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書對話】:《被討厭的勇氣》2

2021/08/1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阿德勒心理學"

過去所學,對於佛洛伊德需求層次金字塔最為熟悉,阿德勒確實是接觸本書後才讓我深入瞭解其中的差異。
奧地利的精神科醫師 —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二十一世紀初所開創的一套嶄新的心理學思想。許多暢銷書作品也都充分反映了他的思想,以及提過相近的內容,
也就是說,我們並沒有把阿德勒的心理學當成一門艱澀的學問,而是當成了解人性的真理,甚至是一個終極目標。
「要是含著金湯匙出生就好了!」、「要是能出國唸書也能有一樣的成就」、「因為他從小父母離異,心理創傷就變成繭居族了!」,這樣的話語過去甚至現在,仍然常迴盪在身邊,原來這些都是落入「決定論」的框架中...
如果只聚焦在過去的原因,想用它來說明一切的話,就會落入「決定論」的框架中。也就是說,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已經決定了我們的現在和未來,而且無法動搖。
啥?難道我能含金湯匙出生嗎?我能像別人家小孩一樣,年紀輕輕就能出國念書?想買什麼就買什麼?這些宿命,確實無法動搖,不是嗎?
恩,確實無法解釋。但如果過去決定了一切,過去又無法改變的話,那麼活在此時此刻的我們,對人生就完全束手無策了。結果會變成怎樣呢?
我們會對世界絕望,而且到頭來成為厭棄人生的虛無主義或悲觀主義者。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應該追究的,不是過去的「原因」,而是現在的「目的」。我們每個人都會因為某些「目的」而活著。
與其抱怨或羨慕,不如從現在開始決定自己的人生。
因為利用受傷、恐懼、擔憂來生活,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利用高傲、憤努來讓眾人屈服,也是為了達到目的,捏造了情緒最為手段。
當然,也能夠消除它們,情緒是可以收放自如的「工具」。
阿德勒心理學稱為「目的論」,明確否定心理創傷。是虛無主義者對立的思想,是哲學。佛洛伊德的決定論,可說是「心理創傷」最具代表性的論點,但他的決定論其實是變相的宿命論,是通往虛無主義的入口。
這就是「決定論」與「目的論」的不同。
你想要認同哪樣的價值觀?
人並非受制於過去的原因而行動,而是朝向自己決定好的目的而行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Suneyes - 陽眼ㄦ
Suneyes - 陽眼ㄦ
用圖卡學生活|學閱讀|學邏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