: 真陰性/真+假陰性

這二個是我們想知道的答案 (後測機率=測量後的機率)

odds 勝算比(超爛的翻譯): 發生某事件的人數與未發生該事件人數的比值
簡單的說,疾病D的盛行率p=0.1,有病的人/沒病的人=0.1/1-0.1= 1/9,也就是這一群人的odds。也可以說成,這群人中,有病的機率和沒病的機率是1比9。

Likelihood Ratios (相似比):概念上很像是odds
LR+ :當檢驗結果為陽性,有病的機率是沒病機率的幾倍=真陽性/假陽性=sen/1-spe
LR- :當檢驗結果為陰性,有病的機率是沒病機率的幾倍=假陰性/真陰性=1-sen/spe

我自己比較喜歡用LR-的倒數(LR-')去理解:
LR-': :當檢驗結果為陰性,沒病的機率是有病機率的幾倍=真陰性/假陰性=spe/1-sen

檢驗T的 LR+ = 0.8/1-0.9=8/1。LR- = 1-0.8/0.9=2/9。LR-' = 0.9/1-0.8=9/2


這邊復習一下貝式定理,二個獨立事件同時發生的機率,等於各自的機率相乘,而疾病的發生率和檢驗很明顯是獨立事件

前測odds*LR=後測odds,再反推出後測機率(PPV, NPV)

前測odds*LR+ = 這群人中,有病的機率和沒病機率的比 * 檢驗結果為陽性時,有病的機率和沒病機率的比 = 這群人中,檢驗結果為陽性時,有病的機率和沒病機率的比= 1/9 * 8/1=8/9=後測odds,反推PPV= 8/8+9=8/17 = 47% ,也就是檢驗為陽性,有47%的機會得病。

前測odds*LR- = 這群人中,有病的機率和沒病機率的比 * 檢驗結果為陰性時,有病的機率和沒病機率的比=這群人中,檢驗結果為陰性時,有病的機率和沒病機率的比=1/9*2/9=2/81=後測odds,也就是說,檢驗為陰性,只有2.4%機會得病。

同樣一群人,疾病D的odds也可以寫成 沒病的機率/有病的機率(odds')=0.9/0.1=9/1。這時候用上LR-',就會變成:前測odds'*LR-'=這群人中,沒病的機率和有病機率的比 * 檢驗結果為陰性時,沒病的機率和有病機率的比 =這群人中,檢驗結果為陰性時,沒病的機率和有病機率的比=9/1*9/2=81/2,反推 NPV=97.6% 。我自己覺得這樣好記多了。

所以我們得到了結論,在疾病D的盛行率為p的這一群人中,某個人T檢測的結果為陽性時,可能有47%是真的有病。如果T檢測的結果為陰性時,只有2.4%有病;換言之,有97.6%是沒病的。

接下來,假設有另一個檢測T2的sen=90%, spe=70%,如果我們把原先那一群T檢測為陽性的人,找來再進行T2的檢測呢? 這樣的話,新的盛行率就會變成47%了喔,所以前測odds=47/53

T2的 LR+ = 0.9/1-0.7=3/1。 LR-'=0.7/1-0.9=7
前測odds' *LR-'=53/47*7=7.9 NPV= 88.7%

二次檢測都是陽性的話,就比較有把握說這個病人得到疾病D的診斷了。

臨床上,我們幾乎不可能知道某個病的發生率p是多少。原因很簡單,會來某個醫院的人,本身就有一定程度的selection bias,base line狀況不一樣,疾病的發生率就不一樣。一個74歲臥床住安養院的病人和一個25歲工作過勞快死的年輕人,得到肺炎的機率就不會一樣。

懂了以上這些之後,再去看evedence base physical diagnosis就容易多了,像是以肺炎為例,evedence base physical diagnosis裡LR+ 最高的幾個檢驗相乘,會得到80幾的數字。

