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粉的第一篇筆記:改變過去、獲得自由和不斷幸福的秘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影片發布短短四天,就有200萬觀看的YouTuber能有幾人?相信我的同溫層也有很多五歲抬頭團,獻醜了~

「被討厭的勇氣」也許是很多人有感的軟性關鍵字,但始終我行我素的自己,從來沒有翻過這本書,透過富有科學理性的老高轉譯成「改變過去的真正原因」,我就像被吸進了蟲洞想翻原著,不是秘密組織光明會發明了時光機偷偷改變過去,而是你我普通人就可以?

我用心智圖把三個大綱整理歸納,也做了簡單的文字紀錄,同時發現阿德勒的哲學和Linda Rising的Agile Mindset敏捷思考有很多相似點,一樣記錄在筆記下面。
喜歡文字紀錄的可以往下,喜歡重點的可以自取這張歸納心智圖,喜歡老高的可以直接左轉Youtube
第一次想特別以文字記錄和心智圖做筆記的特輯是:
「過去可以被改變的真正原因,阿德勒心理學」-老高

目的論


佛洛依德的因果論V.S阿德勒的目的論
著名的佛洛伊德主張:人的現在是由過去所支配的,挫折回憶、心理創傷等等,如果不改變過去就改變不了現在。這是我們一般常常認知到的心理學,心理醫生追朔發生過什麼事,造就現在的自己。
在同一個年代的阿德勒認為,人的現在是由當下目的所決定,所謂挫折創傷,其實是大腦從淺意識尋找躲避的防空洞。乍聽之下,可能有一點不盡人情,我們可以看個比喻。

佛洛依德派:喜歡一個人想告白,但是一緊張就結巴;必須先解決一緊張結巴的問題。
阿德勒派:喜歡一個人但是最終沒有告白,不是因為結巴,是因為根本不想告白,逃避可能被拒絕的後果,相對更安全一點。

佛洛依德的解決方法是找到過去原因,但是過去很難改變,所以後悔居多,注重撫平傷痛,相對悲觀。相比阿德勒則是非常樂觀:
「改變人生就只需要改變現在,談的是改變現狀的勇氣,恐懼和自卑是逃避現實的工具,人是可以改變的,而且很容易!」

改變現在就能改變過去?


為什麼說過去能被改變?不是指秘密組織共濟會真的研發出了人工蟲洞。這裡舉了很好懂的例子:愛因斯坦在幼年上學時,連小板凳都做不好,被同學和老師嘲笑是傻子,長大卻成為了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所以小時候的故事變成了勵志的佳話,這種反差變成了天才的特質。也許愛因斯坦長大真的沒有變化,那小時候的故事就會變成心理創傷。
人們對於同一段歷史的解讀,會因為後來的結果不一樣,過去是有可能改變的。
目的論的歸納

課題分離


煩惱的根源:人際關係
第一時間聽到會認為不是吧?還有像是學習、工作和經濟等等的實際問題比比較大條,但實際上所有的煩惱都是因為和他人有了比較,才會處處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不論是貧窮富貴、美麗醜陋、聰明愚笨都有比較級。
解決煩惱: 不要介入他人

情境舉例:我要辭職當Youtuber,但是老婆不同意,就要拆分成我的課題和別人的課題。老婆不同意是她的問題,不可以介入,反過來說,老婆要自己解決她的問題,是要改嫁或是跟你繼續過,對方不能干涉你是否辭職。如果顧及對方的感受,就是無解。只能通過決定間接影響他人,不能直接影響他人。如果強調我為你付出了、犧牲了這麼多,就變成情緒勒索。

介入他人通常不是為了他人好?介入他人在這裡的白話文是關心、在乎他人,人的內心要強大,不依賴他人。不能指望他人對我們負責,也不能替別人著想,因為沒有人能真正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就像老婆害怕的其實是自己生活變得不穩定;除非我們的目標是一樣的,比如我們想一起成為有影響力的Youtuber。
課題分離的歸納

共同體感覺


我們不應該追求他人的認可,比如表揚小孩學習好,會讓小孩淺意識認為:努力學習是為了得到表揚,而不是為了自己。競爭是一種沒有自信的表現,如果通過他人比較,才能得到存在的價值,就沒有意義,因為一旦他人不存在,你就不會為了自己而行動。這樣的循環會讓我們被束縛,永遠無法自由。
我們應該要追求對集體的貢獻,因為真正的高手從來不與別人相爭,而是為了大家的共同好處。舉例:比爾蓋茲已經這麼富有,但依然努力工作不選擇退休,大多是為了社會的共同發展。
幸福是不斷進行的,只要每一件事是為了共同體做出貢獻,每一點都是幸福。
而我們平凡人可以為了家庭、專業、自然環境等做出貢獻。如何實踐共同體感覺?
(1)接受自己,為了自己而存在
(2)信賴他人:無條件信賴才能組成共同體
(3)對共同體做出貢獻:不能損害共同利益

