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動機
在職場中總會遇到許許多多解決的問題,方法很多種,但所有的方法都是希望達成目的,可是很多時候其實不見得是你希望用那樣的方式解決,但畢竟工作上還是需要以完成目標為主,故很常會有與部署想法相反的做法,導致主管的工作一定會遇到想法衝突需要溝通的情況,希望透過這本書來認識何謂被討厭的勇氣?
書籍內容
一個自認懷才不遇的年輕人與哲學家的對話,採用多個旁人可能就會發生的實例作為故事與哲學家討論,讓讀者可以透過實例的方式來認識阿德勒心理學的想法
印象深刻的句子
所有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閱讀後的想法或感受
阿德勒是心理學三大巨頭(佛洛伊德、蒙格)之一,早期被佛洛伊德邀請進入他的討論會,但最後退出了該會,主要原因是想法和佛洛伊德已經完全不同,故而退出!佛洛伊德論點主要是在於因果論,過去的你因為遇到了____所以才會產生現在的你,故而你要回到過去,一遍遍的回想導致變為現在的你的當下後,從中找出可以治療的點來改變你。但阿德勒的想法為過去的你與現在的你毫不相干,你現在的行為只是因為你自己就是想這麼做所以才做出這樣的行程,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把課題分離出來。
其實這想法來說並沒有錯,但人要到了有對於人生一定的感悟後,才能勇敢或是用正確的想法接納現在的自己,畢竟你要有改變的勇氣,才能開始改變,進而去破繭而出蛻變成更好的自己來協助全面體的他人。而這個更好的自己,也要有足夠的智慧與經驗才能判對何謂更好的自己,且這個自己是與昨天的自己相比,不是與他人相比,在此又要把自己的課題和別人的課題再分清楚。
阿德勒的想法,跟佛家的出入世有點相像,首先先將課題分離,所謂的課題是指分清楚別人的課題或是自我的課題先後,再來好好的處理。但凡自己課題的,不接受別人的干涉;凡別人問題的,絕不干涉別人。先用出世的”刀”將複雜的問題一刀斬出不屬於自己的部分後直接割捨,完好自己後再入世補全這個全面體。全面體的範圍可以很廣也可以很窄,但不管在哪個全面體,你都必須要有接納這個群體的心才能夠有效的成就這個群體。
在我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剛好是在離職後比較有空看書讓自己充電的時候,在詳讀這本書之前,就在思考我希望的人生未來到底希望能夠達成什麼樣的目標,思索了許久,我給自己的答案是自我圓滿,但卻無法好好定義何為自我圓滿,這是很深奧又太廣的課題,剛好拿起了這本書閱讀後,給了我對於自我圓滿很大的啟發。人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這個論點正確,有了”我”之外的其他人,才會開始產生煩惱,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等物質的東西,就是因為覺得別人家裡的更好吃,才會忽視自己所擁有的。所以只有不再忌妒於別人所擁有的東西,能夠把目光焦聚在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上,才能夠有餘裕去關心其他你能夠幫助上的全面體內的他人。工作、友情或愛的人生任務也是一樣,當能夠做好我的還是他的這課題分離後,遇到事情才能平心靜氣下來,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然後放下它。
阿德勒心理學是現代顯學個體心理學,修行的是本心與本我,只要確信自己是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那麼其實其他的煩惱都是他人的課題,這不是自私的想法,而是邁向自我圓滿的第一步,尤其對於偏向__號人格的我來說,總是希望能夠達到別人的要求認可,但看完阿德勒的世界觀後,了解只有對於自我的認同才重要,如果需要別人來認同就落入了下乘。因為別人對你滿意或是討厭,都是屬於他的課題,好比張無忌修練的九陽神宮,他強任他強,於我清風撫山崗,我只要確認在自己的課題裡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即山崗,不管風吹日曬雨淋,無法撼動。
但最主要的目的,是要用游刃有餘的小我來協助其他的全面體這個大我,當然這個全面體一定是和你有關係的,比如學校、工作、家庭甚至到社會國家等,廣義的說,最終的目標是協助他人不求任何回報也不求任何認同,只求於本心無愧! 所謂佛度有緣人,比如自我已經知”道”了,正在往道前進是自我的課題,他人知不知”道”我無法幫,但我能做的就只能把馬遷到水邊,但喝不喝水就看那批馬了!
本書不能當作職場管理工具書應用在工作上,因為他的核心想法真的是被人討厭也無所謂,畢竟那是他人課題,且不把改變他人作為目的,也只有在他人願意跟你詢問的時候再伸出援手,才不會干涉他人的課題。如果以點、線、面來做理解的話,這本書是在做思想的開拓,屬於知識位面,有了本我認知後,用格局這樣的理性與智慧線貫穿,佐以工具書如高情商溝通術等等可以練習的技術書來做管理,方能如魚得水。
本書在我的理解裡面,應該只能算是第一部曲,因為全篇應該是「被人討厭的勇氣,樂於助人的仁慈,受人喜愛的智慧」這智仁勇三個方面都要達成希望的「自我圓滿的」。
ps. 原來後續還真的有出另外兩本續作,改天有機會再看。
本書讓我想到另一本小說英雄志,裡面4個主角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很適合拿來作延伸。姑且就叫他"人性要懂得四大價值觀真相"好了,改天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