這表示有這幾個symptoms/signs的病人,得到肺炎的機會是不得到的80多倍(嚴格來說病人的symptoms/signs不會是完全獨立的事件,所以不能直接這樣相乘,但便宜行事還是可以當參考。)。這樣就算發生率很低或是不知道,我們還是很有把握的說這個病人有肺炎。再加上影像和實驗室的幫忙,基本上這樣的疾病診斷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清智的沙龍
2會員
32內容數
以簡潔的文字紀綠學佛的心得 「能不能用一句話,說明佛教最重要的內容是什麼?」一位不信宗教的客座教授這樣問,看著面面相覷的我們,他緩緩的說:「Why people suffering?」
清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6/06
對正在受苦的人而言,寬慰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符合科學
2022/06/06
對正在受苦的人而言,寬慰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符合科學
2022/05/30
如果能跨過解決心理問題的第二步:接受問題。才能進到第三步,用方法來處理問題。
2022/05/30
如果能跨過解決心理問題的第二步:接受問題。才能進到第三步,用方法來處理問題。
2022/05/23
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弱點,就代表已經踏出解決心理問題的第一步:面對問題。
2022/05/23
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弱點,就代表已經踏出解決心理問題的第一步:面對問題。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上一篇中提到當我們面臨選擇時, 可以從期望值的角度, 思考自己的決策, 但這時候會碰到一個問題, 就是你的決策會趨向保守, 雖然能約束你不要做壞事, 但也可能害你錯失許多機會。該如何改善這樣的困境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在上一篇中提到當我們面臨選擇時, 可以從期望值的角度, 思考自己的決策, 但這時候會碰到一個問題, 就是你的決策會趨向保守, 雖然能約束你不要做壞事, 但也可能害你錯失許多機會。該如何改善這樣的困境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好久不見了,大家。時間被研究工作排滿,加上我堅持11點睡覺,所以犧牲掉的就是我的部落格寫作。這是我參與讀書會所負責導讀的章節,《反智》的第四部。
Thumbnail
好久不見了,大家。時間被研究工作排滿,加上我堅持11點睡覺,所以犧牲掉的就是我的部落格寫作。這是我參與讀書會所負責導讀的章節,《反智》的第四部。
Thumbnail
前兩天跟客戶做保單健診,健診過程就是把投保的內容讓客戶再次複習,最後後提醒客戶尚未規劃的保險。客戶聽完我的建議之後,眉頭一皺的問「可是我覺得遇到這個風險機率很低,有需要規劃保險嗎?」 這的確是許多客戶心裡的想法,我自己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然而這個觀點的背後,是否有我們沒思考周全之處呢? 什麼是機率
Thumbnail
前兩天跟客戶做保單健診,健診過程就是把投保的內容讓客戶再次複習,最後後提醒客戶尚未規劃的保險。客戶聽完我的建議之後,眉頭一皺的問「可是我覺得遇到這個風險機率很低,有需要規劃保險嗎?」 這的確是許多客戶心裡的想法,我自己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然而這個觀點的背後,是否有我們沒思考周全之處呢? 什麼是機率
Thumbnail
BMJ小小統計問題(5):什麼是P valu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英國醫學期刊(簡稱 BMJ),創始於1840年,在醫學研究領域享有盛名。本系列精選BMJ所發行之3百多題Statistical Question,採用中英對照有興趣的朋友們可進行回答。各題都有詳細說明。
Thumbnail
BMJ小小統計問題(5):什麼是P valu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英國醫學期刊(簡稱 BMJ),創始於1840年,在醫學研究領域享有盛名。本系列精選BMJ所發行之3百多題Statistical Question,採用中英對照有興趣的朋友們可進行回答。各題都有詳細說明。
Thumbnail
只要是估算,就會有誤差,因此投資者應該與「不確定」和平共處,而不是夢想找到一個完美神準模型。
Thumbnail
只要是估算,就會有誤差,因此投資者應該與「不確定」和平共處,而不是夢想找到一個完美神準模型。
Thumbnail
在推崇理性的科學分析中,檢驗是收集數據的常用手段。然而,對於檢定本質的不了解,往往也使人們誤解檢定結果的意義,造成許多爭議。更糟的是,醫療相關單位提供的訊息往往不是民眾想知道的訊息。
Thumbnail
在推崇理性的科學分析中,檢驗是收集數據的常用手段。然而,對於檢定本質的不了解,往往也使人們誤解檢定結果的意義,造成許多爭議。更糟的是,醫療相關單位提供的訊息往往不是民眾想知道的訊息。
Thumbnail
台灣新冠肺炎個案超過600例,個案599經過2次檢測都為陰性,但返家搭乘返家途中接獲通知陽性,備受外界關注;但其實在COVID19 的流行病學來看,這不可能是個案,而是早就已經在世界各地正在如火如荼發生著⋯⋯ 臺、多少人超過14天隔離期,才呈現陽性? a. 研究人員早3月在新英格蘭國際期刊 (
Thumbnail
台灣新冠肺炎個案超過600例,個案599經過2次檢測都為陰性,但返家搭乘返家途中接獲通知陽性,備受外界關注;但其實在COVID19 的流行病學來看,這不可能是個案,而是早就已經在世界各地正在如火如荼發生著⋯⋯ 臺、多少人超過14天隔離期,才呈現陽性? a. 研究人員早3月在新英格蘭國際期刊 (
Thumbnail
不要告訴我,無症狀感染者,肺是健康的,人是不會死的。 在國外的研究, 1.篩查測試的【偽陰性率】,可以高達【20%】(錯誤地告訴人們,你沒有感染的機率) 2.更多達【40-45%】的SARS-CoV-2感染者,是保持無症狀,但其病毒承載量,與那些確診病例,病毒活躍量是相同。  (Asymptoma
Thumbnail
不要告訴我,無症狀感染者,肺是健康的,人是不會死的。 在國外的研究, 1.篩查測試的【偽陰性率】,可以高達【20%】(錯誤地告訴人們,你沒有感染的機率) 2.更多達【40-45%】的SARS-CoV-2感染者,是保持無症狀,但其病毒承載量,與那些確診病例,病毒活躍量是相同。  (Asymptoma
Thumbnail
Photo by Wes Hicks on Unsplash 上期提要:前一篇文章中,我們提到機率是人類認知的罩門。人類腦袋天生對於機率的計算有障礙,使得風險評往往偏離事實,跟隨而來的決策行為就常常產生偏誤而付出不必要的成本。
Thumbnail
Photo by Wes Hicks on Unsplash 上期提要:前一篇文章中,我們提到機率是人類認知的罩門。人類腦袋天生對於機率的計算有障礙,使得風險評往往偏離事實,跟隨而來的決策行為就常常產生偏誤而付出不必要的成本。
Thumbnail
Photo by Dylan Gillis on Unsplash 台灣肺炎疫情隨著境外移入增加,民間要求普篩的呼聲漸起,除了阿中部長於記者會表示:真到了需要「普篩」的情形,那會是「社區個案人數暴增」和「感染源不明者」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時,才會考慮去做。
Thumbnail
Photo by Dylan Gillis on Unsplash 台灣肺炎疫情隨著境外移入增加,民間要求普篩的呼聲漸起,除了阿中部長於記者會表示:真到了需要「普篩」的情形,那會是「社區個案人數暴增」和「感染源不明者」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時,才會考慮去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