如果我們真的打從心底開始不在乎別人的評價,除了開始得到心靈上的自由,同時間也可能會被別人討厭,因為我們正在通往共同體感覺的路上,長途漫漫,於是阿德勒就有了著名的slogan:被討厭的勇氣。
那是一向我行我素的自己,從來沒翻開過的書,在這之前,我還不知道共同體感覺的理念,和我遵從的佛法利他哲學不謀而合。
真正的自由,不被他人評價=被討厭的勇氣
共同體感覺的歸納
正片在這,20分鐘一下就過去了

後記:被討厭的勇氣和Agile Mindset敏捷思考的相似性

Fixed Mindset僵化的思考模式:避免挑戰

世上有兩種人,被貼標籤跟沒被貼標籤的人,但標籤通常都是自己貼的。賈伯斯真的是因為有遠見跟創意才會成功嗎?Fixed Mindset的人難以面對失敗,會覺得灰心喪志,盡力避免,於是錯過了很多可能性。

Agile Mindset敏捷的思考模式:學習進步

假設生來如果某些地方受限,但是夠過目標和練習一定會越來越好。Agile Mindset的人喜迎失敗,那是學習進步的機會。

Fixed,Agile Mindset 的養成?

我最有感的探討是:為什麼在工程與理科領域女性較少?
女性天性較文靜,從小就被稱讚乖巧聰明的話,可能變成是Fixed Mindset的族群,在成年之後才遇到困難,可能會馬上放棄。而男性天性較好動難以控制,從小就被訓斥要專心聽話,所以常常遇到困難,已經習以為常,反而是Agile Mindset的族群。
這樣的假設很有趣,解答我長久以來的疑問,所以說不畏懼挑戰跟困難的心態是不分性別跟年齡的,這是敏捷思考的最大精髓。
樂觀進取的Agile Mindset和面對自己的阿德勒目的論,都是我們可以好好參考的思維。
當年我面試看的試題影片,一個鐘頭的版本。網路上有30分的版本可以自取
avatar-img
2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透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探討了自由、進步與幸福的話題。自由是有代價的,自由不僅是追求理想生活的前提,更需要我們承擔選擇的後果。幸福可以是透過「比較」簡單得來,也可以是透過長期思考摸索獲得。選擇哪條路或許沒那麼簡單,這個世界很複雜,絕對不是黑白分明,但也是因為這樣,才有趣。
Thumbnail
本文透過《被討厭的勇氣》,我們和阿德勒心理學與斯多噶哲學相遇。兩者皆探討專注於可控制的事物、接受過去並活在當下。阿德勒強調自我意志和人際關係,而斯多噶則提倡宿命論與美德生活。這篇文章比較兩者的異同,帶你探索不同哲學觀點下的生活智慧。你會選擇哪種哲學作為生活指南?快來探索這些智慧的火花吧!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阿德勒、榮格、艾瑞克森、霍妮等人的精神分析學派理論,以探討早期經驗的重要性和集體潛意識等議題。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Thumbnail
日前拜讀到葉舟的「阿德勒說了些什麼」,便想著來做一下閱讀心得,跟你們分享書本的中心思想。不想花時間去看整本書的懶人們,可以過來看一看我延伸的思想分析。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生於奧地利的一位醫師與心理治療師,同時是個體心理學的學派創始人。近年來,由於「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的人氣,他的名字亦為人熟知
Thumbnail
心理類知名暢銷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方的對談,由淺入深地探討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的思想。顛覆一般普遍的認知,提出「人生目的論、否定心理創傷、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等想法,透過課題分離來創造幸福人生。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雙方談話中,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以下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透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探討了自由、進步與幸福的話題。自由是有代價的,自由不僅是追求理想生活的前提,更需要我們承擔選擇的後果。幸福可以是透過「比較」簡單得來,也可以是透過長期思考摸索獲得。選擇哪條路或許沒那麼簡單,這個世界很複雜,絕對不是黑白分明,但也是因為這樣,才有趣。
Thumbnail
本文透過《被討厭的勇氣》,我們和阿德勒心理學與斯多噶哲學相遇。兩者皆探討專注於可控制的事物、接受過去並活在當下。阿德勒強調自我意志和人際關係,而斯多噶則提倡宿命論與美德生活。這篇文章比較兩者的異同,帶你探索不同哲學觀點下的生活智慧。你會選擇哪種哲學作為生活指南?快來探索這些智慧的火花吧!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阿德勒、榮格、艾瑞克森、霍妮等人的精神分析學派理論,以探討早期經驗的重要性和集體潛意識等議題。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Thumbnail
日前拜讀到葉舟的「阿德勒說了些什麼」,便想著來做一下閱讀心得,跟你們分享書本的中心思想。不想花時間去看整本書的懶人們,可以過來看一看我延伸的思想分析。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生於奧地利的一位醫師與心理治療師,同時是個體心理學的學派創始人。近年來,由於「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的人氣,他的名字亦為人熟知
Thumbnail
心理類知名暢銷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方的對談,由淺入深地探討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的思想。顛覆一般普遍的認知,提出「人生目的論、否定心理創傷、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等想法,透過課題分離來創造幸福人生。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雙方談話中,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以下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