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女兒-金惠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故事的開頭有些沉悶,剛好看這本書的時候是屬於個人情緒比較低落的時候,所以花了點時間去消化這種沉悶的心情。了解到故事中主角的生活環境跟心境之後,在故事的中段部分,穿插了珍和主角的對白跟相處,對比著主角和女兒之間的不同看法,其實蠻有意思的。
主角原本無法理解女兒為何會是同性戀,認為應該跟大家一樣去做一個「正常人」生兒育女;但面對珍的問題時,即使大家認為珍年輕時多麼了不起,現在生病,不需要擁有太好的照顧,但主角知道大家的想法不一定是對的,只要是人都應該受到一定的尊重,也要盡力去照顧。這樣的想法不就是女兒的想法嗎? 同樣生而為人,同性戀為什麼就不能勇敢說出來,為什麼就不能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再者,我們所謂的正常,又到底是什麼呢?
故事的最後是沒有結局的,但我覺得主角其實慢慢可以理解女兒,不管是因為經歷這麼多事情之後終於累了,還是珍的死帶來什麼樣的啟發,故事結局至少不再是極力的反對。
書名「關於女兒」實際是以韓國社會中女性地位和處境的角度下手,但如果對韓國這方面不是很了解的話,可以單就關於自己如何看待他人閱讀,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思維邏輯、判斷事物的能力和看法,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我們如何去看待別人的看法呢?事實上有很多人是沒有辦法接受他人的看法,如果又加上沒有辦法好好溝通,肯定會變成一場爭吵。作者僅以比較令人深刻的同性戀議題和人的尊嚴來帶出兩個不同關係面對相同的問題時,讓我們透過主角的第一人稱視角,去反思我們是不是也是如此。帶入主角的情緒跟難處,也帶出議題。
忘記什麼時候決定買下,畢竟買的書太多了,內容不多可以輕鬆看完,但我覺得更好的是可以在故事中間停下來思考,或是閱讀完後花一點時間給自己重新反思這本書的內容,從一開始我對結局的不滿足,到後來覺得這本書想帶給我的其實不是故事內容,而是去思考現實生活中的我們,面對不同的族群應該要用什麼方式去理解和相處。
-----
書名:關於女兒
作者:金惠珍
翻譯:簡郁璇
出版: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01
售價:350 NTD
評價:📚📚📚
avatar-img
1會員
4內容數
看書的範圍很廣,每每看到好書卻又沒有地方跟別人分享,希望透過分享,讓更多人一起看好書,一起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巴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儘管他曾經轟轟烈烈的在新聞上討論過無數回。 毫無疑問的面對這些聳動的標題,第一次見到如此赤裸的文字敘述著實嚇了一大跳,對於這本書的好奇心不減反增。
看完後回想整本書的內容,第一個反應是「也太可愛了!」,一個年近六十的中年人在他筆下,許多生活中的小事突然都變得好可愛,非常可愛!
儘管他曾經轟轟烈烈的在新聞上討論過無數回。 毫無疑問的面對這些聳動的標題,第一次見到如此赤裸的文字敘述著實嚇了一大跳,對於這本書的好奇心不減反增。
看完後回想整本書的內容,第一個反應是「也太可愛了!」,一個年近六十的中年人在他筆下,許多生活中的小事突然都變得好可愛,非常可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健全人要如何了解身障者的性(sexuality)?對於作為健全人同時又是女性的我,女性主義是否提供介入的可能性?剛接觸《傴僂》,對這本小說僅有包括贏得芥川獎的初步認識時,我帶著這些疑問翻開了它。
Thumbnail
與其說本書重點著重在女性之間的愛情,不如說是藉由女生的敏感來凸顯對愛情的不安與誤解等情感。
Thumbnail
『我們害怕面對未來,也害怕面對自己』 這是一部以愛情和友誼為主題的小說,探討家庭背景、社會價值觀對年輕人的影響以及心理反應。男女主角的複雜情感糾葛讓人思索何謂正常,以及對自我展現和被愛的恐懼。此外,書中的對話反映了父權主義對男性和女性的影響,以及探討個人自我認同感、歸屬感和社交接納的問題。
Thumbnail
在書店裡看到不少關於媽媽和女兒關係的書,其中一本書是一個韓國女作家兼大學教授鄭蓮喜寫的【我希望我女兒活得自私】。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個書名,但是看到內容有關親子與婆媳,這兩種完全不在我人生清單中的關係時,還猶豫是否要推薦這本書,不過,當我看著書稿中,以手寫字體設計的讀者信件以及與作者回覆的文章,我竟然得到了作者在序言裡提到的「照見自己」───
跟著這本書揭開身世之謎,一切從複雜到簡單-只因為自己不是親生的,而且是媽媽口裡的「下人」所生。所以從小到大,媽媽對她的言語總和另一個仿若充滿性魅力的女人重合。
Thumbnail
「現在想想,那個年紀的男生們,或許是沒有勇氣與喜歡的女生搭話吧。」Robin雲淡風輕地說。對於那些高中男同學來說,偷看與私下討論心儀的女性如同《那些年,他們一起追的女孩》的劇情般青春熱血,但當時的她卻不知道怎麼成為沈佳宜。因為在學會兩性相處前,她擁有的只是性別焦慮與自卑。這是她的性別創傷起點。
Thumbnail
今天主打看神秘作品,神速地在三天內將12萬字的小說看完,一句評語的話,就是「還真敢寫」,澳門人必看,那麼荒謬的事情真的讓人不知要笑還是哭。(咦,又話一句?) 接著繼續閱讀《弟弟》,雖然讀的內容不多,但發現此書跟《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一樣,都營造了一個討厭的母親角色。 我突然想,是不是在孩子的成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網路文章小說以濃縮滴雞精調味,2024最新發行講述家庭問題、創業心態議題(非愛情類)。本文沒有金句節錄、不再復述雞湯。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健全人要如何了解身障者的性(sexuality)?對於作為健全人同時又是女性的我,女性主義是否提供介入的可能性?剛接觸《傴僂》,對這本小說僅有包括贏得芥川獎的初步認識時,我帶著這些疑問翻開了它。
Thumbnail
與其說本書重點著重在女性之間的愛情,不如說是藉由女生的敏感來凸顯對愛情的不安與誤解等情感。
Thumbnail
『我們害怕面對未來,也害怕面對自己』 這是一部以愛情和友誼為主題的小說,探討家庭背景、社會價值觀對年輕人的影響以及心理反應。男女主角的複雜情感糾葛讓人思索何謂正常,以及對自我展現和被愛的恐懼。此外,書中的對話反映了父權主義對男性和女性的影響,以及探討個人自我認同感、歸屬感和社交接納的問題。
Thumbnail
在書店裡看到不少關於媽媽和女兒關係的書,其中一本書是一個韓國女作家兼大學教授鄭蓮喜寫的【我希望我女兒活得自私】。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個書名,但是看到內容有關親子與婆媳,這兩種完全不在我人生清單中的關係時,還猶豫是否要推薦這本書,不過,當我看著書稿中,以手寫字體設計的讀者信件以及與作者回覆的文章,我竟然得到了作者在序言裡提到的「照見自己」───
跟著這本書揭開身世之謎,一切從複雜到簡單-只因為自己不是親生的,而且是媽媽口裡的「下人」所生。所以從小到大,媽媽對她的言語總和另一個仿若充滿性魅力的女人重合。
Thumbnail
「現在想想,那個年紀的男生們,或許是沒有勇氣與喜歡的女生搭話吧。」Robin雲淡風輕地說。對於那些高中男同學來說,偷看與私下討論心儀的女性如同《那些年,他們一起追的女孩》的劇情般青春熱血,但當時的她卻不知道怎麼成為沈佳宜。因為在學會兩性相處前,她擁有的只是性別焦慮與自卑。這是她的性別創傷起點。
Thumbnail
今天主打看神秘作品,神速地在三天內將12萬字的小說看完,一句評語的話,就是「還真敢寫」,澳門人必看,那麼荒謬的事情真的讓人不知要笑還是哭。(咦,又話一句?) 接著繼續閱讀《弟弟》,雖然讀的內容不多,但發現此書跟《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一樣,都營造了一個討厭的母親角色。 我突然想,是不是在孩子的成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網路文章小說以濃縮滴雞精調味,2024最新發行講述家庭問題、創業心態議題(非愛情類)。本文沒有金句節錄、不再復述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